墨子吧 关注:6,935贴子:60,827
  • 10回复贴,共1

【墨学方法论汇总】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三表法】:判断某件事物是否有价值,以及理论如何联系实际。
2.【三物论】:分辨某件事物的逻辑关系,演绎和归纳事物的名类。
3.【知接论】:观察和认知某件事物的方法及途径。
4.【五诺论】:类似扩充版的『三段论』。
5.【七辩举】:辩论中所用到的七个方法。
6.【三谬察】:即辩论中所常见的三类逻辑漏洞和谬误。
附录1【大故和小故】:事物的条件。
附录2【三名】:概念的分类。
附录3【侔式推理】推理的要则。
附录4【侔式推理示例】推理的四种案例。


IP属地:安徽1楼2024-11-25 20:25回复
    1.【三表法】内容
    一、本之者:历史经验
    即考察事物、言论要依据前人的经验,以古代圣王的事迹作为判断的标准。因为在墨子看来,古代圣王如尧、舜、禹、汤、文、武等都是实行“兼爱”“非攻”等道德主张且有良好治理成效的典范,他们的行为和决策是值得后人借鉴和遵循的。
    二、原之者:实际经验
    意为从普通百姓的实际经验和感受出发去考察。要通过考察百姓的耳目之实,也就是百姓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事情来判断言论的真实性和行为的可行性。因为百姓的日常生活经验是最直接、最真实的反映,能体现出一种普遍的民意和实际情况。
    三、用之者:实践经验
    即将言论或主张应用于实际的政治实践中,看其是否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实际的利益。具体来说,就是看其能否“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如果一种言论或行为能够对国家的治理、百姓的生活产生积极的效果,带来实际的好处,那么它就是有价值的;反之,则是没有价值的。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11-25 20:27
    回复
      2.【三物论】内容:
      一、故:原因
      “故”指的是原因、理由。在论证过程中,明确事物产生的原因和依据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辩论一个观点时,要清楚地说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二、理:规律
      “理”可以理解为规律、原则。它是一种普遍适用的道理,通过对事物规律的把握,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判断事物。在进行推理和论证时,依据一定的规律和原则,可以使论证更加严密和有说服力。
      三、类:类别
      “类”指的是事物的类别。墨家强调“知类”,即认识事物的类别属性。相同类别的事物往往具有相似的特征和规律,通过对事物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归纳和演绎,从而进行有效的推理和论证。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11-25 20:27
      回复
        3.【知接论】内容:
        一、亲知:亲自观察
        亲知:墨子非常重视亲知,这是自身亲历所得到的知识。亲知的过程分为“虑”“接”“明”三个步骤。“虑”是人的认识能力求知的状态,即生心动念之始,以心趣境,有所求索;“接”是让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去与外物相接触,以感知外物的外部性质和形状;“明”则是把通过感官得到的知识加以综合、整理、分析和推论,从而达到更深入、全面的认识境界。
        二、闻知:间接知识
        闻知:分为传闻和亲闻两种。墨子认为不能简单地接受所闻,而必须消化并融会贯通,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要“循所闻而得其义”,即在听闻、承受之后加以思索、考察,以别人的知识作为基础,进而继承和发扬。
        三、说知:推理所得
        说知:包含有推论、考察的意思,指由推论而得到的知识。墨子强调“闻所不知若已知,则两知之”,即由已知的知识去推知未知的知识。例如已知火是热的,推知所有的火都是热的;圆可用圆规画出,推知所有的圆都可用圆规度量。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11-25 20:28
        回复
          4.【五诺论】内容
          一、相从:前提成立
          相从 即前提条件能得出相应结论,则认定为可靠。
          二、相去:前提不成立
          相去 即前提条件不能得出相应结论或与结论矛盾,则认定为不可靠。
          三、先知:可靠知识,
          先知 即在此之前已获得的相关可靠知识,是主观思辨的客观素材。
          四、是:相关性
          是 即前提条件、先知与结论之间需具有相关性才有参照意义。
