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降E调箫是我以前用300多米的斑竹料做的,做的时候只有半年多的制箫经验,理所当然失败了!主要的原因是基音长度取短了,我记得当时的长度是645mm,三八度偏高50~60音分,没法用。
后来因为吹口处裂了一条长缝,我顺势换了个头,将基音长度增加了15mm左右,因为吹口处的内径较大,不太好吹,我当时正对“息返”感兴趣,所以就在吹口处加了个挡圈,变成了半封口的结构。试音的时候三八度准了,高音7和倍高1都很正点,但一、二八度整体偏低20音分左右,还是不合格,当时我心情也不太好,认为没救了,将其打入了冷宫。
近日看到这支箫我心有不甘,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将吹口的"息返”挡圈磨掉,并将接口以上这一段的内径磨大了一些,同时将吹口后缘磨低,成斜坡状,这样才不磕嘴,也方便调整口风。这样简单的处理之后,我发现音竟然准了,我后来总结不是箫有了大的变化,而且通过吹口的调整而改变了口风,从而将一、二八度拉平了!
本来事情可以到此结束了,但怎么看这支箫怎么不舒服,是真的难看!
当我看到箫尾还有一段长10来cm的竹节,眼前一亮---感觉就是它了!
想到就开干,我将箫尾锯掉了长13cm的一段,用来做箫头,将原来的箫头部分也锯掉了同样长的一节,然后就是打磨内径,开吹口、做接口了。在操作的时候我留了一个心眼,将前面1/4(长16cm)这一段内径打磨至23mm,比下段内径略大,理论上均匀打磨这一段可以提高筒音一八度,对二八、三八影响不大(对冲)。试吹的时候我发现做吹口的时候后缘磨过头了,比吹口还低,有点漏气,没有办法,只好磨低前缘,重新开吹口,保持吹口下缘略低于后缘。这时候新的问题又产生了,高音7偏高了20音分左右!没得办法,只好封掉基音孔,将基音孔下移5mm左右,再试吹,高音7正常了,但筒音一八度又偏低比较多了!于是我干脆将接口以上这一段打磨至24mm,一八、二八上来了,但高音7又偏高了(倍高1正常)!
还是应了那个老话:按下葫芦浮起瓢!
最后我还是决定硬着头皮做下去,将接口用树脂胶封牢,第二天开始修吹口,这个时候除了筒音,其它孔的一、二八整体偏低15音分左右,二八偏低还多一些。没办法,只能一个一个往上扩孔,一边扩一边试,最后将指孔修圆修平,最大的指孔修到了11mm左右(纵径)。最终的结果还算满意,慢慢适应吹口后,一、二八可以和三八拉平,但二八度更容易偏低一些,开始令我有些纠结,但我发现好处是这样更适合高音弱吹,吹高音反而更省力一些,因为我吹高音的时候习惯将下唇前移一点点并收紧,相当于抬高口风角度,如此反而是因祸得福了!
嗯…还有一点,当我修完指孔后试吹了几曲,意外的发现高音7被压下来了,吹单音还是会偏高10~15音分,但连吹的话居然就准了!
最后说一下结果:一、二八度重合,但音准漂移比较大,需要比较准确的调整和控制口风,对听力的要求也比较高;三八度,高音5开八孔吹是准的,音质也比按2~5~6~7孔好,高音6、7,倍高1、3也是准的;倍高2开1~8孔易激发,但偏高20~30音分,其他指法比较难激发;倍高4半按4~7孔可以激发,但同样偏高20~30音分。这个结果对于一支内径偏大的箫来说已经很难得了,所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这次的改造可以说动用了我全部的知识储备,侥幸成功了,总结起来就是很多不起眼的细节对结果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最好能提前做出预判,否则会走更多湾路!
后来因为吹口处裂了一条长缝,我顺势换了个头,将基音长度增加了15mm左右,因为吹口处的内径较大,不太好吹,我当时正对“息返”感兴趣,所以就在吹口处加了个挡圈,变成了半封口的结构。试音的时候三八度准了,高音7和倍高1都很正点,但一、二八度整体偏低20音分左右,还是不合格,当时我心情也不太好,认为没救了,将其打入了冷宫。
近日看到这支箫我心有不甘,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将吹口的"息返”挡圈磨掉,并将接口以上这一段的内径磨大了一些,同时将吹口后缘磨低,成斜坡状,这样才不磕嘴,也方便调整口风。这样简单的处理之后,我发现音竟然准了,我后来总结不是箫有了大的变化,而且通过吹口的调整而改变了口风,从而将一、二八度拉平了!
本来事情可以到此结束了,但怎么看这支箫怎么不舒服,是真的难看!
当我看到箫尾还有一段长10来cm的竹节,眼前一亮---感觉就是它了!
想到就开干,我将箫尾锯掉了长13cm的一段,用来做箫头,将原来的箫头部分也锯掉了同样长的一节,然后就是打磨内径,开吹口、做接口了。在操作的时候我留了一个心眼,将前面1/4(长16cm)这一段内径打磨至23mm,比下段内径略大,理论上均匀打磨这一段可以提高筒音一八度,对二八、三八影响不大(对冲)。试吹的时候我发现做吹口的时候后缘磨过头了,比吹口还低,有点漏气,没有办法,只好磨低前缘,重新开吹口,保持吹口下缘略低于后缘。这时候新的问题又产生了,高音7偏高了20音分左右!没得办法,只好封掉基音孔,将基音孔下移5mm左右,再试吹,高音7正常了,但筒音一八度又偏低比较多了!于是我干脆将接口以上这一段打磨至24mm,一八、二八上来了,但高音7又偏高了(倍高1正常)!
还是应了那个老话:按下葫芦浮起瓢!
最后我还是决定硬着头皮做下去,将接口用树脂胶封牢,第二天开始修吹口,这个时候除了筒音,其它孔的一、二八整体偏低15音分左右,二八偏低还多一些。没办法,只能一个一个往上扩孔,一边扩一边试,最后将指孔修圆修平,最大的指孔修到了11mm左右(纵径)。最终的结果还算满意,慢慢适应吹口后,一、二八可以和三八拉平,但二八度更容易偏低一些,开始令我有些纠结,但我发现好处是这样更适合高音弱吹,吹高音反而更省力一些,因为我吹高音的时候习惯将下唇前移一点点并收紧,相当于抬高口风角度,如此反而是因祸得福了!
嗯…还有一点,当我修完指孔后试吹了几曲,意外的发现高音7被压下来了,吹单音还是会偏高10~15音分,但连吹的话居然就准了!
最后说一下结果:一、二八度重合,但音准漂移比较大,需要比较准确的调整和控制口风,对听力的要求也比较高;三八度,高音5开八孔吹是准的,音质也比按2~5~6~7孔好,高音6、7,倍高1、3也是准的;倍高2开1~8孔易激发,但偏高20~30音分,其他指法比较难激发;倍高4半按4~7孔可以激发,但同样偏高20~30音分。这个结果对于一支内径偏大的箫来说已经很难得了,所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这次的改造可以说动用了我全部的知识储备,侥幸成功了,总结起来就是很多不起眼的细节对结果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最好能提前做出预判,否则会走更多湾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