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吧 关注:411,935贴子:11,366,591

回复:千言大赋:《梅魂赋》鲁韵/近创/新体裁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 春江花月夜》及译文:《春江花月夜》
(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44楼2025-01-16 20:07
回复
    红楼梦·琴曲四章
    林黛玉诗作
    琴曲四章(第八十七回)
    .风萧萧兮秋气深,
    美人千里兮独沉吟。
    望故乡兮何处?
    倚栏杆兮涕沾襟。
    .山迢超兮水长,
    照轩窗兮明月光。
    耿耿不寐兮银河渺茫,
    罗衫怯怯兮风露凉。
    .子之遭兮不自由,
    予之遇兮多烦忧。
    之子与我兮心焉相投,
    思古人兮俾无尤。
    .人生斯世兮如轻尘,
    天上人间兮感夙因。
    感夙因兮不可惙,
    素心如何天上月。
    ..
    说明:
    黛玉得宝钗书、诗后,也赋四章,翻入琴谱,以当和作。妙玉与宝玉走近潇湘馆,听得叮咚之声,便在馆外石上坐下,听黛玉边弹边唱此曲。
    ...
    ...
    简述:
    这首诗描述了人生短暂、轻如尘埃,但通过感悟前世因缘,可以超越生死轮回,达到天上人间的境界。作者呼唤自己不要被现世的繁华所困扰,强调了人生的无常和超越现实的追求。
    ...
    ..
    评说:
    前八十回黛玉之作多写环境的严酷无情,如春花遭风雨摧残之类,与人物的思想性格扣得比较紧;这里所写秋思闺怨,如家乡路遥、罗衫怯寒等等,多不出古人诗词的旧套,在风格上也与宝钗所作雷同。这些都反映了原作和续作在思想基础和艺术修差上的差别。
    诗的后两章明说宝钗,暗指宝玉,但以宝钗与宝玉二人作表里未必恰当,因为两人所代表的思想是完全对立的,同用“不自由”、“必相投”之类的话,就容易模糊原作的思想倾向。末章叹人生变幻、一切都是前世命定。
    妙玉听琴,如果只限于写她深通乐理,知曲调过悲关系到人的气质,倒是合情理的。现在写她先听“变徴之声”讶然失色,又听“君弦”崩断,起身就走。宝玉问她怎么了,她只回答说:“日后自知,你也不必多说。”这就过于神秘化了。旧小说中多有“屈指一算,大惊失色”或“天机不可泄漏”之类的俗套。妙玉的形象本来是刻划得很现实的,而续书者却未能免俗,在这位世俗的道姑头上也画上了这道光圈,这实在是不合理的。
    ~~~~~~~~~~~~~~~~~~~~~~
    注释
    1.萧萧——寒风之声。
    2.涕——泪。
    3.迢超——高远。藤本、王本作“迢迢”。
    4.寐——睡着。
    5.子——你。古代对对方比较尊敬的称呼。
    6.之子——这个人,那个人。《诗 》中常见,如“之子于归”。焉,语助词,无义。
    7.思古人兮俾无尤——语用《诗·邢风·绿衣》:“我思古(故)人,俾无訧(尤)兮。”古人,本指故妻。俾,使得。尤,过失。本说“故妻能匡正我,使我无过失。”在这里则说思念老朋友,但凑泊“经”语,补纳痕迹显著。
    8.斯世——这个世界上。
    9.夙因——所谓旧缘。迷信宣扬恩怨聚散、生死祸福皆前世因缘所定。
    10.惙——通作“辍”,停止,断绝。
    11.“素心”句——此诗每章都用平声协韵,这一章末句本来也应用
    平声字与一、二句“尘”、“因”相协,现在转而用入声字“月”,与“惙”协韵,打破了常格。这种出人意外的换韵方法,在古体诗中多用以表现一种激越或突变的情绪。所以书中妙玉说:“如何忽作变徴(音止,五音之一)之声!”后两句用曹操《短歌行》:“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的意思。
    ...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45楼2025-01-17 13:20
    回复
      聊斋志异:《凤阳士人》
      (刀锋下的爱7788)
      诗引:
      黄昏卸得残壮罢,
      窗外西风冷透纱,
      听蕉声一阵一阵细雨下,
      何处与人闲嗑牙?
