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吧 关注:5,087贴子:32,288
  • 0回复贴,共1

行菩萨道者,应不住相布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自心上莲花
人道世间苦乐参半,最宜修道。然佛陀曾感慨死生轮回之道,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得人身者如指甲上土。而儒家伦理道德,为保持人生投生人道世间之底线;人道世间为三善道之底线。一切众生欲生人道,欲保人身,则必修孝悌仁义之德行。儒家文化对于人类与人生,实有保障善道底线不坠恶趣之利益。欲为众生守卫善道底线,必要守护儒家孔孟之教;欲为人类开启缔造大同世界、追求生命真理之道路,必要鼎定儒道根本。
1
动物是有情众生,植物属于无情类。
有情众生是有知觉与情感的,有自我意识的,知道痛苦与恐惧、害怕死亡。将心比心,所以佛教有不杀生的戒律,此戒律是要求受过戒的佛门弟子的。而不食肉是为了不助长杀业、也是不忍食,是出于慈悲心。对一般的在家弟子而言,可以选择吃肉、也可以不吃肉,这也是一种自愿行为。只有极个别的在家戒律有吃素的要求,但所有的佛教戒律都是自愿受持的,这些戒律对一般大众及没受戒的人,没有任何约束和要求。1
植物是无情类,即没有自我意识、没有感知。但植物毕竟蕴藏生机,所以《楞严经》上说:“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走路的时候都要尽量不踩上草,这反映了对一切有生机的东西的慈悲之心。但佛门弟子同样要生存,需要借助这个身体来修证佛法,两样比较的话,当然只能提倡食用植物而不食用动物了。
1
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只要行善就有善的回报,这个是客观事实。但有目的的行善回报相对小一点,出于怜悯心或崇敬心的行善回报更大。到了不求回报的行善是更高境界,《金刚经》说行菩萨道者,应不住相布施。人的本性总是自私的,从世俗到崇高再到无所执求,有个循序渐进的阶次,不可能要求人人一开始就做圣人。
1
施舍的过程就是逐步放开心量的过程,心量大了,自我执着(自私观念)就逐步轻了,这也是个修行的过程。所以《金刚经》讲修菩萨道,开篇就说布施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10-16 23:0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