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爱吧 关注:62,731贴子:4,499,475

二次元相关碎碎念第二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一帖再回应该会被认为挖坟了,所以开第二贴。依旧是闲言碎语集合。
镇楼图是网上随便搜的。


IP属地:英国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09-27 06:11回复
    科普作用应该是作品创作中一个相当暧昧的东西,电影的表现形式基本上不会应用这方面的东西,文字偏多的小说漫画就逃不了了。而比较有趣的点是,科普的内容作为本身不属于作者思考结果的成分,现在却很大程度上被当成了作品价值的评判标准,许多作品都因为在历史/人文/科技等方面的详细介绍而大受好评。但问题就在于,这个生态位应该是属于纪录片的,作品作为时代画卷固然能从方方面面展现时代的风貌,但简单粗暴地把各种知识点搬上来,那么和通识读物有何区别呢?


    IP属地:英国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09-27 06:19
    回复
      感觉现在评论作品的一个趋势是重视细节,常常因为一个小细节做得优秀就会把作品称为神。但是真要说的话,去记住每个角色每个时候都喜欢穿什么牌子的鞋子,平常吃的三明治是什么口味,以及喜欢看什么作者的书,这样事无巨细的设计究竟是在为作品的整体作贡献,还是在满足作者自身对角色的设计和掌控欲望呢?对角色细节和日常的刻画能够体现出现在的作品越来越重视角色而不是故事的倾向,而这种倾向也往往离不开卖角色的目的。我个人的看法是卖角色没什么问题,细致的细节设定也能体现出作者在一方面的用心,但这终归只是一个切片,不能代表一整个作品的质量。


      IP属地:英国3楼2024-09-28 03:25
      回复
        我觉得和更加重视角色相伴出现的一种倾向就是OC化,在本吧内比较典型的表现就是常常有帖子询问诸如有没有哪种属性的角色、有没有这样类型的cp,且角色和cp的概述都非常精确。而OC化在我看来最大的问题就是思考的导向会越来越封闭,看什么的感觉都只导向如何让我的产品和oc变得更加有意思,更加能激发我的情绪。但是世界本身不是为了让一个人变得更秀色可餐而出现的。


        IP属地:英国4楼2024-09-28 03:34
        收起回复
          想谈谈互相理解的问题。互相理解的话题之所以总会让人心痛,是因为剧情的设置往往是“我们无法互相理解”以及“要是理解了一定能够做得更好吧”。但是我个人觉得其实还要加上这么几点:
          1.只要是不同的人,那么即便有相似的经历和性格,也不可能完全理解对方
          2.比起一定要去理解对方,可能承认自己就是无法理解对方才是最好的尊重,因为从自己角度出发的理解可能反而会让对方难受
          3.即使无法理解对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合作仍然是可以持续下去的
          4.即使期待对方的理解,也不应该只是希望别人拥有超强的共情能力,而是试着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境遇,并要做好仍然不会被理解的觉悟。知己固然是美好的,但人与人互相了解最有用的方式仍然是互相交流。
          当然,互相理解体现出来的包容、互相尊重和对于内心世界的重视,是社会在进步的表现,也能够体现现代人的诉求和痛苦,不应该被视为矫情。只是我觉得应当有更有智慧而非仅仅是感情宣泄的解决方法。


          IP属地:英国5楼2024-09-28 03:44
          回复
            我并不认为单纯的“借鉴了某作品”是一件应当多么被人看不起的事情,更何况关于借鉴作品的批判往往容易导向两个在我看来比较不好的导向,一个是借鉴同类型作品会被人看不起,而借鉴“高品位的作品”,比如经典小说、电影、艺术画作、雕像等等,就会被认为水平很高;另一个导向则是“你以为新鲜的套路,其实你的老前辈早就玩透了”,透露出的逻辑就是不论创作者本身的经历与水准,仅仅根据作者出生的早晚就给人定了高下。我觉得对于借鉴的批判,很多时候的误区就是用借鉴作品的品味甚至年功顺序来评定作者的水平,类似于看书看电影和做各种事的本质都只是为了显摆自己的品味,功利心太重而缺乏对自我的深入思考,不能真正把看过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一部分。而对于代代相传的套路,不少作者比较常见的心态就是吐槽和恶搞,而这种心态的底色在我看来就是虚无。而我认为对于借鉴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把这些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多思考,多表达属于自己的东西。曾经的人做过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能够经历时代考验的东西也不应该如此轻率地当成取乐的东西。