      望穿秋水,
      不见还家,
      潸潸泪似麻。

      说明:
      先贴出译文,下贴续载原文,以使读者先畅享故事过程。
      译文:
      凤阳县有个读书人,要出远门求学,临行前对妻子说:“我半年后就回来。”没想到他一去十多个月,竟音讯全无。妻子天天思念着他。
      一夜,妻子上床躺下后,见皎洁的月光透过窗纱,照射进屋内,不禁勾起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正在辗转床头,难以入睡时,忽然有个头插珠花、身穿绛色裙子的美丽女郎,掀开门帘走了进来,笑着问她道:“姐姐,你莫不是想见见你丈夫吗?”妻子急忙答应着起床,女郎便请她跟自己走。妻子怕路远难走,女郎请她不要担忧。出门后,女郎挽着妻子的手,踏着月色,一起往前走去。约走了几十步,妻子见女郎走得非常快,自己又走不动,便喊她等等,要回去换双鞋子。女郎扶她坐在路边,从自己脚上脱下鞋子,借给她穿上。妻子大喜,穿在脚上竟很合适。于是,又起身跟着女郎,大步如飞地继续赶路。
      不一会儿,就见丈夫骑着一头白骡子迎面走来。他看见妻子,大吃一惊,急忙下骡问道:“你要去哪里?”妻子说:“正要去找你呢。”丈夫又问那女郎是谁,妻子还没来得及回答,女郎已捂着嘴笑着说:“先不要问了吧。娘子奔波了一夜,很不容易;郎君又星夜赶路,想必人和牲口都很累了。我家距这里不远,请你们前去住宿,明天一早再走不迟。”夫妻四下一看,见几步外就有一个村庄,三人便同行,进入村内一个院子里。女郎喊起已经睡下的奴婢,做饭招待客人。又说:“今晚月色明亮,我们不必点灯了,就坐在花台上的石凳上吧。”丈夫将骡子拴在房檐前的一根大柱子上,就坐下了。
      女郎对妻子说:“我的鞋子大,可能不大合脚,路上穿着很不舒服吧?你回去时有骡子骑了,请把鞋还给我吧。”妻子连声道谢,把鞋还给了她。一会儿,酒菜便摆了上来。女郎斟上酒说:“你们夫妻久别重逢,今晚团聚,我借这杯薄酒,表示庆贺!”丈夫也端起酒来回敬。主客欢声笑语,杯盏交错,十分投机。渐渐地,丈夫一双眼老盯着女郎,频频用话挑逗她;对久别重逢的妻子,却一句亲热的话也没有。女郎也秋波送情,娇笑着说些情意脉脉隐诲的话。妻子只好默默地坐着,装出听不懂的样子。
      又过了很久,丈夫和女郎酒意更浓,说的话越发轻薄起来。女郎又拿起个大杯劝客,丈夫推辞说喝醉了,女郎更加苦劝。丈夫便笑着说:“你如肯为我唱支曲子,我就喝了!”女郎答应,随即以象牙板拨弄琵琶,唱道:“黄昏卸得残妆罢,窗外西风冷透纱。听蕉声,一阵一阵细雨下。何处与人闲磕牙?望穿秋水,不见还家,潸潸泪似麻。又是想他,又是恨他,手拿着红绣鞋儿占鬼卦。”唱完,笑着说:“这是市井里巷中的俗调,不配让你听。因现今流行这种调子,所以姑且模仿模仿。”话声娇滴滴的,神态更加风骚。丈夫神魂颠倒,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一会儿,女郎假装醉了,离席走开;丈夫也站起身,尾随着她去了。过了很久,二人还没回来。
      伺候三人的奴婢又累又困,都趴在廊下睡着了。只剩下妻子一人坐着,孤孤单单的,心里又羞又气,愤懑不堪。想要逃走,但夜色茫茫,又不记得来时的路。心中踌躇着,不知如何办好,便站起身,偷偷去看二人在干什么。刚走近窗子,便从屋里隐约传来男女狂荡的声音。又细听了听,只听见丈夫平时和自己在床上时说的亲热话,这时正向那女郎尽情倾吐,不禁气得手直哆嗦,心里发颤。可又没办法阻止他们,自己真恨不得跑出门去,跳到沟里死了算了!
