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龟吧 关注:836,357贴子:21,190,612

回复:龟鳖目全种类简单介绍+信息汇集(reptile_checklist2023.9版本)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至此,整个鸡龟亚科、整个泽龟科乃至整个龟总科的176名成员已经更完了。泽龟科和地龟科的成员加起来占了129种,这些龟更符合我们印象中传统龟类的形象。陆龟科虽然不多见,但也算耳熟能详,平胸龟科则是孤独的异类。再往后介绍的龟鳖离传统印象中的龟差距就较大了,它们包括软壳龟——鳖总科下的数十种鳖类,鳄龟总科下的鳄龟和各种蛋龟、泥龟们,海龟总科下的海龟,以及那些奇异的侧颈龟。
接下来开始介绍鳖总科的物种,看看各种王八。


IP属地:河南329楼2024-10-02 12:53
回复
    关于鳖的科普介绍文章视频在B站已经很多了,不一一罗列。说鳖是龟的一种没毛病都是龟鳖目——曲颈龟亚目下的成员,英文名就叫软壳龟,和我们常说的龟的关系比那一派侧颈龟还要亲近;说它不是龟,也符合大众认知,毕竟我们最熟悉、最贴近大众印象的龟无非地龟科、泽龟科和陆龟科的成员,它们都隶属于龟总科,而鳖是单独的一个鳖总科,地位和鳄龟总科、海龟总科一致,这些龟鳖明显和龟总科的物种有明显差异。
    鳖的特点也都耳熟能详,更敏捷凶悍,胆子一般更小更猥琐,饲养难度普遍比龟要大等等。鳖总科下面有两个科,其中的两爪鳖科仅有猪鼻龟一个成员,是最特殊的鳖,其他35种鳖全部在鳖科Trionychidae里。按身体构造的差异,鳖科成员又分为鳖亚科Trionychinae和盘鳖亚科 Cyclanorbinae,鳖亚科以28种占据主要位置,这个亚科中的鳖符合大众认知中最典型的鳖,下面就从鳖亚科开始介绍。


    IP属地:河南330楼2024-10-03 11:46
    收起回复
      鳖亚科 Trionychinae——软鳖属 Amyda,共两个物种。
      1.1 亚洲鳖 Amyda cartilaginea
      1770年被命名,又名中南半岛大鳖,能长到70+cm,广泛分布于中南半岛上,主要栖息在泥泞地区的沼泽、池塘里。长着猪一样的吻部,包覆着皮肤的甲壳和圆形或椭圆形的背甲。背甲的表面呈灰绿色或橄榄色,有时伴有黄色边缘的黑色斑点或放射状的条纹,随着生长会渐渐消失。雄性的腹甲为白色,雌性的为灰色。
      易危级别。因为体型较大,不方便饲养,作宠物者极少,更多是食用价值。随着其生活环境逐渐受到威胁,保护力度也开始加大。网上仅有少量售卖信息,价格高,1000-2000左右,所谓的白化中南半岛大鳖有人开出数万元的价格...在斑鳖和小头鳖都很难饲养的情况下,中南半岛大鳖或许是一个巨鳖爱好者的平替选择。


      IP属地:河南331楼2024-10-03 12:48
      收起回复
        1.2 锦鳖Amyda ornate
        1861年被命名,国内有关资料极少。分布于越南南部、柬埔寨一带,在一些论文中提到孟加拉国和印度东北部及缅甸有另一个北部亚种Amyda ornata jongli。它还有一个亚种Amyda ornata phayrei,不过这个分类存在学术争议。按英文名直译也可叫做东南亚大鳖。

