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吧 关注:4,890贴子:37,896
  • 6回复贴,共1

司马懿的军事经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司马懿军事经历:
司马懿出生在河内温县的军事世家,高祖是汉朝征西将军司马钧。公元179年,1岁。
司马懿和哥哥司马朗保护家人从洛阳回到温县,躲避战乱又迁徙黎阳。公元190年,12岁。
司马懿和哥哥从黎阳军营赵威孙部回到温县,组建乡兵耕战自守。公元194年,16岁。
司马懿游学四方,到胡昭处学习,结交天下英雄,在豪杰中树立声望。公元196年,18岁。
司马懿回乡统帅私兵接替哥哥守卫温县,修建转兵洞抗击匈奴和军阀。公元197年,19岁。
司马懿守卫温县,司马孚游学结交陈留殷武,八兄弟以八达闻名天下。公元198年,20岁。
司马懿被河内郡举上计掾,荀彧以海内人才荐举。司马防任尚书右丞。公元201年,23岁。
司马懿推脱曹操征辟,遭猜忌隐居装病看书,潜心学习研究兵法。公元202年,24岁。
司马懿被学生曹洪和暗探告发,曹操强逼他任文学掾教育儿子。公元208年,30岁。


IP属地:北京1楼2024-09-25 04:19回复
    司马懿任朝廷黄门侍郎和议郎,任曹操幕府东曹掾,司马朗任主簿。公元211年,33岁。
    司马懿在曹操幕府最初不参与军事,负责教育,哥哥司马朗负责造船等军事后勤,和程昱、李典负责军事物资和粮食运输,朗升任曹操幕府的主簿秘书长。公元212年,34岁。
    司马懿升任曹操幕府的主簿秘书长,曹操称魏公自领冀州,让还兖州以司马朗为兖州刺史。司马懿开始参与曹操幕府的军机,执行军事工作。公元213年,35岁。
    司马懿参加曹操平定汉中的战役,提出乘胜取蜀的战略,可惜曹操未采纳,造成后来汉中被刘备占领。司马懿的智谋受到曹操称赞,更加受重用。公元214年,36岁。
    司马懿辅佐曹丕多奇谋,巩固曹丕太子地位,为曹丕信重。司马朗被任命为都督和夏侯惇出征江南,染病去世。司马懿成为家族嫡子,统领家族部曲。公元217年,39岁。
    司马懿升任军司马,类似参谋长的职能,过去是荀彧担任,成为曹操主要的军事官员。在曹操称魏王建国后,司马懿担任太子中庶子,是辅佐曹丕的四友之一。司马懿提出军屯缓解军事后勤困难,也参与人事任免等工作,日夜辛劳受到曹操倚重。公元218年,40岁。


    IP属地:北京2楼2024-09-25 04:23
    回复
      司马懿在许昌危机中,劝阻曹操迁都,提出和孙权结盟,共同抗蜀的战略,为挽救曹魏危机做出重要贡献,成为曹操幕府核心幕僚,升任督军御史中丞。司马懿又劝阻曹操把荆州和颍川靠近敌境的百姓都北迁,认为这样会丢失很多肥沃土地,而且会让周围很多逃亡的人隐藏,甚至逃亡敌境,曹操采纳后,不久很多隐藏的人都返回生产复业。公元219年,41岁。
      司马懿等主持曹操丧事,和贾逵、夏侯尚负责曹操在洛阳后事,首次成为托孤臣,司马孚等辅佐曹丕继位,幕职从丞相军司马升丞相长史。司马懿劝曹丕不要放弃襄阳,可惜不从,结果孙权占领襄阳,为争夺襄阳成为导致魏吴联盟瓦解开战的重要原因。司马懿帅御史台的众臣参加拥立曹丕称帝,以督军御史中丞兼任魏尚书,封安国乡侯,三国正式形成后,司马懿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历史作用。公元220年,42岁。
      司马懿任侍中尚书右仆射,负责军事、刑法等的文职工作,不再兼任督军,曹操任命司马懿为督军是准备让司马懿出战,而曹丕是要亲自出战,让司马懿负责留守和后勤。蜀吴交战,曹魏内部就攻蜀或攻吴争论。司马孚献策先招抚四夷通西域。公元221年,43岁。
