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信因果】《因果不空,丝毫不爽》
(全文摘抄于网络,非原创)
行善不得善,前世有亏欠,作恶不得恶,前世有余德。--题记
《了凡四训》是一本奇书,作者是袁了凡先生,想要改变命运的朋友都可仔细拜读、照做,当然,还有个电视剧版的《了凡》。今天讲的不是袁了凡先生,而是他的一位好友的故事。
当时湖州有位孙邵先生,与了凡先生交情很好。了凡先生知道改命的秘诀后,曾经将《太上感应篇》、《功过格》等劝善的书赠与孙邵,希望他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孙邵信受后,因此每日行善自勉,按了凡先生的方法去做,日日精进,不敢懈怠。到孙邵四十多岁时,当年辛辛苦苦参加拔贡考试而得到的县令职位,竟然因为不小心忤逆了长官的意思,被革职回家,没了朝廷的俸禄,家中经济条件不再富裕。
有一天,孙邵回想起自己过去的这些年,自认为谨言慎行,为官期间也从未作奸犯科,没做过大罪恶,但如今却落到这地步,好人不见好报,哪里还有什么天理?他心中升起了愤恨不满,于是在城隍庙的柱子上写了一首诗,以抒发心中的抑郁不满。
诗曰:
寡过多年不记功,老天何苦令予穷?有谈报应津津者,此后听如过耳风。
写完诗后没过几天,竟然病倒了。在昏昏沉沉中,做梦见二位士卒来引他去见冥官。冥官对他说:“你在前世的时候,没有种福田,这一生本来应该是贫困潦倒。你现在所得到的福分,已是上天的厚赐,祖德的转移了,你怎么能埋怨呢?”
接着,冥官命旁边的官吏,取来一本册子给孙邵看。孙邵一一查看之后,竟是汗颜,原来,他生平所做的善事恶事,一件不落地都记载册子里,这时候他才知道,自己目前所享有的福分,都是本来没有的,因为他行善慎行,所以很多灾难才避免了,这一生所有的顺境,也都是由危转安的。
看完了册子,他才相信因缘果报,丝毫不差。冥官又告诉他说:“在约束自己的行为时,要做到善行惠及周围的人,不要只想着自己的得失,要想到比自己命运更苦的人还很多。你以后要更加努力行善,不要懈怠。千万不要随便妄加猜测,更不能认为天理不公,否则必会招来天谴的。”
说完,冥官用手一挥,孙邵就醒过来了。想到梦中的所见所闻,他顿时明了, 从此,他加倍修持自省。后来,他的子孙都很有出息,子孙都富贵不绝,两个儿子当了大官,而他自己也活到八十多岁才去世。
无独有偶,下面这个清朝知府遇险的故事也印证了同样的道理。
牛树梅是道光21年进士,他曾经在宁远府做知府时,城内发生了一次7.5级的地震,《清史稿》中记载到地震当时的情形:“寻署宁远知府。地大震,全城陷没,死伤甚众。树梅压于土,获生。”
而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当时的那次地震中,地震发生后城内房屋倒塌死伤无数,牛树梅的府衙也倒塌多处,他自己腿脚受了伤,儿子也在这次地震中不幸去世。
这样的经历让他非常气愤,于是就写了一篇文章质问城中城隍爷:“为什么您享受着人们的香火却并不加以护佑?人们都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偌大城池中就没有一个好人吗?”
“就比如我为官多年,自问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之事,可为什么我的儿子去在这次灾难中死去,自己也受了伤,难道老天爷真没什么公平可言,善恶不分吗?”
牛树梅把这篇文章烧给了城隍爷,到了当天晚上就做了一个非常清醒的梦,梦中自己被城隍爷请去府中谈话。城隍爷对他说:“先生的质疑我都看到了,今天请你来,就是想告诉你,事情并非你认为的那样。”
“这世界所有的灾难,没有一个是偶然的,全都是由众生累生累世的业力感召而来,都是在他们自己身上的因果成熟后而承受的果报。”
“这一次的地震,冥府经过了长达五十年的调查记录、安排。命中本不该受此难的人,早已提前迁往他地,而该受此难的,我们也将其迁移了过来。凡是受到这次灾难的人,没有一个是无辜的。”
牛树梅反问道:“那这么说来,城中就没有一个是好人吗?包括我和我儿子在内,也都是活该要受这个罪吗?”
