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裁缝》
第一章-避世高人
这是民国时的故事了。
这里因为地方偏,地势险,连军阀们都懒得打这个地方的主意,因而倒成了乱世的一片乐土。
青桥镇是襄阳城南边的一个小镇,镇里有百十户人家。
这个镇当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有一个客栈,一家酒馆,一个稳婆,一个郎中,一个劁猪匠,一个算命先生,一个当铺…还有,一个裁缝。
原本这里是没有裁缝的,但是开始打仗以后的某天,突然有一个几乎断气的人背着一个黑色的木匣爬到了青桥边。
他被河边洗衣服的杜婆娘发现了,叫他儿子给背进了村。
郎中没见过这么重的伤,不敢随便医。
于是就只是用了一些略尽人事的药。
谁知道过了一晚,他竟然活过来了。
他说自己是因为怕打仗不愿意被抓壮丁,才逃了出来。
后来被当作逃兵,差点儿被打死。
他自称姓木,会衣料功夫。
他打开自己的黑木箱,拿出一把黑铁的剪刀,用镇里婆娘织的土布裁出了一件衣服送给了救他的杜婆娘。
杜婆娘穿了,发现又舒服又合身,而且十分好看。
于是木裁缝的手艺就在镇里传开了。而在不久后,他装工具的木匣子也成了一个谈论的话题。
当然,这是后话。
大家都愿意有本事的人留下,木裁缝就顺理成章地开了个裁缝铺,通常都是人家拿来布,给点加工的小钱,拿回去的一定是合身又好看的衣服,而且从来没有重样过。
木裁缝为人和善,见到谁都笑咪咪的。
经常客人来了他会轻轻问候:“您好!今儿的做点什么?”
客人放下布料走了,他也会说:“慢走啊,一天(有时是两天)后过来取吧!”
别人走了,他会在衣料的不起眼处缝个就他看得懂的记号,免得会拿错。
他晚上常常三更都还亮着灯,第二天却依旧起个大早。
裁缝铺是大家你一砖我一瓦捐出来的,就建在村子最东头,旁边有几棵柳树。
木裁缝没有别的嗜好,就是喜欢喝两口。
他喝酒从来没有喝多过,通常去酒馆,就会要三两酒,一小碟花生。然后自己安静地享受约摸两刻钟,会了钞就离去了。
因为为人低调,他很快被放出了那些喜欢嚼舌头的婆娘的话题。
但自从那年村里出了个怪事,木裁缝又一次进入了大家话题的中心。
第一章-避世高人
这是民国时的故事了。
这里因为地方偏,地势险,连军阀们都懒得打这个地方的主意,因而倒成了乱世的一片乐土。
青桥镇是襄阳城南边的一个小镇,镇里有百十户人家。
这个镇当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有一个客栈,一家酒馆,一个稳婆,一个郎中,一个劁猪匠,一个算命先生,一个当铺…还有,一个裁缝。
原本这里是没有裁缝的,但是开始打仗以后的某天,突然有一个几乎断气的人背着一个黑色的木匣爬到了青桥边。
他被河边洗衣服的杜婆娘发现了,叫他儿子给背进了村。
郎中没见过这么重的伤,不敢随便医。
于是就只是用了一些略尽人事的药。
谁知道过了一晚,他竟然活过来了。
他说自己是因为怕打仗不愿意被抓壮丁,才逃了出来。
后来被当作逃兵,差点儿被打死。
他自称姓木,会衣料功夫。
他打开自己的黑木箱,拿出一把黑铁的剪刀,用镇里婆娘织的土布裁出了一件衣服送给了救他的杜婆娘。
杜婆娘穿了,发现又舒服又合身,而且十分好看。
于是木裁缝的手艺就在镇里传开了。而在不久后,他装工具的木匣子也成了一个谈论的话题。
当然,这是后话。
大家都愿意有本事的人留下,木裁缝就顺理成章地开了个裁缝铺,通常都是人家拿来布,给点加工的小钱,拿回去的一定是合身又好看的衣服,而且从来没有重样过。
木裁缝为人和善,见到谁都笑咪咪的。
经常客人来了他会轻轻问候:“您好!今儿的做点什么?”
客人放下布料走了,他也会说:“慢走啊,一天(有时是两天)后过来取吧!”
别人走了,他会在衣料的不起眼处缝个就他看得懂的记号,免得会拿错。
他晚上常常三更都还亮着灯,第二天却依旧起个大早。
裁缝铺是大家你一砖我一瓦捐出来的,就建在村子最东头,旁边有几棵柳树。
木裁缝没有别的嗜好,就是喜欢喝两口。
他喝酒从来没有喝多过,通常去酒馆,就会要三两酒,一小碟花生。然后自己安静地享受约摸两刻钟,会了钞就离去了。
因为为人低调,他很快被放出了那些喜欢嚼舌头的婆娘的话题。
但自从那年村里出了个怪事,木裁缝又一次进入了大家话题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