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钢笔吧 关注:41,971贴子:2,900,739
  • 14回复贴,共1

古董威迪文入门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虽然在本吧晒过好几次威迪文了,也尝试翻译了几篇介绍威迪文的文章,但评论者寥寥。考虑到古董威迪文在国内的冷门程度,其实也无可厚非,大家可能都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只剩我一人自嗨罢了。
都说玩古董笔要先查资料,但萌新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连有什么宝贝都不知道,关键词都打不出来。如果是派犀玩家,就能看到很多文章对这两个品牌的主要产品进行了梳理。但如果有朝一日想尝尝鲜,玩玩威迪文康克林英三家德系诸厂等等,中文互联网上都没有总结性的资料,新入坑就只能自己去啃英文或者上ebay盲狙。现在笔圈很多同样的话题水了一遍又一遍,也该拓展一些新内容了。古董笔没有涉及的还相当多。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干脆就从我的角度介绍一些威迪文的入门知识。但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本贴只会涉及比较粗浅的内容,也不涉及我不熟悉的型号,就当是我个人的学习心得吧。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9-21 00:18回复
    首先我要声明,我不建议古董笔小白从威迪文入坑。古董威迪文普遍年事已高,价格偏贵,只适合有一定玩古董笔的经验而且中毒已深的人。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9-21 00:25
    回复
      首先来复习一下威迪文的编码系统。表格放在这里方便查阅。
      这个编码系统包含了硬橡胶时期大部分型号的命名方式。
      编码方法很简单,个位表示笔尖大小;十位编码和笔的形制有关,我们后面再分别介绍;百位是一些包金包银的高端款,这个贴子就不涉及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9-21 09:30
      回复
        笔尖大小
        笔尖大小和笔尖编号正相关。比较常见的笔尖大小有2,4,5,6,8号,0,1,3,7,10则相对少见。
        2号尖最多见,对标26尖或bock 5号尖。
        4,5,6号尖大小差不多,对标32尖或写乐大21k,4号尖好像窄一些。这几个尖搭配的笔杆大小有区别。
        8号尖对标149或m1000。
        以上说的“对标”指的是笔尖装配好之后的视觉效果,实际上的长度和弧度跟现产相比仍有区别。
        同一号笔尖也有不同软硬度的选项,越软越长,越硬越短。硬尖也叫复写尖(manifold),几乎无弹性。普通尖有一定弹性,适合日用。而软尖的劈叉能力更强,可达2mm以上,有人把这种尖叫做湿面条(wet-noodle),下墨汹涌,适合书法创作。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9-21 10:54
        回复
          下面介绍一些主要形制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9-21 10:57
          回复
            早期直握笔
            这种笔编号十位是0或没有数字,是最早期的型号。一般也很难收到,玩这种的应该算考古学家了。
            这种笔是滴入式上墨,插拔帽。因为笔握是直筒,所以笔帽很难固定。
            Onoto和Mabie Todd倒是有不少这个造型的笔,相对容易搞到。


            IP属地:江苏15楼2024-09-21 11:10
            回复
              Taper cap锥形笔帽系列
              这种款式十位编号是2,和上面的区别在于笔帽是长锥形,看起来更优雅,生产时间更长所以存量也更多。



              IP属地:江苏16楼2024-09-21 11:19
              回复
                Cone cap系列
                十位编号是1,算是最常见的滴入式上墨款式。笔帽仍然是插拔帽,但笔杆前端做成了流线形收窄,所以笔帽可以靠摩擦力套在笔握上。但这种如果套笔帽的时候用力过猛可能会导致裂开。



                IP属地:江苏17楼2024-09-21 11:31
                回复
                  编号系统的改革
                  1910s威迪文推出了一系列新款式,十位编号为1,但以若干字母为后缀。由于这种编号方式不够简洁,在1917年这些型号被赋予了新的十位数字。


                  IP属地:江苏18楼2024-09-21 11:48
                  回复
                    Safety Pen安全笔
                    1917年之前十位编号1且带S后缀,1917年后十位编号4。
                    当年的笔舌结构简陋容易漏墨,前面介绍的几款插拔帽钢笔基本上没办法带出去用,所以安全笔诞生了。这种笔引入了笔尖伸缩结构,平时不用时笔尖缩回,螺旋笔帽直接把笔杆口封死,所以带出去的时候不会漏墨。上墨方式仍然是滴入式,在笔尖缩回的状态下从笔杆口滴入。使用的时候笔尖伸出。缺点在于如果在笔尖未伸出时不慎将笔杆朝下,会把墨水全倒出来。
                    最常见的型号就是12S或者42号,在国内都比较好收。




                    IP属地:江苏19楼2024-09-21 12:13
                    回复
                      旋帽滴入式笔
                      1917年十位编号1且带POC后缀,意为pocket,1917年后十位编号为7。
                      这种笔把十几号的滴入式钢笔改成了插拔帽,可以放口袋里面。这种型号相对少见,但我感觉没什么意思。


                      IP属地:江苏21楼2024-09-21 12:19
                      回复
                        拉杆上墨笔
                        1917年前十位编号1且带PSF后缀意为pocket self-filling,1917年后十位编号5。
                        1910s滴入式上墨逐渐过气,拉杆上墨的诞生使得上墨不再需要其他工具。
                        威迪文为了规避犀飞利的专利,拉杆的内部结构和犀飞利不太一样,最大的特征是水人的拉杆是通过一圈金属边框固定,而且打水片是套在拉杆上的,我感觉这个结构比犀飞利的簧片式拉杆更可靠一点。
                        最常见的型号是52号,非常好收。


                        IP属地:江苏23楼2024-09-21 12:41
                        回复
                          Pump-filler泵式上墨,sleeve filler袖式上墨,coin filler硬币上墨。
                          这三种上墨十位编号为1,pump filler带P后缀,sleeve filler带SF后缀,coin filler带PSF后缀。
                          它们都在拉杆上墨之前推出,因为不算成功,故保有量比较少。
                          pump filler尾巴有个小泵,不断抽拉尾部上墨;sleeve filler有个“袖子”,撸起袖子可以看到里面的打水片;coin filler使用硬币挤压打水片,据说原厂硬币比笔还难找。




                          IP属地:江苏24楼2024-09-21 13:08
                          回复
                            硬橡胶的颜色
                            早期有黑色(black)、斑斓色(moltted)、红衣主教色(cardinal),20年代推出了波纹色(ripple)。
                            有的黑色上面会带刻花(chasing)。





                            IP属地:江苏25楼2024-09-21 13:15
                            回复
                              下回请看威迪文入门#2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24-09-21 13: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