        此图中的A是Amyda ornate ,B、C就是Amyda ornata phayrei,D、E是北部亚种Amydaornata jongli。


        IP属地:河南332楼2024-10-03 15:24
        回复
          2 滑鳖属Apalone
          顾名思义,这个属的三种鳖背甲光滑,身躯扁平,全部分布在北美,是北美洲唯一的鳖类属。关于滑鳖属的成员介绍,比较全面的文章参见B站up主“蔚蓝巨甲”。
          2.1 珍珠鳖 Apalone ferox
          1778年被命名。可长到70cm,体重可达40kg,是滑鳖属中最大的一种鳖,也是北美洲最大的软壳龟。又称佛罗里达鳖,广泛分布于美国中、南部,体形基本呈椭圆形,体表光滑。头中等大,头部具浅黄色或灰色斑纹,背甲灰绿色,有分散的弥漫性圆形斑块,前端、后缘有众多点状疵粒。多生活于湖、河等淡水水域。杂食性,以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和鱼虾等为食。会冬眠,寿命一般20岁以上。幼体体色较为艳丽,整体呈现出橄榄黄色,头部和眼后有着橙色条纹和斑点,背甲上有形状不同的斑块,背甲外缘也有一圈亮眼的橙色边纹,腹甲呈现灰色,随着年龄与体型的增大,体色会变得更深并完全褪去它们身上秀丽的黄色边纹。
          由于背部有形似珍珠的圆斑,珍珠鳖是很漂亮的一类鳖,其肉质鲜美,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兼备,90年代我国就引入养殖,在中国南方有大规模养殖,两广地区的经济养殖最为成功,已成为餐桌上熟悉的一员,无危。珍珠鳖在中国南方水域基本没有天敌,威胁较大,是著名的入侵物种。价格是中华鳖的四倍左右,市场鳖肉价也较高,一般60-80元一斤,作宠物的苗子倒是很便宜,没比中华鳖贵到哪去。



          IP属地:河南334楼2024-10-03 21:07
          回复
            2.2 滑鳖 Apalone mutica
            1827年被命名,滑鳖属中体型最小的一种,分布于美国中部、中南部。滑鳖属的个体都是雌性远大于雄性,雌性滑鳖能长到近36cm,雄性只有18cm左右。背甲光滑,上面附着一层方便呼吸的皮肤,滑鳖被认为是北美软壳龟中水栖性最好的。眼后、颈部有黑边白色条纹,是其一特征。滑鳖的背甲都有小斑点,有两个亚种,湾岸滑鳖和中部滑鳖,前者斑点大于后者,如下图。



            IP属地:河南335楼2024-10-03 21:12
            回复




              IP属地:河南336楼2024-10-03 21:25
              收起回复
                滑鳖属三兄弟都是无危。关于它们的保护现状,可参见美国想将其全部列入附录二的一个提案,里面有简单提及。
                提案三十二:将软鳖属(Apalone spp.)整属列入附录II | Traffic China


                IP属地:河南337楼2024-10-03 21:29
                回复
                  3 小头鳖属 Chitra
                  又见巨鳖。总所周知鳖的体型一般大于龟,因此许多巨龟排行榜上对马巨、大鳄这种龟中的巨无霸总要加上最大淡水硬壳龟的限定前缀。因为不加淡水比不过动辄一米多的海龟们,不加硬壳龟又比不上随随便便近一米的巨鳖们...关于谁才是最大淡水龟鳖,普遍认为是斑鳖,但其流传下的数据实在不多,而对斑鳖形成有力挑战的就是小头鳖了,这是一种活跃在东南亚地区极为巨大的鳖,可预见的,在斑鳖灭绝后最大巨鳖的头把交椅就由小头鳖来继承。
                  关于小头鳖的优秀科普文章,见up主蔚蓝巨甲发布在B站的视频。此外,关于小头鳖的生物学史历程知乎上也有一篇很详细的,不过具体我找不到了。


