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電腦組裝就像把樂高積木拼在一起,這種說法雖然本質上沒錯,但卻又過度簡化與組裝 PC、了解零組件以及單個組件對整體性能的影響相關等許多方面的趨勢。幾十年來,這種趨勢不斷加劇,導致人們對電腦硬體產生了些普遍的謬誤,許多人接受的資訊半真半假或者似是而非。其中一些謬誤源於省事,另一些則源自傲慢,但到了 2024 年的現在,這些說法依然非常普遍。這裡,我們將更深入探討人們對 PC 硬體仍存在誤解的 6 件事。
1. 瓶頸計算
許多 PC 用戶可以簡單地造訪運算瓶頸網站,只需輸入電腦配置,立刻就能獲得 PC 瓶頸的單一數值。雖然瓶頸確實存在,因為一個或多個零組件可能會阻礙其他組件發揮最大性能,但你不能僅按照線上瓶頸計算機聲稱的方式來計算它們。
首先,瓶頸計算機的方法總是含糊其詞,結果自然也極不準確。其次,他們有時會建議你選購 12 核心 CPU 來替換你原本的 6 核心晶片,只為了消除 10% 的瓶頸。最後,沒有人可以隨機計算 CPU 對 GPU 造成的瓶頸程度,反之亦然。
配對 CPU 和 GPU 時最好的做法是查看可靠媒體上的效能基準,並選擇能夠完美配合的零組件,例如,中階 CPU 通常足以應付中階到高階 GPU 的需求。
2. CPU 和 GPU 基準測試
如果你曾經看過電腦硬體評測人員對最新的 CPU 進行基準測試,你可能會注意到他們絕大多數都是在 1080P 而不是 1440P 或 4K 下進行測試。這你還可以在評論中發現有人要求評測人員也分享 1440P 和 4K 結果,理由是「因為沒有人會使用這種超快的 CPU 來處理 1080P」。雖然你可能覺得詢問你使用的解析度很合理,但基準測試並不是這樣運作的。
在對零組件進行基準測試時要確保的最重要的事情是防止其他任何因素成為瓶頸。例如,如果你在某個遊戲中測試 Ryzen 7 9800X3D,你部會希望顯卡干擾 FPS 數字。你希望遊戲盡可能受到 CPU 限制,因此在 1080P 下進行測試的原因是,在 1080P 下遊戲大多受到 CPU 限制,只有在 1080P 之下,CPU 的威力相對於其他機型才能得到充份展現。
同樣,如果你正在測試像 RTX 4080 Super 這樣功能強大的 GPU,你會更喜歡更高的解析度,例如 1440P 甚至 4K,這樣對 CPU 的依賴性變得更小,而 GPU 會承擔大部分繁重的工作,只有這樣你才能正確地將 GPU 與其他競爭品進行比較。
1. 瓶頸計算
許多 PC 用戶可以簡單地造訪運算瓶頸網站,只需輸入電腦配置,立刻就能獲得 PC 瓶頸的單一數值。雖然瓶頸確實存在,因為一個或多個零組件可能會阻礙其他組件發揮最大性能,但你不能僅按照線上瓶頸計算機聲稱的方式來計算它們。
首先,瓶頸計算機的方法總是含糊其詞,結果自然也極不準確。其次,他們有時會建議你選購 12 核心 CPU 來替換你原本的 6 核心晶片,只為了消除 10% 的瓶頸。最後,沒有人可以隨機計算 CPU 對 GPU 造成的瓶頸程度,反之亦然。
配對 CPU 和 GPU 時最好的做法是查看可靠媒體上的效能基準,並選擇能夠完美配合的零組件,例如,中階 CPU 通常足以應付中階到高階 GPU 的需求。
2. CPU 和 GPU 基準測試
如果你曾經看過電腦硬體評測人員對最新的 CPU 進行基準測試,你可能會注意到他們絕大多數都是在 1080P 而不是 1440P 或 4K 下進行測試。這你還可以在評論中發現有人要求評測人員也分享 1440P 和 4K 結果,理由是「因為沒有人會使用這種超快的 CPU 來處理 1080P」。雖然你可能覺得詢問你使用的解析度很合理,但基準測試並不是這樣運作的。
在對零組件進行基準測試時要確保的最重要的事情是防止其他任何因素成為瓶頸。例如,如果你在某個遊戲中測試 Ryzen 7 9800X3D,你部會希望顯卡干擾 FPS 數字。你希望遊戲盡可能受到 CPU 限制,因此在 1080P 下進行測試的原因是,在 1080P 下遊戲大多受到 CPU 限制,只有在 1080P 之下,CPU 的威力相對於其他機型才能得到充份展現。
同樣,如果你正在測試像 RTX 4080 Super 這樣功能強大的 GPU,你會更喜歡更高的解析度,例如 1440P 甚至 4K,這樣對 CPU 的依賴性變得更小,而 GPU 會承擔大部分繁重的工作,只有這樣你才能正確地將 GPU 與其他競爭品進行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