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看看刘备和东吴的关系是怎么样展开的?
建安十三年秋七月,曹操南征刘表,其势如破竹。刘备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教魏军五千虎豹骑打得“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惶惶如丧家之犬,急急似漏网之鱼,狼狈不堪。即使与刘琦退守夏口,也只是权宜之计,根本挡不住曹操的进攻。那么在那个时候,刘备唯一能抓住的救命稻草就只有东吴,所以要“遣诸葛亮自结於孙权”。
东吴对刘备也不赖,同意与之结盟,还给了他荆州以栖身。
《吴书·周瑜传》: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於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
《吴书·鲁肃传》: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於地。
换句话讲,赤壁之战前,刘备某种程度上是得到了东吴的庇护。东吴对于刘备是唯一必选项,刘备对于东吴是可选项。东吴不但在危机存亡的时候救了刘备,更在赤壁战后默许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给了刘备发展的时间和资本。说东吴客观上有恩于刘备不算夸张吧。
群雄逐鹿,尔虞我诈的时代,同盟之间无非互相利用,这当然没问题。但是,东吴对刘备拿出了足够的诚意,正如鲁肃单刀赴会时所说“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东吴对刘备这个盟友,可谓仁至义尽。然而,刘备又怎么对待东吴的呢?
赤壁之战期间,刘备到底是划水还是协力作战,已无从可知,正史记载相当简略,就算他勉强说得过去吧。
建安十三年底至建安十四年这段时间,周瑜进攻江陵的曹仁,关羽攻击襄阳的乐进,说是合作吧,看着不像,说不是吧,客观上也确实相互分担了一定压力。否则,无论周瑜还是关羽都会被打得更惨,尤其是二爷,很可能熬不到走麦城。
建安十七年,刘备借讨伐张鲁“并军三万馀人,车甲器械资货甚盛”、“北到葭萌,未即讨鲁,厚树恩德,以收众心”,上蹿下跳一通忙活,羽翼逐渐丰满。
建安十八年,濡须口开战,孙权向作为盟友的刘备求援。刘备真不简单,接到消息后,立刻向刘璋借兵,话说的可好听了:“曹公征吴,吴忧危急。孙氏与孤本为唇齿,又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今不往救羽,进必大克,转侵州界,其忧有甚於鲁。鲁自守之贼,不足虑也。”你看你看,皇叔还是有良心的呀。可是,感觉哪儿不对呢。不是让你讨张鲁吗,刘璋出人出钱忙和了一年,合着就比划了一下,全给刘备忙和了,这还不算庞统给刘备出主意“於会所袭璋”。话说的大义凌然,又是盟友,又是二弟,遇事又得找刘璋要人。刘璋倒是也对得起他,又给了四千兵,物资补给按照要求的数减半。这就算不错啦,换个别人早收拾他了。
都准备齐了,刘备你倒是去支援盟友啊,去救援兄弟啊。不,皇叔“召璋白水军督杨怀,责以无礼,斩之。乃使黄忠、卓膺勒兵向璋。先主径至关中,质诸将并士卒妻子,引兵与忠、膺等进到涪,据其城。璋遣刘璝、冷苞、张任、邓贤等拒先主於涪,皆破败,退保绵竹。”
不是,你等等,什么意思?吴忧危急啊,本为唇齿啊,这就不管啦?不管孙吴也行,二弟呢,他真顶不住乐进的。说好的桃园三结义孤独一枝啊,这就把二爷孤独出去啦。哦,对,我忘了,没有桃园三结义,那是故事,是虚构的嘛,现实并不存在啦。