      司马懿留守洛阳,曹丕指挥三路伐吴,但是吴军在战胜蜀军后气势正盛打退魏军。司马懿和降魏的黄权等成为好友,司马徽的学生徐庶、孟建、石广元等也都成为司马懿的朋友,司马懿是继任徐庶的御史中丞,他升尚书仆射后,鲍勋继任御史中丞。公元222年,44岁。
      司马懿在洛阳留守能保障后勤补给充足及时,稳定后方局势,组织百姓生产。曹丕出征不利怒杀杨俊,司马懿叩头流血求情未果,曹丕和杨氏门阀等的关系恶化,并且诏令再次伐吴,因为劳师远征而遭到众臣的反对,造成蜀吴再次结盟。公元223年,45岁。
      司马懿出镇许昌,改封向乡侯,封抚军将军领五千兵,加录尚书事,司马懿辞让录尚书事,曹丕表示让他任职是因为自己日夜操劳难以休息,这是让司马懿为自己分忧,不是仅仅要他荣耀。司马懿的好友陈群封镇军将军,士族武装地位提升。公元224年,46岁。
      司马懿任抚军将军兼尚书右仆射,曹丕称赞他是萧何,并且正式表示:他出征向东,司马懿负责西部治理,他回朝后,司马懿负责治理东部,司马懿再次出镇许昌,为曹丕出征准备。司马懿在许昌指挥平定青州蔡方和唐咨起兵,唐咨逃亡吴国。曹丕南征到淮南,遭遇寒流河道结冰,被迫退兵,司马懿在洛阳留守,曹丕在返回途中前往许昌未到而城门崩塌,回洛阳遣司马懿修许昌,曹丕患病怒杀鲍勋,病情加重,诏令司马懿、陈群、曹真托孤辅政,对曹睿称有离间这三人的不要听从。司马懿改封舞阳县侯。公元225年,47岁。
      司马懿和辅臣都被曹睿排挤,曹睿任命征东将军曹休为大司马,让司马懿出征去抵抗孙权进攻,司马懿都督张郃等救援襄阳和江夏,击败诸葛瑾和张霸、刘阿等,击退吴军解救襄阳和江夏等地,司马懿因功升迁为骠骑将军。公元226年,48岁。
      司马懿和曹真是姻亲,司马师妻是夏侯尚女,曹真外甥女,司马懿和陈群是密友,曹睿为分化三大辅臣把司马懿派驻宛城,把曹真派驻关中,仅留陈群在朝廷任命为司空,解除他镇军将军兵权,曹睿亲政后解除司马懿行政权。司马懿在宛城练兵,发明得胜鼓军乐提升军队士气。曹睿诏令司马懿讨伐孟达,司马懿一面秘密集结部队,同时派梁畿送信安抚,防止孟达快速起兵。公元227年,49岁。
      司马懿帅张郃、徐晃、贾逵、申氏兄弟、黄权等八路军在州泰向导带领下,急行军八天到新城,十六日攻破新城,招抚李辅、邓贤,平定上庸。孟达给诸葛亮书信惊叹司马懿行军神速,蜀吴两国的援兵被阻挡在安桥和木兰塞,未能救援成功。司马懿攻汉中援助曹真,派张郃入关中助战,诸葛亮退回汉中。司马懿招降守卫汉中西部的郑他、姚静等七千人,控制沔水中游。入朝报捷,曹睿问伐敌先后,司马懿献策曹休佯攻下游诱敌主力,自己帅军攻武昌南下,但曹睿执行中改让曹休主攻,诏令司马懿停兵,结果石亭兵败。公元228年,50岁。


      IP属地:北京3楼2024-09-25 04:24
      回复
        司马懿被削弱兵权,朝廷选司徒,贾逵军等调归东线后,张郃也被调归西线,他在宛城和襄阳练兵,让孙权担心当面的司马懿攻打南征,也得知司马懿计划攻都城武昌,孙权称帝从武昌又迁都返回建业,这年三国都正式称帝,曹睿也改变司马懿先攻吴国的建议,没有进攻称帝的孙权,转向攻打蜀国。公元229年,51岁。
        司马懿升大将军,曹睿把大司马任命曹真,并且同意让他领导伐蜀,帅关中各路约十多万伐蜀,曹睿为鼓励司马懿共同伐蜀,加司马懿为大都督,假黄钺。魏国从北部和东部两个方向伐蜀,司马懿兵分两路,亲帅主力沿汉水西进,从西城凿山开道,水路并进,攻取新丰县,进军至丹口,控制子午谷南部地区等待曹真。一路南下攻到朐忍(重庆云阳),司马懿军进展顺利,但曹真军遇到大雨,行进艰难缓慢,被迫撤军。公元230年,52岁。
