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世界吧 关注:83,240贴子:2,053,071
  • 24回复贴,共1

202410期《科幻世界》刊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21届钝评奖(202410期《科幻世界》刊评)钝评分新鲜出炉!受评篇目普遍越过6分及格线。其中,中篇连载小说《刺杀数学家》(下)以7.5钝评分获本月最高守擂成功!
《星落成诗》遗憾以5.7钝评分位列本月最低分。我也要刊评👉网页链接下面展示部分刊评: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11-07 00:28回复
    钝评奖致力于为《科幻世界》量身打造一个科幻小说数据库。每期约稿35+刊评者对银河奖征文作品评星,作品星级参考豆瓣相关标准,即一星档算是超级烂、二星档算是烂、三星档算是及格、四星档算是优秀、五星档算是强推。最后汇总统计(求和取平均数,再乘以2,得出该作品最终“钝评分”),根据看过人数、评分、评价等因素,通过excel得出的作品综合排名,每月更新。季度末和年终均会相应推出钝评出品的银河奖征文精选必读榜单,欢迎订阅关注!排名只具有统计意义,不代表平台偏好和审美。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11-07 00:29
    回复
      2025-07-19 22:28:44
      广告
      《星落成诗》文评
      评分:★★☆☆☆
      首先,不知是所有创作的作品过多的作家的通病,还是一个人的擅长领域始终有边界,作者这次居然交上了一份“题材复用”的答卷。看过分形橙子的多数作品和出版物的读者不难发现,进入太阳系后文中角色所展示的地球诗歌竟改编自橙子致敬流浪地球的《忘却的航程》一文,这是蒙面写手不是旧小说复活节,在两篇初赛作品缺席的情况下,半决赛第一站就出现了此等情况,这个半新半旧的栏目可谓是草台班子的科幻诠释。本篇文字有轻人物重构思的特点,这种行文逻辑的缺陷是在构思上翻车就会导致全文翻车。那么本文的基础构思果真不尽如人意吗?在我看来,是的。作者的一大败笔是理想化了本可以作为主线的探索过程,把大量的篇幅用于展示诗歌,缺了许多应有的细节。在宏观角度看诗歌看帝国发展,这种上帝视角多应用于探究主角和读者都不可知的真相,然而本文另辟蹊径选择了将谜底设为大家耳熟能详,文中也处处埋着线索的地球家乡论,再加上篇章结构处理不当,使得尾声部分的抒情较为无力。常写近中篇体量作品的作者,是很容易在短篇的详略上失策的。此外,本篇小说用了一个很讨巧的手段,成功回避了诗不像诗的争议。在不知平仄变化和律诗构成的情况下,选择现代诗或是西体诗是一种比较保险的方式,但过犹不及,许多现代诗作者可是把一段话/按照意象群/分成几节/就是一首诗的惯犯。好在作者更进一步选择了史诗,西方古代史料存在由诗为体裁记载的情况,从而诞生了《荷马史诗》等易于传诵的著作。此类诗的侧重点是叙事而非韵律,就算上下句不押韵也能归属于诗。这种做法无疑是较为成功的。本文也并非没有亮点,可以从行文中看出作者对各国神话有一定了解,譬如各国神话的起源,也可以进一步引导读者思考人类的共同起源的主题升华——不同星系间的人尚且有着相同的故土,那么,回看现代所遗留的古代文献,我们又为何不能说出人类本该亲如一家,而非在不断细分的疆界上大动干戈呢?最想问作者的一个问题(选填)
      作者在创作这篇小说时查阅的资料有?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11-07 00:31
      收起回复
        《体裁不限,诗歌除外划》文评
        评分:★★★☆☆
        第二个故事的故事性更强一些,我能回忆起的故事情节也更多。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诗人成为了世界的“bug”,最终所有被邀请来的诗人都神秘消失。故事中提出了一个有趣的理论:硅基生命和碳基生命是相辅相成的,硅基生命为了繁衍更多同类,需要通过播种碳基生命来实现。这个理论让我想到了之前的一些猜测——我们人类创造人工智能,可能本身就是硅基生命的一个计划,而我们只是其中的一环。这个故事虽然也有诗意,但更多的是现代诗的感觉,而不是史诗般的宏大。其中有些诗我特别喜欢,感觉作者在诗歌创作上下了不少功夫,有些地方可能还引用或借鉴了其他作品,显示出他对诗歌领域的深入学习。第一个故事的作者似乎更自信,平时可能就喜欢写富有诗意的东西,所以在创作时更加自如地发挥了自己。而第二个故事的作者则更像是专门研究过诗歌,虽然故事写得很好,但在诗歌部分显得更有研究和学习的痕迹。总的来说,通过严格筛选出来的作者确实比之前的要好很多,他们的作品不仅故事性强,还能在诗歌方面给人带来新的惊喜。相比之下,第二篇故事虽然结构更为集中,情节也更加连贯,但同样有其创作难点:1.情节的编排:第二篇故事需要在情节上做到引人入胜,每一部分都要有明确的推进和转折。这要求作者在故事结构和节奏上有很强的把控能力。2.科学概念的融合:第二篇故事提出了硅基生命和碳基生命共生的理论,这种科学概念的融合需要作者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想象力,同时还要确保这些概念在故事中自然流畅地呈现。3.情感与思想的深度:虽然第二篇故事的情节较为集中,但要在情感和思想上达到深度,同样需要作者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和思考能力。如何在紧凑的情节中穿插深刻的思考,是另一个创作难点。第一篇在文笔和氛围的营造上更具挑战,而第二篇在情节编排和科学概念的融合上更为复杂。两者都展示了作者在不同方面的才华和努力,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科幻精神。所以到底谁会获胜呢?我也是蛮期待的。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11-07 00:36
        回复
          《造星》文评
          评分:★★★★☆
          嗯……一直在提醒自己,这个主角叫任河,不叫任何。读起来很不错,是狐叔钟情的主题,危机之下的希望与温情。相比于之前的故事,这篇像是一次大胆的尝试,用一种纪实作品的口吻,记录了关于地球撒尿(bushi)真空抽水泵计划的光辉历程。这个文字风格让我想到高中时候记住的一个作者,阿城,对于自己朴实的文字,他表示,自己笔下的事物,已经足够惊奇了。这篇感觉也是这样,那些很宏大的构思,本就不用太多的笔墨.因为主要是记录,所以这篇的语言显得很冷静详实,在《科幻世界》几期的牛鬼蛇神中像是一股清流,观感很好。(泪目,这样的才叫尝试啊)很宏大的一个构思,让我想到了大刘的《梦之海》,两篇明显走的是不同的路子,但是那种科幻的浪漫一以贯之。这篇读的很满足,危机,希望,与爱。是我愿意向别人推荐的那种。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11-07 00:38
