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生莲华吧 关注:0贴子:36

回复:《金刚经》讲记宏渡法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各位真要修习好、听好这个经,把这几句背下来。这是佛成佛后讲的第一部真经,不要以为是随便说的,任何修法皆由此来。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4-10-06 12:01
回复
    回向偈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感谢韦驮菩萨、龙天护法护持道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阿弥陀佛。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4-10-06 12:01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4-10-06 12:03
      回复
        《金刚经》讲记第2讲宏渡法师
        各位菩萨好。昨天说到佛在菩提树下示现成佛,开口说的几句话:“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圆满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好,今晚先把这几句理一下。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4-10-06 12:04
        回复
          “如来圆满智慧德相”,有的论上是说“如来圆满智慧觉性”,看起来有点不同,实是一样。这是大智之人,对梵语的义译。不过这里是讲《金刚经》,就用“如来圆满智慧觉性”,错了我负全责。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4-10-06 12:09
          回复
            “如来圆满智慧觉性”,是什么意思?就是实相般若。那么,一切含灵众生,皆有此觉性,这个好明白,我讲完了《圆觉经》,大家有基础。
            “但因妄想,不能证得”,看到没有,不能证得的原因,就是因为众生妄想不断,你没有断这个,有妄想,没有说其他原因。妄想是什么?就是分别心。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4-10-07 16:46
            回复
              什么叫分别心?就是第六意识。
              看看,第六意识是多么地厉害!只要有它,你就是凡夫,不要说是什么得道了、成佛了。你读了佛经、听了妙言,有所悟处是可能的,但是你六情百欲样样有,许多人竟说自己成就了、别人笨。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24-10-07 16:47
              回复
                如何才能证得觉性?
                反推过来,断了意识;换种说法,转了意识,就得道。
                佛还加一点,还要除执着。
                这个执着是第七识:末那识。
                所以我们修行,就是战胜这两样,不要说其他。
                所以就算你没有学问,只要你一心修行,专门转这两个东西,就可以成佛。只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只要你有信心,有足足的时间,绝对可以成佛。
                你念佛,就可证念佛三昧,因为你通过念佛,转这两个识。
                你礼佛,也可得三昧,一样可以转。八万四千法门,样样可证三昧。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4-10-07 16:4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修观照般若,也是转这两样东西。
                  只要这两种识一转,好了,第八识:藏识,它会跟着转,不要你专门去转;前面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全跟着转。
                  所以你一转了两种识,成果后,八识就圆满成大圆镜智;这样无师智、自然智就即时现前。
                  看到没有?是说的现前,不是说的得到,不是寻到,不是生出,本来就有,转了就现前。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4-10-07 16:50
                  回复
                    无师智、自然智这两种智,是一种形容词,就是如来圆满智慧觉性,就是实相般若。
                    为什么要用无师来比方?是为了形容这种智不是外面找来的,也不是别人传给你的。
                    佛示现成佛前,到处找外道仙人学法,好像是学那些凡夫,让老师传给他。而最后成佛后,就宣示:如来觉性,不要师传,本来就有。
                    为什么又叫自然智?
                    因为法本来就是如此,法身本来功德全备,人人本有。但是你一定要努力修证,要自己证。要自觉,还要自证,全凭自己修行。
                    所以你这样精进修行,才叫自然而然得来,要不然就不是正常的、就不是自然。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24-10-07 16:52
                    回复
                      一个人要成佛,一定是经旷劫累修,哪里是你认为的什么当下即到!那是一种理,是理论。事情你未做完,那轮回生死你还有的,不要自以为是!谦逊点。
                      凡夫之所以是凡夫,是因为你自从未悟以来,也就是无始以来,一直无明着。无明就是无智,不要东想西想,明就是智,你活在无智之中,生死皆因无智。
                      要超过凡夫之流,就得先在开般若正智上用功夫,无论你用什么方法。佛会用许多方便言说,令你开这个正智,一定得让你开。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24-10-07 16:53
                      回复
                        所以我们学佛,听得多的就是,要开智慧啊、开智慧。你在人世间开不了,阿弥陀佛也要加持你,先开。
                        所以花开见佛悟无生。
                        花要开的时候,你的光明就慢慢显了;花一开完,你心眼就明了,才能见到佛,见到佛的真正色身、高大无比。
                        所以,什么叫开智慧?
                        开佛知见。
                        开什么佛知见?
                        不是佛的知见,不是佛的经,佛早成佛了,他还要开吗!
                        是让你找到你的般若本体,了知本觉自有。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24-10-07 16:53
                        回复
                          所以,《妙法莲华经》用如意宝珠来说明这个理体。
                          你们本来是法中王,只因不识自己身份,而去做除粪便的工作。
                          佛慢慢让你上进,衣服慢慢换,最后换成了国王衣,你才认为自己是国王。其实你生来就是法王子。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24-10-07 16:54
                          回复
                            众生虽要求开智慧,但不知道如何开、为什么要开。
                            教的人也好、学的人也好,一味在寻枝找叶,而不向般若中探寻。
                            有的人,一提般若,还告诫别人说:“不要说、不要说,说不得,空的”。
                            真是可悲!这是世间最可悲的事!最大的误人、误法!
                            所以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无量,而唯有一佛示现。所以以后,但愿大家发心修习般若,极力宣扬般若法门,方不负佛恩、不负己灵。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24-10-07 16:56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大智度论》上说:“佛法即是般若”。可见般若一门,包括无量无边之深意义。因为无量无边,一说起来,很有可能引发许多问题,真如洪水,所到之处,淹死一大片,把你们整晕。要先讲明这些问题,要不然讲到中间,你们提些小问,我又得讲一大堆。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24-10-10 05: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