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张镇芳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春,为家乡项城捐银6万两,开办百冢铺师范学堂,比河南大学还早办6年。袁世凯任名誉堂长,堂长黄承恩(曾任直隶盐务处提调,湖北人),讲师有任镜海(巩县举人,保定政法学堂毕业)、师景舜(睢县举人)、张庚熙、刘振玉(皆为项城举人)等,聘有职工五十人,校警十几人。一年以后,百冢铺师范学堂后名为项城县中学堂(省属中学),招生400人,属陈州(今淮阳)管辖。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改为百冢铺中学堂,并增设养蚕、染织等专业,学制4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学堂停办,学生提前毕业。民国初年,这所学校由于多种原因逐渐荒废。 遗址处现为居民可耕地,中间散落砖、瓦残片,房基依稀可见。该遗址的发现对了解项城教育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知名校友播报编辑当年百冢铺师范学堂培养的学生大都成了师资,保送到北洋师范的10名学生,成就更大。如:张树彬曾任民国时绥远都统公署、鄂豫皖绥靖公署秘书长;郭景岱曾任豫省参议员、第九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郭景衡曾任过淮阳师范校长、项城县参议长;马培宇为省教育厅督学,张春堂、王学周、黄作霖曾任县教育局长;萧佩兰、高积培为县商会会长,还有桃李满天下的赵国显、张宗孟(希贤)两位老教习,一生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