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吧 关注:411,996贴子:11,373,496

回复:千言大赋:《梅魂赋》鲁韵/近创/新体裁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人生修的是“知足常乐态,宁静淡泊心”
「人生三愿」 吃得下饭,睡得着觉,笑得出来。 「 人生三境」沉得住气,弯得下腰,抬得起头。
清醒的头脑简单的生活:
智者,自知。人,越清醒,越简单。简单,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和境界,也是一种真正的自由。要保持平常心、放下执念、简化生活、保持探索之心,才能真正做到“清醒、简单”。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简单的心态,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和世界的广阔。
知足常乐,随遇而安:
佛说:“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不贪就是布施,断恶就是行善,改过就是忏悔,谦卑就是礼佛,守礼就是持戒,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利人就是利己。”
人这一辈子,争名夺利都是一场空。什么都不要去争,什么都不要去想,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快快乐乐地讨生活。不争就是慈悲,不变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智障,修炼一颗宁静淡泊的心,看破人世间的浮云万千,不被光怪陆离的假象所迷惑。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那一些在名利场中憔悴不堪的人,认真的考量一下他们的生活质量,远远比不上那一些心甘情愿的淡泊之人。不要跟任何人去攀比,也不要放纵自己的欲望,以知足常乐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7楼2024-12-13 12:59
回复
    来者有缘,去者有意。
    真意唯美,善果乃吉。
    观赏更新,日新月异。
    往来缘分,互增友谊。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8楼2024-12-13 16:58
    回复
      艺术创作中的哲学思考:美、真与善的交融
      (瞎眼看画)
      引言
      艺术家在创作中探寻美、真与善的交融,涉及多个哲学思考。从美的追求、真实的呈现到善的传递,艺术创作需平衡自由与约束,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在有限中追求无限,个体创作反映社会,继承与创新并存,艺术与生活交融,共同构成作品的深刻内涵和魅力。
      在艺术的长河中,每一位艺术家都是一名探索者,他们在画布上、雕塑中、音乐里或是文字间,不断地探寻着美、真与善的交融。作为一名艺术家,我深感艺术创作不仅仅是技巧和形式的展现,更是一种对人生、世界和宇宙深刻哲理的追问与表达。下面,我将从十个方面,结合实例,阐述艺术创作中的哲学思考。
      正文
      艺术之眼
      欣赏与理解的桥梁
      一、美的追求与表达
      艺术创作的首要任务是对美的追求。但美是什么?它既是客观的存在,又是主观的感受。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眼中,美是理念的显现;而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作为艺术家,在创作中我们试图捕捉那些令人心动的瞬间,将它们定格在画布上、音符中。例如,当莫奈在画《日出·印象》时,他追求的不仅仅是日出的客观景象,更是那一刻光线与色彩交织出的令人心醉的美。
      二、真实的呈现与探索
      真实是艺术创作的基石。艺术家通过作品展现他们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但这种真实并非照相式的复制,而是经过艺术家主观情感和认知加工后的再现。梵高的《星夜》并不是对夜空的精确描绘,但它却以独特的笔触和色彩,表达了作者对星空深沉而热烈的情感,这种情感的真实超越了表象的真实。
      三、善的传递与弘扬
      善是艺术创作中的伦理追求。艺术家通过作品传递着对善的向往和对恶的批判。例如,在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中,通过主人公的复仇与挣扎,观众被引导去思考正义与复仇、善与恶之间的复杂关系。
      四、自由与约束
      艺术创作是自由的,艺术家在创作中追求个性和创新。但这种自由并非无拘无束,它受到技艺、传统、审美等多种因素的约束。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中的革新,正是他在深刻理解传统音乐的基础上,通过技巧和情感的完美结合实现的。
      五、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艺术作品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体。形式是艺术作品的外在表现,如线条、色彩、音符等;而内容则是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一幅优秀的画作或一首动人的乐曲,必然是形式与内容完美融合的结果。例如,在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作品中,形式上的创新和内容的深刻性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作品的独特魅力。
      六、瞬间与永恒
      艺术创作能够捕捉瞬间的美,并通过作品使之永恒。这种永恒不仅仅是物理时间上的延续,更是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在观众心中的共鸣和传承。罗丹的雕塑《思想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捕捉了人类思考瞬间的深刻表情,使之成为永恒的艺术形象。