          收起回复
            《明日美梦》文评
            评分:★★★★★
            这是一部深具悲剧色彩的作品,讲述了一群人如何沦为工具,成为压迫体系下的牺牲品,而这一切仅仅是为了维护压迫机制本身的存在。故事的核心在于探讨了一个令人深思的观点:人们可以通过植入芯片,进入一种持续的心流状态,从而无休止地从事机械般的工作。在这种状态下,他们失去了自我意识,所付出的时间实际上是自己的生命,这种交易令人不寒而栗。作品中的讽刺意味极为浓烈,它揭示了一个毫无希望的社会现实,特别是对于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来说,他们的命运几乎是注定的绝望。然而,最为残酷的是,这些人往往并未意识到自己所处的困境,他们的思维方式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以至于在最后一刻,仍然被欺骗,不仅失去了辛勤劳动所得,甚至被推向了绝境,踏上了一条通向死亡的道路。这部作品不仅是对个体命运的深刻同情,也是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批判。它以冷峻的笔触,刻画了一个看似荒诞却又真实存在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性的光芒几乎被彻底抹去,留下的只有无尽的黑暗与冰冷。作者通过这样的叙述,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遭遇,更引发了我们对于现代社会运行机制的反思,提醒我们警惕那些隐藏在日常背后,可能正在侵蚀我们自由与尊严的力量。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11-07 00:39
            回复
              《宠物小精灵》文评
              评分:★★★☆☆
              看到了“利伯蒂”的“续集”,故事娓娓道来,延续前一个作品利伯蒂星球移民人类的故事,在《宠物小精灵》里能看到,人类已经进化了,与地球母星的原人类之间出现了深深裂痕,非我族类必诛之,挺符合母星的价值观,帝国军去消灭所有的非我族类。此刻也联想到了古代皇族,保持血统纯净,满汉不通婚之类的。而我们现在社会也同样会有不同肤色人种的鄙视链条。基因筛选、脑机接口现在已经在试验中了,可预见的未来一定的极大改变人类的生活,而财富阶层却又限制了每一个人的平等使用权。文中这种影射现实中的阶级固化现象,未来确有可能爆发“战争”。思维直联、心灵感应,真的是一个种族高度协同找到未来的出口吗?故事和点子都不错,但读起来代入感不强,给三星。最想问作者的一个问题(选填)
              利伯蒂还出续集吗?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11-07 00:43
              收起回复
                《刺杀数学家》(下)文评
                评分:★★★★★
                等待了许久终于等到了结尾,下篇的内容也是十分震撼,上篇未讲明的答案有了结果。在一个个自叙的过程中,我们渐渐拼凑出了故事的真相。而其中我很喜欢的是鸟这个意象,这不仅是李成恺的吊坠,更象征着重生,从虚空中重生。这无疑是一篇非常好的小说。从文笔来讲,非常成熟,读起来不费劲,比喻贴切。从塑造人物来讲,一个个人物就像真实存在一样,在灰堡和云下城一一展现。最让我惊喜的是揭秘了教官的目的和白帽子的身份。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11-07 00:44
                回复
                  2025-07-19 22:22:44
                  广告
                  《脑机接驳器2.0测评报告的补充附录》文评
                  评分:4分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作家张森因为脑机写作而爆火,而他此前坚决反对脑机写作,读起来有些讽刺。张森曾经创作了六百万字的作品却无人问津,但一次偶然机缘下创作的脑机作品却得到了千万人多关注,这又是另一种黑色幽默。美中不足的是这部作品的叙事线索不甚明晰,附录4中的“树”更是诡异,不能确定到底是张森临死前将自己的意识通过脑机接口上传到他的作品中还是张森的作品产生了自我意识。作为新型文体科幻,阅读时给我带来的新奇感还是很强烈的,考虑到叙事的片段不是很通顺,给个4分吧。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11-07 00:45
                  回复
                    体裁不限,诗歌除外是书名?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11-07 01:18
                    收起回复
                      为什么现在刊名下方不附短评了啊感觉以前的短评还蛮一针见血的,尤其是评《后天》的那段,印象特别深刻。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11-09 18:03
                      收起回复
                        刺杀数学家没有太看懂。花店的老板到底是咋回事,之前不是数学很差嘛,为啥最后一个pov又变成数学天才了


                        IP属地:上海12楼2024-11-10 23:24
                        收起回复
                          我好奇八分以上的作品是什么样的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11-11 16:27
                          回复
                            感觉菊储最近写的几篇都挺好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11-30 14: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