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重庆巫山商会吧 关注:6贴子:110
  • 0回复贴,共1

乘风破浪的邻家男孩——木易菲潼手套(重庆)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乘风破浪的邻家男孩》

杨勇
木易菲潼手套(重庆)有限公司 总经理
巫山县菲潼手套厂厂长
广东省重庆巫山商会 理事
【人物档案】
杨勇,男,1991年11月生,金坪乡五星村人,巫山县菲潼手套厂厂长,广东省重庆巫山商会理事。
“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注定失败。”
——题记
杨勇的形象让我有些吃惊:明明只是一个90后小男孩,却没想到经历如此复杂坎坷;明明只是一个立足未稳的创业者,却没想到心中牵挂的不是自己的发财梦,而是如何能带动村民一起奔向富裕。
这就是略微有点腼腆的菲潼手套厂老板——杨勇,从巫山县金坪乡闯出去,又飞回来再次创业回馈家乡的追梦人。
话匣子一打开,我就逐渐释然。杨勇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代表,他们身上有一股永不服输的劲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乘风破浪,怎能做时代的弄潮儿。
7年没回一次家
2008年,全国人民沉浸在举办奥运盛会的欢乐中。年仅17岁的杨勇,旅行箱里塞了几件皱巴巴的衣服,踏上了去江苏打工的道路。
6岁时,父亲一倒下,家里那块天就塌了下来。母亲一边拉大他和姐姐,一边努力挣钱偿还父亲去世前拉下的亏空。那种日子的苦涩和艰难,杨勇再也不愿回首。
磕磕绊绊拿到数控专业的大专文凭,杨勇就失业了。可他再也不想回到老家,他怕故人那些怜悯的眼光,也怕某些势利的人,一天到晚唠叨他们家欠下的债务,发出沉重的叹息。
临出门的时候,杨勇暗暗下定决心,要赚钱养活自己,要过上比别人更加体面的日子。

这一走就是整整7年,他没有回过一次家。
“其实刚刚出来的时候,特别想家,担心在家里辛苦操劳的妈妈。觉得自己没混出个样子,回去了也没得脸面,干脆就打消了念头。”
“打工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山东姑娘,然后恋爱、结婚、生子。这些事都只是在电话里告诉了妈妈,没带老婆回过一次老家。我不敢带她回去呀,老家太穷了,生怕老婆一看家里破破烂烂的样子,甩手就走了。”
“当然我不回家也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五一、十一、春节这些大假里,为维持正常生产,老板会开出高价。干一天,相当于平时的三天,那都是真金白银呀。我小时候穷怕了,看惯了别人的白眼,现在一看到票子眼睛就发红。反正是出来打工挣钱的,先把票子挣到手再说。”
其实,那时候杨勇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打工人,但凭着他的务实和认真,到手的工资也不低了,每个月都有七八千。可一双手要养活三张口,还是感觉捉襟见肘,难以维持。
到山东陪伴老婆孩子一段时间后,他觉得不能成天窝在家里,不顾老婆及其家人的反对,又一次成为打工人。
甘愿付出60万
从昆山到南京,再到上海的三个多月,杨勇过着合伙租房、凑钱吃饭的紧巴日子,整天奔波在应聘面试的路上。他的目标是从事管理,如果不能满足自己的目标,宁愿跳槽,从新再来。
终于在华宝安定下来,过了几年过山车一般的日子。通过自己努力,加上老板赏识,他成了技术骨干,管理近两百人,每年的工资也接近20万。这应该是打工队伍里的佼佼者了。好事接二连三,在结束第一段婚姻之后,他又遇上了一位志同道合的陕西姑娘。正是她,改变了杨勇对家乡的认识。
“她对我说,不管挣没挣到钱,不管在外窝囊受气,还是荣华富贵,一定要回家去看看母亲。老人家一个人不容易,莫等到老人不在的时候,你想去尽孝都没机会了。”
妻子的话戳中了杨勇的心坎,怀着一颗歉疚的心,他和妻子一起踏上了阔别多年的老家。母亲老了,他没法弥补;老屋破了,他有责任也有能力去改造。2015年,他拿出积蓄,耗费30万元建起了一栋小洋楼,让母亲搬进新家,过上了体面的日子。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家乡那些关心他的人:只要勤奋踏实,一棵小苗苗也能茁壮成长,成为参天大树。

