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树人武学文摘吧 关注:58贴子:920
  • 5回复贴,共1

曾经真实纪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曹树人解析祝大彤的听劲
祝大彤让人听劲,当别人按照他的要求而按着他身上某一处(他要示范在压力下能轻松站起)时,往往这样说“你轻点!别用大力”。这句话往往会给初次听劲的人这样的感觉:让我力小点,你不是很容易起来?我也能。不过他这般年纪,也不好和他一般见识,也就不再用力按。也有一时松不下来的,祝老师不厌其烦、多次教导:轻点,再轻点……当对方终于松下来时,其实是毫不用力了,按着也是个形,祝也就轻松的起来了,对方则一脸茫然、莫名其妙。有时他故意卖弄,也不起来,只问:“还有吗?”,对方不知他问的是什么,仍然是莫名其妙,也不好回答,只好口齿不清的含糊发声,连自己也不知说的是什么,而祝老师就自己回答:“没有了”,对方也不知是什么没有了,正在听他说话,以为他会说下去,正自犹豫,祝就站起来了。也有的时间,按他的人反应快,赶快又用力按着他,他就被按坐下了,往往这时,祝大彤老师就会很生气,说:“你这不是太极拳!你不懂劲!”等等,弄的对方手足无措,仍然是莫名其妙。
其实祝老师做的是对的(当然是某种意义上的),但因为他说不清道理,所以让人莫名其妙。他说用力轻点,是因为他要表现说明的一种道理的意思,你用力大了,把他的意思压制住了,他表现不出来。他起不来事小,你听不明白岂非白忙?这个道理如同自己在大声说话的人,如何能听见别人在说什么?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你祝老师不能限制对方用力啊!你先生不是有句名言:别人有力都是对的,自己用力都是错的吗?人用小力你能起来,大力为何不行?只能有两个解释:一是法理不对!二是功夫不够!祝老师显然的属于后者或者两者都有亦未可知。不是说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吗?但祝老师显然不这样认为,总觉得自己功夫很深经常这样说“全北京我松的最好!”,被按着,起来了是理所当然,起不来是对方不懂太极!人家若懂,还上你这干吗?
他问人有没有,其实问的是对方按他的地方还觉得有力没有,是想说明自己已经把接触部位的力点松开了,问对方知道不知道。实际是:对方都会感到一空,但因为这种感觉似是而非,而且被按处毕竟还在呀,所以只需手往前动一点就又追上了,仍然还能按住,所以他还起不来。
祝老师想说明的道理其实就是在这瞬间的一空,就能起来!这是个火候、是真实的功夫!把握不住、不是恰到好处,说明你功夫不到啊!否则你祝老师起来了再说话呀,干吗要坐着不动,显示自己随时可以起来?真起却起不来。就树人所见,几乎被所有的非其学生弟子按着,他一次也没起来过!
但他应该是具备被大部分人按着而能起来的功力。如果他不和人说,一松后就起,应该是没问题的。关键在于他把所有的人都当成自己的弟子了,好象人家谁都应该给他配合演节目似的,他又喜欢炫耀口才——尽管他也没什么口才,自觉没问题、自视甚高吧,才如此托大!可是奇怪的是:偶尔有一两次起不来,还可说是意外,无伤大雅,但多次起不来,祝大彤老师为什么就不在自身上找找原因呢?他不是经常自遣自己练的不是太极拳?他不是经常教导学生“你舒服就对了”,但他自己每每用尽力气,憋的满面喷血还说是示范“松功”?舒服吗?
按祝老师所说理论:只要放松了,随时都可以起来。但他本人为什么不能随时起来?依树人看来,这是他的思想问题没有解决!他没有做到他自己要求的“心脑不接”!也没有做到“没有起来的意思”!更没有做到:不主动!不妄动!不乱动!最重要的是他没有做到“变转阴阳”而“改变自身的重心状态”而把自己定在了一个固定的死位置!总而言之,他的行为没有合乎自然规律,所以他起不来!