        司马懿驻守中线,东线是他的三子司马幹岳父满宠,西线也是他的亲戚曹真,在曹真病逝后,蜀军北伐形势危机,诸葛亮诱使鲜卑轲比能军打到安定,关中众将都要求防御,曹睿给司马懿下诏称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司马懿和司马师、司马昭等到关中后,先和轲比能议和让他去幽州商贸马匹,又亲自帅主力前往救援祁山。他精准预测诸葛亮的行动,急行军赶在诸葛亮前到达上邽,阻止蜀军抢粮,又渡河追击赶去把祁山解围,加强防御让军队休整恢复体力与蜀军对峙,互有胜负,最终击退蜀军斩俘上万。公元231年,53岁。
        司马懿准确判断诸葛亮返回后会加强生产积聚粮草,至少三稔才会再次进攻。对部下杜袭和薛悌部署加强生产,不用从关东调运粮草。司马懿在关中的部下有郭淮、胡遵、牛金、周当、费耀、戴陵、贾嗣、魏平、徐邈、孟建等。司马懿在上邽屯田,从冀州调来屯田农加强生产,并且在天水和南安建立冶炼生产,保障军械生产。公元232年,54岁。
        司马懿领导修建成国渠和临晋坡,灌溉数千顷积聚粮草,保障了军事粮草物资的有效供给。司马懿帅胡遵等平定匈奴叛乱,同草原的鲜卑轲比能等部族也相对能友好,加强和西域的通商,发展关中经济,在各个要道口修建长城防线,并且设立军市和当地百姓交换物资,用军队生产的粮食和铁器换取百姓生产的布匹、马匹等物资,国用充足,并且整顿军市中害民官吏,让严斐等认可,百姓安居乐业。公元233年,55岁。
        司马懿侦查发现诸葛亮往斜谷口预先运粮,判断诸葛亮要攻关中,众将希望在渭北设防,司马懿以保护百姓积聚决定背水设防坚守渭南,并预判若诸葛亮出兵依山向东则要战斗,若西上五丈原,诸军可能不用作战。司马懿和诸葛亮在五丈原对峙,阻挡蜀军攻北原后派郭淮守北原。司马懿派周当据阳燧,判断说诸葛亮不攻阳燧这可知他的动向,派郭淮和胡遵守阳燧,亲帅主力建西围,并阻击诸葛亮,坚守积石,把诸葛亮困在五丈原,写信让弟司马孚放心。司马懿在修建长城和西围等防御工事阻挡敌军时期,发明守城棒,升高部队的防御战力,和诸葛亮的对峙进入持久战状态。司马懿和诸葛亮通信,司马懿称赞黄权是优秀人士,诸葛亮请司马懿代他问候孟建等同学。司马懿派斥候秘密侦查并画像诸葛亮羽扇纶巾乘车的阅兵情况,并且赞叹诸葛亮是名士。司马懿持久战坚守不出,诸葛亮送来钗裙羞辱激司马懿出战,司马懿借奏请出战稳定军心,并通过使臣预判诸葛亮患病难久,派遣奇兵袭击蜀军的交通线,斩俘降者两千多,经过百日相持后,诸葛亮病逝退兵。司马懿用发明的行军木屐通过荆棘踩踏出新路追击,并且占据五丈原对辛毗预测蜀军丢弃粮食和军书,可见诸葛亮必然去世了,司马懿一路追到蜀后勤基地赤岸,豁达对待蜀民嘲笑,称赞诸葛亮奇才,并上奏请求南征,未果退兵,司马懿认真培养司马师和司马昭。公元234年,56岁。
        司马懿治理关中,职务从大将军降为太尉,增加封邑,蜀军马岱攻关中,司马懿派牛金等击退蜀军。司马懿北上平安定以北恢复朔方郡。发生灵石图事件,司马懿仍保持忠诚没有叛魏和杀牛金,而且在当时关东严重饥荒的时候没有乘机要挟封官加邑或恢复大将军,而是向关东运送五百万斛粮食救灾,在天下也获得极高声望。司马懿招降氐族首领苻双、強端,并且攻取武都地区,奏请苻双为武都氐王。公元235年,57岁。
        司马懿在关中狩猎中捕获白鹿,奉献曹睿,获得周公的称号,曹睿对司马懿更加信任和依靠,朝廷内斗争激化,司徒董昭去世后,仍不命司空陈群继任,对辅臣陈群彻底边缘化导致陈群去世。陈群是压制外戚的重要力量,曹魏外戚影响增强。公元236年,58岁。
