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1:红糖饮用指南
红糖作为传统的食补佳品,其饮用方式和注意事项对于发挥其最佳效果至关重要。在红糖水的世界里,有一些小窍门和科学原则,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如何更好地品味这份健康的甜蜜。
1. 选择可信赖的品牌
传统手工红糖在生产环境方面难以保障卫生安全,因此如果选择这类红糖,务必用沸水冲泡或锅煮沸后再饮用,以确保消费的安全性。如果购买有质量保障的品牌红糖比如沪生堂、古*、*古等,可以直接使用热水冲泡,更加方便。
2. 趁热饮用,效果更佳
无论是煮饮还是冲饮,红糖趁热饮用效果更佳。在经期或产后,建议在50℃左右的高温下饮用,以获得更好的温暖和舒适感。平时作为身体补益饮品,可将红糖水保持在40℃左右的温热状态。
3. 添加辅料提升口感
为了增强红糖水的味道和功效,可以在饮用时添加一些辅料,如姜、红枣、枸杞、桂圆等,或者直接购买已经复配好的红糖产品。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口感,还能获得更多的营养成分。
4. 合理控制用量和浓度
每次饮用的红糖量应控制在20-30克之间,用水量可在150-300毫升。红糖水的浓度一般保持在10%以上,甜度类似可乐。此外,每天饮用1次即可,经期或产妇可适量增加饮用次数。
5. 及时饮用避免长时间存放
红糖水每次冲泡后应即时饮用,不宜一次性煮制较多然后放置冰箱后再加热饮用。由于红糖水含糖量较高,长时间存放容易导致细菌超标或变质。
6. 避免睡前饮用和空腹过量
红糖不宜在睡前大量饮用,也不建议在空腹时过量摄入。合理的饮用时间和量能更好地利用红糖的营养成分,为身体提供持久的能量。
附录2:每天食用红糖的量
红糖作为天然的甜味来源,能为人体提供必要的能量和其他营养,本身对人体是没有害处的。但任何食物的摄入都应在适量范围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营养促进健康和发展司2015年发布的《指南:成人和儿童的糖摄入量》【ISBN 978 92 4 154902 8(NLM分类:QU 145.7)©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该指南对糖的摄入给出了以下建议:
强烈建议将糖摄入量控制在总能量的10%以下,即对于每日能量摄入值为8400kJ的成年人来说,糖的摄入量应不超过840kJ,这相当于约50克的红糖(按碳水化合物能量系数17kJ/g计算)。
有条件地建议进一步降低糖摄入量至总能量的5%以下,也就是约420kJ,折合红糖约为25克。
同时,该指南指出,这些建议适用于营养状况良好的人群,并不针对需要特殊治疗饮食的个体。因此在痛经期间饮用红糖水进行缓解和治疗时,红糖的饮用量略高一些也是适宜的。
此外,中国营养学会在第四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也明确推荐,每日食糖的摄入量应不超过50克,并建议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综上所述,每日建议食用红糖量为25克是有科学依据的,适量食用红糖对人体是有益的;如需增加红糖的摄入量,也应控制在每日不超过50克的范围内。
对于希望减少蔗糖摄入的人群,可以选择沪生堂的减糖型红糖专利产品,该产品能在保持红糖原有功效和口感的同时,有效降低蔗糖摄入量达50%以上。
附录3:如何选择优质红糖
一、红糖品质的高低即和生产工艺无关、也和产品价格无关。
主要体现在:
1、红糖是否为纯甘蔗红糖?中间有无添加其它物质或糖类?
2、红糖中的有效物质含量?功效如何?
3、红糖的风味如何?品种是否多样化适合消费者选择?