或许有人会问:曹树人你到底是祝大彤的学生还是老师?怎么你明白他不明白?
树人曾经是他的学生,现在他也是我的榜样——他现在的行为让我时刻提醒自己:别学他!
从学问上他有他的长处、我有我的独到!毕竟我原本就是武术家,而他不是。我能有今天的成就,是我几十年虚心好学的结果。古人云: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祝老师如果亦能如此,他也不会把树人驱逐出门,起码也不会被人按着起不来。
孔子晚年,有一次感叹:甚矣吾衰矣…….完了,我老了,在学问上也没有进步了,好久也没梦到周公来教导我了……
祝大彤老师看了这句话,有何感想呢?
2009.1.12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9-16 12:14回复
    2007年临海杜桥“祝大彤太极武学研讨会”召开纪事
    一. 缘起
    06年5月,祝大彤到浙江临海杜桥镇教拳,召唤树人去参加收徒仪式。
    树人时正患病,仍然力疾前往。其后于归途中,树人提议每年应举办至少两次同门聚会,集中学习掌握法理,方不至于有名无实,对普及传播提高才能有实质的进展。
    此事早在05年树人就曾和祝提出:所有的徒弟拜了师,几年也见不到老师一次能学到什么?老师应定期集训入门弟子。
    祝说“我早就想办,怕他们不来,何况在北京我也办不了,捣乱的人多。”树人说可以在南阳办。南阳地处中原,交通便利,消费也低。祝仍怕没人参加。树人说:我们是给他们创造学习机会,他们不珍惜、拜师不学拳,那您要这样的弟子何用?谁无正当理由不来参加,就算自动退出。宁可只要一个真的学生,也不须要一万个假徒弟!
    当时基本上说定从明年开始每年五一、十一期间,用三至五天的时间。2007年5月在南阳召开第一次。
    祝回北京后不到一周打电话来说杜桥的同学要求承办明年5月的会议,问树人是否愿意。树人的本意是希望大家共同学习进步,并不是求自已的名利,当然赞同。何况由他们承办,树人减事省心,何乐而不为。
    十一月祝又约树人去杜桥商议有关开会事宜。这次祝来未带夫人同行,故树人得以和祝在宾馆同住一室;祝老师不顾宗师身份大骂宾馆(杜桥新港大酒店)服务员,即是在这期间。
    这次杜桥之行基本上议定了由树人起草的会议计划。之后树人陪祝至乐清倪师弟家中小住几日。
    在此期间祝数次在就餐中流露出自已很想去洗脚。有次饭后倪师弟即商议树人,树人明言:你们去,我回家!但车至家门口未停,树人愤然,扬声倪师弟只得放树人下车。树人返家不多时,他们也回来了。倪师弟私下说:你不去,老师不好意思…..
