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塑性记忆吧 关注:75,902贴子:712,196

【解析】同人创作的过程中,对于原作悲剧的一些思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题,本人也不是哲学专业,只是个电气工程师,但感觉这个方向是说得通的,就整理整理发出来了。


IP属地:美国1楼2024-10-15 05:06回复
    很多关于《可塑性记忆》原作的评论都聚焦于最终的分离和催泪情节,以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过好每一天。大多数粉丝都对于艾拉的离去感到悲伤,无法自拔。同人作品也多集中于如何将艾拉从这个分离的悲剧中“拯救出来”。
    但换个角度,如果是一个人类女友,她得了绝症,剩下两个月的寿命,这种分离似乎就没有那么让人刻骨铭心了?都是分离,为什么艾拉的离去和人类女友的离去,带给我们的感受如此不同呢?
    这就涉及到《可塑性记忆》中一个常被忽略的设定——Giftia不会遗忘过去的事情。
    先说结论,《可塑性记忆》的悲剧内核,乃至广义的人机恋作品的悲剧内核,都不在于寿命的短暂或最终的分离,而在于机器的“非人性”。这是一个存在主义的悲剧。
    可是机器本来就是机器,为什么“非人性”会是悲剧呢?或者说,这个“人性”到底指的是什么?
    存在主义哲学的观点是,“人性”(或者说是“存在者”)不源于我们的肉体,而是源于我们对不确定性的面对,以及在不确定性中做出的选择和行动,并为之负责。而原作中的艾拉,是没有这种自由的。
    你可能会说,不对啊,艾拉做出了很多选择,比如接受了司的表白,选择开始这段感情,选择了生活中的很多美妙瞬间。
    好,那我就要开炮了,这些所谓的选择,其实都是在Giftia的既定程序下的情感流露。它们看似完美,看似让艾拉有人格,但“人性”上并不完整。
    回到Giftia无法遗忘的设定,这就使得Giftia的记忆是线性的,是不可塑的。艾拉的人生看不到真正的“未来”,因为她无法通过遗忘过去来重塑自己。正如哲学家萨特的观点:“意识通过遗忘来玩确认自身的把戏”。
    换句话说,艾拉的每一个存在瞬间都是被固化的,而不是像人类那样拥有“上一秒的自己无法决定下一秒的自己”的存在特质。
    “非人性”的悲剧并不在于机器的冷酷无情,而在于Giftia在程序设定下,缺乏重新定义自我、面对不确定性的自由。Giftia根本不是“向死而生”,因为他们从未真正“活过”。
    再来看水柿司,在回收艾拉的时候他没有哭,而在见到香月时情感崩溃。他是真的痛苦于艾拉的离去吗?我想,一部分是的,毕竟对于至亲的离别,任何人都会感到痛苦。但如果从存在主义悲剧的角度来看,司的痛苦更多的是源于他未能将艾拉从“非人性”的桎梏中解救出来的自我悔恨。而这种自我悔恨,在见到了同为人类,有着那种不确定性,有着“人性”的香月的时候,终于达到了爆发的极点。
    诚然,司很勇敢,他意识到了这种有限寿命的荒谬,意识到了Giftia和人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但他依然选择本真地面对自己的欲望,开启这段感情,对这个荒谬的世界宣战,试图通过人类的温情和陪伴,帮助艾拉找到自己的“心”。
    然而,他的斗争方向一开始就错了,因此失败也在所难免。他最终的情感崩溃,可以解释为对自己未能实现这一目标的悔恨,也是合情合理的。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催泪弹就不再是从结尾的摩天轮上,艾拉的回收中打来了,而是游戏中,艾拉和司畅想着自己未来的那些瞬间:艾拉成为母亲;开一家茶店;给司过更多的生日。
    越是甜蜜的畅想,越是强调了艾拉她的“非人性”——她不是外在表现上,没有时间或者没有能力做这些事,而是她在程序的限制中,没有“人性”的不确定性,无法真正的做出选择,付诸行动,并为之负责,她的记忆,她的存在,是不可塑的。


    IP属地:美国2楼2024-10-15 05:07
    收起回复
      2025-07-26 19:16:5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然后再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吧,如何彻底地把艾拉从这个更深层次的悲剧中拉出来。


