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考试,是最容易上岸的公务员考试。
从报考条件来说。选调生面向在校大学生,不对在职人群开放考试通道,竞争人数相对省考较小,尤其是相比乡镇的三不限岗位,选调生的岗位竞争人数比例明显降低。但需要注意,相对低不等于绝对低,选调生竞争实际并不小,不要对考试掉以轻心。
从备考心态来说。不可否认,考公和考研一样,都是吃力的拉锯战,劳心费神是常态,尤其是当你坐在大学图书馆自习室,周围都是备战考研的卷王和学霸,你也会不由自主开始卷,因为现在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如果想让自己的大学生涯有一个相对满意的结果,就不得不和同龄人展开一场吃力的马拉松比赛。备战选调生考试,战线长,任务重,复习量和刷题量也大,尤其是在自己的刷题效果出现瓶颈,模考分数提升不明显,甚至出现倒退的时候,一种自我怀疑和焦躁不安的情绪就可能产生,这是很多考生在面对就业前景不明朗、升学压力大、付出多回报少、害怕辜负父母期望、害怕考试失利等情况时,会出现的情绪失控,就看怎么调整状态。要做好情绪调节,父母也要察觉到孩子内心的焦虑,在考生辛苦学习的时候,家长的支持和理解,要以实际行动去践行,就当是陪孩子再冲一次“高考”。
从学习环境来说。虽然我提到,备考很累,但在校大学生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态度,和自己初入社会参加工作的时候比,还算是学习黄金期。一方面,书本知识还没有丢,大部分知识储备依旧丰富,不像工作后,很多在校期间学过的知识点可能就模糊不清了。另一方面,在一个大家都卷的环境,即便你想要偷懒摸鱼,也不至于啥都不学,尤其当你身处大学图书馆自习室,那种“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整体氛围,对自律能力不太强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外部刺激作用的。
从笔试环节来说。选调生考试,考生的选择很重要,有时候选错报考区县,就需要付出更多心血去应对激烈的“分数竞赛”。过去几年,部分偏远区县,进面分数线普遍相较于主城区低一截,包括我在内的考生也认为这些偏远区县依然是选调生考试的“冷门区县”,我一度想要往偏远区县去拼一把(进面分数相对低,而且招录的选调生数量也不少)。但今年来看,主城区选调生岗位依然抢手,招录人数多的冷门区县也不能小觑,但一般情况下,岗位不会存在太大的分数差距,进面的笔试第一和笔试最后一名考生,分数差距也就十几分,排名接近的考生,分数也就是几分之差,一不小心,前列的考生就可能在面试环节被后来者翻盘。
对于笔试,包括行测和申论两张卷子,以我个人经历来说,行测试卷完成度优先于准确度,因为考场上,你几乎很难高标准的做完行测的所有题目,这要求考生做出取舍。部分难度大的题,先跳过,专心做自己能快速拿分的送分题,对于难题,要相信大家都不擅长,把时间留给有希望拿分的题目。
对于申论,我个人认为刷题提升幅度不算大,尤其是相较于行测试卷,想靠申论拉分,难度很大,申论需要写作能力和理解能力,这个是日积月累才能锻炼的,想短时间提分,最多学学套路和一些万金油技巧,真想提分还得看行测,尤其是对复习时间少的考生,千万别和申论死磕到底,多刷刷行测题吧。
从面试环节来说。选调生考试不同于省考,省考主要是结构化面试,而选调生面试,则采取无领导小组形式,研究生对此相对熟悉,但本科生或多或少对无领导小组感到陌生。无领导小组很考验考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团队协调能力、进度推动意识、以及口语表达能力。无领导小组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个人陈述环节,依据考场工作人员发放的材料,考生结合问题要求组织语言,在两分钟内依次完成个人陈述,发言顺序会对考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述内容提出挑战,前列的考生尽量说完所有的得分点,中间段的考生查漏补缺,提自己的亮点陈述,末尾段的考生总结归纳,但不能和前面的考生雷同。这是一门很考验语言功底的考生,也需要抗压能力。不妨试想一下,你对面坐着七个沉默不语的考官和一个板着脸的计时员,而你这边则是至少八个考生,大家都把彼此当成对手,相互挤压对方的发言空间,而考官只管打分,气氛极其凝重和压抑,你会不会感到紧张,反正我当时紧张到语无伦次。
二是自由讨论环节,这才是面试重头戏,千万不要怯场、不要谦让、不要斯文,一定要保证自由讨论有五次以上有效发言,而且要在不同阶段展示自己的活跃度,哪怕没抢到发言机会,也要装出我在努力沟通和推动进度的样子,不能表现的畏畏缩缩,不然自由讨论环节,你拿不到任何发言机会。一般来说,大部分考生都会参加培训,而且大多数考生面试平均分都在八十分浮动,如果差距不大,岗位前几名是很稳的,但要小心自己发挥失常和小组自由讨论无法达成一致的情况,这两种情况很容易低分。
综合来说,如果你笔试通过进入面试,去报个面试培训班吧,最好是国内大机构的选调生面试小班,人数不能太多,不然老师不能结合考生实际情况教授具有针对性的面试技巧,要理解每个人的差异性,别为了省钱选教套路的大班教学,你会发现其他考生也会,拉不开差距。