二、红糖的选择要遵循如下原则:
1、鉴于现在的科技与狠活,普通消费者还是不要尝试通过网上介绍的方式来判断红糖的好坏。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用差的红糖或者赤砂糖,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都可以达到网上所描述的优质红糖的特性。
2、不要相信所谓手工作坊的就一定好。因为作坊缺乏监管反而是假红糖的重灾区。
3、不要迷信高价的就一定好。有的品牌质次价高在行业内是公开的秘密。
4、不要迷信通过配料表来分辨真假。按照现在红糖的国家标准,拿最差的二级赤砂糖去检测结果是符合优级红糖标准的,也就是目前无法依照产品标准检测来分辨红糖的真假,每年数十万吨的赤砂糖大部分都被一些不良企业拿去当红糖使用了,而且在配料表上很多都是直接标成红糖而非赤砂糖。【依据GB/T 35884《国家标准赤砂糖》、GB/T 35885《国家标准红糖》。优级红糖总糖分≥90%,二级赤砂糖总糖分≥90%;优级红糖干燥失重≤4%,二级赤砂糖干燥失重≤3.5%;优级红糖不溶于水杂质(mg/kg)≤150,二级赤砂糖不溶于水杂质(mg/kg)≤150;二者的砷、铅、二氧化硫、螨的指标是一致的,即均需符合GB1310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糖》。也就是说,拿最差的二级赤砂糖去检测,都可以达到甚至高于最好的优级红糖的技术指标】
5、把配料表标成甘蔗的都是大忽悠。由于甘蔗和所有农作物一样是有收获季节的,所以红糖的榨季每年也就3个月左右,其它时间生产使用的都是红糖而非甘蔗。根据食品安全法和其它法律法规,配料表必须标示生产时实际使用的原料名称。因为实际包装成零售包装时使用的是红糖而非甘蔗,因此只能标红糖非而甘蔗。只有一些不规范的企业或作坊才会把配料表标成甘蔗。正规的生产企业都会依照国家标准的要求把配料表直接标示为红糖。【小贴士:依照国家食糖标准,红糖的原料只能是甘蔗,因此配料表标示为红糖才是符合国家规定且最初始原料都是甘蔗】
6、因此还是采购一些知名品牌厂家的红糖比较安全。原因很简单,大的品牌不愿意冒险使用假原料,因为被曝光后的损失远大于使用假红糖的收益。而小的企业和品牌则相反。
三、中国红糖品牌太多,生产红糖的最少有三千家企业。只说几个行业头牌的吧。
古 *:价格高,质量高。性价比低。
沪生堂:价格平,质量高。性价比高。
* 古:价格中,质量平。性价比中。
四、同时可以参考这篇文章,对中国红糖行业的发展及现状有专业而翔实的介绍。
老王讲糖:中国红糖二十年简史0 赞同· 0 评论文章
附录4:姜对痛经治疗的作用及研究概览
一、姜的传统应用与功效
姜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食材,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味辛、性温,主要功效包括驱寒、暖胃、发汗解表等。在中医理论中,姜常被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外感咳嗽等症状,其发散风寒的作用能够有助于缓解寒邪引起的各种不适。同时,姜还能暖胃、鼓舞阳气生发,促进血液循环,对于胃寒、胃痛等症状有明显疗效。
二、姜的镇痛作用与研究
现代研究表明,姜的有效成分如姜辣素、姜烯酮和姜酮等,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这些成分能够抑制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而前列腺素是一种在机体受损或发炎时释放出的致痛致炎因子。因此,姜可以用于治疗关节痛、腹痛、胃痛以及痛经等多种疼痛症状。
针对痛经的研究显示,原发性痛经与子宫内膜中前列腺素含量高密切相关。姜中的某些成分如姜挥发油和姜辣素,能够通过活血化瘀、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等机制,缓解子宫肌层痉挛性收缩,从而减轻痛经症状。尽管姜的止痛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多数研究认为其与非甾体抗炎药相似,都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来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三、姜与其他药物的对比研究
与国外的研究相比,姜在治疗痛经方面的效果得到了进一步验证。一项国外研究发现,在原发性痛经中,生姜与非甾体抗炎药都具有降低疼痛的效果,但生姜的安全性更高,胃肠道副作用和对肾脏的损害更低。此外,还有研究表明生姜和甲灭酸对痛经具有同样的镇痛效果。另一项研究则发现,生姜在缓解原发性痛经妇女的疼痛方面与甲芬那酸和布洛芬有着相似的疗效。