          五、可:结论
          可 即通过前四个原则判断结论是否可靠。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11-25 20:30
          回复
            5.【七辩举】内容:
            一、或:不确定型式句
            或:指的是疑惑、不确定。例如说“马或黄,或白”,黄白都不能包举一切马的颜色,所以是“不尽”的。“或”表示所描述的只是有限的一部分,不能完全涵盖所有情况,体现出一种不确定的状态,有疑而不绝的意思。
            二、假:假设型式句
            假:即假设。比如“如果夜里无云,明天必然无雨”,这是一种有待发生的情况,前提条件还没有发生,所以对于后来的判断之辞尚不能确定其是否正确,这种不确定性容易引起辩论。
            三、效:演绎法
            效:是演绎法。如果结果“中效”,那么说明所依据的“法”是正确的,如果“不中效”,则说明“故”是错误的。每立一辞,须设这个辞的“法”,作为立论的“故”,凡是依“法”去做,自然会出现“辞”所预判的那种结果。例如“这是圆形。何以故?规写交”,规是“圆”的“故”,具有法的效果,以“规”写“圆”,则符合预期。
            四、辟:类比型式句
            辟:意思是譬如、打比方。利用同类的其他事物,来说明所讨论的事物。因为同法必定同类,同类的事物具有相同的“法”,所以可以用他物来说明此物。
            五、侔:比拟型式句
            侔:是比拟。其运用原理和“辟”相同,都是“以其所知,谕其所不知道,而使人知之”的方法。区别在于,“辟”是用一个物来说明另一个物,而“侔”是用一种言辞来说明其他的言辞。说话的人知道相比的两种言辞,而听的人只知道其中一种,通过这种比拟的方式让听的人知道另一种言辞的意思。
            六、援:类推型式句
            援:即援例,类似今人所说的“类推”。由这一件事推知那一件事,由这一个推知另一个。例如“张三吃砒霜死了,便可类推李四吃砒霜也会死”,但援例很难推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通则,也存在特殊情况。
            七、推:归纳法
            推:是归纳法。“取”是举例子,“予”是断定。归纳法的通则是观察一些个体的事物,知道它们的情况,于是认为凡是和已知例子相同的事物,也必定如此,进而下一个断语,这就是“推”。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11-25 20:36
            回复
              6.【三谬察】内容:
              一、归:
              归:指归谬,即通过揭示对方议论中的矛盾,从而达到驳倒对方的目的。这种方法是先假设对方的观点是正确的,然后按照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最终得出荒谬的结论,以此来证明对方观点的不合理性。
              二、止:
              止:是举反例推翻一个论断的辩论方法。通过列举与对方观点相悖的具体事例,来反驳对方的论断,证明其观点不具有普遍性或正确性。
              三、不当:
              不当:指不恰当,有矛盾的地方。即近似于排中律,指出对方的不恰当说法:如 类比型式句中 两个概念存在矛盾或毫无关系,称之为:辟类不当。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11-25 20:38
              回复
                附录1【小故和大故】内容:
                一、小故:必要条件
                “小故”是指“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即有了这个条件不一定能得出结论,但没有这个条件一定得不出结论,相当于必要条件。
                二、大故:充分必要条件
                “大故”是指“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即有了这个条件一定能得出结论,没有这个条件一定得不出结论,相当于充分必要条件。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11-25 20:39
                回复
                  附录2【三名】内容
                  《墨经》中,名相当于概念,名又分为三类:达名、类名、私名。
                  一、达名:
                  达名是最普遍的概念,比如“物”,它可以涵盖所有的事物。
                  二、类名:
                  类名是表示一类事物的名称,比如“马”,代表马这一类动物。
                  三、私名:
                  私名是专指某一个特定个体的名称,比如“张三”这个具体的人的名字。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11-25 20:40
