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衍时世界:司马衍是晋朝杰出君主,他统治时间是公元325年到公元342年,是晋朝反分裂战争重要时期,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一段关键期。司马衍统治期间晋朝仍是地跨欧亚大陆的强国,所以同友邻罗马等国友好,是让罗马帝国在330年把中心东迁到君士坦丁堡的重要原因。司马衍执行仁义爱民的政策,同四周的邻国总体都是保持友好,萨珊波斯当时是沙普尔二世统治,和晋朝也能保持友好,同时期阿拉伯半岛的察劳等也是和晋朝友好商贸。在南亚天竺地区是刚建立笈多朝,正是开国的月护王和海护王时期,和晋朝也有商贸和文化交往,东南半岛和朝鲜半岛多数是晋朝属国,世界各地区都有各自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司马衍时代的罗马因为扩张达到鼎盛,逐渐开始出现治理困难,从一帝制度发展成四帝制度和多帝制,人口增加和同波斯战争造成对商贸的依赖越来越强,和邻国中国晋朝的贸易更频繁导致帝国经济中心东移,也是为了便于同波斯作战。罗马帝国没有学习晋朝的三省制用以统治庞大帝国,仅是接受晋朝司神崇拜的宗教理念,在325年开始尼西亚宗教会议推行三位一体的思想,进行基督教的正统化和世俗化。司马衍领导的晋朝没有学罗马对犹太人那样打击异族,只是对要灭绝华夏的匈奴采取严厉军事行动,对承认晋朝中央尊晋的氐族和羯族能相对宽松,也因为氐族内部晋人和百姓要求统治者降号尊晋,羯族中晋人也依然尊晋忠晋,羯族往往用天王制度,比晋帝要低一级,笼络统治区的晋人。司马衍统治区北方是晋藩代国,东北是晋藩段部和慕容部、朝鲜二郡、扶余等都是忠晋方镇;高句丽和马韩(百济)、新弥(新罗)、倭国(日本)等,多数是中国属国。西北凉州张氏集团和西域驻军各部都忠晋,西部是联系欧洲和中亚的西域校尉和代部校尉,司马衍当时统治区占全国面积八成,所以即使晋人联合羯族灭匈奴,羯族统治区扩大,仍向司马衍纳赂称藩。司马衍焚毁羯人纳赂的财物,号召恢复中央直辖统治的统一,对东北亚地区产生影响。司马衍执行当时世界最低的税率,仅收每亩三升,只是对豪强要求助军和运输粮食,减轻百姓负担,有力巩固了晋朝中央的统治基础和民心,提升晋朝中央的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晋朝属国高句丽当时一面向晋朝朝贡,一面和羯族勾结,有时攻打晋军驻守的朝鲜二郡,结果朝鲜二郡的晋军就联合慕容部打败高句丽,迫使高句丽更加尊晋,不再叛晋侵扰。司马衍时期的日本是仁德天皇统治时期,也是日本大和时代逐渐发展上升时期。司马衍时代的东南亚很多是晋朝属国,现在越南北部仍是中国晋朝的交州管辖,南部是林邑范氏,也是中国属国,司马衍统治时期林邑献驯象,对晋朝中央拥护。在现代的柬埔寨在当时是叫扶南,因为晋朝在建康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发达,同东南亚和南亚的众多国家保持藩属和商贸关系,保持友好往来。司马衍时代的晋军仍保持强大的战斗力,猛将如云,很多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和将领,他统治时期匈奴残部灭亡,氐族内战也导致一个割据灭亡,改易国号。司马衍时代统治氐族和羯族割据的两个主要异族首领都曾被晋军俘虏,都象征性采取晋藩制度和尊晋政策。司马衍时代虽然已经名义上没有要灭晋政权,获得晋帝独尊的形式统一,但是就像司马衍焚毁羯族纳赂那样,积极追求中央集权的统一制度,积极收复中原。司马衍时代是斯拉夫民族逐渐开始形成发展,在东欧地区逐渐和斯基泰民族联合,司马衷开疆欧洲后在东欧的斯拉夫人、斯基泰人、哥特人、匈奴人等都归附晋朝,萨姆瓦塔堡应该就是晋军在东欧主要商道上修建的据点之一,音译也和司马氏相近,五世纪末改称基辅。斯拉夫人等民族学习晋朝的先进生产、技术、文化等,对当地发展都产生影响,各民族友好还没有相互攻伐,没造成后来的民族大迁徙。司马衍时代罗马帝国在君士坦丁去世后,337年儿子分国是三帝共治,并且和波斯因为宗教问题相互战争,当时波斯是信仰祆教和摩尼教,禁止信仰基督教,晋朝虽然有儒术、法术、道术等很多治术和百家学说,但是各学派都信仰司神,即使从外国传入佛教等宗教,也不能改变华夏和中国各民族在信仰其他宗教学说同时继续信仰司神的传统,这是中国文化先进性和文化自信的影响,也是中国信仰自由和宗教宽容的结果,所以中国极少宗教战争。司马衍积极收复中原,指挥收复很多领土,为八年以后晋朝复兴恢复旧疆奠定坚实基础。司马衍时代的东西方政治军事和宗教、文化基本就决定了以后发展的趋势,影响长远而广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