      七、有限与无限
      艺术家的创作往往受到时间、空间、材料等多种因素的限制。然而,正是在这些限制中,艺术家展现出了对无限的渴望和追求。他们通过有限的材料和形式,表达出对无限美的向往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例如,中国古代诗人李白在有限的文字中,创造出了无限的意境和美感。
      八、个体与社会
      艺术创作是个体行为,但作品却往往具有社会性。艺术家在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念,但这些情感和观念往往与时代背景、社会文化等密切相关。因此,艺术作品不仅是个体情感的抒发,也是社会文化的反映和批判。例如,杜尚的《泉》等作品就对传统艺术观念和社会审美标准提出了挑战和反思。
      九、继承与创新
      艺术创作既是对传统的继承,也是对传统的创新。艺术家在学习和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思考,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这种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书法艺术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每一位书法大师都是在继承前人笔法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十、艺术与生活的交融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家通过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将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提炼成艺术作品中的元素和符号。这些元素和符号既具有生活的真实感,又蕴含着艺术家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例如,在贾科梅蒂的雕塑作品中,那些瘦长而扭曲的人物形象不仅是对现实生活中人物形象的提炼和概括,更是作者对人性和存在的深刻反思和表达。
      综上所述,艺术创作中的哲学思考涉及多个方面,它们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艺术作品的深刻内涵和独特魅力。作为艺术家,我们应该在创作中不断地思考和探索这些哲学问题,以创作出更加深刻和动人的艺术作品。
      ~~~~~~~~~~~~~~~
      标题五个字,
      独创自然美。
      神奇的大自然是天然调色盘,
      以鬼斧神工的创作振撼世界。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0楼2024-12-13 18:23
      回复
        佛说:静
        佛说静就是运气和福气的积金。人要静心,言多必失。喋喋不休不如关心自己,自己埋怨他人不如即听即忘。能干扰你的往往是自己的太在意,能伤害你的往往是自己的想不开。你若和平无人可恨,你若不救无人能饶。简单到复杂是前半生的阅历,复杂到简单是后半生的修行。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欲望过。人心本无累,累的是放不下太多。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1楼2024-12-13 21:43
        回复
          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
          守嘴不惹祸,守心不出错。与人相处,应少言多思,见人少说话,见事少掺和,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修好自己的心,让内心充满善良与宽容;立好自己的德,以良好品德作为为人处世的准则。做好自己的事,专注于自身的成长与进步;干好自己的活,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保持清醒与坚定,过上平静而充实的生活,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与满足。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2楼2024-12-14 09:12
          回复
            自信:
            什么叫自信?自己相信自己才叫自信。真正的自信是你觉得我不好,他也觉得我不怎么样,可是我自己了解我自己,你把我贬的很低,可是我的分量没变,我还是有闪光的地方。只有自己喜欢自己,才能够有真正的自信。
            自信,是深植于心灵沃土的参天巨木,其根脉牢牢攥紧自我认同的养分。它绝非自负者的盲目膨胀,而是清醒者对自身独特价值的精准度量。恰似种子坚信破壳之力,毛虫笃定化蝶之途,我们于生活的幽暗中,当以自信为灯,方能拨云见日。
            于困境前,自信是无畏冲锋的号角。尼克·胡哲,这位天生缺失四肢的勇者,未被命运的残苛吓倒,凭借钢铁般自信,挣脱残疾身躯的禁锢枷锁,书写励志华章,成为全球励志楷模,用生命轨迹向世界昭告:自我信念可跨越身体鸿沟,重塑灵魂高度。
            在机遇中,自信是果敢抉择的羽翼。乔布斯对苹果产品创新理念满怀信心,无视外界质疑喧嚣,执着引领科技美学潮流,让苹果在商海破浪前行,重塑行业格局,使自信成为科技变革的关键密钥,开启智能时代新篇。
            然而,自信需以实力为基,以谦逊为衡。如尼采所言:“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但首先你得是金子。”我们既要在磨砺中萃炼真金,又要于成就前内敛光芒。
            人生漫漫征途,让自信为笔,以汗水研墨,饱蘸坚持颜料,绘就自我绚丽篇章,镌刻灵魂深处的荣耀勋章,向着光明彼岸勇毅前行,方不负岁月山河,拥抱璀璨星河。
            (清夏流年)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4楼2024-12-14 09:34