        司马懿入洛阳,曹睿询问怎样征讨辽东公孙渊,司马懿预测了公孙渊可能的行动,并且制定平定辽东的时间计划,得到曹睿批准和赞同。司马懿返回关中安排妥善后,选拔四万骑兵远征辽东,在途经故乡温县时,在宴会上赋诗提出肃清万里总齐八荒的统一口号。司马师出仕入朝担任散骑常侍,司马懿预计一年平定辽东。公元237年,59岁。
        司马懿帅司马昭、牛金、胡遵、胡奋、虞松、陈珪等征辽东,总兵力四万,抵达辽河西岸与公孙渊军对峙。司马懿在辽隧布置疑兵树旗帜,吸引敌军向南,秘密帅主力在北部渡河,修建防线长围,毁掉船只显示绝不后撤,毁掉多余粮食,帅军攻其必救直取襄平,摆脱当面之敌,守辽河的敌军只能追着司马懿军后面向襄平回撤,司马懿帅军拖着敌军行动疲敌,在敌军后撤道路上设置埋伏,逆击三战三胜将追敌打得惨败,敌残兵败逃回襄平,让敌军丧胆只能坚守襄平不敢再战。司马懿故意围襄平不攻,只是在周围修建营寨,放任城中樵采放牧,在辽东大雨中坚守监视襄平,利用大雨涨水通过水师经辽河直接把粮食运到军营。司马懿对陈珪说了自己的战略意图,不急攻是防止敌军突围远逃,放任樵采是消耗敌军粮食,认为自己运粮方便比敌军粮多,等四周营寨都修建完成巩固后敌军粮食困难时再进攻。司马懿在大雨停后指挥大军昼夜攻城,城中缺粮求和,司马懿拒绝和谈并暗示公孙渊可以突围远走,公孙渊无粮只能突围,在半路被擒杀。司马懿就像他计划的那样仅用百日就平定辽东,加上往返的二百多天,处理辽东战后安排的六十多天,仅一年就攻取东北地区,司马昭在此次战役中因功封新城乡侯,成长为杰出将领。公元238年,60岁。


        IP属地:北京4楼2024-09-25 04:25
        回复
          司马懿平定辽东,曹睿加封司马懿封地昆阳,食邑二县,但没有官职升迁。司马懿在辽东招抚高句丽和慕容氏等部族,巩固和东北亚的各属国关系。司马懿回朝到河内时接到曹睿诏书,紧急入朝,曹睿病重对司马懿表示自己忍死相待希望把太子托孤给他,并立遗诏让司马懿和曹爽辅政,让新君封司马懿为大司马。郭太后摄政,司马懿名义获得大司马地位成为最高辅臣,但曹爽等以大司马历任都不祥而改任司马懿为太傅,虽然朝位仍在曹爽之上,但被剥夺行政权,仅保留和曹爽共任都督中外军事。司马懿让亲戚满宠为太尉,让好友黄权担任车骑将军,并特设开府让黄权担任,曹爽则拉拢贵族圈。公元239年,61岁。
          司马懿虽然被剥夺行政权,但是他的亲信和盟友几乎遍布朝廷,所以也就采取退让和隐忍的态度,让曹爽自行专权妄为,司马懿则主要教导儿孙,培养和发现新的人才,避免和贵族圈冲突,提拔寒微邓艾、王基、州泰等,执行爱民政策,受到朝野拥护。公元240年,62岁。
          司马懿教育皇帝是学儒学,这年曹芳就已经通论语。在吴国朱然等攻打曹魏时,司马懿敏锐发现众臣都懈怠畏战,鼓励群臣警示危险,亲自出征,在樊城击退吴军,斩获万余,缴获甚多。司马懿因功增封郾城、临颍二县,并前四县,达到万户,但仍比一万二千户的曹爽少。朝廷也觉得不妥而封司马懿子弟十一人为列侯。司马懿教导家人盛满者道家之所忌,要求家人儿孙要低调谦虚,尊敬乡人常林,驻防到淮北。公元241年,63岁。
          司马懿在淮北修建广漕渠,连通黄河和汴水,并重用邓艾在淮北屯田,东部长期粮食不足的危机被解决,并且为以后战争囤积粮食和建立便捷的水路运输线。满宠去世,蒋济继任太尉。追封父司马防为舞阳侯。司马懿任命司马师担任中护军治理腐败,司马昭任洛阳典农负责生产屯田,积极备战备荒。司马懿认为吴军经常侵犯边界,应该及时反击,否则东部生产也难以稳定,所以决定南征。公元242年,64岁。
