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活跃在一线的文学名家。杜甫提起祖父时,说“故天下学士,到于今而师之”。诗对他来说,从来都是自然而然的“吾家事”。在课本里,我们也能读到杜审言的作品: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诗人不仅仅只有诗人这一个身份。杜审言的官职起落与政治站位,持久地影响着杜家在政治场域中的位置。而杜审言的官场位置,和最核心的权力斗争有关:晚年的武则天刻意培植了以张易之、张昌宗为代表的内宠力量,而其㩴取政治权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笼络文学之士编修类书。
杜审言的故交李峤、崔融、宋之问等人,都在纂修《三教珠英》的过程中卷入“二张”集团,杜审言本人更是在吉州之案平息后,受到张昌宗和崔融的特殊关照,进入麟台(秘书省)供职。
杜审言的社交更是为杜家的人际交往划下了基本的范围:
在这五六年时光中,杜审言除了保持与崔融等老友的交往,还结识了李邕、崔尚、王翰等文学后进,并对他们多有提携。在修文馆膺任学士的半年间,他与宋之问、武平一等人的交谊进一步深化。在杜审言死后,这些交情成为杜闲一辈宝贵的人脉资源。
正是这些父辈甚至祖辈的朋友,构成了少年杜甫在洛阳“初游翰墨场”的记忆。李邕正是其中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