      妻子气愤地刚走出门外,忽然看见弟弟三郎骑着马走来。三郎看见姐姐,急忙跳下马来询问怎么了。妻子向弟弟诉说了事情的经过。三郎大怒,立即跟姐姐回去,径直冲进那女郎家里。只见屋门紧闭,里面仍在传出咕咕哝哝的情话。三郎举起块斗大的石头,往窗子上猛力砸去,窗格子被砸碎,石头直飞了进去。只听屋里大声喊道:“郎君脑袋破了,怎么办!”妻子听了,惊愕万分,大哭起来,埋怨弟弟说:“我没有要你杀死我丈夫。现在可怎么办?”三郎瞪着眼说:“你呜呜哭着求我来,刚替你出了心中这口恶气,你就又护着丈夫,怨怪弟弟!我不愿供你支使!”说完返身就想走。妻子急忙拉住他的衣服,说:“你不带我一起走,要到哪里去?”三郎一挥手,把姐姐推倒在地上,自己脱身而去。妻子一下惊醒,才知道是做了个梦。
      第二天,丈夫果然回来了,骑着匹白骡子。妻子见了非常惊疑,心里嘀咕着嘴上没说。过后谈起来时,丈夫那一夜也做了个梦,梦中的所见所遇,和妻子做的梦完全一样,二人大感惊骇。不久,三郎听说姐夫从远方回来,也来探问。说话间,三郎对姐夫说:“昨夜我梦见你回来,今天果然就回来了,太奇怪了!”姐夫笑着说:“幸亏没被石头砸死!”三郎惊愕地询问这话是什么意思,姐夫便将自己和妻子做的梦告诉了他。三郎大吃一惊,原来这晚三郎也梦见姐姐向他哭诉,自已往窗子上抛石头。三个梦完全相符,只是不知那女郎是什么人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46楼2025-01-17 15:24
      回复
        聊斋志异:《凤阳士人》
        (刀锋下的爱7788)
        诗引:
        黄昏卸得残壮罢,
        窗外西风冷透纱,
        听蕉声一阵一阵细雨下,
        何处与人闲嗑牙?
        望穿秋水,
        不见还家,
        潸潸泪似麻。
        ....
        原文
        凤阳一士人,负笈远游。谓其妻曰:“半年当归。”十余月,竟无耗问。妻翘盼綦切。
        一夜,才就枕,纱月摇影,离思萦怀。方反侧间,有一丽人,珠鬟绛帔,搴帷而入,笑问:“姊姊,得无欲见郎君乎?”妻急起应之。丽人邀与共往。妻惮修阻,丽人但请无虑。即挽女手出,并踏月色,约行一矢之远。觉丽人行迅速,女步履艰涩,呼丽人少待,将归着复履。丽人牵坐路侧,自乃捉足,脱履相假。女喜着之,幸不凿枘。复起从行,健步如飞。
        移时,见士人跨白骡来。见妻大惊,急下骑,问:“何往?”女曰:“将以探君。”又顾问丽者伊谁。女未及答,丽人掩口笑曰:“且勿问讯。娘子奔波匪易;郎君星驰夜半,人畜想当俱殆。妾家不远,且请息驾,早旦而行,不晚也。”顾数武之外,即有村落,遂同行,入一庭院,丽人促睡婢起供客,曰:“今夜月色皎然,不必命烛,小台石榻可坐。”士人絷蹇檐梧,乃即坐。丽人曰:“履大不适于体,途中颇累赘否?归有代步,乞赐还也。”女称谢付之。俄顷,设酒果,丽人酌曰:“鸾凤久乖,圆在今夕;浊醪一觞,敬以为贺。”士人亦执琖酬报。主客笑言,履舄交错。士人注视丽者,屡以游词相挑。夫妻乍聚,并不寒暄一语。丽人亦美目流情,妖言隐谜。女惟默坐,伪为愚者。久之渐醺,二人语益狎。又以巨觥劝客,士人以醉辞,劝之益苦。士人笑曰:“卿为我度一曲,即当饮。”