    树人心中鄙视祝大彤之为人,从那一刻开始。2009.1.13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9-16 12:16
    回复
      年会记事<接待>
      历来开会,接待工作都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程序,直接影响到会议的成功程度,尤其是异地时。
      杜桥有六个同学分担接待工作。他们在早期的通知邀请信上标明了从金华、杭州、上海、福州等各地到杜桥的详细路线图,可以说相当细致;住宿也早已和宾馆方面说好,当天只要需要都会有。
      香港有五人前来,是三男两女;而房间客房是标准间,可以住两个人:理论上有三个房间足矣!当祝大彤一听负责订房的×××(也就是那个去年收徒的倒霉蛋)来汇报说订好了三个房间,(香港同学预计半夜2—3时才能到,需要提前预定开好房间。)就大发雷霆,非要他订成五个。因为当日房间较为紧张,只好动员他人退房而又订了两间。
      事实是香港来人到了后,就要了三个房间,另外两个房间只能在第二天退掉——因为他们是半夜三点才到的;那么这两个房间的房钱也理所当然算到了承办人身上,而祝大彤老师只在事后一句“这事怨我。”就算完事。
      杜桥距杭州三百多公里。祝要求派车去萧山国际机场接香港来人。最初他想让承办方出资出力。但他是暗示、没有生效;祝又改口说由他出出租车费用,当时大家未置可否。
      到杭州接人,太夸张了点。祝的意思说要让香港同胞觉得大陆同学怎么怎么的,好象还是为大家挣面子;其实香港来人中有两个大老板,祝在香港在他们那里似乎获益良多。祝有情必报,也是君子作风,不过祝经常假公济私也已不是秘密了。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9-16 12:17
      回复
        年会记事<二>
        祝06年深秋杜桥之行时,还发生了一件事:杜桥有位同学在征得祝的同意后,择日在杜桥新港大酒店举行收徒典礼。
        树人在此前离开杜桥去了乐清,约好拜师当天和师弟一同赶来参加典礼。
        到那一天下午下了大雨,树人和师弟还开着车在高速公路上,就接二连三的接到祝的电话,语气不太好,却也不说什么事。最后一个是要我们到了后先去他住的房间。
        我们去了之后,祝说明了情况:
        杜桥的同学为了收徒仪式的需要,也制作了一条横幅,上面写着“太极拳家×××收徒典礼”,祝不满到了极点“他才学几天,也敢称‘家’?凭什么,我几十年了,也没称‘家’……”祝说不想出席弟子的收徒会了。
        树人觉得好笑:弟子吹的再大,还不是给老师脸上贴金?弟子都是‘家’,老师岂非更高?不过祝一言堂惯了的,好象别人称为“太极拳家”,就占了他的行市似的,不依不饶。
        经树人与师弟再三解劝,无论从情理、事理乃至面子上,还是参加吧,祝才勉强同意。
        祝对这位同学如此小题大做,其实不无原因:在此前几天的一个晚上。杜桥众弟子陆续在饭后来到祝下榻的宾馆客房,听祝讲解拳理。有位同学因是初学,一时不能明白。×××就以自己理解的用本地话给此人解释,几至喧宾夺主。祝当时脸就拉下来了,不再言语;
        (临海是方言地区,祝听不懂。)×××仍然未醒,反拉了此人到门外去大说特说,等到他们都离开后,祝才把心里话说出来:“人没文化真是烦人,难怪他就是个杀猪的!”
        ×××得罪了老师,还不省悟。曾有位同学问树人:老师讲课问话为什么你从不言语?树人道:大家来是听老师讲课的,不是听我讲的。
        祝曾对树人说起×××,“我不让他看别的书,但我到他家中,二尺高的书本。我的书被压在最下边——”
        年会记事<三>补遗
        杜桥会议结束后,祝曾对树人说起××及××还有×××等人,他都是补助了他们路费才来的;自己实际是赔钱的,虽然他们(指杜桥同学)给了点辛苦费,还是入不敷出的.
        树人当时大不以为然,却也不好说什么.树人素无经济收入,为了帮祝开好这个会,数次往来浙豫之间,费用不在少数;而祝所资助者,皆为有收入有积蓄者!因此树人又明白了一件事:为什么有一位同学乘飞机到了温州机场,祝大彤一定要师弟开车去接!一百多公里的路程,他自己打车过来不超过50元,两小时也就到了,而去接他,则需花费:高速公路使用费120元、燃油费100元,也不说人工了,耗时要四个多小时!
        当时树人曾提出异议:师弟不是会议承办方,没有责任和义务去接人。
        祝当时很恼火,说:我答应过他们去接的,你别管!
        现在明白了,这也是他资助之列的,乘飞机来的!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9-16 12:17
        回复
          解析祝大彤的函授教学: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9-16 12:17
          回复
            这个帖子到现在我也没看出“主题思想”,可能这一段住在养猪场,脑子八戒化了?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9-16 12: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