城隍爷回答道:“不是,有三户人家在这次灾难中完好无损,他们业中并不受此难,但是因为存在其他业力,短期内无法迁徙,所以留在了这里。”
“一家是贞洁之女,三世都是孀居,独自抚养儿子。一家是良医郎中,安守医道,凡有病来请者,无不用心救治。还有一家是卖油糍老妇人与小孙子慈心布施、常生怜悯救济穷人。这些人全都安然无恙,如果先生不信,可以回去调查。”
“而先生的孩子,前世造业太深,所以才有今生的果报,原本先生也在此劫难中,但是因为今生为官清廉所以重罪轻报,只受了腿伤。”
“神明赏罚分明,无丝毫纰漏,更无半点偏袒,一切受业都遵循着自身因果。希望你可以好好为官,积功累德,将来可以升为四川按察使。”
到了第二天,牛树梅到处查访果真找到了城隍爷所说的这三户人家,他们都平安无事。这件事让牛树梅更加相信因果报应的存在,为官更加的公正清廉,之后官位也果真如梦中所应验的升为了四川按察使。
《易经》中有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一个常常行善积德的家庭一定会为自己与后代带来好运与福兆,而一个经常作恶的家庭也会为自己乃至家人、后世子孙感召恶果。
上文的故事再次让我们见到了因果报应分毫不差的道理,这样的事情也让我们意识到一切皆因果,“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自己应该承受的,是怎么都逃不掉的;如果不应该自己受得,自己想受也得不到。而这个地震的故事也印证了另外一句老话,叫做:“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这世间最好的风水来自于自己的福慧和道德,一个人德行不足,那么就是再费尽心机地寻找好的居住地,也无法逃脱他本应该受的苦果;而一个人如果德行兼备,那么福不求自来,灾不躲也会自消。
西汉贾谊《新书》有言: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这世间的因果是公平的,它从来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从来不会放过一个坏人。如果我们还没有看到善恶报应的发生,不需要着急,因果受报自有它自己的时间与规律,我们只有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好。
正所谓:行善不得善,前世有亏欠,作恶不得恶,前世有余德。行善不见好报,有多种可能,一种是虽然没有见到好报,但恶报已经远离了;另一种则是量变不够,还达不到质变的程度。前世所欠太多,今生本该还清前世的债的,债没还清,就想发财,那债主是不会允许的。行善,福未至,祸已远离;作恶,祸未至,福已远离。善恶终有报,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人生在世,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全文摘抄于网络,非原创)
行善不得善,前世有亏欠,作恶不得恶,前世有余德。--题记
《了凡四训》是一本奇书,作者是袁了凡先生,想要改变命运的朋友都可仔细拜读、照做,当然,还有个电视剧版的《了凡》。今天讲的不是袁了凡先生,而是他的一位好友的故事。
当时湖州有位孙邵先生,与了凡先生交情很好。了凡先生知道改命的秘诀后,曾经将《太上感应篇》、《功过格》等劝善的书赠与孙邵,希望他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孙邵信受后,因此每日行善自勉,按了凡先生的方法去做,日日精进,不敢懈怠。到孙邵四十多岁时,当年辛辛苦苦参加拔贡考试而得到的县令职位,竟然因为不小心忤逆了长官的意思,被革职回家,没了朝廷的俸禄,家中经济条件不再富裕。
有一天,孙邵回想起自己过去的这些年,自认为谨言慎行,为官期间也从未作奸犯科,没做过大罪恶,但如今却落到这地步,好人不见好报,哪里还有什么天理?他心中升起了愤恨不满,于是在城隍庙的柱子上写了一首诗,以抒发心中的抑郁不满。
诗曰:
寡过多年不记功,老天何苦令予穷?有谈报应津津者,此后听如过耳风。
写完诗后没过几天,竟然病倒了。在昏昏沉沉中,做梦见二位士卒来引他去见冥官。冥官对他说:“你在前世的时候,没有种福田,这一生本来应该是贫困潦倒。你现在所得到的福分,已是上天的厚赐,祖德的转移了,你怎么能埋怨呢?”