四、姜粉的应用与推荐
在加拿大妇产科医生协会发布的《临床实践指南:原发性痛经(No.345)》中,提到了姜粉对缓解痛经的潜在帮助。建议在月经开始的3~4天内,每天服用750毫克~2000毫克姜粉(相当于每天食用约4克左右的生姜),可能会获得与非甾类止痛药相似的疗效。这一推荐为痛经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更为天然的治疗选择。
综上所述,姜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食材,在缓解和治疗痛经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其镇痛作用得到了现代研究的支持,并与多种药物进行了对比研究,显示出相似的疗效和更高的安全性。因此,对于受痛经困扰的女性来说,适量食用姜或姜制品(如沪生堂姜汁红糖)可能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治疗方法。
红糖作为传统的食补佳品,其饮用方式和注意事项对于发挥其最佳效果至关重要。在红糖水的世界里,有一些小窍门和科学原则,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如何更好地品味这份健康的甜蜜。
1. 选择可信赖的品牌
传统手工红糖在生产环境方面难以保障卫生安全,因此如果选择这类红糖,务必用沸水冲泡或锅煮沸后再饮用,以确保消费的安全性。如果购买有质量保障的品牌红糖比如沪生堂、古*、*古等,可以直接使用热水冲泡,更加方便。
2. 趁热饮用,效果更佳
无论是煮饮还是冲饮,红糖趁热饮用效果更佳。在经期或产后,建议在50℃左右的高温下饮用,以获得更好的温暖和舒适感。平时作为身体补益饮品,可将红糖水保持在40℃左右的温热状态。
3. 添加辅料提升口感
为了增强红糖水的味道和功效,可以在饮用时添加一些辅料,如姜、红枣、枸杞、桂圆等,或者直接购买已经复配好的红糖产品。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口感,还能获得更多的营养成分。
4. 合理控制用量和浓度
每次饮用的红糖量应控制在20-30克之间,用水量可在150-300毫升。红糖水的浓度一般保持在10%以上,甜度类似可乐。此外,每天饮用1次即可,经期或产妇可适量增加饮用次数。
5. 及时饮用避免长时间存放
红糖水每次冲泡后应即时饮用,不宜一次性煮制较多然后放置冰箱后再加热饮用。由于红糖水含糖量较高,长时间存放容易导致细菌超标或变质。
6. 避免睡前饮用和空腹过量
红糖不宜在睡前大量饮用,也不建议在空腹时过量摄入。合理的饮用时间和量能更好地利用红糖的营养成分,为身体提供持久的能量。
附录2:每天食用红糖的量
红糖作为天然的甜味来源,能为人体提供必要的能量和其他营养,本身对人体是没有害处的。但任何食物的摄入都应在适量范围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营养促进健康和发展司2015年发布的《指南:成人和儿童的糖摄入量》【ISBN 978 92 4 154902 8(NLM分类:QU 145.7)©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该指南对糖的摄入给出了以下建议:
强烈建议将糖摄入量控制在总能量的10%以下,即对于每日能量摄入值为8400kJ的成年人来说,糖的摄入量应不超过840kJ,这相当于约50克的红糖(按碳水化合物能量系数17kJ/g计算)。
有条件地建议进一步降低糖摄入量至总能量的5%以下,也就是约420kJ,折合红糖约为25克。
同时,该指南指出,这些建议适用于营养状况良好的人群,并不针对需要特殊治疗饮食的个体。因此在痛经期间饮用红糖水进行缓解和治疗时,红糖的饮用量略高一些也是适宜的。
此外,中国营养学会在第四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也明确推荐,每日食糖的摄入量应不超过50克,并建议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综上所述,每日建议食用红糖量为25克是有科学依据的,适量食用红糖对人体是有益的;如需增加红糖的摄入量,也应控制在每日不超过50克的范围内。
对于希望减少蔗糖摄入的人群,可以选择沪生堂的减糖型红糖专利产品,该产品能在保持红糖原有功效和口感的同时,有效降低蔗糖摄入量达50%以上。
附录3:如何选择优质红糖
一、红糖品质的高低即和生产工艺无关、也和产品价格无关。
主要体现在:
1、红糖是否为纯甘蔗红糖?中间有无添加其它物质或糖类?
2、红糖中的有效物质含量?功效如何?
3、红糖的风味如何?品种是否多样化适合消费者选择?