            回复
              去修行自己:
              修行不是一定要出家,不是要入宗教,我们是人道,就在人世间修行。
              首先要知道世界的真相,我们生活在一个有限的三维空间里,被躯体束缚,眼睛看到的,听到,认知到的有限,只能修行才能脱离束缚进入高维。所以,生命唯一的意义就是提升心灵维度。
              什么是修行?修行的意思是大爱之心,开悟,提升心灵的维度,也就是精神的层次。你就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和认知。
              为什么要修行?我们每个灵魂来自世界,本是自性光明,本自具足。由于在人世间自私,贪婪,分别心,所以变得降低维度。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后,不再自私,贪婪,不再有分别心,心存大爱,善良。
              如何修行,学习,变得有爱心,善良,利他,就是修行。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
              修行后的目的是什么?心灵经过成长后,进入高维度的轮回,来生有好的福报的命运,或者高纬度的星球。意思是比这一生要活的好一些,最终回到宇宙道的本源。
              ~~~~~~~~~~~
              心相好才是贵相:
              贵相不是长得好
              而是心相好
              不是面貌好
              而是心态好
              不是容颜好
              而是修行好
              輪囬中的事情
              只会暂时显得美好
              人有贵相贵在心相
              你的心是什么样
              你的世界就是什么样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5楼2024-12-14 11:54
              回复
                素描头像艺术:
                素描头像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它不仅能够帮助艺术家提高对于面部结构的理解,还能训练他们对光影处理的能力。以下是一些关于素描头像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观察与比例:开始之前,仔细观察模特或参考图片,并确定头部的基本比例。通常情况下,人脸可以被分为几个相等的部分,比如从发际线到眉毛、从眉毛到鼻底、从鼻底到下巴等。
                构图:在纸上大致勾勒出头部的位置和大小。使用轻柔的线条来构建基本形状,包括脸部轮廓、耳朵位置以及颈部连接。
                明暗关系:理解光源方向及其如何影响面部特征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加强阴影部分并保持高光区域较亮,你可以给平面图像带来立体感。注意不同部位皮肤质地的不同,如鼻子上的光泽点或者嘴唇上的细微变化。
                细节描绘:逐步细化各个面部元素,如眼睛、鼻子、嘴巴等。记得始终保持整体视角,不要只专注于某一局部而忽略了整体效果。
                调整和完善:完成大部分工作后,退一步检查整个画面,看看是否需要做任何修改。可能需要增加一些额外的阴影以增强深度,或者稍微调整某些线条使它们更加流畅自然。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6楼2024-12-14 18:08
                回复
                  荀子《非相》释译:
                  观察人的相貌来推测祸福,古代的人没有这种事,有学识的人也不谈论这种事。古时候有个姑布子卿;当今的时世,魏国有个唐举。他们观察人的容貌、面色就能知道他的吉凶、祸福,世俗之人都称道他们。古代的人没有这种事,有学识的人也不谈论这种事。观察人的相貌不如考察他的思想,考察他的思想不如鉴别他立身处世的方法。相貌不如思想重要,思想不如立身处世方法重要。立身处世方法正确而思想又顺应了它,那么形体相貌即使丑陋而思想和立身处世方法是好的,不会妨碍他成为君子;形体相貌即使好看而思想与立身处世方法丑恶,不能掩盖他成为小人。君子可以说是吉,小人可以说是凶。所以高矮、大小、美丑等形体相貌上的特点,并不是吉凶的标志。古代的人没有这种事,有学识的人也不谈论这种事。(1)
                  (续文如下至12)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7楼2024-12-14 18:37
                  回复
                    (续上文2)
                    据说尧帝个子高,舜帝个子矮;周文王个子高,周公旦个子矮;孔子个子高;冉雍个子矮。从前,卫灵公有个臣子叫公孙吕,身高七尺,脸长三尺,额宽三寸,但鼻子、眼睛、耳朵都具备,而他的名声哄动天下。楚国的孙叔敖,是期思地方的乡下人,发短而顶秃,左手长,站在轩车上个子还在车箱的横木之下,但他却使楚国称霸诸侯。叶公子高,弱小矮瘦,走路时好像还撑不住自己的衣服似的;但是白公胜作乱的时候,令尹子西、司马子期都死在白公手中,叶公子高却领兵入楚,杀掉白公,安定楚国,就像把手掌翻过来似的一样容易,他的仁义功名被后人所赞美。所以对于士人,不是去测量个子的高矮,不是去围量身材的大小,不是去称量身体的轻重,而只能看他的志向。高矮、大小、美丑等形体相貌方面,哪能用来评判人呢?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8楼2024-12-14 19:02
                    回复
                      (续上文3)
