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吧 关注:651贴子:10,046

【会议】校23年代会内容讨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考虑到代会是学校未来5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部分内容代表着学校未来的发展轨迹,所以想引出一些内容和校友讨论一下。
但是全网我都搜不到全文,所以内容不敢直接发原文。网上能找到的我发原文,找不到的我就大概概括一下其中的关键信息。
因为内容比较多,这里我采取一条一楼的更新方式,一点一点更新。同时题目足够低调,尽量不要在互联网上被搜到。校友们可以在对应的内容底下讨论,我也挺关心有些内容是否真的做到了,或者未来能否做到。
报告目录:
一、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五年
1. 五年来,d的建设为引领,落实主体责任,学校zz领导力全面加强。
2. 五年来,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着力gg创新,学校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
3. 五年来,服务gj战略需求,彰显办学特色,学校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
4. 五年来,以师生为中心理念,主动担当作为,学校内在凝聚力明显增强。
5. 历史性时刻与重大考验。
6. 基本经验。
二、学校发展新目标
1. 世界、国内、学校形势分析。
2. 五年发展目标概括。(这条个人认为最重要,一项一项更新)
- 两个突破——双一流,办学条件
- 六个显著提升——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开放合作、内部治理、d的建设
三、学校高质量发展内容(对“二的2”更详细的解释),这条我和上面放一块了
四、d建引领学校发展(这条就不更新了,主要是对d建的要求)


IP属地:北京1楼2024-11-18 17:30回复
    大会主题节选:.....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办学特色,乘势而上创新发展,奋力谱写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篇章。
    ps:有人提出“特色鲜明”,那“特色”究竟应该是什么?虽然目前是轨道交通,但学校培养的轨交人才放在行业内并没有明显优势,铁道类专业分数线也垫底。这个最后并没有讨论出结果。


    IP属地:北京2楼2024-11-18 20:30
    收起回复
      2025-05-10 02:57:05
      广告
      一、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五年
      1. 五年来,d的建设为引领,落实主体责任,学校zz领导力全面加强。
      (1)d的全面领导
      坚持完善校长负责制,完善校议事制度、决策制度等。完善gb选用制度,年轻gb走上ld岗位。
      (2)d的建设
      d内的教育、思想引领方面的工作,“双带头人”落实,d建重要表彰30余项。
      (3)从严治d
      此处省略。


      IP属地:北京4楼2024-11-18 20:46
      回复
        2. 五年来,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着力gg创新,学校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
        (1)人才培养
        “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体系,“四通”改革,综合素质培养建设。
        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组件本科生院,成立詹天佑学院,获批4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7门,全国优秀教材5本。
        入选国家级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和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
        成为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单位,新增4个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生双创和竞赛成绩优异,生源质量和毕业生去向保持较高水平。


        IP属地:北京5楼2024-11-18 20:52
        收起回复
          (3)队伍建设
          健全人才选聘机制。修订并完善了“卓越百人支持计划”和“青年英才培育计划”。
          多元化用人机制、多维度评价机制改革。
          成立教师工作部。
          高层次人才数量增长,2名院士,国家级人才项目40人次,黄大年团队2个,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以下非报告内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领军人才17名,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31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名。
          参考来源:https大://mp.weixin.qq.com中/s小/oTd6VJq9215GznvZ7dOUFg(删除汉字)


          IP属地:北京10楼2024-11-18 21:44
          收起回复
            (4)科学研究
            组建科技研究院。
            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
            - 新增自主运行国重,
            - 新增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移动专用网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新增智慧高铁系统前沿科学中心
            - 可持续交通创新中心纳入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
            - 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作为国家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获得教育部现场评估优秀成绩。
            - 新增18个省部级单位。
            - 获批“交通强国”试点单位
            科研经费达56.4亿元,同比增长56%。18年9亿,19-21年超10亿,22年达15.8亿。
            大项目大成果: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8项,18年2项、19年3项、20年1项、21年6项、22年6项。
            - 国自然基金申报2571项,获批633项,总额5.7亿元。年获批率23-29%左右。
            - 1项国自然基础科学中心项目(2022年高自友“未来城市交通管理”),1项国自然创新研究群体项目(2022年艾渤“轨道交通高效可靠传输”),3人获批“杰青”(18年杨立新,19年董海荣、21年徐龙河),12人获批“优青”(18年李虹、李雨键、景丽萍、闫小勇,19年何睿斯、曹志刚,20年孟令云、曹源,21年陈为、李树凯,22年刘江、张彩萍)
            (以下非报告)
            - 国自然重大仪器研制项目4项。
            - 国自然重点项目12项。
            - 国自然联合基金项目23项。
            - 国自然国际合作项目5项。
            11项国家科学技术奖,1项双主持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参考来源:https小://news.bjtu.edu.cn中/dsecddh/info/1004/1441大.htm(删除汉字)