        丽人不拒,即以牙杖抚提琴而歌曰:“黄昏卸得残妆罢,窗外西风冷透纱。听蕉声,一阵一阵细雨下。何处与人闲磕牙?望穿秋水,不见还家,潸潸泪似麻。又是想他,又是恨他,手拿着红绣鞋儿占鬼卦。”歌竟,笑曰:“此市井里巷之谣,不足污君听;然因流俗所尚,姑效颦耳。”音声靡靡,风度狎亵。士人摇惑,若不自禁。少间,丽人伪醉离席;士人亦起,从之而去。
        久之不至。婢子乏疲,伏睡廊下。女独坐,块然无侣,中心愤恚,颇难自堪。思欲遁归,而夜色微茫,不忆道路。辗转无以自主,因起而觇之。裁近其窗,则断云零雨之声,隐约可闻。又听之,闻良人与己素常猥亵之状,尽情倾吐。女至此,手颤心摇,殆不可过,念不如出门窜沟壑以死。愤然方行,忽见弟三郎乘马而至,遽便下问。女具以告。三郎大怒,立与姊回,直入其家,则室门扃闭,枕上之语犹喁喁也。三郎举巨石如斗,抛击窗棂,三五碎断。内大呼曰:“郎君脑破矣!奈何!”女闻之,愕然大哭,谓弟曰:“我不谋与汝杀郎君,今且若何?”三郎撑目曰:“汝呜呜促我来;甫能消此胸中恶,又护男儿、怨弟兄,我不贯与婢子供指使!”返身欲去。女牵衣曰:“汝不携我去,将何之?”三郎挥姊仆地,脱体而去。女顿惊寤,始知其梦。
        越日,士人果归,乘白骡。女异之而未言。士人是夜亦梦,所见所遭,述之悉符,互相骇怪。既而三郎闻姊夫自远归,亦来省问。语次,谓士人曰:“昨宵梦君归,今果然,亦大异。”士人笑曰:“幸不为巨石所毙。”三郎愕然问故,士以梦告。三郎大异之。盖是夜,三郎亦梦遇姊泣诉,愤激投石也。
        三梦相符,但不知丽人何许耳。
        (译文上贴己发)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47楼2025-01-17 15:29
        回复
          《诗刊》史上“陈子昂青年诗人奖”最年轻的获得者,评余真《情书》(格命草/现代诗吧)
          《 情 书 》
          (文/余真)
          你掉光了牙齿,像一个空荡的门框
          我还是愿意用舌头在那空荡中敲门,我还是
          愿意在你的身下流淌,
          想象你幼年时的暑假,如何被暮色拎上岸
          在梦里,你牵着月亮,放牧着草原的星星
          我依然是你佝偻时的酒色,被你啜饮
          是你一搅动就会荡漾的春水,我因为你的活着
          才意识到活着,是如此地可爱
          ...
