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无极
实际上,脂批早就把贾雨村所作《咏怀一联》的确切含义给解释清楚了:
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甲戌本第1回侧批)
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甲戌本第1回双行夹批)
作者的本意,不过是要以贾雨村的贪酷革职及起复上任为媒介,先后引出黛玉和宝钗进京,然后跟宝玉相会合的事迹罢了。黛玉的“求善价”、宝钗的“待时飞”,都不过是等着让贾雨村来当“媒人”,牵线搭桥,以便于跟宝玉汇合后,发展出爱情婚姻关系罢了。这才是脂批所说的“前用”于二玉和“今用”于二宝的两个“合传”。这哪里有半点所谓宝钗“改嫁”贾雨村的意思?不过是吴世昌、朱淡文等拥林派红学家存心要往宝钗身上泼污水,刻意对原诗进行歪曲式解读罢了。如果要按这种逻辑,上联“玉在匮中求善价”,岂不是说林黛玉堕落青楼,等着卖高价吗?但为何吴世昌、朱淡文等人对黛玉青楼卖身的事迹讳莫如深、绝口不提呢?为什么伪何初本不再写一段林黛玉穿着轻薄春衫,露出袅娜香躯,嘴里咬着手帕子,脚上蹬着门槛子,在那里招蜂引蝶、眉目传情的文字出来呢?
你还别说,清末上海滩还真出了一个名曰“林黛玉”的青楼头牌。据《上海六十年花界史》记载:
己亥冬,复适南浔邱某为妾,身价八千金。邱之家资,不可胜计。林之嫁也,利其多金。既入门,旦夕私运所有至沪,备下堂计。居未一年,与缝工通,与邱之戚串通。邱风闻一二,诱以食阿芙膏。讵烟瘾虽进,淫念未灭,依然不减本相。邱愤而锢之,卒为林勾通守者,遁至海上。所有首饰蓄积,私运至沪,至是坐享所有矣。
这个“复适南浔邱某为妾,身价八千金”,不就是“玉在匮中求善价”吗?“所有首饰蓄积,私运至沪,至是坐享所有矣”,这不就是林黛玉式的“滚香芋”吗?正所谓“暗暗的用分身法搬运,渐渐的就搬运尽了”是也!此“林黛玉”莫非就是书中林黛玉的转世?按照伪何初本强行牵扯历史的逻辑,这“吴梅村”竟然还是个预言家,早就用“玉在匮中求善价”预示了林黛玉们后来的光辉事迹?
实际上,脂批早就把贾雨村所作《咏怀一联》的确切含义给解释清楚了:
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甲戌本第1回侧批)
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甲戌本第1回双行夹批)
作者的本意,不过是要以贾雨村的贪酷革职及起复上任为媒介,先后引出黛玉和宝钗进京,然后跟宝玉相会合的事迹罢了。黛玉的“求善价”、宝钗的“待时飞”,都不过是等着让贾雨村来当“媒人”,牵线搭桥,以便于跟宝玉汇合后,发展出爱情婚姻关系罢了。这才是脂批所说的“前用”于二玉和“今用”于二宝的两个“合传”。这哪里有半点所谓宝钗“改嫁”贾雨村的意思?不过是吴世昌、朱淡文等拥林派红学家存心要往宝钗身上泼污水,刻意对原诗进行歪曲式解读罢了。如果要按这种逻辑,上联“玉在匮中求善价”,岂不是说林黛玉堕落青楼,等着卖高价吗?但为何吴世昌、朱淡文等人对黛玉青楼卖身的事迹讳莫如深、绝口不提呢?为什么伪何初本不再写一段林黛玉穿着轻薄春衫,露出袅娜香躯,嘴里咬着手帕子,脚上蹬着门槛子,在那里招蜂引蝶、眉目传情的文字出来呢?
你还别说,清末上海滩还真出了一个名曰“林黛玉”的青楼头牌。据《上海六十年花界史》记载:
己亥冬,复适南浔邱某为妾,身价八千金。邱之家资,不可胜计。林之嫁也,利其多金。既入门,旦夕私运所有至沪,备下堂计。居未一年,与缝工通,与邱之戚串通。邱风闻一二,诱以食阿芙膏。讵烟瘾虽进,淫念未灭,依然不减本相。邱愤而锢之,卒为林勾通守者,遁至海上。所有首饰蓄积,私运至沪,至是坐享所有矣。
这个“复适南浔邱某为妾,身价八千金”,不就是“玉在匮中求善价”吗?“所有首饰蓄积,私运至沪,至是坐享所有矣”,这不就是林黛玉式的“滚香芋”吗?正所谓“暗暗的用分身法搬运,渐渐的就搬运尽了”是也!此“林黛玉”莫非就是书中林黛玉的转世?按照伪何初本强行牵扯历史的逻辑,这“吴梅村”竟然还是个预言家,早就用“玉在匮中求善价”预示了林黛玉们后来的光辉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