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女教师的“狂想”
当年,年轻的张桂梅从黑龙江来到云南,与丈夫一起在大理喜洲镇第一中学教书,不料丈夫因胃癌去世,痛苦万分的张桂梅日日触景伤情,她想换换环境,于是申请调到偏远的云南丽江市华坪县任教。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张桂梅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需立即住院治疗。当初为给丈夫看病早已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在华坪,她无亲无故、无依无靠,一贫如洗的张桂梅绝望了。但是她心里记挂着毕业班,她不能放弃孩子们,于是她忍着病痛一个教室一个教室地上课,直到把学生都送进了考场。
张桂梅的情况很快被大家获知,在1997年的县妇代会上,代表们和县领导主动为张桂梅捐款治病,甚至有的代表掏光了衣兜,没钱坐车,走几小时山路回家。张桂梅热泪滚滚,她被前所未有的温暖包围,从此她的生命将和华坪紧紧连在一起。
手术后的张桂梅回到学校,发现班上有好几个女生辍学了。明明成绩都很好,为什么就不读了呢?接着她注意到各个班里的女生人数都大大少于男生。她陷入了沉思,是什么原因让女生入学率低,退学率高?于是她开始到学生家里家访。有的女孩哭着说自己想读书,但家里太穷拿不出学费,父母让她嫁人换彩礼;有的女孩则被父母留在家干农活,供上学的哥哥弟弟们去县城补课……
张桂梅一边苦口婆心地劝说家长让女孩读书,一边找村干部帮忙做工作。她想能拉回一个是一个,实在家里穷拿不出学费的,她就用自己的工资补贴。从那以后,张桂梅从牙缝里省下来的钱都留给了那些上不起学的女生。
在云南贫困的大山里,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女性的命运,张桂梅明白,个人的资助实在是杯水车薪,怎样才能真正帮到这些女孩子呢?她想到的办法是一个在很多人看来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为大山里的女孩提供受教育机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打破女孩没文化的恶性循环”。她说:“我要解决低素质母亲和低素质孩子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