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无极
逐句解析《终身误》
《终身误》这支曲子本来写的是宝玉婚前错爱黛玉。作者将曲文中所谓的“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等语,统统斥责为贾宝玉的“终身误”,认为宝玉婚前一度痴迷于林黛玉,就是错人知己、选错了终身伴侣。按曹雪芹的本意,宝玉错爱黛玉,这是“终身误”,黛玉错爱宝玉,这是“枉凝眉”,“以顽石、草木为偶”本来就是一场阴差阳错的讹缘。唯有女娲宝钗与顽石贾宝玉的金玉良姻才是“百年作合”的天命真配!然而,《终身误》这支曲子却长期遭到了后世读者,尤其是拥林派红学的刻意误读。拥林派红学很喜欢把作者所批判和否定的上述宝玉情迷昏话,断章取义地抠出来,当成“曹公本意”大肆宣扬,以此来论述宝玉如何如何“只爱”黛玉、“不爱”宝钗,甚至由此衍生出一系列关于宝钗与宝玉婚后如何如何“夫妻不和”的谎言谬论。但拥林派红学的致命错误却是一望可知的。因为脂评本原文反复强调的就是宝钗与宝玉婚后夫妻恩爱、鹣鲽情深。脂本正文及脂批当中根本就没有一条内容提及二宝婚后如何“夫妻不和”,曹雪芹、脂砚斋的原文再三提及的却是宝钗与宝玉婚后夫妻恩爱,有着幸福甜蜜的闺房生活。
比如,庚辰本第20回一条脂批就明说二宝婚后夫妻恩爱,“亦颇有或调或妒,轻俏艳丽等说”,而且宝玉“甘心受屈”于宝钗,心甘情愿一切都听从妻子宝钗的劝导:
……然后知宝钗、袭人等行为,并非一味蠢拙古板以女夫子自居,当绣幕灯前、绿窗月下,亦颇有或调或妒、轻俏艳丽等说,不过一时取乐买笑耳,非切切一味妒才嫉贤也,是以高诸人百倍。不然,宝玉何甘心受屈于二女夫子哉?看过后文则知矣。……(庚辰本第20回双行夹批)
庚辰本第20回另一条脂批也说二宝“成其夫妇时”的“谈旧之情”,方才是前八十回中唯恐提前泄露的“文章之精华”:
妙极!凡宝玉、宝钗正闲相遇时,非黛玉来,即湘云来,是恐洩漏文章之精华也。若不如此,则宝玉久坐忘情,必被宝卿见弃,杜绝后文成其夫妇时无可谈旧之情,有何趣味哉!(庚辰本第20回双行夹批)
曹雪芹在第5回《红楼梦引子》中点明,《红楼梦》的主题即为“怀金悼玉”,而且还把“怀金”放在“悼玉”之前: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曹雪芹在甲戌本第8回标题诗中更是专门强调宝钗与宝玉婚后的夫妻恩爱,有着如同“古鼎新烹凤髓香”一般醇香浓烈的爱情“风韵”!不仅如此,他还要告诫那些妄自诽谤金玉良姻的拥林派读者闭嘴“莫言”: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
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假如宝玉婚后当真是“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为何曹雪芹还要告诫读者“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假如宝玉婚后跟宝钗“夫妻不和”,为何脂砚斋看到曹雪芹原稿中写的却是宝钗与宝玉婚后夫妻恩爱,“亦颇有或调或妒,轻俏艳丽等说”,而且宝玉“甘心受屈”于宝钗,心甘情愿一切都听从妻子宝钗的劝导?如果这些“只念”、“空对着”等语真的是描写宝玉婚后的情况,“怀金悼玉的红楼梦”又该如何解释?如果宝玉当着妻子宝钗的面尚且“空对着”,过后他还会“怀金”,不停地怀念宝钗吗?所以,拥林派对于《终身误》的理解很明显是错误的。《终身误》写的根本就不是(拥林派所理解的)宝玉婚后,而是指宝玉婚前。这曲子的主题也根本就不是(拥林派所理解的)所谓“宝钗错嫁宝玉”,而是指宝玉错爱黛玉!对于书中贾宝玉来说,不是娶宝钗错了,而是婚前存有这些“只念”黛玉、“空对着”宝钗念头,本身即为“终身误”。所以,曹雪芹才明确强调:“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逐句解析《终身误》
