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菀歌
菩萨蛮
景昔华阁情何苦,深院凝情矧兼幽。余稀不似虚招愉,闻笛恍如逐利流。
风起落花空自舞,月明浮云竟无留。欲知虚名何所益,唯余空名在心头。
璇庭静日蜂未喧,琴音人隐暗舞鸾。罗裳翠鬓任然然,清风露拂幽鬟翻。
顾菀歌,顾家嫡女,貌美昳丽。顾家,自三代以来,皆为簪缨,门第显赫,祖为顾国公,父其祖嫡幺子为国子祭酒,母乃名门淑女清河崔氏。
父娶母嫁,五年未有出,然未有另纳其人,菀歌之生,犹鸿雁降于清池,承天之恩泽。自幼受尽父母之宠爱,育于深闺之中,养于锦绣之乡长安。
菀歌之母,深知教养之重,自幼普教其琴棋书画、女红针黹,然,虽勤奋而不谙才艺之天资。菀歌于琴有兴,日日清晨,抚琴习艺,未有懈怠。
四岁识字,府内藏书经史子集、诗词歌赋,皆令心驰神往。九岁之时,遂与父共论,父见其聪慧,甚为欣慰。家宴之时,堂兄弟姊妹相聚一堂。宴上吟诗作画,曾以秋菊为题赋诗一句:“金蕊含霜凝玉露,瘦影摇风送暗香。”得长辈赞许。
女红之事,虽非菀歌所喜,然七岁起,已随绣娘学艺。选线配色、针法运用,皆需反复斟酌。十一岁诞,绣成春日繁花图,其绣品之精美,令母赞不绝口,挂于闺房之中。
然因读书与刺绣皆伤目力,菀歌视力渐弱。家中有言曰抚羊可明目,故喜羊羔之伴,从此舍弃毛织衣物,只着棉质之服,并于外宣扬其事,言动物毛作衣之不仁。
十二岁始,菀歌参外人之宴。
长安县令春日宴上,菀歌数次着桃粉罗裙、梳发髻、镯母传羊脂,然或因家风所养,未有华服艳饰。众人或言其家贫无新衣,然其父语菀歌:“此乃文人风骨。”
禹王之女县主设宴牡丹,菀歌赋诗:“姚黄魏紫映春光,国色天香韵自长。翠叶迎风添意趣,娇容带露绽芬芳。”得头筹,县主赐孔雀翎金簪为饰。
然京中女子多视菀歌为沽名钓誉之辈,不欲与之为友。县主之赏赐翎羽金簪,亦寓含讽刺“不着锦衣论”之意。
新帝登基,曾有少年慕名而至,情笺相送。然菀歌知身负家族重任,故婉拒之。后入宫为妃,然已一年有余。然与人交浅言深,藏不住心中之秘。虽家中不穷困也,而于物之用度颇为节俭如朴素之家。虽未得高位, 然其品性才情, 已然为宫人所知。
震麟二年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