就咱这位皇叔,拿着刘璋给他讨伐张鲁的人马、资金壮大自己的实力,借着讨伐张鲁的时机在刘璋的地盘积累自己的声望,先用盟友当借口骗了刘璋四千人马、粮草给养无算,对自己有恩的盟友弃之不顾,置被乐进摩擦的不要不要的二弟若罔闻,再"质诸将并士卒妻子",胁迫士卒调转枪口偷袭金主且是同族的刘璋。
漂亮~干的太漂亮~要是把名字挡上,说这是司马懿干的我都信。
那些嫌弃吕蒙白衣渡江的,皇叔这趟六十四式空手道怎么样?许你刘备兵者诡道,就许人家兵不厌诈呀。我不觉得刘备在那个乱世的所作所为有什么不对,同样,我也不认为白衣渡江有任何道德问题。
濡须口之战打响,除了关二爷给乐进摩擦或多或少分担了些许压力,刘备自始至终再没有对东吴做出任何有效支援,反而是东吴在客观上吸引了曹魏的火力,给刘备夺取益州创造了有利条件。刘备有拿这个盟友当回事吗?荆州主簿殷观道出了刘备对东吴这个盟友的真实态度。
“若为吴先驱,进未能克蜀,退为吴所乘,即事去矣。今但可然赞其伐蜀,而自说新据诸郡,未可兴动,吴必不敢越我而独取蜀。如此进退之计,可以收吴、蜀之利。“
联合东吴,是当时刘备有难,他不得不联合。一旦竞争天下,东吴同样是敌人。
这样的人,为什么还要一厢情愿的把他当盟友?你拿他当朋友,他拿你当冤大头。信任这种人,只会给他坐大的机会。魏蜀吴三家,曹魏最强,东吴次之,蜀汉最弱。如果继续纵容占据益州的刘备,“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发展下去,达到与曹魏均势显然不太可能。但是,发展到与东吴相抗衡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一旦蜀汉实力成型,下一步必然先鲸吞东吴,再去对付曹魏。蜀汉是一股潜在的威胁,而荆州地区的关羽及其所部,将成为日后进攻东吴的最有利的跳板。尽早除去关羽,折断蜀汉的羽翼,拔掉蜀汉留在荆州的钉子,反而对东吴更有利。
三分天下,东吴没有道理必须配合蜀汉的发展战略,献祭给蜀汉。能不能定鼎中原,合一海宇,得凭本事来。
建安十三年秋七月,曹操南征刘表,其势如破竹。刘备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教魏军五千虎豹骑打得“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惶惶如丧家之犬,急急似漏网之鱼,狼狈不堪。即使与刘琦退守夏口,也只是权宜之计,根本挡不住曹操的进攻。那么在那个时候,刘备唯一能抓住的救命稻草就只有东吴,所以要“遣诸葛亮自结於孙权”。
东吴对刘备也不赖,同意与之结盟,还给了他荆州以栖身。
《吴书·周瑜传》: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於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
《吴书·鲁肃传》: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於地。
换句话讲,赤壁之战前,刘备某种程度上是得到了东吴的庇护。东吴对于刘备是唯一必选项,刘备对于东吴是可选项。东吴不但在危机存亡的时候救了刘备,更在赤壁战后默许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给了刘备发展的时间和资本。说东吴客观上有恩于刘备不算夸张吧。
群雄逐鹿,尔虞我诈的时代,同盟之间无非互相利用,这当然没问题。但是,东吴对刘备拿出了足够的诚意,正如鲁肃单刀赴会时所说“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东吴对刘备这个盟友,可谓仁至义尽。然而,刘备又怎么对待东吴的呢?