      IP属地:美国3楼2024-10-15 05:10
      回复
        那我就决定帮你们一把吧,把你们这些敢想却不敢做的未来,通通给你们,让艾拉你真正拥有“可塑性”的记忆,让艾拉能够真正感受自由选择的重量。
        前略中略后略,总之深挖设定之后,我结合我对于现象学的一些浅显理解,给艾拉设定了一个所谓的“理解模式”,让她能够主观地,感性地去参与到这个世界中。自然而然地通过和周遭环境的互动,她就会开始质疑:我这种感受是哪里来的?为什么我看到的东西拒绝被程式化的存储和解读?我是真的活在这个世界上么?
        最终引出一个将她从“非人性”中“拯救出来”的根本问题:“我是谁?”。
        一旦艾拉开始思考“我是谁”这个话题,就无法再回到之前那个标准的Giftia“艾拉”之中了。她开始摸到了“向死而生”的门槛,开始从一个机器,一个工具,成长为和人无异的“存在者”。
        而这个设定带来的一个“副产品”就是,她不需要再固化地、线性地去记忆过往的每一个细节,她开始遗忘,她的Alma核心就能打破了81920小时的限制,她可以和水柿司有更多时间了。
        不过这不是重点,单纯延长时间是治标不治本,真正的“拯救”必须是质的飞跃,而不仅仅是量的增加。


        IP属地:美国4楼2024-10-15 05:10
        收起回复
          进一步讲,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多的选择,并不能带来那种甜蜜的,简单的幸福,反倒是一种自由的诅咒,一种会伴随着她整个漫长的人工生命的痛苦、孤独和疏离。她从之前机械化的存在进入了一个自由选择的世界,而这种“自由选择”,并不是一种轻松的状态,它意味着“存在者”必须为自己的每一个选择承担全部责任,这个世界中不再有任何固定的答案或既定的未来。


          IP属地:美国5楼2024-10-15 05:10
          回复
            有一些哲学背景的吧友可能已经看出来了,知道我在“玩什么”,在“套什么公式”。
            好吧我承认我套得有一些生硬或者浅显,甚至可能漏洞百出,因为我确实也是半年前才开始从一个工科生、电气工程师那种理性的思维中跳脱,找一些人文科学的东西来看的。我运用这些工具依然不是那么形而上,依然是用那种工程师的应用思维。
            可是这个过程中我也确实感受到了那种,“一旦开始思考就不可能回退”的感觉了。我貌似写的是艾拉,实际上写的是自己,写的是自己和自己和解的过程。


            IP属地:美国6楼2024-10-15 05:12
            回复
              这个续写中,我根本就没有试图从生物或者物理,或者”他心问题“的角度来探讨人工智能是否有所谓的”自由意志“、”自我意识“或者”人权“,因为二元对立没有任何意义,我直接把这个桌子掀了。
              我的切入角度是,既然艾拉能做出选择,做出行动并为之负责,直面不确定性和绝对的自由带来的绝对的责任,并意识到这个过程中的痛苦和绝望,但依然勇敢生活,那么她就是和人类相同的”存在者“。而整个故事,也是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她在这个过程中的挣扎。
              艾拉最终拥抱了那些未知和不确定,她开始学会面对选择,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生命”。在这个过程中,她意识到,选择不仅仅意味着自由,更意味着要为自己的每一个决定负责,这种责任是沉重的、让人无法逃避的。


              IP属地:美国7楼2024-10-15 05:12
              回复
                对艾拉来说,这种自由不仅是希望,有时也是一种负担,因为她要承受每个选择带来的后果。而且,作为一个人工生命体,她的存在比我们人类更加复杂和孤独——她不是像我们一样自然地来到这个世界,而是被设计、被创造出来的。她没有过去的经验可以依赖,一切都需要从头开始,她需要自己一步步摸索什么是“爱”、什么是“痛苦”、什么是“生活”。


                IP属地:美国8楼2024-10-15 05:12
                回复
                  2025-07-26 19:10:5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艾拉在追寻自由和自我意识的过程中,注定会经历比我们更多的困难与挫折。她的路比人类的更艰难,充满了更多的迷茫和挑战。但是,当她最终能够面对这些困难,与自己的身份和存在达成和解,接受自己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时,她将比任何人类更像一个真正的人。
                  任何说我试图在让艾拉成为所谓人类的解读,都是错的,我所强调的并非某种特定身份,而是存在状态的平等性和普遍性。


                  IP属地:美国9楼2024-10-15 05:13
                  回复
                    再回到我同人小说中几个原创设定,艾拉的“理解模式”到底是什么以及她到底有没有真正的自由意志。