          赏析
          今天在浏览网页时,余真这个名字突然映入眼帘,推送的文章里还有她的诗。印象中,好多年前就听过这个名字,只是她的诗以前没怎么读,今天特意读了一些,以及一些著名诗人的对她的诗评,从文字可以看出前辈们对年轻诗人的惊叹和好感。顺着推文,扫了一下诗人的简介,她是90后,作品在《人民文学》《诗刊》《星星》等众多权威诗歌刊物发表过,而且还获得了第一届大江南北青年诗人奖、陈子昂青年诗人奖。对于一个90后来说,这真的不简单了,如果没有真才情,是不会如此受官媒们青睐的。那么,接下来,就她的这首《情书》,探究一下她的诗歌才华。
          读着她的这首小诗,确实可以感受到灵气。寥寥数语,读得人春心荡漾,诗人对情感的把握是逼近真实的。情欲的自然流露,体现了人的本能,诗人的拿捏 每恰到好处,不过分、不张扬,点到即止,这是绝妙的手笔。在时间和空间上,诗人亦有开阔的诗绪,不局限于一时一地,没有虚假做作,情书就像一泉活水,在滋滋地流淌,流进读者的心里。对于这首诗,确实有必要逐句赏析一番。
          首先,看前三行,诗人用“你掉光了牙齿”,来暗示人的暮年,用一个空荡的门框来形容人的年迈枯槁,而我还是不离不弃,依然愿意用舌头舔舐门框,依然愿意在你身下,写得非常传情。在将自己交给对方的那一刻,无论何种情形,始终如一,这样的爱情观是纯洁高尚的。通过对这三行的分析,诗人诠释了什么叫与子偕老,相濡以沫,是令人动容的,世间美好的爱情大概都如此般,爱到骨子里。
          然后,诗人进一步展开想象,时间回到情人的幼年,在水中玩耍不肯离去,直到被暮色拎上岸,这个拟人手法写得非常有特点,时间总是不断把人向前推,在行进的时间中,情人们才有可能相遇。接着又幻想情人的梦境,牵着月亮,放牧星星,这样一幅空灵静谧的世界,诗人内心的情感或许在飘荡,这样纯粹美丽的幻境,是因情而生的,最终指向的就是爱情。
          接着,诗人从梦幻中抽离,又回到现实中,同样是对老年生活的描摹,我甘心做你的酒色之欢,被你啜饮,任你享受,“是你一搅动就会荡漾的春水”,体现了情感的相融。诗人灵活的诗情,让我们看到一颗年轻的心对爱情的彻底和身心灵的给予,从这方面来看,这样的爱情是伟大的,是具有榜样的力量的,是能扎进每个渴望爱情的人的心里的。
          最后,诗人说到“我因为你的活着才意识到活着”,这是生命力的传递,你就是我的生命的第二春,因为你的存在,才感受到我的存在。诗人用可爱来形容这份美好,也体现了诗人的可爱。在此,想说的是,诗人和诗,也是情意想通,心灵与共的,足可以看出,诗人是一个长情之人。
          通读全诗,《情书》写出了情的深沉之感,诗人并没有着眼于眼前,而是放眼未来,放眼老之将至的时候,我依然是你的情人,不舍不离,如影随行,这样的感情是深刻感人的,是世间少有的。诗人写出了一种极致的爱,这样的爱恋必然是美丽动人的。从现实的角度来说,愿这份情没有错付,毕竟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这么说有点不合时宜,破坏了爱之美,但未来的事谁也摸不准。您说呢?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48楼2025-01-17 19:11
          回复
            《 凤 求 凰 》
            (司马相如)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
            简析:
            《凤求凰》是汉代司马相如创作的一首热烈奔放而又深挚缠绵的情歌,表现了他对卓文君的深深爱慕和强烈追求,体现了对封建思想强烈的反抗和对封建礼教及封建家长权威的突破,为男女争取婚姻自主、恋爱自由之典范。
            意思解释:
            全诗通过“凤求凰”的比兴手法,表达了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的爱慕之情。第一部分描述了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的思念和追求,他像一只在空中翱翔的凤凰,四处寻找心中的凰鸟(即卓文君),但佳人不在身边,只能以琴声寄托情感,希望早日得到她的回应。第二部分继续表达了对卓文君的深情和渴望,他回到故乡,继续在四海寻找心中的凰鸟,虽然佳人在闺房中,但因种种原因难以相见,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和无奈。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爱情的追求,也象征着男女主人公的崇高理想和高尚旨趣。全诗言浅意深,感情浓烈奔放、缠绵悱恻,很好地将楚辞骚体的旖旎绵邈和汉代民歌的清新明快融为一体。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49楼2025-01-18 08:28
            回复
              本文转自诗词吧:
              “诗谜幽梦”近期主贴内容
              ...
              联章体花之魂之十五
              紫薇歌.代人赋
              文/青花居士
              瞳眸烁烁兮不可捉,
              星于银河。
              娥眉颦颦兮不可画,
              月于天国。
              眼波脉脉兮摄人魄,
              使我瑟瑟。
              青丝葳蕤兮若流瀑,
              乌发齐额。
              轻移莲步兮若凤蝶,
              倚树藤萝。
              裙裾风举兮翩翩然,
              紫藤婆娑。
              昏昏噩噩兮无所措,
              无可奈何。
              懵懵懂懂兮无所适,
              自我折磨。
              梦离娑婆兮入佛国,
              问道于佛。
              红尘寞寞兮迷女色,
              何以能戒?