赤壁之战期间,刘备到底是划水还是协力作战,已无从可知,正史记载相当简略,就算他勉强说得过去吧。
建安十三年底至建安十四年这段时间,周瑜进攻江陵的曹仁,关羽攻击襄阳的乐进,说是合作吧,看着不像,说不是吧,客观上也确实相互分担了一定压力。否则,无论周瑜还是关羽都会被打得更惨,尤其是二爷,很可能熬不到走麦城。
建安十七年,刘备借讨伐张鲁“并军三万馀人,车甲器械资货甚盛”、“北到葭萌,未即讨鲁,厚树恩德,以收众心”,上蹿下跳一通忙活,羽翼逐渐丰满。
建安十八年,濡须口开战,孙权向作为盟友的刘备求援。刘备真不简单,接到消息后,立刻向刘璋借兵,话说的可好听了:“曹公征吴,吴忧危急。孙氏与孤本为唇齿,又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今不往救羽,进必大克,转侵州界,其忧有甚於鲁。鲁自守之贼,不足虑也。”你看你看,皇叔还是有良心的呀。可是,感觉哪儿不对呢。不是让你讨张鲁吗,刘璋出人出钱忙和了一年,合着就比划了一下,全给刘备忙和了,这还不算庞统给刘备出主意“於会所袭璋”。话说的大义凌然,又是盟友,又是二弟,遇事又得找刘璋要人。刘璋倒是也对得起他,又给了四千兵,物资补给按照要求的数减半。这就算不错啦,换个别人早收拾他了。
都准备齐了,刘备你倒是去支援盟友啊,去救援兄弟啊。不,皇叔“召璋白水军督杨怀,责以无礼,斩之。乃使黄忠、卓膺勒兵向璋。先主径至关中,质诸将并士卒妻子,引兵与忠、膺等进到涪,据其城。璋遣刘璝、冷苞、张任、邓贤等拒先主於涪,皆破败,退保绵竹。”
不是,你等等,什么意思?吴忧危急啊,本为唇齿啊,这就不管啦?不管孙吴也行,二弟呢,他真顶不住乐进的。说好的桃园三结义孤独一枝啊,这就把二爷孤独出去啦。哦,对,我忘了,没有桃园三结义,那是故事,是虚构的嘛,现实并不存在啦。
就咱这位皇叔,拿着刘璋给他讨伐张鲁的人马、资金壮大自己的实力,借着讨伐张鲁的时机在刘璋的地盘积累自己的声望,先用盟友当借口骗了刘璋四千人马、粮草给养无算,对自己有恩的盟友弃之不顾,置被乐进摩擦的不要不要的二弟若罔闻,再"质诸将并士卒妻子",胁迫士卒调转枪口偷袭金主且是同族的刘璋。
漂亮~干的太漂亮~要是把名字挡上,说这是司马懿干的我都信。
那些嫌弃吕蒙白衣渡江的,皇叔这趟六十四式空手道怎么样?许你刘备兵者诡道,就许人家兵不厌诈呀。我不觉得刘备在那个乱世的所作所为有什么不对,同样,我也不认为白衣渡江有任何道德问题。
濡须口之战打响,除了关二爷给乐进摩擦或多或少分担了些许压力,刘备自始至终再没有对东吴做出任何有效支援,反而是东吴在客观上吸引了曹魏的火力,给刘备夺取益州创造了有利条件。刘备有拿这个盟友当回事吗?荆州主簿殷观道出了刘备对东吴这个盟友的真实态度。
“若为吴先驱,进未能克蜀,退为吴所乘,即事去矣。今但可然赞其伐蜀,而自说新据诸郡,未可兴动,吴必不敢越我而独取蜀。如此进退之计,可以收吴、蜀之利。“
联合东吴,是当时刘备有难,他不得不联合。一旦竞争天下,东吴同样是敌人。
这样的人,为什么还要一厢情愿的把他当盟友?你拿他当朋友,他拿你当冤大头。信任这种人,只会给他坐大的机会。魏蜀吴三家,曹魏最强,东吴次之,蜀汉最弱。如果继续纵容占据益州的刘备,“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发展下去,达到与曹魏均势显然不太可能。但是,发展到与东吴相抗衡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一旦蜀汉实力成型,下一步必然先鲸吞东吴,再去对付曹魏。蜀汉是一股潜在的威胁,而荆州地区的关羽及其所部,将成为日后进攻东吴的最有利的跳板。尽早除去关羽,折断蜀汉的羽翼,拔掉蜀汉留在荆州的钉子,反而对东吴更有利。
三分天下,东吴没有道理必须配合蜀汉的发展战略,献祭给蜀汉。能不能定鼎中原,合一海宇,得凭本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