          司马懿积极准备南征,朝廷则仍是畏战懈怠,多劝阻要放任敌军侵扰。司马懿提出攻其江北孤城,若敌弃城走是庙堂获胜,若坚守则围困,敌军要救援也只能脱离水军来陆战,这也能围点打援,发挥我军长处,也对我有利。所以帅军南征舒城等地,敌军放弃江北,诸葛恪退守江南。司马懿临江驻防,并且修建淮阳渠和百尺渠,扩大灌溉万顷,生产更加富饶。朝廷中曹爽则大肆铺张挥霍,给年幼的曹芳立皇后,并祭祀父亲曹真等老臣,排斥异己,对已故的三公贾诩、满宠、董昭、韩暨、陈矫等都不祭祀,魏国的朝政越来越腐败,贵族圈和事功派的矛盾逐渐增加,司马懿不得不回朝解决危机。公元243年,65岁。
          司马懿从淮南回朝后,受到犒劳,但也没有任何封赏,曹爽见司马懿伐吴获胜,也想伐蜀,并且要亲自去,就是想控制更多军权,司马懿劝阻未果,让司马昭担任征蜀将军,和曹爽、夏侯玄等共同前往。曹爽把兵力都集中到骆谷,让司马昭担任先锋,粮运和军队混杂行动迟缓。司马懿在后方得知曹爽进兵情况后大惊,急忙写信示警:若蜀军从两侧山谷穿行截断魏军,那会全军危险。实际要是蜀军更积极地出斜谷和子午谷攻入关中,封锁骆谷北口,连关中都危险。司马昭任先锋最远打到兴势,也觉得危险,向夏侯玄示警,夏侯玄找到曹爽让他退兵,曹爽这才令后撤,但已经被部分蜀军截断,只能拼命突围争险夺路,靠司马昭在最前方用空营计牵制蜀追兵,才得以突围,丢弃了大部物资粮食,算上消耗的牲口和人员,是让关右悉虚耗,羌胡都怨叹,朝野都对贵族圈不满,这以后曹爽就只是纵情声色,专权内争,不再对外用兵不再推动统一。公元244年,66岁。
          司马懿在这年患足疾,即使上朝,也是坐小车和轿子,他劝阻曹爽毁中护军的中垒和中坚二营,曹爽不从已经是公开夺司马师的军权,把司马师隶属的部队划归其弟,有些专权跋扈,曹爽对最近去世的三公崔林和赵俨都不祭祀,对事功派的元老和宫廷派的态度越来越傲慢,宫廷派中亲司马懿的孙资和刘放被司马懿提升为骠骑将军和卫将军,曹爽也只能默认,双方相互斗争基本成平局,虽然争斗不断,但仍维持表面的和睦。公元245年,67岁。
          司马懿在吴军进攻汉水的中游时,劝阻曹爽不要让避难到沔北的百姓南返,认为那样容易被敌军劫掠,但曹爽不听,逼着百姓南还,结果被敌军攻破折损上万。司马懿平定的东北也发生动荡,高句丽脱离魏国,双方爆发战争。公元246年,68岁。
          司马懿多次劝谏都被曹爽无视,加上嫡妻张氏去世,儿子被排挤,司马师被削减兵权,司马昭被贬为议郎,情绪低落而闭门养病,曹爽更加跋扈。曹爽在这年打击郭太后集团,把郭太后软禁在永宁宫,其党羽乱政,让洛阳人心惶惶。公元247年,69岁。
          司马懿的亲信卫臻、孙资和刘放被曹爽解职,曹爽在打压外戚集团后,把攻击目标对准司马懿集团,此时蜀吴对曹魏再次开战,而且西北氐人也造反,曹爽却积极内斗把孙礼等赶出京城,孙礼见司马懿求他挽救朝廷危局,司马懿劝他暂时忍耐。曹爽把宫庭的才人做自己伎人,无君之心更甚,有危害社稷的图谋,只是担心司马懿,所以派人去查看,司马懿装病危让曹爽不再提防他,秘密和亲信准备推翻曹爽。公元248年,70岁。
          司马懿利用曹爽外出祭祀游猎的机会,联络留守的太尉蒋济、司徒高柔、太仆王观等起兵控制洛阳城,司马懿救出郭太后,以太后令免除曹爽职务,并亲自帅军驻防河桥监视曹爽,先后派陈泰、许允、尹大目等招降,曹爽自知无力战胜又贪图富贵,归降。司马懿平乱让孙资和孙礼、何曾等旧部都复职,太尉蒋济去世,司马懿任命王凌为太尉,孙礼任司空,司马孚复职尚书令,司马师任卫将军,司马昭任安西将军立即前往去抗击蜀军援助关中,司马懿昼夜匪懈恤民为先,紧急投入挽救危局的工作。朝中的灭魏派和司马懿集团拥立他担任丞相和九锡,司马懿都拒绝,继续效忠岌岌可危的曹魏。公元249年,71岁。