            IP属地:北京11楼2024-11-18 22:04
            回复
              3. 五年来,服务gj战略需求,彰显办学特色,学校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
              (1)社会服务
              获批“交通强国”试点单位。
              成立川藏铁路研究院,经费超1亿元。
              科技转化,22年实现转化合同6亿元。
              获首批知识产权示范高校。
              新型智库60项报告获肯定性批示。
              开展各类培训15万人次,其中境外培训2000人次,打造了轨道交通对外培训金字招牌。
              (2)服务首都
              京张高铁大跨越隧道建造关键技术、列车全自动驾驶系统等一批成果落地北京。
              锂电池与超级电容混合储能系统服务北京“双碳”战略。
              风洞辅助训练系统服务冬奥。
              京张铁路遗址公园立项与参与建设。
              北京综合交通发展研究院纳入首批首都高端智库。
              北京交控、交大思诺等成果转化企业落地。
              (3)对外合作
              国铁集团、国能集团等行业龙头实现全面战略合作,百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
              校友建设。
              与132所世界知名大学和机构签署合作协议。
              中外合作办学,威海校区建设提升。
              132所世界知名大学和机构签署协议。
              来华留学8200余人次。
              高速铁路高校联盟领头单位。


              IP属地:北京13楼2024-11-18 22:17
              回复
                4. 五年来,以师生为中心理念,主动担当作为,学校内在凝聚力明显增强。
                (1)内部治理
                校章修订,完善“学术委员会”体系,“接诉即办”平台,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等。
                (2)办学条件
                教育部首批支持在雄安建设新校区的四所高校之一。
                唐研院、海滨轨交实验基地、丰台轨交创新基地、向阳办公区建立。
                图书馆和智慧教室改造,万兆校园网。
                2.7亿综合体育馆建设,1.38亿双一流平台建设,1.5亿地下管线建设。
                (3)师生凝聚力
                125周年校庆活动,感动交大评选,校园人文景观,《茅以升》品牌话剧,离退休制度,教职工保障等。


                IP属地:北京14楼2024-11-18 22:24
                回复
                  2025-05-10 02:51:05
                  广告
                  5. 历史性时刻与重大考验。
                  - 19年70周年
                  - 21年100周年
                  - 22年冬奥会
                  - 科左后旗脱贫
                  - xgyq


                  IP属地:北京15楼2024-11-18 22:25
                  回复
                    6. 基本经验。
                    d的领导、立德树人、服务gj、gg创新、爱国荣校、师生为本。
                    主要问题:
                    -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有待加强
                    - 优势学科核心竞争力需要提升
                    - 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队伍数量不足
                    - 有组织科研能力亟待加强
                    - 办学资源不足
                    - 综合改革、治理体系、d建工作、gb队伍等需要加强。


                    IP属地:北京17楼2024-11-18 22:29
                    回复
                      二、学校发展新目标
                      1. 世界、国内、学校形势分析。
                      放眼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导致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技术迭代快、学科融通加深、创新周期短,教育数字化转型。
                      纵观国内,“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军民融合等都为学校发展提供机会。需要积极抢抓资源。
                      审视自身,百年交大,从过去建设全国第一流大学,到确定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


                      IP属地:北京18楼2024-11-18 22:37
                      收起回复
                        (接5楼)
                        一-2-(2)学科整体实力攀升(这里插个楼,之前打得快打错字了)
                        完成了首轮“双一流”建设任务,以“交通运输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系统科学”三个一级学科为支撑的“智慧交通”一流学科领域,智慧交通一流学科建设评价为“第一档”(显著),顺利进入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行列。
                        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等学科申报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应用”入选北京市高精尖学科。
                        第五轮学科评估成绩可喜,A类学科数量和等级有较大提升,学科高峰高原进一步凸显。
                        新成立5个学院和一批研究机构。
                        国际四大大学排行榜实现榜上有名。
                        这里补充个非报告里的:
                        a. 学校以“服务国家交通重大需求,培养交通行业领军人才,引领科技创新”为目标。服务交通强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等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聚焦“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现代交通运输体系重大理论问题关键技术。
                        重点研究领域包括:
                        - 交通系统自主运行(专用通信、轨道交通智能感知、汽车自动驾驶、列车自主运行)
                        - 复杂交通系统规划与管理(轨道交通运营与效能提升、城市交通智慧运营与管控、交通发展战略、综合交通规划)
                        - 交通设施设备健康管理(轨道交通装备结构可靠性、高速铁路建设与服役安全、轨道系统健康管理等等)
                        - 绿色与未来交通(交通节能与环保、磁悬浮与超级高铁、新能源汽车等等)
                        b. 交叉学科持续推进,大力培育发展前沿和新兴交叉学科:
                        - 依托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自设交通能源与环境工程二级学科。
                        - “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应用”交叉学科建设项目获批北京市高精尖学科。
                        - 重点布局未来交通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交叉学科和前沿基础学科。
                        - 重点推进智慧交通学科方向,在综合交通、轨道交通安全评估、交通大数据、新能源交通、高铁智能感知、下一代列控等交叉研究方向取得实质性进展,引导综合交通和交通智能化的理论原始创新与技术发展。
                        c. 学科建设管理机制:
                        - 成立学校“双一流”ld小组,审议与决策
                        - 成立学科建设委员会
                        - “学校、学院、学科”三级学科建设管理机制
                        - 以“引导、自愿、关联、贡献、共享”为原则,明确学校所有专任教师的学科归属
                        - 强化学科资源分配,以学科绩效评估为依据,配置人财物房等资源,包括教师岗位聘任晋级晋升、研招指标分配、学科建设经费分配等。
                        - 完善学科建设项目管理运行机制,
                        - 三个支撑学科(交运、信通、系科)独立建设、独立评估。在“大项目、大平台、大成果、大团队”上争创一流
                        参考来源:https大://mp.weixin.qq.com小/s中/dxDw7KtuF5f-orZvcaFAkQ(删除汉字)


