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吧 关注:765,254贴子:12,561,755
  • 1回复贴,共1

【明朝那些事儿】北人中的神秘群体——山后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明代“山后人”帖公的墓志铭文献记载镇楼
在明朝,除了两直隶和一些布政司的武官外,在《镇虏卫选簿》中记载了一部分特殊来源的武官群体、那就是——“山后人”。
何为“山后”呢,自残唐五代后到宋元时期、北方的长城内外地区一直都有“山后”之说,所谓“山后”指的是雁门关至山海关长城以外的北疆朔漠地区,进入明朝以后、有关山后的记载最早是在《明太祖实录》中,据《明太祖实录》洪武四年三月条:
“中书右丞相魏国公徐达奏:山后顺宁等州之边民,密迩虏境,虽已招集来归、未见安全土乐生,恐其久而离散,已令都指挥使潘敬、左传高显徒顺宁与宜兴州的边民皆入北平州县屯戍,仍以其旧部将校抚绥安集之,计户万七千二百七十四、九万三千八百七十八。”
从【密迩虏境】可以得知、“山后人”所居住的地方是位于明朝与北元蒙古相交界的地区,而后文又提到了【徙顺宁、宜兴州沿边之民皆入北平州县屯戌】,通过这一处我们又可以得知一点、就是山后人在迁移之前应是居住在离北平不太远的地方,因为后文有提到“山后移民”的人数有九万之多,可想而知一次就能迁移这么多人、迁徙距离必定不能太远。
———
《明太祖实录》洪武四年六月条载:“魏国公徐达驻师北平,以沙漠既平,徙北平山后之民三万五千八百户、一十九万七千二十七口。”
这里再次指出,大将军徐达在肃清了沙漠之后再度向内地迁移了“山后之民”。
———
关于历史上的“山后籍武官”,笔者在元明时期的一些地方志中找到了关于“山后武官”的一些记载,如下:
缑谦,山后龙山县人
李镐,山后云州人
张玉,山后宣府人
王顺,山后宜兴州人
李杲,山后兴和路人
宣府是明朝的九边重镇之一,自不用多说,今天的河北宣化,龙山县、云州、宜兴州、兴和路,这些都是元朝即有的地名,这些地方分别依次是今天的辽宁喀左、河北赤城、河北承德、河北张家口。
到了明朝后,龙山县即“营州中屯卫”、属大宁都司。
云州即“云州堡”,属北平府。
宜兴州后为宜兴府、仍属北平府。
兴和路于明朝洪武三年改卫兴和府、属北平布政司。
综上所述,“山后”这个概念在明朝并不是随便什么地方小城镇的称呼,而是特指明朝北直隶的最北端尽头与蒙古相交界的地处塞外、关外的那一片广大区域。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09-17 18:17回复
    关于“山后人”的身份和定义,学界已有了不少的研究成果,首先是张鸿翔于1932年在《辅仁学志》中发表的《明外族赐姓考》和1934年发表的《明外族赐姓续考》,张鸿翔在这两部文章中将“山后人”归为“种族未详者”,由此看来、明朝的“山后人”应为一种少数民族群体。
    以下为《明外族赐姓续考》中的“山后人”军籍资料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09-18 04: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