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水浒传归根结底只是一部小说,一些通篇小说中没直白提到,但是却被后人津津乐道的一些观点,到底是作者有意为之的隐晦安排,还是后人过分解读?个人提出几个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1.老生常谈的座次问题,孙立没进天罡以及没进八骠骑,到底是作者有意安排隐晦宋江玩弄制衡之术,还是干脆就是把孙立遗忘了?或者说孙立在作者心中存在感不强?网络上爆火的二龙山三巨头,在水浒中每一个人的戏份都很足,都可以算得上是主角,但是论对梁山的贡献,13鲁提辖+14武二郎+17青面兽的排序,甚至不如18徐宁+20戴宗+25雷横。如果说二龙山三巨头武力值爆表,那么结合孙立的情况,梁山拍座次的一个基本逻辑到底是什么?
2.作者到底想把宋江塑造成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到底是“及时雨、孝义黑三郎”还是“吸兄弟们的血追求仕途的小人”?其实个人认为宋江的招安路线实际上是没错,后期搞的梁山好汉死伤殆尽纯纯是作者有意安排剧情杀。梁山发展成后期的规模,无非就是造反/招安两条路,由于历史上宋江造反失败,所以小说不能打破历史局限,只能设计成梁山全伙受招安。宋江追求招安也算是带领梁山一众犯人、地皮流氓由黑洗白,只是梁山人员构成的结构过于复杂,导致招安政策无法面面俱到。结合这个问题,聊到晁盖,现在一个火热的观点就是宋江有意架空晁盖,晁盖为了夺权,亲征曾头市,被所谓的“史文恭”射杀,宋江成功上位。那么这到底是不是作者的本意?还是后世过分的解读?
笔力有限,文字敲的过多,欢迎各位批评、讨论、指正。
1.老生常谈的座次问题,孙立没进天罡以及没进八骠骑,到底是作者有意安排隐晦宋江玩弄制衡之术,还是干脆就是把孙立遗忘了?或者说孙立在作者心中存在感不强?网络上爆火的二龙山三巨头,在水浒中每一个人的戏份都很足,都可以算得上是主角,但是论对梁山的贡献,13鲁提辖+14武二郎+17青面兽的排序,甚至不如18徐宁+20戴宗+25雷横。如果说二龙山三巨头武力值爆表,那么结合孙立的情况,梁山拍座次的一个基本逻辑到底是什么?
2.作者到底想把宋江塑造成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到底是“及时雨、孝义黑三郎”还是“吸兄弟们的血追求仕途的小人”?其实个人认为宋江的招安路线实际上是没错,后期搞的梁山好汉死伤殆尽纯纯是作者有意安排剧情杀。梁山发展成后期的规模,无非就是造反/招安两条路,由于历史上宋江造反失败,所以小说不能打破历史局限,只能设计成梁山全伙受招安。宋江追求招安也算是带领梁山一众犯人、地皮流氓由黑洗白,只是梁山人员构成的结构过于复杂,导致招安政策无法面面俱到。结合这个问题,聊到晁盖,现在一个火热的观点就是宋江有意架空晁盖,晁盖为了夺权,亲征曾头市,被所谓的“史文恭”射杀,宋江成功上位。那么这到底是不是作者的本意?还是后世过分的解读?
笔力有限,文字敲的过多,欢迎各位批评、讨论、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