              佛拈花笑兮而不语,
              阿谁救我!
              梦醒觉悟兮而自制,
              作紫薇歌。
              甲辰年腊月十九日
              青花居士于碧桃园
              ~~~~~~~~~~~~~~~~~~~~~~
              各楼回复选摘:
              (五楼)
              王笑随心:我也试试
              ..
              瞳眸炯炯兮星光闪闪,
              希望种于黑暗。
              娥媚频频兮作茧缠缠,
              飞舞必先蜕变。
              眼波脉脉兮心魄颤颤,
              相连共鸣一弦。
              青丝散散兮柔风缓缓,
              轻扫阴云日见。
              ...
              (14楼)
              千古名流八咏楼:
              此诗有古风屈原《九歌》之风!深得其要!用兮字排比句,是其一大艺术特色,读起来就自有歌之韵。且从内容看,作者君子之风尽显矣!这才应是真正的,具有艺术魅力,饱含文字之美的美人赋啊!欣赏点赞!
              ...
              (15楼)
              本楼主鲁韵:
              ..
              花魂女神仙子兮,
              寄情紫罗。
              新星流瞬璀璨兮,
              炫烂天河。
              月娥蟾宫翩翩兮,
              载舞载歌。
              清辉紫光绮丽兮,
              为吾婆娑。
              何入梦幻仙境兮,
              问道于佛。
              拈花微笑明示兮,
              心莲一朵。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50楼2025-01-19 19:54
              收起回复
                能写出这样深刻的诗,得鲁迅文学奖名正言顺,评韩作荣《自画像》
                (格命草)
                ~~~~~~~~~~~~~~~~~~~~~~
                《 自 画 像 》
                文/韩作荣
                我是粗糙的,我的瞳仁已经生锈
                让世界变得斑驳,泪水
                都还有生铁的腥味
                粗粝的目光,看你一眼
                都会在肌肤留下血痕
                一张铁青的脸、冰冷的脸
                羁留着岁月的辙印
                和永远洗不去的风霜
                我的肮脏的,指甲一样坚硬的思想
                藏污纳垢
                即使剪去它们
                又会偷偷长出来
                我想洗刷自己
                可我无法洗去欲望和焦虑
                一个泥做的人,被水浸润
                永远也无法净洁
                我是卑劣的,纵然我不想扯谎
                可我隐藏和逃避
                不想道貌岸然,但却胆怯、虚弱
                我的心跳来跳去
                血管已捆不住心脏
                自然,我也是高傲的
                我的骨坚硬,可以碎裂、绝不弯曲
                我肮脏的血肉,宁可交给火焰
                也不留给蛆虫
                (赏析转下贴)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51楼2025-01-20 15:03
                回复
                  …《自画像》接上贴
                  赏析:
                  今天分享的是鲁迅文学奖获奖诗人韩作荣老师的诗《自画像》,很遗憾的是这位前辈诗人已经离世,我们只能读他的作品,让诗歌替他继续活着。老实说,本人是非常喜欢这种类型的诗歌的,有质感、有质地、有血性,全面展现了诗人的个性。这首诗是对自我的深度解剖,由外而内,由肉体到灵魂,不留死角,毫无保留地坦诚,不回避缺点,不羞愧于缺陷,如此坦然地面对自我,这就是一个老诗人的风骨。下面,我们走进他的诗歌,认识他的人。