                  IP属地:河南339楼2024-10-04 12:37
                  收起回复
                    3.1 暹罗小头鳖 Chitra chitra
                    1986年被Nutaphand命名,有两个亚种,泰国亚种Chitra chitra chitra和爪哇亚种Chitra chitra javanensis,后者在2003年才被确定。因此,这种小头鳖也叫东南亚小头鳖,由此将泰国和印尼的亚种都囊括进去。
                    暹罗小头鳖最大甲长122cm,最大体重202kg,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印度小头鳖的一个亚种,直到20世纪的最后十年才被逐渐接受为一个独立种。分布于东南亚的泰国和印度尼西亚一带,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龟鳖之一。
                    此物种更多信息参考自2002年的一篇学术论文。目前而言,小头鳖属的物种都是极神秘的巨鳖,发现历史并不久远的暹罗小头鳖更是资料极少。
                    极危级别,比印度小头鳖处境更为糟糕。在2003年,东南亚小头鳖成为25种最濒危的龟鳖类之一。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都对其给予法律保护和划分保护区,但作用有限,执行力度也不够,泰国官方保育机构在保育方面有所成就,但因为人工饲养难度大,保育后代非常有限,严格禁止捕杀和宠物贸易,希望保护区能发挥应有作用来保护这种巨大美丽而又极其濒危的鳖类。事实上,东南亚小头鳖应该是小头鳖中最漂亮的一种。


                    IP属地:河南340楼2024-10-04 12:40
                    收起回复
                      3.2 印度小头鳖 Chitra indica
                      以下介绍多出自蔚蓝巨甲的科普视频、文章。
                      1831年被格雷命名,是最早被确定的一种小头鳖,格雷于1844年为其另立新属Chitra,沿用至今。是19世纪早期从各殖民地运往大英的藏品中被发现的。属于体型巨大的巨型鳖,1914年有一例甲长达到183cm的极度惊人记录,但年代久远,可信度一般。比较可信的信息是印度小头鳖甲长能长到110+cm,体重能达到200kg,是淡水龟中极限记录仅次于斑鳖的存在。
                      印度小头鳖在印度次大陆的分布非常广泛,顺理成章成为小头鳖属中研究最透彻的物种。但因为栖息地被不断破坏,分布越发碎片化、零散化。分布于印度河、恒河、戈达瓦里河、默哈纳迪河等流域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的清澈大江大河沙底,采用和鼋类似的沙底伏击策略捕食鱼、虾、蟹、蛙、软体动物,能一口吃下的小鱼会被吸入口中,大鱼则会被撕扯成碎片后吞入,目前来看印度小头鳖是纯肉食动物。
                      由于印度小头鳖的进攻方式是头部猛烈弹射出来用口鼻部猛撞目标,加上巨大的体型,已经能够对人类造成不小的伤害,使得它成为对人类最危险的一种龟鳖,恒河流域有多起被印度小头鳖击伤甚至锁骨骨折的案例,攻击性极强,咬伤事件也有记载。印度小头鳖被抓住时还会释放出带有麝香味的分泌物。
                      印度小头鳖的肉味道并不好,食品贸易数量一直比较有限。它是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其裙边被开发出药用价值,开始遭到大规模猎杀,中国的中药店是重要的售卖小头鳖裙边终端,一块650g的干燥裙边可能来自于一只30kg的个体,可以卖2000卢比(约50美元),二道贩子转手就能卖到3500卢比(约87美元)。因此,印度小头鳖数量急剧下降,在整个分布区域都非常难以见到。目前在印度的分布区域内,成年个体已经很难看到,走访得知在当地龟鳖市场,印度小头鳖大约占整个市场的2~3%,远不如15年前的数量。目前是濒危级别,实际情况可能更为险恶,好在已经启动保育计划,也开始有了人工繁育成功的记录,但数量不多。国内也有饲养印度小头鳖的零星记录,同样很少,目前我就在贴吧看见过几次,某红薯上晒出的多为国外饲养。总的来说,这种巨型鳖在目前实在不适合作为宠物,极度珍稀的它们当务之急是要让种群稳定,熬过灭绝之虞。

                      这张图是直接百度拿的,这个头部比例看起来有点离谱了...


