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省集安市的禹山脚下,隐藏着一段尘封的历史,那就是五盔坟4号墓的壁画复原。这座墓葬位于集安市禹山脚下的平地上,是一座方形单室墓,墓顶采用大抹角叠涩结构。壁画内容丰富多彩,以四神为主,四隅、梁枋和室顶布满了怪兽、盘龙、日月神、牛首人以及众多仙人。这些壁画直接绘于平整的花岗岩石壁上,展现了高句丽晚期佛、道三教的融合。这些壁画中,你可以看到来自汉代的蛟龙、伏羲女娲,以及南北朝时期流行的飞天、莲花、骑龙仙人等题材的传播。这些石头上刻着的、土里埋着的,正是高句丽王朝的背影。高句丽王朝,存续于中原汉唐之间,历经705年。公元3年,高句丽琉璃明王迁都至集安(古称国内城),并在山上筑起防守坚固的尉那岩城(又称丸都城)作为卫城。这座小小的弹丸之城,历经无数硝烟战火。公元28年,汉辽东军伐高句丽,直逼都城,高句丽王族退守丸都,使辽东军退兵。公元244年,曹魏遣幽州刺史征讨高丽,幽州军队“束马悬车,以登丸都”。公元342年,高句丽故国原王重修丸都城,不久,燕王慕容皇光率军攻陷高句丽,焚毁丸都城宫殿而去。后来,隋炀帝倾全国之力三征高句丽,直至唐太宗御驾亲征,终使高句丽王朝覆灭于盛唐气象。高句丽墓葬群于1966年实测时有古墓葬11300座,大多为高句丽于公元3~7世纪留下的遗存。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于2004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UNESCO)。墓群现划分7个墓区,自东而西为长川墓区、下解放墓区、禹山墓区、山城下墓区、万宝汀墓区、七星山墓区、麻线墓区。墓葬大体可分为石墓和土墓两大类。相对而言,石墓年代较早,是高句丽人固有的埋葬方式。石墓有积石墓、方坛积石墓、方坛阶梯积石墓、方坛阶梯石墓。其中,积石墓现今保存下来的有1700余座,约占整个古墓的四分之一。土墓年代稍晚,既有高句丽人接受汉文化影响后形成的,也有在高句丽居住的其他民族的墓葬。整个墓群分布密集,排列成行。其中最为雄伟壮观的便是公元4世纪中叶高句丽的王陵以及显臣之墓,它们均是方坛阶梯积石墓,现存的有400座。五盔坟5号墓为贵族墓之一,集安洞沟古墓群里精华,是高句丽晚期王族墓。它的看点在于,里面的藻井、墓壁、棺床等都绘有壁画,且栩栩如生,有浓郁的高句丽特色。此外,五盔坟五号墓附近还有1-4号墓,这些也都有壁画,但如今已经不可参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