这次修房,花光了杨勇的老本儿,还没来得及喘一口气,灾难降临了。抚养他多年的叔叔老毛病复发,住进了医院的ICU,从巫山到重庆,这几趟折腾下来,荷包掏了一个空,还欠下了30来万的外债。叔叔撒手而去,精疲力尽的杨勇料理完后事,立马赶回南京上班。
因为请假时间过长,老板另外雇人顶替杨勇的管理岗位。名义上,这个职务还虚位以待,但存在感没了,收入降了,危机一步步逼近。
正想开足马力全身心挣钱,来填补窟窿的杨勇,懵了两天,决心开辟新的途径。
不是管理着两百来号人嘛,这就是人脉,这就是资源呀!杨勇开始起早贪黑,干起了早上卖粥的兼职小买卖。早上四五点钟起床备料、熬粥,别人刚刚起床,他已推着小三轮,拖着一大缸子热气腾腾的粥来到厂房前。收入也还将就,可这终究影响上班的精力。在熟人面前讨一口饭吃,还有一定的心理障碍。
干了两个月,他觉得没意思。干脆辞职,利用自己受过厨师培训的底子,开了一个路边夜市摊。自此,南京城有了一个背着娃娃炒菜的小厨师。两口子搭档,收入也还可以,一天差不多能挣2000块。可因为是占道经营,受市政管制,一不小心锅碗瓢盆就要被没收。

有一天,因为疏忽,他们摊位上的煤气罐燃了。杨勇随着周边的人“哄”地一下子逃散,转念一想这咋行呢?要是煤气罐爆炸了,财产受到损失,他拿啥来赔偿呀!他横下一条心,冲进大火中,把煤气罐的阀门关掉后,匆匆赶来的消防战士立即把他拖了出去。
这一把火,他自己损失惨重,周边的也受到牵连,儿子又正患上重感冒,送进医院的时候,那些受损的人害怕他逃跑,纷纷堵在医院门口,要求他给个说法。一贫如洗的他,好不容易向远方的叔叔借了几千元钱,给儿子治病。
一咬牙,他借了一些网贷,给受损的商户支付了一部分,承诺自己还要开店,挣钱后慢慢偿还。说到做到,为降低成本,他自己跑到山上砍竹子搭棚,整整花了一个星期才搭好。又跑到二手市场淘旧厨具,以最小的成本,把这个夜市店撑了起来。
为增加收入,他管不了别人的眼色,继续干上早上卖粥的活儿。粥多人少,竞争激烈,半道上想插进去也很难呀。干了半年,他感觉到四处都是黑沉沉的,莫说挣钱还账,就是养活一家四口都很难很难了。
筹措18万毅然建厂
不甘心的杨勇,一边总结原因,一边寻找新的门道。
有一天,过去的一个工友说在贵州开手套厂,收入还比较稳定,建议他去看看。开厂?尽管他知道机器一响,接下来就可能会黄金万两,可这投资至少也是六位数,现在连吃饭都要前思后想,不敢开这个玩笑。一个多月过去了,这条信息,就似淹没进了大海。
时隔不久,另一个曾经的工友问他有啥打算,无计可施的他就把开手套厂的事当个肥皂泡吹了出来。
工友撇了撇嘴巴:“你不是我们车间的老大,号称自己懂管理会经营嘛,啷个现在连一点儿雄心壮志都没得了。开不开厂我们暂且不说,总得先看看呀!”
“这一激,我的好胜心就上来了。第二天,我就和他两个开车到了贵州。”杨勇喝了一口水,语速开始加快,“一看,一算账,一了解垫资购买设备、包原材料、包销售的模式,感觉比较踏实,心就活泛了。”
在贵州的手套厂待了差不多三个月,他不仅熟练掌握了整整三十多道工序,还能娴熟自如地维修、调试机器,具备独立操作的实战能力。