接着,冥官命旁边的官吏,取来一本册子给孙邵看。孙邵一一查看之后,竟是汗颜,原来,他生平所做的善事恶事,一件不落地都记载册子里,这时候他才知道,自己目前所享有的福分,都是本来没有的,因为他行善慎行,所以很多灾难才避免了,这一生所有的顺境,也都是由危转安的。
看完了册子,他才相信因缘果报,丝毫不差。冥官又告诉他说:“在约束自己的行为时,要做到善行惠及周围的人,不要只想着自己的得失,要想到比自己命运更苦的人还很多。你以后要更加努力行善,不要懈怠。千万不要随便妄加猜测,更不能认为天理不公,否则必会招来天谴的。”
说完,冥官用手一挥,孙邵就醒过来了。想到梦中的所见所闻,他顿时明了, 从此,他加倍修持自省。后来,他的子孙都很有出息,子孙都富贵不绝,两个儿子当了大官,而他自己也活到八十多岁才去世。
无独有偶,下面这个清朝知府遇险的故事也印证了同样的道理。
牛树梅是道光21年进士,他曾经在宁远府做知府时,城内发生了一次7.5级的地震,《清史稿》中记载到地震当时的情形:“寻署宁远知府。地大震,全城陷没,死伤甚众。树梅压于土,获生。”
而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当时的那次地震中,地震发生后城内房屋倒塌死伤无数,牛树梅的府衙也倒塌多处,他自己腿脚受了伤,儿子也在这次地震中不幸去世。
这样的经历让他非常气愤,于是就写了一篇文章质问城中城隍爷:“为什么您享受着人们的香火却并不加以护佑?人们都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偌大城池中就没有一个好人吗?”
“就比如我为官多年,自问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之事,可为什么我的儿子去在这次灾难中死去,自己也受了伤,难道老天爷真没什么公平可言,善恶不分吗?”
牛树梅把这篇文章烧给了城隍爷,到了当天晚上就做了一个非常清醒的梦,梦中自己被城隍爷请去府中谈话。城隍爷对他说:“先生的质疑我都看到了,今天请你来,就是想告诉你,事情并非你认为的那样。”
“这世界所有的灾难,没有一个是偶然的,全都是由众生累生累世的业力感召而来,都是在他们自己身上的因果成熟后而承受的果报。”
“这一次的地震,冥府经过了长达五十年的调查记录、安排。命中本不该受此难的人,早已提前迁往他地,而该受此难的,我们也将其迁移了过来。凡是受到这次灾难的人,没有一个是无辜的。”
牛树梅反问道:“那这么说来,城中就没有一个是好人吗?包括我和我儿子在内,也都是活该要受这个罪吗?”
城隍爷回答道:“不是,有三户人家在这次灾难中完好无损,他们业中并不受此难,但是因为存在其他业力,短期内无法迁徙,所以留在了这里。”
“一家是贞洁之女,三世都是孀居,独自抚养儿子。一家是良医郎中,安守医道,凡有病来请者,无不用心救治。还有一家是卖油糍老妇人与小孙子慈心布施、常生怜悯救济穷人。这些人全都安然无恙,如果先生不信,可以回去调查。”
“而先生的孩子,前世造业太深,所以才有今生的果报,原本先生也在此劫难中,但是因为今生为官清廉所以重罪轻报,只受了腿伤。”
“神明赏罚分明,无丝毫纰漏,更无半点偏袒,一切受业都遵循着自身因果。希望你可以好好为官,积功累德,将来可以升为四川按察使。”
到了第二天,牛树梅到处查访果真找到了城隍爷所说的这三户人家,他们都平安无事。这件事让牛树梅更加相信因果报应的存在,为官更加的公正清廉,之后官位也果真如梦中所应验的升为了四川按察使。
《易经》中有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一个常常行善积德的家庭一定会为自己与后代带来好运与福兆,而一个经常作恶的家庭也会为自己乃至家人、后世子孙感召恶果。
上文的故事再次让我们见到了因果报应分毫不差的道理,这样的事情也让我们意识到一切皆因果,“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自己应该承受的,是怎么都逃不掉的;如果不应该自己受得,自己想受也得不到。而这个地震的故事也印证了另外一句老话,叫做:“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这世间最好的风水来自于自己的福慧和道德,一个人德行不足,那么就是再费尽心机地寻找好的居住地,也无法逃脱他本应该受的苦果;而一个人如果德行兼备,那么福不求自来,灾不躲也会自消。
西汉贾谊《新书》有言: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这世间的因果是公平的,它从来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从来不会放过一个坏人。如果我们还没有看到善恶报应的发生,不需要着急,因果受报自有它自己的时间与规律,我们只有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好。
正所谓:行善不得善,前世有亏欠,作恶不得恶,前世有余德。行善不见好报,有多种可能,一种是虽然没有见到好报,但恶报已经远离了;另一种则是量变不够,还达不到质变的程度。前世所欠太多,今生本该还清前世的债的,债没还清,就想发财,那债主是不会允许的。行善,福未至,祸已远离;作恶,祸未至,福已远离。善恶终有报,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人生在世,但行好事,莫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