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都市圈取得的成果:
• 经济发展:重庆都市圈的经济总量已超过2万亿元,城镇化率达到74%。在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数字经济等领域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大成长潜力的产业集群。
• 创新资源集聚: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广阳湾智创生态城等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密集落地。
• 城镇体系完善:重庆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超过千万,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中小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人口加速回流。
• 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构建起东南西北空立体通道体系和空铁水公口岸体系,门户枢纽地位凸显。
• 文旅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2.5%,文化市场主体新增4万余个;2016年—2019年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3.8%和26.4%。
• 交通发展:实现80%区县通铁路、97%区县通高速公路、75%区县通航运,运输机场100公里半径覆盖人口率达到95%,行政村100%通硬化路,村民小组100%通达。
重庆都市圈未来规划:
• 同城化发展:到2025年,重庆都市圈将初步建成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的现代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轨道上的重庆都市圈基本成型,基本实现中心城区与周边区(市、县)1小时通勤。
• 协同创新能力: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共建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和创新基地,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基本形成。
• 绿色发展: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构建绿色低碳、集约高效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
• 开放共赢:构建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开放发展新体制,提高参与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整体经济效率。
• 文旅发展目标:到“十四五”期末,重庆文化事业发展实现新进步,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5%,旅游业总收入75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
• 交通网络完善: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123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货物流圈”。这些成果和规划展现了重庆都市圈在经济、创新、城镇发展、开放合作、文旅融合和交通建设等方面的显著进步和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 经济发展:重庆都市圈的经济总量已超过2万亿元,城镇化率达到74%。在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数字经济等领域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大成长潜力的产业集群。
• 创新资源集聚: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广阳湾智创生态城等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密集落地。
• 城镇体系完善:重庆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超过千万,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中小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人口加速回流。
• 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构建起东南西北空立体通道体系和空铁水公口岸体系,门户枢纽地位凸显。
• 文旅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2.5%,文化市场主体新增4万余个;2016年—2019年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3.8%和26.4%。
• 交通发展:实现80%区县通铁路、97%区县通高速公路、75%区县通航运,运输机场100公里半径覆盖人口率达到95%,行政村100%通硬化路,村民小组100%通达。
重庆都市圈未来规划:
• 同城化发展:到2025年,重庆都市圈将初步建成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的现代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轨道上的重庆都市圈基本成型,基本实现中心城区与周边区(市、县)1小时通勤。
• 协同创新能力: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共建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和创新基地,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基本形成。
• 绿色发展: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构建绿色低碳、集约高效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
• 开放共赢:构建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开放发展新体制,提高参与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整体经济效率。
• 文旅发展目标:到“十四五”期末,重庆文化事业发展实现新进步,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5%,旅游业总收入75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
• 交通网络完善: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123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货物流圈”。这些成果和规划展现了重庆都市圈在经济、创新、城镇发展、开放合作、文旅融合和交通建设等方面的显著进步和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