            IP属地:英国6楼2024-09-28 03:58
            回复
              如果说最受好评的作品往往是能引起人广泛共情的作品的话,那么能火的作品往往少不了一个能够迅速概况并广泛应用的场景(或者可以简述为“梗”),最有人气的cp往往是能够迅速用一个微妙的场景概括的人际关系。我个人认为单纯的引起共鸣其实最重要的并非是质量,而是“某个令人难忘的瞬间”。


              IP属地:英国7楼2024-09-28 04:05
              回复
                我觉得“放下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这类句子确实和二次元非常适配,因为这个句子强调的就是一种反差感、刻意为之的成熟、以及对操作手段的模糊处理。现实中确实会有太在意反而得不到的情况,但也会有放手了就再也抓不住的情况,这类句子的问题就是提炼了某种带有“直接的思路不一定对”的现实,然后又把它当作了真理。但是不论是哪个人、哪句话,都不可能是正确或者真理本身。


                IP属地:英国8楼2024-09-28 04:14
                回复
                  我觉得把第二部主要批评的点放在“元芳的武功开挂太大了”或者“元芳变成b王了没有第一部乖可爱了”其实算是在本作最关键的缺陷里面找了最无力但也最好攻击(乃至玩梗和传播)的点。从本质上来说,元芳的武功水平如何其实对剧情都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这并不是一个以比武为主题的作品,武打戏甚至可以说只是吸引更多观众的商业调料罢了。如果要说第二部卸武器那几段的挂壁有什么问题,那最大的问题就是挂开得没有第三部的打戏那么好看和层层递进表现人物性格,而是过于直接地表现了剧组在武打戏上的缺钱以至于有一种朴素的好笑。挂壁本身也不是问题,阿姆罗和剑心都是无人能敌的超绝高手,但两个人都有人格上的明显缺陷或者被时代裹挟,即使实力高强也无法改变时代。我觉得元芳从乖乖变成bKing本质也是因为他是个讨喜的大号工具人,第一部主要跟随在狄公身边当一个可靠的忠犬捧哏所以可以在武功无双的同时保留一点讨喜范围内的憨,第二部独当一面的场景变多了就可以体现更多的冷静睿智以及擅长寒暄交际的能力,同时元芳本身的性格特征也是跟着剧情需要的形象而会有一定的变化的。或者说,本作大部分角色最有趣的时候其实都是这些角色本身还没有那么“正”的时候以及有动摇的时候,比如曾兄最有趣的时候也是还没被收服时爱民和霸道具于一身的复杂以及前倨后恭的官场黑色幽默,而当曾兄归顺后就会变成大部分时候都没什么用处的“舔灵”;狄公身边的军官也会有很真实的粗暴举动,包括早期的元芳也会因为偏向狄公而对百姓表现得没有那么在意;许多二创视频对各种恶|霸的整活也能看出本作在台词上的优秀及对现实官场的辛辣讽刺;狄公在近几年的讨论中也被指出来比起充当正道的光其实更偏向平衡各方打太极的角色,有时会放过一些有罪之人。而由于本作的悬疑重点在于震惊反转,政讽在于直抒胸臆,所以导致很多角色的刻画其实都是工具人。
                  其实元芳的形象还是有可以深入刻画的地方的,比如他在二、三部表现出对官场恶政的不满乃至抽身的想法,而相应的曾兄更多表现的是“你越级上诉这可是大罪啊”,狄公则是身居高位又精通灵活的手腕,这里可以看出三人的不同。另外就是可以多刻画他与狄公之外的人际关系,但主要是本作的大部分朋友关系刻画都是重在一些感人豪情的场景而缺少过程,即使是日常刻画也大多类似于编剧手法,剧情太紧凑看得太累要来点过渡。但是这些刻画还是很生动的,否则阳春面的梗也不会那么流行。