                  回复
                    附录3【侔式推理】内容:
                    “侔式推理”是墨家逻辑中的一种独特推理方式。其逻辑形式明确为“若 A 是 B,则 CA 是 CB”,这种推理强调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推导。
                    墨家提出的“同类相推”“异类不比”原则,为“侔式推理”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在同一个类之中进行推理,确保了推理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只有当事物处于同一类别时,才能按照“侔式推理”的逻辑进行推导,否则就不能进行类比推理。
                    例如,如果说“马是动物”,那么按照“侔式推理”,可以推出“白马是白色的动物”。这里,马和白马处于同一类,动物和白色的动物也处于同一类,符合“同类相推”的原则。而如果将马与石头进行类比推理,就不符合“异类不比”的原则,因为它们不属于同一类。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11-25 20:41
                    回复
                      附录4【侔式推理示例】内容
                      一、是而然:
                      白马,马也;乘白马,乘马也:这里的逻辑是,白马属于马的一种,所以骑乘白马的行为也就是骑乘马的行为。这是一种符合常理且在逻辑上较为顺畅的推理。其前提中“白马”与“马”是包含关系,在行为的表述上,“乘白马”自然也包含在“乘马”的范畴内。
                      骊马,马也;乘骊马,乘马也:骊马也是马的一种,那么乘坐骊马的行为当然也是乘坐马的行为。这与“白马,马也;乘白马,乘马也”的逻辑形式是一致的,都是基于事物的种属关系进行的推理。
                      二、是而不然:
                      其弟,美人也;爱弟,非爱美人也:从字面意思看,弟弟是一个人,若说弟弟是美人(这里的“美人”可理解为容貌美丽的人),那么按照一般的逻辑理解,爱弟弟和爱美人应该是不同的概念。爱弟弟是基于亲情关系的情感,而爱美人更多的是基于对他人容貌的欣赏而产生的情感,所以不能因为弟弟是美人(假设的前提)就得出爱弟弟就是爱美人的结论。
                      车,木也;乘车非乘木也:车是用木头等材料制造而成的,但乘坐车和乘坐木头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车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和结构的交通工具,而木头只是一种材料,不能因为车的原材料中有木头,就将乘坐车的行为等同于乘坐木头。
                      三、一周而一不周:
                      爱人,待周爱人而后为爱人;不爱人,不待周不爱人;不周爱,因为不爱人矣:对于“爱人”的概念,需要普遍地爱所有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爱人,这是一种全面、普遍的要求;而对于“不爱人”,并不需要对所有的人都不爱才算是不爱人,只要对一部分人没有做到普遍的爱,就可以认为是不爱人了。这体现了在“爱”与“不爱”的概念上,其普遍性的要求是不同的,在逻辑上呈现出一种一方面普遍而另一方面不普遍的情况。
                      乘马,不待周乘马然后为乘马也;有乘于马,因为乘马矣。逮至不乘马,待周不乘马而后不乘马:在骑马这件事上,不需要骑过所有的马才算是骑马,只要骑过一匹马就可以说有骑马的行为;但是当说不骑马的时候,就需要所有的马都没有骑过才算是不骑马。这也是一种在行为的肯定与否定方面存在的普遍性差异的情况。
                      四、一是而一非:
                      之马之目盼则为之马盼;之马之目大,而不谓之马大:一匹马的眼睛瞎了,我们可以说这是一匹瞎马,因为“盼”在这里指的是眼睛有毛病,是对马的眼睛状态的一种描述,当马的眼睛处于这种特殊状态时,我们用这个状态来修饰马;但是马的眼睛大,我们却不能说这匹马是“大马”,这里的“大”是对马整体体型或大小的一种描述,眼睛大并不等同于马的整体体型大。所以对于马的眼睛的不同状态的描述,在与马的整体属性的关联上是有区别的。
                      之牛之毛黄,则谓之牛黄;之牛之毛众,而不谓之牛众:牛的毛是黄色的,我们可以说这是一头黄牛,这是根据牛的毛的颜色特征来对牛进行的一种称呼;但是牛的毛多,我们却不能说这是“多牛”,“黄”是牛的毛的一种颜色属性,而“众”是对牛的毛的数量的描述,数量多的牛毛并不足以成为对牛的一种特定的分类或称呼方式。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11-25 20: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