                      再说徐偃王的形状,眼睛可以向上看到前额;孔子的形状,脸好像蒙上了一个丑恶难看的驱邪鬼面具;周公旦的形状,身体好像一棵折断的枯树;皋陶的形状,脸色就像削去了皮的瓜那样呈青绿色;闳夭的形状,脸上的鬓须多得看不见皮肤;傅说的形状,身体好像竖着的柱子;伊尹的形状,脸上没有胡须眉毛。禹瘸了腿,走路一跳一跳的;汤半身偏枯;舜的眼睛里有两个并列的瞳人。信从相面的人是考察他们的志向思想、比较他们的学问呢?还是只区别他们的高矮、分辨他们的美丑来互相欺骗、互相傲视呢? 世上犯上作乱的人,乡里的轻薄少年,没有不美丽妖艳的,他们穿着奇装异服,像妇女那样装饰打扮自己,神情态度都和女人相似;妇女没有谁不想得到这样的人做丈夫,姑娘没有谁不想得到这样的人做未婚夫,抛弃了自己的亲人、家庭而想和他们私奔的女人,比肩接踵。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9楼2024-12-14 19:24
                      回复
                        续上文
                        (4)
                        但是一般的国君羞于把这种人作为臣子,一般的父亲羞于把这种人当作儿子,一般的哥哥羞于把这种人当作弟弟,一般的人羞于把这种人当作朋友。不久,这种人就会被官吏绑了去而在大街闹市中杀头,他们无不呼天喊地号啕大哭,都痛心自己今天的下场而后悔自己当初的行为。这并不是容貌造成的祸患啊。信从相面的人见闻不多,所以谈论起来才是这样的不高明。
                        说到这儿,那么在以相貌论人与以思想论人两者之间将赞同哪一种意见呢?人有三种不吉利的事:年幼的不肯侍奉年长的,卑贱的不肯侍奉尊贵的,没有德才的不肯侍奉贤能的,这是人的三种祸害啊。人有三种必然会陷于困厄的事:做了君主却不能爱护臣民,做了臣民却喜欢非议君主,这是人使自己必然陷于困厄的第一种情况;当面不顺从,背后又毁谤,这是人使自己必然陷于困厄的第二种情况;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0楼2024-12-14 19:39
                        回复
                          (续上文5)
                          知识浅陋,德行不厚,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又与别人相差悬殊,但对仁爱之人却不能推崇,对明智之士却不能尊重,这是人使自己必然陷于困厄的第三种情况。人有了这三不祥、三必穷的行为,如果当君主就必然危险,做臣民就必然灭亡。《诗》云:“下雪纷纷满天飘,阳光灿烂便融消。人却不肯自引退,在位经常要骄傲。”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啊。 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什么呢?我要说:因为人对各种事物的界限都有所区别。饿了就想吃饭,冷了就想取暖,累了就想休息,喜欢得利而厌恶受害,这是人生来就有的本性,它是无须依靠学习就会这样的,它是禹与桀所相同的。 然而人之所以成为人,并不只是因为两只脚和身上没有毛,而是因为对各种事物的界限都有所区别。那猩猩的形状与人相似,也是两只脚,只是有毛罢了,可是君子却尝它的肉羹,吃它的肉块。所以人之所以成为人,并不只是因为他们两只脚和身上没有毛,而是因为他们对各种事物的界限都有所区别。那禽兽有父有子,但没有父子之间的亲情;有雌有雄,但没有男女之间的界限。而作为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它对所有的事物界限都要有所区别。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1楼2024-12-14 19:53
                          回复
                            (续上文6)
                            对各种事物的界限加以区别没有比确定名分更重要的了,确定名分没有比遵循礼法更重要的了,遵循礼法没有比效法圣明的帝王更重要的了。圣明的帝王有上百个,我们效法哪一个呢?那我就要说:礼仪制度因为年代久远而湮没了,音乐的节奏因为年代久远而失传了,掌管礼法条文的有关官吏也因与制定礼法的年代相距久远而使礼法有所脱节了。所以说:想要观察圣明帝王的事迹,就得观察其中清楚明白的人物,后代的帝王便是。那所谓后代的帝王,就是统治天下的君王;舍弃了后代的帝王而去称道上古的帝王,拿它打个比方,这就好像舍弃了自己的君主去侍奉别国的君主。所以说:要想观察千年的往事,那就要仔细审视现在;要想知道成亿上万的事物,那就要弄清楚一两件事物;要想知道上古的社会情况,那就要审察周王朝的治国之道;要想知道周王朝的治国之道,那就要审察他们所尊重的君子。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2楼2024-12-14 20:05
                            回复
                              (续上文7)
                              所以说:“根据近世来了解远古;从一件事物来了解上万件事物,由隐微的东西来了解明显的东西。”说的就是这种道理。
                              那些无知而胡言乱语的人说:“古今情况不同,古今之所以治乱者,其道不同。”于是一般群众就被他们搞糊涂了。那所谓一般群众,是才性愚昧而说不出道理、见识浅陋而不会判断是非的人。他们亲眼看见的东西,尚且可以欺骗他们,更何况是那些几千年前的传闻呢!那些无知而胡言乱语的人,就是近在大门与庭院之间的事,尚且可以欺骗人,更何况是几千年之前的事呢!圣人为什么不能被欺骗呢?这是因为:圣人,是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来推断事物的人。所以,他根据现代人的情况去推断古代的人,根据现代的人情去推断古代的人情,根据现代的某一类事物去推断古代同类的事物,根据流传至今的学说去推断古人的功业,根据事物的普遍规律去观察古代的一切,因为古今的情况是一样的。只要是同类而不互相违背的事物,那么即使相隔很久,它们的基本性质还是相同的,所以圣人面对着邪说歪理也不会被迷惑,观察复杂的事物也不会被搞昏,这是因为他能按照这种道理去衡量它们。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3楼2024-12-15 11: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