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谈漳县“盐呱呱”
原创学良漳川智深
漳县是个好地方,至少有两三千年产盐的历史。有个说法,说漳县是因盐设县,“先有漳盐、后有漳县”,不知道确切不确切,没有细究过,不敢妄言。但是翻阅以前的史志,可以确切得知漳县周边甚至甘肃南部除了天水礼县也产盐之外,再就几乎没有产盐的区域,而且漳县的深井盐似乎比礼县的盐还要好一些。
放眼整个历史来看,盐是个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关系国泰民安和整个经济命脉,读一读《盐铁论》可以知道盐的重要性。除了盐之外,漳县还有一大战略资源,那就是漳县的交通。漳县地理位置特殊,不仅地理落差大,而且处于政权纷争要冲,古代历史上长期作为中原王朝的边陲地方而战争不断。鲈鱼关,也称石门关,在很长时期作为汉番关口而被誉为陇南锁钥。
翻阅现存的史志来看,漳县历来就是个辖域面积很小的县,康熙年间的《巩昌府志》可以看出,在当时礼县辖域面积很大,囊括了现在岷县东部大部分区域,甚至漳县四族镇、石川镇的许多地方都被包含在内,因此漳县还与礼县接壤;石门关以西广大区域几乎全部属于番区,漳县仅编户四乡。而就是这么个小县,却拥有着盐这种战略资源。
正是由于漳县有盐,周边各县嫉妒也好、羡慕也罢,恐怕更是一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戏侃漳县人为“盐瓜瓜”,这三个字本义是指多次熬盐后粘在锅壁上的一层异常坚硬的、含有大量芒硝的盐锅巴和盐垢,但在演变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原本的意思。外地人称呼漳县人“盐瓜瓜”,大概意思是说,你们漳县不是产盐吗,你们好好吃,把你们都吃“瓜”。因盐而吃瓜了的漳县人,就是“盐瓜瓜”。瓜,是方言,在西北地区很大范围里都通用,就是傻的意思。由此来说,盐瓜瓜这个称呼是带着很大的轻蔑和调侃意味的。现在加上了口字边,变成了“盐呱呱”,难不成这含义就转变了?
漳县人外出,免不了要和其他地方的人交流,更免不了被问及“仙乡何处”。你回答说是漳县人,知道底细的无耻之徒马上就会蹦出一句,原来是个盐瓜瓜。而无知的漳县人尚不自省,甚至在一些宣传视频里发出“漳县盐呱呱邀请大家来漳县游玩”的口号,属实叫人啼笑皆非。这就好比某地百姓自古就比漳县当川的百姓脑子转得快,据说经常能轻易骗取信任和财物,长此以往,某地百姓就有了个称呼叫做“某鬼”。鬼,是漳县方言,就是骂某地百姓心眼多、不实在、鬼精鬼精的,而且更加看重利益,经常玩弄老实人。你什么时候听见过某地百姓自称“某鬼”?你要是当面叫他们“某鬼”,说不定他们还想打你哩。
话说回来了,有些事情要多辨析,不能不分好赖。以人家的蔑称自居,恐怕极为不妥。漳县人还是要多一分钻研精神,少一分趋炎附势,只有脚踏实地,才能顶天立地。
需要说明的是,被称为“某鬼”的某地百姓是哪里的,我一时也搞不清楚,只是道听途说,更没有细究过,说不定是某些人杜撰的呢。
阅读293
原创学良漳川智深
漳县是个好地方,至少有两三千年产盐的历史。有个说法,说漳县是因盐设县,“先有漳盐、后有漳县”,不知道确切不确切,没有细究过,不敢妄言。但是翻阅以前的史志,可以确切得知漳县周边甚至甘肃南部除了天水礼县也产盐之外,再就几乎没有产盐的区域,而且漳县的深井盐似乎比礼县的盐还要好一些。
放眼整个历史来看,盐是个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关系国泰民安和整个经济命脉,读一读《盐铁论》可以知道盐的重要性。除了盐之外,漳县还有一大战略资源,那就是漳县的交通。漳县地理位置特殊,不仅地理落差大,而且处于政权纷争要冲,古代历史上长期作为中原王朝的边陲地方而战争不断。鲈鱼关,也称石门关,在很长时期作为汉番关口而被誉为陇南锁钥。
翻阅现存的史志来看,漳县历来就是个辖域面积很小的县,康熙年间的《巩昌府志》可以看出,在当时礼县辖域面积很大,囊括了现在岷县东部大部分区域,甚至漳县四族镇、石川镇的许多地方都被包含在内,因此漳县还与礼县接壤;石门关以西广大区域几乎全部属于番区,漳县仅编户四乡。而就是这么个小县,却拥有着盐这种战略资源。
正是由于漳县有盐,周边各县嫉妒也好、羡慕也罢,恐怕更是一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戏侃漳县人为“盐瓜瓜”,这三个字本义是指多次熬盐后粘在锅壁上的一层异常坚硬的、含有大量芒硝的盐锅巴和盐垢,但在演变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原本的意思。外地人称呼漳县人“盐瓜瓜”,大概意思是说,你们漳县不是产盐吗,你们好好吃,把你们都吃“瓜”。因盐而吃瓜了的漳县人,就是“盐瓜瓜”。瓜,是方言,在西北地区很大范围里都通用,就是傻的意思。由此来说,盐瓜瓜这个称呼是带着很大的轻蔑和调侃意味的。现在加上了口字边,变成了“盐呱呱”,难不成这含义就转变了?
漳县人外出,免不了要和其他地方的人交流,更免不了被问及“仙乡何处”。你回答说是漳县人,知道底细的无耻之徒马上就会蹦出一句,原来是个盐瓜瓜。而无知的漳县人尚不自省,甚至在一些宣传视频里发出“漳县盐呱呱邀请大家来漳县游玩”的口号,属实叫人啼笑皆非。这就好比某地百姓自古就比漳县当川的百姓脑子转得快,据说经常能轻易骗取信任和财物,长此以往,某地百姓就有了个称呼叫做“某鬼”。鬼,是漳县方言,就是骂某地百姓心眼多、不实在、鬼精鬼精的,而且更加看重利益,经常玩弄老实人。你什么时候听见过某地百姓自称“某鬼”?你要是当面叫他们“某鬼”,说不定他们还想打你哩。
话说回来了,有些事情要多辨析,不能不分好赖。以人家的蔑称自居,恐怕极为不妥。漳县人还是要多一分钻研精神,少一分趋炎附势,只有脚踏实地,才能顶天立地。
需要说明的是,被称为“某鬼”的某地百姓是哪里的,我一时也搞不清楚,只是道听途说,更没有细究过,说不定是某些人杜撰的呢。
阅读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