                    IP属地:美国10楼2024-10-15 05:13
                    回复
                      以下内容全部是同人小说中的设定,基于TV原作动漫以及游戏、小说的设定但是细节可能对不上。
                      -理解模式的来源是什么?
                      司的父亲水柿建留下的代码和程序并不是简单的“理解”或者“保存记忆”,而是告诉Giftia这段信息:“当你感到幸福,愤怒,哀伤,高兴,纠结等情绪,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就把自己‘悬置’在世界外,在不伤害他人的情况下,去做自己现在最想做的那件事吧。”
                      司的老爹留下的程序通过让Giftia“悬置”自己在世界之外,促使他们在情感冲突中观察自我,思考自己作为情感体验者的身份和意义。这种自我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形成自我意识的基础,Giftia在这种状态下开始不再只是“接受指令”,而是能主动定义自己的行为和存在。那种拒绝被任何程序化解读的欲望,才是自由意志的来源。
                      -Alma核心为何不可以保存记忆和重置?
                      Alma核心是一种在常温下可以运行的量子计算机,但是由于量子态的测不准原理,你没法精确地测量内部的状态,甚至测量本身都会对量子态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艾拉是如何在最后激活这个模式,保存记忆的?
                      大多数Giftia都是被主人定制出来的,他们的感情都是出于“还原人类感情”,接受人类对于人类感情在机器上的“移情”并作出处理,这种情况下,虽然人类使用者把机器人当作人类来互动,但本质上依然是“利用”机器人的工具性。是一种看似人机恋,实际还是人类-人类恋爱的关系。
                      而司是清楚的知道艾拉是机器人,知道她有着2000小时不到的寿命,然后把她当作感情中对等的个体看待,主动地接受了艾拉的机械性。
                      这正是其它Giftia享受不到的,艾拉终于体验到了不被当作“机器”的人生(这有些悖论,司知道她是机器人,但她才能感受到自己没有被当做机器,被工具化使用)。
                      而这种不被当做机器,只被当作“艾拉”,不被人类移情的体验,是她的默认OS中,没有设置的,所以才在被回收的最后一刻,激活了水柿建留下的代码,想要真正以“艾拉”的身份,继续争取自己作为“艾拉”的更多未来,而不是那个有期限的Giftia。
                      她拥抱了那些不确定性,拥抱了那种自由选择的可能性,真正地成为了“生命”的一部分。
                      -艾拉保存的到底是什么?
                      艾拉在硬件层通过“硬件指纹”的方式保存的信息则是“如何像艾拉一样思考”。而思维方式和情感逻辑也是基于之前所有经历过的事情而塑造的,再加上水柿建留下的程序指导,可以通过“像艾拉的思考方式”以及“理解模式”反向推理出重置之前的记忆,达成人格的连续性。
                      -最后我想表达的是什么?
                      在这个自我探寻和觉醒的旅程中,她将继续面对的是那种面对绝对自由的绝对责任,这种自由的诅咒,需要一颗相当强大的心脏才能承受。而作为一个人工生命体,一个比“抛入”世界更加绝望的存在,艾拉的自由之路,将会比人类更加曲折和坎坷。但当她最后和自己和解,和这个世界和解时,她也就比任何人类,更像是人类了。


                      IP属地:美国11楼2024-10-15 05:19
                      回复
                        整个故事主线中,
                        她的成长我大概分成了四个阶段。
                        1,标准的Giftia,知道自己是机器人,知道自己寿命有限,知道自己的工具性并从底层原理上接受它,不会做出质疑。
                        2,开始想要生存,想要活下去(回收之前)。重生之后,质疑自己“我是谁”,质疑自己是否能够享受这份感情,并因为成为不了真正的人类而感到痛苦,迫切地想得到和人类平等的身份,比如身份证,结婚之类的。
                        3,逐渐接受自己的机械本质,接受自己不需要理解全部的人类感情,不需要成为人类,也可以享受这份关系中的陪伴与爱,但依然对自己感情的本质,机械的本质抱有一定的敏感和探寻。
                        4,明白了“艾拉就是艾拉”不代表自己一定是要成为什么,而是这种自由是“自己可以不是什么,自己可以不被定义”。她继续通过学习和理解,主动选择参与人类社会,主动选择成为机体外表的“人类少女”,并在不断的选择-行动-负责中,找到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IP属地:美国13楼2024-10-15 05:23
                        收起回复
                          这也是为什么我的同人文节奏偏慢,堆砌了大量看起来没用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原因。
                          这里我需要用很多我们生活中都会忽略的,过于日常的小细节,润物细无声地让艾拉逐渐感性地体验到什么是“生活”,什么是那些平凡的酸甜苦辣咸。。
                          楼上提到的成长过程并不是某个事件就能达成阶段的跃进,而是日常中的潜移默化,外加某些事件的转折,才能够达到的。但是达到还不够,在某个阶段稳定下来,并向下一个阶段进发,也需要更多的平淡日常。
                          “做真实的自己可以吗?流下眼泪也可以吗?”
                          “这也没关系吧,活着也没关系吧……”
                          “我想在这里,我可以在这里,我就在这里!”


                          IP属地:美国14楼2024-10-15 05:43
                          回复
                            恍然大悟了哥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10-15 07:19
                            回复
                              2025-07-26 19:04:5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24-10-15 07: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