二、红糖的选择要遵循如下原则:
1、鉴于现在的科技与狠活,普通消费者还是不要尝试通过网上介绍的方式来判断红糖的好坏。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用差的红糖或者赤砂糖,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都可以达到网上所描述的优质红糖的特性。
2、不要相信所谓手工作坊的就一定好。因为作坊缺乏监管反而是假红糖的重灾区。
3、不要迷信高价的就一定好。有的品牌质次价高在行业内是公开的秘密。
4、不要迷信通过配料表来分辨真假。按照现在红糖的国家标准,拿最差的二级赤砂糖去检测结果是符合优级红糖标准的,也就是目前无法依照产品标准检测来分辨红糖的真假,每年数十万吨的赤砂糖大部分都被一些不良企业拿去当红糖使用了,而且在配料表上很多都是直接标成红糖而非赤砂糖。【依据GB/T 35884《国家标准赤砂糖》、GB/T 35885《国家标准红糖》。优级红糖总糖分≥90%,二级赤砂糖总糖分≥90%;优级红糖干燥失重≤4%,二级赤砂糖干燥失重≤3.5%;优级红糖不溶于水杂质(mg/kg)≤150,二级赤砂糖不溶于水杂质(mg/kg)≤150;二者的砷、铅、二氧化硫、螨的指标是一致的,即均需符合GB1310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糖》。也就是说,拿最差的二级赤砂糖去检测,都可以达到甚至高于最好的优级红糖的技术指标】
5、把配料表标成甘蔗的都是大忽悠。由于甘蔗和所有农作物一样是有收获季节的,所以红糖的榨季每年也就3个月左右,其它时间生产使用的都是红糖而非甘蔗。根据食品安全法和其它法律法规,配料表必须标示生产时实际使用的原料名称。因为实际包装成零售包装时使用的是红糖而非甘蔗,因此只能标红糖非而甘蔗。只有一些不规范的企业或作坊才会把配料表标成甘蔗。正规的生产企业都会依照国家标准的要求把配料表直接标示为红糖。【小贴士:依照国家食糖标准,红糖的原料只能是甘蔗,因此配料表标示为红糖才是符合国家规定且最初始原料都是甘蔗】
6、因此还是采购一些知名品牌厂家的红糖比较安全。原因很简单,大的品牌不愿意冒险使用假原料,因为被曝光后的损失远大于使用假红糖的收益。而小的企业和品牌则相反。
三、中国红糖品牌太多,生产红糖的最少有三千家企业。只说几个行业头牌的吧。
古 *:价格高,质量高。性价比低。
沪生堂:价格平,质量高。性价比高。
* 古:价格中,质量平。性价比中。
四、同时可以参考这篇文章,对中国红糖行业的发展及现状有专业而翔实的介绍。
老王讲糖:中国红糖二十年简史0 赞同· 0 评论文章
附录4:姜对痛经治疗的作用及研究概览
一、姜的传统应用与功效
姜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食材,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味辛、性温,主要功效包括驱寒、暖胃、发汗解表等。在中医理论中,姜常被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外感咳嗽等症状,其发散风寒的作用能够有助于缓解寒邪引起的各种不适。同时,姜还能暖胃、鼓舞阳气生发,促进血液循环,对于胃寒、胃痛等症状有明显疗效。
二、姜的镇痛作用与研究
现代研究表明,姜的有效成分如姜辣素、姜烯酮和姜酮等,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这些成分能够抑制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而前列腺素是一种在机体受损或发炎时释放出的致痛致炎因子。因此,姜可以用于治疗关节痛、腹痛、胃痛以及痛经等多种疼痛症状。
针对痛经的研究显示,原发性痛经与子宫内膜中前列腺素含量高密切相关。姜中的某些成分如姜挥发油和姜辣素,能够通过活血化瘀、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等机制,缓解子宫肌层痉挛性收缩,从而减轻痛经症状。尽管姜的止痛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多数研究认为其与非甾体抗炎药相似,都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来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三、姜与其他药物的对比研究
与国外的研究相比,姜在治疗痛经方面的效果得到了进一步验证。一项国外研究发现,在原发性痛经中,生姜与非甾体抗炎药都具有降低疼痛的效果,但生姜的安全性更高,胃肠道副作用和对肾脏的损害更低。此外,还有研究表明生姜和甲灭酸对痛经具有同样的镇痛效果。另一项研究则发现,生姜在缓解原发性痛经妇女的疼痛方面与甲芬那酸和布洛芬有着相似的疗效。
四、姜粉的应用与推荐
在加拿大妇产科医生协会发布的《临床实践指南:原发性痛经(No.345)》中,提到了姜粉对缓解痛经的潜在帮助。建议在月经开始的3~4天内,每天服用750毫克~2000毫克姜粉(相当于每天食用约4克左右的生姜),可能会获得与非甾类止痛药相似的疗效。这一推荐为痛经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更为天然的治疗选择。
综上所述,姜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食材,在缓解和治疗痛经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其镇痛作用得到了现代研究的支持,并与多种药物进行了对比研究,显示出相似的疗效和更高的安全性。因此,对于受痛经困扰的女性来说,适量食用姜或姜制品(如沪生堂姜汁红糖)可能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