                      IP属地:河南341楼2024-10-04 12:48
                      回复
                        3.3 缅甸小头鳖 Chitra vandijki
                        2002年被命名,见前提到的那篇论文。除了那篇论文外,关于缅甸小头鳖的资料几乎为零,习性和其他两种小头鳖都差不多,主要还是产地和外观的差异。缅甸,楠渡明艾河和钦敦江及其支流,可能在锡当河流域也有所分布。按分布地来说,缅甸小头鳖是唯一一种在国内有可能有分布的小头鳖,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与缅甸接壤的地区。但检索周婷十年前出版的中国龟鳖图鉴中,并未将缅甸小头鳖收录。
                        极危级别。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驯养了一对缅甸小头鳖多年,最大个体重达59.2kg。珠江所龟鳖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水产技术推广站合作,将鼋的人工保育技术运用到缅甸小头鳖上,2019年缅甸小头鳖成功产卵5窝,人工繁育获得缅甸小头鳖幼体197只,为大型珍稀鳖科动物的保护做出了贡献。按这则新闻,中国境内应该也有一些缅甸小头鳖的。

                        中国人工繁育成功的缅甸小头鳖。


                        IP属地:河南342楼2024-10-04 12:51
                        回复
                          奇特的长相和霸气的体型,小头鳖是我最想饲养的鳖,属于是梦中情鳖可惜按这个珍稀程度,这辈子都不大可能饲养了。


                          IP属地:河南343楼2024-10-04 12:52
                          回复
                            4 纹鳖属Dogania
                            单型属,仅有一名成员马来鳖 Dogania subplana。
                            1809年被命名,背甲由皮肤覆盖,是深橄榄色或褐色的,伴有1条暗黑色的中央条纹和2或3对黑心的眼斑,这图案在幼体中十分清楚但随着生长褪去。腹甲是淡黄色或灰色的。幼体的眼睛后方有1块微红色的大斑点,成体会消失。成体在甲壳上会长出铰链结构,这一特点在鳖亚科中非常罕见,这大概是为了能使它们躲藏在溪流沿岸的大鹅卵石下。鼻子为管状,头部橄榄绿色,较肥大,脖子长,上有纵向黑色条纹。小时候的马来鳖脖子两侧发红,甲壳上的黑斑明显,随着年龄增长,这两个特征会逐渐变得模糊不清。总之,马来鳖比较显著的特征是体色偏红,头部较其他鳖更大,背甲中间有一道黑色条纹。
                            广泛分布于东南亚,中南半岛和印尼、菲律宾等海岛上都能发现。马来鳖栖息地多为高海拔的岩石溪流中或丘陵地带的河流、湖泊,相较于目前野外栖息地的食物匮乏与植被覆盖度较低,它们在非自然栖息地反而能更好的适应环境并生存下来。偏爱水流速缓慢、水质清澈、植被丰富且有着柔软泥泞的基底的水域,有时候会将身体掩埋在底砂之中。
                            无危级别,在东南亚还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龟鳖。不过国内饲养的人不多,价格高,5000左右。饲养难度未知,似乎不大。


                            挺漂亮的鳖,还是蛮有特色的


                            IP属地:河南344楼2024-10-04 12:55
                            回复
                              5 丽鳖属Nilssonia
                              顾名思义,属内的五个成员大都非常妖娆...主要分布于南亚,东南亚也有分布。现况非常凄惨的一个属,和小头鳖差不多,属内成员都是极危或濒危,相关资料也非常少。
                              5.1 缅甸孔雀鳖 Nilssonia Formosa
                              1869年被格雷命名,又名尼氏鳖,背甲扁平,黄色至褐色不等,最显著的特征是背上2-3对美丽的眼状斑块,随着年龄增长斑块会逐渐模糊甚至消失。背甲正中会有一突起的脊棱。口吻突出,头大,橄榄色的底色上分布着黑色的芝麻点。
                              为食肉性鳖类,鱼、虾、螺等它们都很喜欢。约在11-03月间的旱季产卵,幼龟在5月下旬-6月间的雨季出现。分布于缅甸的伊洛瓦底江、锡当河、萨尔温江等地,是人们所知甚少,最为神秘的亚洲鳖类之一。由于一直没有受到重视,它们常年被当地人肆意捕杀,又受到捕鱼业和黄金开采业的影响,种群数量呈持续下降的趋势,现在已极为少见。也有少量个体流入国内,没有更多资料。


                              IP属地:河南345楼2024-10-04 12: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