《终身误》这支曲子本来写的是宝玉婚前错爱黛玉。作者将曲文中所谓的“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等语,统统斥责为贾宝玉的“终身误”,认为宝玉婚前一度痴迷于林黛玉,就是错人知己、选错了终身伴侣。按曹雪芹的本意,宝玉错爱黛玉,这是“终身误”,黛玉错爱宝玉,这是“枉凝眉”,“以顽石、草木为偶”本来就是一场阴差阳错的讹缘。唯有女娲宝钗与顽石贾宝玉的金玉良姻才是“百年作合”的天命真配!然而,《终身误》这支曲子却长期遭到了后世读者,尤其是拥林派红学的刻意误读。拥林派红学很喜欢把作者所批判和否定的上述宝玉情迷昏话,断章取义地抠出来,当成“曹公本意”大肆宣扬,以此来论述宝玉如何如何“只爱”黛玉、“不爱”宝钗,甚至由此衍生出一系列关于宝钗与宝玉婚后如何如何“夫妻不和”的谎言谬论。但拥林派红学的致命错误却是一望可知的。因为脂评本原文反复强调的就是宝钗与宝玉婚后夫妻恩爱、鹣鲽情深。脂本正文及脂批当中根本就没有一条内容提及二宝婚后如何“夫妻不和”,曹雪芹、脂砚斋的原文再三提及的却是宝钗与宝玉婚后夫妻恩爱,有着幸福甜蜜的闺房生活。
比如,庚辰本第20回一条脂批就明说二宝婚后夫妻恩爱,“亦颇有或调或妒,轻俏艳丽等说”,而且宝玉“甘心受屈”于宝钗,心甘情愿一切都听从妻子宝钗的劝导:
……然后知宝钗、袭人等行为,并非一味蠢拙古板以女夫子自居,当绣幕灯前、绿窗月下,亦颇有或调或妒、轻俏艳丽等说,不过一时取乐买笑耳,非切切一味妒才嫉贤也,是以高诸人百倍。不然,宝玉何甘心受屈于二女夫子哉?看过后文则知矣。……(庚辰本第20回双行夹批)
庚辰本第20回另一条脂批也说二宝“成其夫妇时”的“谈旧之情”,方才是前八十回中唯恐提前泄露的“文章之精华”:
妙极!凡宝玉、宝钗正闲相遇时,非黛玉来,即湘云来,是恐洩漏文章之精华也。若不如此,则宝玉久坐忘情,必被宝卿见弃,杜绝后文成其夫妇时无可谈旧之情,有何趣味哉!(庚辰本第20回双行夹批)
曹雪芹在第5回《红楼梦引子》中点明,《红楼梦》的主题即为“怀金悼玉”,而且还把“怀金”放在“悼玉”之前: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曹雪芹在甲戌本第8回标题诗中更是专门强调宝钗与宝玉婚后的夫妻恩爱,有着如同“古鼎新烹凤髓香”一般醇香浓烈的爱情“风韵”!不仅如此,他还要告诫那些妄自诽谤金玉良姻的拥林派读者闭嘴“莫言”: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
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假如宝玉婚后当真是“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为何曹雪芹还要告诫读者“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假如宝玉婚后跟宝钗“夫妻不和”,为何脂砚斋看到曹雪芹原稿中写的却是宝钗与宝玉婚后夫妻恩爱,“亦颇有或调或妒,轻俏艳丽等说”,而且宝玉“甘心受屈”于宝钗,心甘情愿一切都听从妻子宝钗的劝导?如果这些“只念”、“空对着”等语真的是描写宝玉婚后的情况,“怀金悼玉的红楼梦”又该如何解释?如果宝玉当着妻子宝钗的面尚且“空对着”,过后他还会“怀金”,不停地怀念宝钗吗?所以,拥林派对于《终身误》的理解很明显是错误的。《终身误》写的根本就不是(拥林派所理解的)宝玉婚后,而是指宝玉婚前。这曲子的主题也根本就不是(拥林派所理解的)所谓“宝钗错嫁宝玉”,而是指宝玉错爱黛玉!对于书中贾宝玉来说,不是娶宝钗错了,而是婚前存有这些“只念”黛玉、“空对着”宝钗念头,本身即为“终身误”。所以,曹雪芹才明确强调:“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