                  IP属地:英国9楼2024-10-04 16:51
                  收起回复
                    我并不认为优秀的作者的笔力不足了就应该停止写作,我认为作者创作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给观众打造一个可以轻易寄托和追捧的神像,而是探索人的能力和思想的可能性,而既然是人那就必然会有弱点和不足之处。同时我也不喜欢过分吹捧感情流的创作,在我看来大部分的创作总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设计和理性的,要懂得每个角色情节安排的意义,而不是要表现足够的爱。批评是需要的,但是批评的目的不应该是束缚创作者,而是帮助改进。


                    IP属地:英国10楼2024-10-04 16:55
                    回复
                      少主溜得快这作的“战斗了!塔诺西!”在我看来是一种对jump乃至战斗漫画套路的一种熟悉厌烦又想整蛊的心情的结合体,因为战斗被逼到绝境时突然回忆起羁绊啦老师的教诲啦自己的使命啦然后满血复活反杀这种只看气势、不讲道理的剧情大家已经看了几十遍、几百遍了,作为创作者看得更多也会在许多情况下面对过不得不这么做的情形,那自然心情会更复杂。但被暴揍后喊“好开心!”然后反杀,和喊“不要伤害我的朋友啊啊啊”然后反杀,在剧情设计上又有多么讲道理呢,甚至可以说因为本身的设定是角色是变|态,所以相比队友祭天还要虚空无物,因为队友祭天背后起码还会有真实的感情和人际关系,而毫无理由的变态多少只是个刺激的设定罢了。黑色幽默脱不开对现实的了解但是也要把握住和严肃的区分度,并不是追求刺激就能做到的。


                      IP属地:英国11楼2024-10-04 17:08
                      回复
                        我现在看法改变最大的地方是我并不认为工具人或者摄像头主角就是作品的问题,甚至如果是展现社会百态的寓言作品,主角的形象对现实减少介入反而对故事讲述更加有利。还有一点就是现实中大部分对“工具人”的讨论本质上都是在争论谁得到了多少资源,可是并不真实存在的纸片人又怎么会受到资源分配的影响呢,作者态度在哪里应该被批判不应该落脚于角色得到了什么,而是对于角色所为的评判。


                        IP属地:英国12楼2024-10-04 17:12
                        回复
                          回顾了一些老湿alwayswet的视频,排除掉一些最没法管的个人情感之外,我的感想是老湿的火爆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做视频的人想要热度靠的并不是水平,而是会调动情绪和耍嘴皮子。如果说现在大家都把他当作黄金时代的回忆的话,我觉得这也体现了本时代各个视频讲解博主的问题症结。


                          IP属地:英国13楼2024-10-11 04:04
                          回复
                            只讲述女性的遭遇是过于偏狭,总是讲述失败者的故事过于偏狭,连刻画边缘人和小人物的故事都成了套路而被人觉得不新鲜,多少说明可能二次元对于现实世界生动的感知力已经退步很多了吧,不管是作者还是观众。


                            IP属地:英国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4-10-12 15:53
                            回复
                              说到政治正确我的个人感受是这类刻画本身就承受着多方面的压力。女性,黑人和少数民族,残疾人,小孩子这些角色在作品里作为角色登场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携带了特殊的社会道德属性,他们的设定注定无法真正和白人、成年男性、主体民族这些主流属性得到对等的刻画,而当成年男性角色从事的不是医生律师教师白领这些普遍意义上的成功人士和市民角色时,其角色属性就又有了特殊性,这甚至都不需要作者有意强调,而是读者本身就会因为主流思想而开始根据身份做判断。所以政治正确的解决不应该从局外人入手,因为只要是不同的人就不可能完全理解,真正的解决方法应该是让这些群体自己去表达,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IP属地:英国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4-10-12 16: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