          司马懿任命孙资为骠骑将军,郭淮为车骑将军接任征西将军镇守关中。司马昭任安西将军支援关中节度众军击退蜀军,西北形势暂时得到稳定,转安东将军,镇守许昌,司马师封长平乡侯,胡遵调任镇守东部的征东将军。司马懿最年幼的两个儿子也被封侯,增加掾属。司马懿派亲信征南将军王昶击退吴军进攻,暂时挡住吴军。司马懿患病,天子亲自去府邸咨询,司马懿奉天子亲政。公元250年,72岁。
          司马懿不顾病体,日夜操劳,身体越来越差。司马懿派王基和州泰抵抗吴军的进攻,最终在东西两线都恢复稳定。好友太尉王凌受迷信影响要另立皇帝,见司马懿病重难以行动,只能派众将出战,所以不听儿子劝阻积极准备起兵,被部下告发。司马懿拖着病体亲自帅主力前往,快速平定危机,避免了曹魏再次发生严重内战,但是病体操劳和好友背叛沉重打击了司马懿,他任命弟弟司马孚为太尉,准备让弟弟接替自己辅政,辞让相国和郡公,不久去世。司马师被群臣推举辅政,被降职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公元251年,73岁。


          IP属地:北京5楼2024-09-25 04:26
          回复
            司马懿在后世比喻的都是贤臣能臣,往往也是像他一样被冤枉误解的忠臣,比较著名的有檀道济、高颎、长孙无忌、陆游等人,很多都被昏君或昏庸误杀,被小人奸人陷害。
            檀道济是南朝著名勇将,但刘义隆却说檀道济是司马懿,最终自毁长城害死檀道济,结果让敌军打到长江边,敌军听说檀道济被杀,都相互庆贺,刘义隆自己都后悔称檀道济若在不会让敌军打到长江,最后刘义隆也被自己儿子弑杀。
            高颎是隋朝功臣,他在降职后自比司马懿,杨坚就把他骂了一顿,说你怎么敢自比帝王,杨坚还算尊敬司马懿是帝王,不准大臣自比第一,把高颎罢职。杨坚教育失败,欺辱他的叔父义父司马消难,让儿子们都忤逆无礼,被杨广弑杀。杨广继位后杀高颎也很快灭亡。
            长孙无忌是唐朝忠臣栋梁,是辅佐唐太宗、唐高宗继位的股肱之臣,被奸臣诬陷说他是司马懿,结果唐高宗一时昏庸错杀长孙无忌,最终也导致武则天专权,唐朝一度被取代,造成唐朝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几乎动摇唐朝国本,唐高宗是没认真学父亲唐太宗对司马懿的评价,唐太宗也评价司马懿是功绩传播少,错误传天下,批评当时对司马懿的误解。
            陆游是宋朝忠臣,是积极主张收复旧疆复兴宋朝的贤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就写过诗词希望做司马懿收复辽东,王师北伐如宣王,风驰电掣复土疆,希望宋军像司马懿当年平定辽东那样,一年就平定东北,收复旧疆。陆游一生不得志,只能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遗憾。他对司马懿也是称赞,和唐太宗等同样尊敬司马懿的功绩。


            IP属地:北京6楼2024-09-29 04:43
            回复
              司马懿军事外交能力最强,军事行动力非凡,军情判断准确,是唐太宗和孙权等称赞的兵动若神和用兵如神,是超一流的军事家和战略家和外交家。


              IP属地:北京9楼2025-03-18 02: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