朋友带他到了福建,找到上游供应商。双方一拍即合,杨勇决定购买50台针车,自己首付12万,剩余款由老板逐月从应付加工费中扣取。
2017年底,兴致勃勃的杨勇,回到了老家,满怀信心的他很快就凉了。还有一屁股的欠债没还咧,现在又要筹借十多万,天上掉下来吗?
约定的5天很快就到了,杨勇没弄到一分钱,福建老板的电话如期而至,直接问他想不想干,不行的话将会重新投资一家。杨勇一个激灵,答应3天后所有款全部到位。
人只有在逼到绝境的时候,才会想出绝招。杨勇的两个朋友听说后,给了他两张信用卡,他刷了12万,母亲和姐姐又把从牙缝里挤出来的钱凑了6万。
钱一到位,机器很快就到了,一个厂房,很快就要在世世代代的庄稼地里诞生。
带领200人一起前行
杨勇原计划把厂建在家乡金坪,因为多种原因,最后选择了交通更便捷人员更集中的骡坪镇。
“一开始只想节约房租成本,地址有点儿偏,愿意来上班的很少。后来做了调整,选到离主街近且紧靠学校的地方。人多了,货源足,质量过关,针车就上到了130台。厂房有了500多平米。”

手套厂的体力轻,又在家门口上班,照理说很符合农村45岁左右的妇女就业。但实际上又有一定难度,一来妇女们要做饭,送孩子上学,还要承担家务,无法像标准工厂实行考勤;二来多数家庭不缺这几个钱儿,抱着兼职的态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影响整体绩效。杨勇因地制宜实行累计制,不强调上下班时间,每月统计总时长。再进一步实行全勤奖,只要天天来有业绩,厂家补贴收入的一部分。
“看到的钱,哪个不想要呀。大妈们的积极性就上来了。”显然,杨勇对自己的管理很有信心。
工厂渐入佳境,还被县就业局认定为就业扶贫小微企业,眼看就要腾飞,哪想到疫情三年,一切都按下了暂停键。
“工人降到了30人,没办法,只能慢慢熬。想法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在拓展货源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利润,维持基本运行。你没想到吧?我们做过的手套有300多种,很多都是外贸。”杨勇的脸上露出了骄傲,“外贸”一词也让我对他刮目相看。
其实更让我对他产生敬意的是这种小工厂在乡村振兴中的贡献。

“我们厂每年开出的工资超过200万元。最高的每月能拿到3000多,最少的也能拿到500多。你莫看它少,要晓得这是坐在家门口的纯收入。不挣这些钱,妇女们能干啥,多半是打麻将,甚至走东串西,弄得不好还会说闲话咧。”
想了想,深以为然。工厂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那些实实在在的收入,更重要的是规范和改变了人的行为模式,集体嵌入到高速运转的社会场景之中。
企业介绍
公司简介
巫山县菲潼手套厂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位于巫山县骡坪镇的手套加工厂,目前旗下有4家工厂,在厂工人约200人。公司是巫山县就业帮扶示范车间,主要从事手套生产、加工及批发销售,公司产品:劳保、运动、超纤、防寒、机械、机车等手套产品。


公司曾被《巫山新闻》、《重庆日报》、《央视13台》等多家官方媒体报道,也曾接待国家领导到访调研以及巫山县多任县长的考察,是巫山县重点发展企业。



杨总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年轻创业者,不仅响应国家号召,回乡帮扶家乡发展,解决家乡人民的就业问题,每年发出的工资达到200万元。还是一位不断精进自我的学习者,在2023年2月的“渝创渝新·乐业巫山·创享未来”的演讲比赛中获得优胜奖。


IP属地:广东1楼2024-11-18 20:4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