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煤炭
七零年下乡后,油盐酱醋柴成了我们知青必须要考虑的生活必需品,挑煤炭成了我们的必修课。从我们生产队到煤厂去挑煤,要穿越两个公社,步行30里。早晨四五点出发,经过曹市、顺江公社的地界,到了煤厂,身体羸弱的我只能挑70斤,大汗淋漓用尽洪荒之力,担回生产队已经是中午了。每月要烧100多斤煤,基本每月都要去担两次。同学老九到我生产队来耍,自告奋勇地去给我担过好几次煤。记得一次,我和老九去担煤走到曹市公社的毛滩桥,一个六七岁的小娃儿看见老九,指着老九说:“他是知青。”可见知青这个称呼在当时已经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到了七四年后,我觉得挑煤太辛苦,就开始请人挑煤炭,每百斤脚力钱七角钱。现在想起这些往事,不胜唏嘘。不过还得感谢老同学老九的热血心肠。
七零年下乡后,油盐酱醋柴成了我们知青必须要考虑的生活必需品,挑煤炭成了我们的必修课。从我们生产队到煤厂去挑煤,要穿越两个公社,步行30里。早晨四五点出发,经过曹市、顺江公社的地界,到了煤厂,身体羸弱的我只能挑70斤,大汗淋漓用尽洪荒之力,担回生产队已经是中午了。每月要烧100多斤煤,基本每月都要去担两次。同学老九到我生产队来耍,自告奋勇地去给我担过好几次煤。记得一次,我和老九去担煤走到曹市公社的毛滩桥,一个六七岁的小娃儿看见老九,指着老九说:“他是知青。”可见知青这个称呼在当时已经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到了七四年后,我觉得挑煤太辛苦,就开始请人挑煤炭,每百斤脚力钱七角钱。现在想起这些往事,不胜唏嘘。不过还得感谢老同学老九的热血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