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保基本知识(时间节点):
1、1986年10月国家实施合同制工人制度,合同制工人开始缴纳社保;
2、1992年6月社保政策实施个人账户建立;
3、1996年6月社保统筹账户建立,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结合(统账结合),同时灵活就业人员开始缴纳社保;
4、2012年7月《军人保险法》实施,现役军人开始缴纳社保;
5、201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社保政策实施,机关事业单位编内人员开始缴纳社保;
二、视同缴费年限的认定:
1、一直在企业干到退休的企业人员视同缴费年限按统账结合时间前(1996年6月)的工龄为视同缴费年限。需要注意的是1986年前参加工作的企业固定工人从个人账户建立时间(1992年6月)开始缴纳社保,1986年后参加工作的合同制工人从参加工作时间开始缴纳社保,但视同缴费年限都是统账结合前(1996年6月)前的工龄都认定为视同缴费年限,合同制工人如果没有缴费不能按视同缴费年限计算养老金;
2、如果企业人员调人机关事业单位的,其视同缴费年限分为两部分组成,即:企业参加工作到个人账户建立时间(1992年6月)期间的工龄和调人机关事业单位到机关事业单位社保政策实施(2014年10月)期间的工龄;这里注意因为你身份变成了机关事业单位编内人员了,你在企业的视同缴费年限时间节点是建立个人账户时间(1992年6月),享受不到企业人员统账结合时间(1996年6月)前的政策了,少了4年;3、退役军人的视同缴费年限为《军人保险法》实施前(2012年7月)退出现役之前的军龄,《军人保险法》实施以后参军入伍的已经开始缴纳社保了,退役后转地方社保接续;
4、机关事业单位编内人员的视同缴费年限为2014年10月前参加工作的工龄,企业调人机关事业单位的上面已经说过了;
5、灵活就业人员没有视同缴费年限。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转入灵活就业的,视同缴费年限按以上所述计算;
三、视同缴费年限的重要性:
1、视同缴费年限越长过渡性养老金越高;
2、视同缴费指数越高过渡性养老金越多;
3、企业人员视同缴费指数的高低取决于你的后面实际缴费的高低;
4、退役军人的视同指数高低同样取决于你后面实际缴费的高低;
5、机关事业单位编内人员的视同缴费指数由职务(职称)指数➕薪级指数➕退休补贴指数三项之和。



1、1986年10月国家实施合同制工人制度,合同制工人开始缴纳社保;
2、1992年6月社保政策实施个人账户建立;
3、1996年6月社保统筹账户建立,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结合(统账结合),同时灵活就业人员开始缴纳社保;
4、2012年7月《军人保险法》实施,现役军人开始缴纳社保;
5、201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社保政策实施,机关事业单位编内人员开始缴纳社保;
二、视同缴费年限的认定:
1、一直在企业干到退休的企业人员视同缴费年限按统账结合时间前(1996年6月)的工龄为视同缴费年限。需要注意的是1986年前参加工作的企业固定工人从个人账户建立时间(1992年6月)开始缴纳社保,1986年后参加工作的合同制工人从参加工作时间开始缴纳社保,但视同缴费年限都是统账结合前(1996年6月)前的工龄都认定为视同缴费年限,合同制工人如果没有缴费不能按视同缴费年限计算养老金;
2、如果企业人员调人机关事业单位的,其视同缴费年限分为两部分组成,即:企业参加工作到个人账户建立时间(1992年6月)期间的工龄和调人机关事业单位到机关事业单位社保政策实施(2014年10月)期间的工龄;这里注意因为你身份变成了机关事业单位编内人员了,你在企业的视同缴费年限时间节点是建立个人账户时间(1992年6月),享受不到企业人员统账结合时间(1996年6月)前的政策了,少了4年;3、退役军人的视同缴费年限为《军人保险法》实施前(2012年7月)退出现役之前的军龄,《军人保险法》实施以后参军入伍的已经开始缴纳社保了,退役后转地方社保接续;
4、机关事业单位编内人员的视同缴费年限为2014年10月前参加工作的工龄,企业调人机关事业单位的上面已经说过了;
5、灵活就业人员没有视同缴费年限。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转入灵活就业的,视同缴费年限按以上所述计算;
三、视同缴费年限的重要性:
1、视同缴费年限越长过渡性养老金越高;
2、视同缴费指数越高过渡性养老金越多;
3、企业人员视同缴费指数的高低取决于你的后面实际缴费的高低;
4、退役军人的视同指数高低同样取决于你后面实际缴费的高低;
5、机关事业单位编内人员的视同缴费指数由职务(职称)指数➕薪级指数➕退休补贴指数三项之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