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吧 关注:222,914贴子:613,407

回复:淮阳子(3.9)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熙宁九年(1076),张载在隐居横渠七年后,又受到秦凤路主帅吕大防的举荐:会秦凤帅吕公荐之曰:“张载之学,善法圣人之遗意,其术略可措之以复古,乞召还旧职,访以治体。”诏从之。(《横渠先生行状》)在吕大防看来,张载的学问,善于效法、推陈圣人的心意,他提出的主张有助于朝廷恢复古制,建成理想社会,所以向朝廷举荐张载。


IP属地:河南61楼2024-12-02 05:49
回复
    当时被誉为“关中三杰”之一的武功主簿张山甫,曾邀请张载讲学于咸阳武功绿野亭。崇文院校书范育,也曾向朝廷举荐张载,后来还成为他门下的弟子。中进士前,张载还曾受邀于京师大相国寺坐虎皮,讲《周易》。


    IP属地:河南62楼2024-12-02 06:07
    回复
      程颢、程颐兄弟,是张载的表侄。表侄是指姑母、舅父的孙子,即姑表兄弟、舅表兄弟的儿子。司马光不仅作《论谥书》与程颢讨论张载身后事,而且作《又哀横渠诗》,回顾张载的一生并赞美其人格。


      IP属地:河南63楼2024-12-02 06:13
      回复
        张载一生为学,以教化世人、躬行实践、经世致用为主旨,不大重视著述。只是到了人生晚年,感到将不久于人世,才将以前所立之言中精粹者,集为一书,名曰《正蒙》。这是张载生前唯一的一部著述,也是张载思想的精华所在。张载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学说,主要集中在这部著作中。


        IP属地:河南64楼2024-12-02 06:15
        回复
          横渠是宝鸡市眉县下辖的一个镇。横渠镇是宝鸡市的东大门,南靠秦岭,北临渭河。张载在此创办了横渠书院,并创立了关学,号称“横渠先生”。张载祠及张载墓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IP属地:河南65楼2024-12-02 06:19
          回复
            《正蒙》完成于张载退隐横渠期间,其完成时间在熙宁九年(1076),也就是张载去世前一年。但《正蒙》完成后并未示人,其门下弟子也所知甚少,更不用说其他人了。后来,张载的门人苏昞向张载请示,才仿效《论语》《孟子》的体例,将该著作划分为十七篇。后世的学者,也大多是通过此著作了解张载之学的。


            IP属地:河南66楼2024-12-02 06:24
            回复
              《正蒙》中最出名的两篇是《西铭》和《东铭》。《西铭》原名《订顽》,《东铭》原名《砭愚》,原被张载贴在书堂左右的户牖上,以时时警励自己、教导子弟。程颐以为这样的名字容易起争端,所以改为《西铭》《东铭》。


              IP属地:河南67楼2024-12-02 06:39
              回复
                元祐四年(1089),在张载去世12年后,其门下弟子张舜民向朝廷进《乞追赠张载奏》,要求朝廷抚恤张载生计困难、流离失所的后代。文天祥将张载与韩愈相比,认为他“德成道尊,卓然为一世师表”。另外,文天祥还将张载《西铭》中的思想写成诗赠送给友人,说他“后来得《西铭》,精蕴发洙泗”,认为《西铭》阐发了孔子思想的精蕴。


                IP属地:河南68楼2024-12-02 06:49
                回复
                  被康熙帝誉为“操守为天下第一”的清朝大臣、理学家张伯行(1651-1725)说:“(张载)其学当时盛传于关中……自成一家之言。”他甚至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师载”,即喻其当以张载为师之意。


                  IP属地:河南69楼2024-12-02 06:50
                  回复
                    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作《圣哲画像记》一文,从数千年灿若群星的中华历史伟人中精选出32位先贤,以作为子孙治学做人的楷模,其在理学方面只提到了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和张载。


                    IP属地:河南70楼2024-12-02 06:51
                    回复
                      张载将所学落实于自身修养与道德实践中,落实于社会实践中。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张载在为政十二年间处处以身作则,时时以“敦本善俗为先”,亦体现在张载在隐居之后,仍然以礼为教,并将自己以礼为教的思想付诸实践。
                      当时的丧葬、祭祀没有规程法度,张载家接连有人去世,张载置办丧服皆依礼而行,家祭则根据四时变化献以不同的供品,极尽虔诚之意。当地的人们听说后,开始或怀疑或嘲笑,最终皆信服而遵从张载所定之礼。故而当时关中一带丧祭行古礼者甚众,这都是因为张载倡导的缘故。


                      IP属地:河南71楼2024-12-02 07:08
                      回复
                        张载重视对家庭成员的教育。家里的幼童,张载一定让他们洒水扫地、应答召唤、侍奉尊长;没有出嫁的女子,张载一定让她们亲自参与祭祀,奉献祭品。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使家人养成谦逊孝悌的良好习惯,以成就他们的品德。


                        IP属地:河南72楼2024-12-02 07:51
                        回复
                          对于王安石着眼于财政经济而不顾道德人心、急于求成的改革措施,张载颇有微词:“世学不明千五百年,大丞相言之于书,吾辈治之于己,圣人之言,庶可期乎!顾所忧谋之太迫则心劳而不虚,质之太烦则泥文而滋弊,此仆所以未置怀于学者也。(《语录中》)”
                          儒学不明已经一千五百年,王安石做丞相,将其中的道理写在了书上,我们用圣贤的道理来修养自身,圣人所说的道理,大约在当今可以实现了吧!然而就当今朝廷推行的变法来看,可见他过于急迫而内心劳累,政令烦琐而弊端丛出,这正是我所担忧的。可见,张载并不是反对变法,而是对不从道德入手而仅仅注重经济变革、不循序渐进而操之过急的变法持不同的态度。


                          IP属地:河南73楼2024-12-02 07:55
                          回复
                            张载一有空闲,就和朋友们书信来往,探讨义理,进一步深化自己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张载对儒家价值观念的信仰和对社会的关怀是统一的,他坚信只有儒家价值观念才能解决当时社会的问题。


                            IP属地:河南74楼2024-12-02 07:59
                            回复
                              张载的志向虽不能施行于当世,但没有什么能阻挡他推行自己的理想。他在文章中剖明心迹:我的政治主张不能在朝廷推行,何妨于我在学生中推行,何妨于我在家乡推行,又何妨于我在家庭中推行呢?


                              IP属地:河南75楼2024-12-02 09: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