从报考条件来说。选调生面向在校大学生,不对在职人群开放考试通道,竞争人数相对省考较小,尤其是相比乡镇的三不限岗位,选调生的岗位竞争人数比例明显降低。但需要注意,相对低不等于绝对低,选调生竞争实际并不小,不要对考试掉以轻心。
从备考心态来说。不可否认,考公和考研一样,都是吃力的拉锯战,劳心费神是常态,尤其是当你坐在大学图书馆自习室,周围都是备战考研的卷王和学霸,你也会不由自主开始卷,因为现在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如果想让自己的大学生涯有一个相对满意的结果,就不得不和同龄人展开一场吃力的马拉松比赛。备战选调生考试,战线长,任务重,复习量和刷题量也大,尤其是在自己的刷题效果出现瓶颈,模考分数提升不明显,甚至出现倒退的时候,一种自我怀疑和焦躁不安的情绪就可能产生,这是很多考生在面对就业前景不明朗、升学压力大、付出多回报少、害怕辜负父母期望、害怕考试失利等情况时,会出现的情绪失控,就看怎么调整状态。要做好情绪调节,父母也要察觉到孩子内心的焦虑,在考生辛苦学习的时候,家长的支持和理解,要以实际行动去践行,就当是陪孩子再冲一次“高考”。
从学习环境来说。虽然我提到,备考很累,但在校大学生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态度,和自己初入社会参加工作的时候比,还算是学习黄金期。一方面,书本知识还没有丢,大部分知识储备依旧丰富,不像工作后,很多在校期间学过的知识点可能就模糊不清了。另一方面,在一个大家都卷的环境,即便你想要偷懒摸鱼,也不至于啥都不学,尤其当你身处大学图书馆自习室,那种“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整体氛围,对自律能力不太强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外部刺激作用的。
从笔试环节来说。选调生考试,考生的选择很重要,有时候选错报考区县,就需要付出更多心血去应对激烈的“分数竞赛”。过去几年,部分偏远区县,进面分数线普遍相较于主城区低一截,包括我在内的考生也认为这些偏远区县依然是选调生考试的“冷门区县”,我一度想要往偏远区县去拼一把(进面分数相对低,而且招录的选调生数量也不少)。但今年来看,主城区选调生岗位依然抢手,招录人数多的冷门区县也不能小觑,但一般情况下,岗位不会存在太大的分数差距,进面的笔试第一和笔试最后一名考生,分数差距也就十几分,排名接近的考生,分数也就是几分之差,一不小心,前列的考生就可能在面试环节被后来者翻盘。
对于笔试,包括行测和申论两张卷子,以我个人经历来说,行测试卷完成度优先于准确度,因为考场上,你几乎很难高标准的做完行测的所有题目,这要求考生做出取舍。部分难度大的题,先跳过,专心做自己能快速拿分的送分题,对于难题,要相信大家都不擅长,把时间留给有希望拿分的题目。
对于申论,我个人认为刷题提升幅度不算大,尤其是相较于行测试卷,想靠申论拉分,难度很大,申论需要写作能力和理解能力,这个是日积月累才能锻炼的,想短时间提分,最多学学套路和一些万金油技巧,真想提分还得看行测,尤其是对复习时间少的考生,千万别和申论死磕到底,多刷刷行测题吧。
从面试环节来说。选调生考试不同于省考,省考主要是结构化面试,而选调生面试,则采取无领导小组形式,研究生对此相对熟悉,但本科生或多或少对无领导小组感到陌生。无领导小组很考验考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团队协调能力、进度推动意识、以及口语表达能力。无领导小组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个人陈述环节,依据考场工作人员发放的材料,考生结合问题要求组织语言,在两分钟内依次完成个人陈述,发言顺序会对考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述内容提出挑战,前列的考生尽量说完所有的得分点,中间段的考生查漏补缺,提自己的亮点陈述,末尾段的考生总结归纳,但不能和前面的考生雷同。这是一门很考验语言功底的考生,也需要抗压能力。不妨试想一下,你对面坐着七个沉默不语的考官和一个板着脸的计时员,而你这边则是至少八个考生,大家都把彼此当成对手,相互挤压对方的发言空间,而考官只管打分,气氛极其凝重和压抑,你会不会感到紧张,反正我当时紧张到语无伦次。
二是自由讨论环节,这才是面试重头戏,千万不要怯场、不要谦让、不要斯文,一定要保证自由讨论有五次以上有效发言,而且要在不同阶段展示自己的活跃度,哪怕没抢到发言机会,也要装出我在努力沟通和推动进度的样子,不能表现的畏畏缩缩,不然自由讨论环节,你拿不到任何发言机会。一般来说,大部分考生都会参加培训,而且大多数考生面试平均分都在八十分浮动,如果差距不大,岗位前几名是很稳的,但要小心自己发挥失常和小组自由讨论无法达成一致的情况,这两种情况很容易低分。
综合来说,如果你笔试通过进入面试,去报个面试培训班吧,最好是国内大机构的选调生面试小班,人数不能太多,不然老师不能结合考生实际情况教授具有针对性的面试技巧,要理解每个人的差异性,别为了省钱选教套路的大班教学,你会发现其他考生也会,拉不开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