                        IP属地:北京25楼2024-11-18 23:01
                        收起回复
                          (接18楼)
                          2. 五年发展目标概括。(这条个人认为最重要,一项一项更新)
                          三、学校高质量发展内容(对“二-2”更详细的解释),这条我和上面放一块了
                          1. 学科建设
                          智慧交通一流学科产出一批国际前沿学术成果,力争2-3个学科进入下一轮“双一流”建设行列。
                          以下内容详细可参考二-1-(1)或者参考来源:https大://mp.weixin.qq.com小/s中/dxDw7KtuF5f-orZvcaFAkQ(删除汉字)
                          (1)深化学科建设管理
                          加强“双一流”建设管理。
                          (2)优化学科布局
                          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相互支撑、协同发展。实施学科分类规划、分层建设、分布发展,明确学科发展重点,进一步做强优势学科,提升支撑学科,夯实基础学科,发展哲学社科学科,培育新兴交叉学科。、
                          (3)着力打造世界一流学科
                          加快在交通,信息等领域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交通运输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系统科学,力争2-3个学科进入下一轮“双一流”建设,一流学科引领其他学科。
                          (4)大力发展新兴交叉学科
                          促进理工融合、工管融合、文理交叉,对接雄安新区建设,制定“2035中长期学科创新发展布局计划”,积极培育未来交通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交叉学科和前沿基础学科,形成新的前沿方向。
                          ps:我觉得这一条信息量很大,首先2-3个下一轮很亮眼,也就是信通、交运、系科争取进2-3个作为双一流,同时学校未来会大力发展交通及信息方向的学科,也定了一些未来学科的方向,同时雄安校区会为这一发展提供场所。


                          IP属地:北京27楼2024-11-18 23:04
                          收起回复
                            2. 办学条件
                            雄安校区初步建成,“一校多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1)优化一校多区
                            统筹各校区定位,研究雄安校区办学方案,使其成为下一个增长极。按照北京市“四个中心”定位要求,优化海淀校区,完善威海、唐山、海滨、丰台功能定位。
                            (2)拓展办学资源
                            以贡献求共建,以服务求支撑,加强教育部、交运部、北京市、国铁集团共建,树立“抢抓资源”意识。优化筹资机制。
                            (3)改善民生福祉
                            提高后勤服务保障,加强学生服务,完善“接诉即办”,增加北医三院等医疗资源,教职工子女入学、收入分配等保障增加。
                            ps:目前合作还没有提及河北省,我觉得会在下一次代会(28年)提出,本年或许不会以此作为重点。


                            IP属地:北京28楼2024-11-18 23:12
                            回复
                              2025-05-10 02:45:05
                              广告
                              3. 人才培养
                              (1)教育教学
                              拔尖创新人才机制建设,依托“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培养人才,科教、产教融合。
                              教学质量保障。
                              数字化建设,现代化治理建设。
                              深化招生机制。
                              更高质量就业。
                              这里补充一个“高原”“高峰”“知行”计划:
                              - 高原:打造数学与系统科学、物理、经济学、计算机四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高峰:推进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培养智慧交通优势学科创新领军人才。
                              - 执行:重构本硕博贯通的卓越人才产教联合培养实施方案,培养国家战略急需的卓越工程师。
                              (2)学生思z
                              此处略。
                              (3)拔尖人才体系
                              (有一张图概括的挺好的,就引用这张图了)


                              IP属地:北京31楼2024-11-18 23: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