                  为了方便理解,笔者干脆把诗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外在的,肉体的;第二部分写的是内在的,思想的;第三部分写的是人格上的优缺点。接下来,就从这三个部分入手,分解这首诗。
                  首先是外在的,肉体的画像。诗人形容自己是粗糙的,通过生锈的瞳仁、泪水的生铁味、粗粝的目光、铁青的脸、给人的感觉是一张饱经风霜的肖像画。诗人出生是1947年,2013年离世,虽然不是最坏的年月,可也不是那么好熬的年月,岁月在诗人的皮肉上留下刻痕,那都是生命的印记。然而,在这部分,诗人还表达出更深层次的,具有冲击和张力的内容。如生锈的瞳仁看世界,世界都受到了牵连,变得斑驳,这是有怎样的经历,眼神才有这样的杀伤力。再比如,粗粝的目光看人,可以看得对方皮开肉绽,鲜血横流,这如刻刀般的目光,是怎样练就的呢?这从侧面反映了时代对诗人的影响之深远,以至于诗人这一部分的自画像有一种侵略性。这是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种体现,其影响烙印在人与人的交往之中。
                  接着是内在的,思想精神上的画像。诗人形容自己的思想是肮脏的、坚硬的,还藏污纳垢,这样的表述是反人性的,然而,只有这样,画像的内在张力才能完整的表现出来。思想是一个比较随机自由的世界,这个地方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变化性,所谓一念一世界,就是这个道理,真善美,假丑恶是并存其中的,这就需要人的约束和控制,放任自流,那就是灾难。诗人知道,赞美自己是容易的,坦诚人的劣根性是艰难的,但是诗人敢于这么做,而且进行深入的探讨。诗人通过剪和洗刷,无法去除思想上恶劣的部分,这说明,它们和美的一面是并存并行的,只要你活在世上一天,它们两者就不会消失。这也道破了人生的艰难,不仅要克服外在的困难,更得压制内在对自我的侵蚀。最后,诗人总结到“一个泥做的人,被水浸润/永远也无法净洁”,诗人看透了人存在的本质,人是社会化的物种,无论你如何隔离自己,也无法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所以,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外界的影响,而一旦和外界产生关系,多少就会沾染一些不洁之物,思想这个怪物就有变异的可能了。可见,诗人内在的画像是成熟的,深刻的。
                  最后是第三部分,人格层面的画像。诗人说自己是卑劣的,也是高傲的,非常坦诚地公开自己的不缺点。说到这部分,诗人又制造了矛盾和冲突,不想扯谎,又隐藏和逃避,不想道貌岸然,又胆怯、虚弱。本质上,还是不敢直面真正的自我,所以,诗人既是自信的,又是不自信的,自己将自己放置于矛盾冲突之中,体验这个过程带来的变化,就如诗人所说“我的心跳来跳去/血管已捆不住心脏”,这就是人性的弱点,对真实自我的恐惧和不安。然后是高傲的,带着一种不可一世的态度,宁折不弯,按说,这应该是一种自信或是自负的表现,即使自己的血肉是肮脏的,但是也决不与外界的肮脏为伍,保持一份自以为是的高贵,这又让人感到一丝可笑。蛆虫虽然肮脏,但是决非毫无用处,火焰虽然显得美轮美奂,但是也是作恶的工具,具有危险因子。诗人通过人性的拉扯,制造割裂和张力,深刻挖掘了自我。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就是诗人真正的人格画像,而不是现在流行的人格美化。
                  通过诗人的画像,我看到了诗人的真诚,也深深被诗人的自我剖析所折服。有一种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即视感。诗歌结构和节奏很好的被控制着,加之语言上张力十足,很好地服务了诗歌的思想性。读这样的诗歌,就是在解剖读者自己,通过诗人的画像,读者也在给自己画像。这样的诗,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即使年代久远,现在读来依然极具震撼力。个人认为是一首非常不错的诗,您觉得呢?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52楼2025-01-20 15:16
                  回复
                    小知识友好送选:
                    《手机里的 5 大“内鬼”》
                    (你是我的最爱)
                    “不知真否我还没试过呢!本转贴楼主先告知一下。”
                    ~~~~~~~~~~~~~~~~~~~~~~
                    手机里的 5 大“内鬼”,看看你有没有关闭和下载!
                    1,第一个:一号内鬼
                    打开设置,一直往下拉,找到“密码与安全”。点进去后能看到“系统安全”,再找到“广告服务”。这家伙老是偷偷收集咱们的个人信息,然后给咱推送那些定向广告。咱得把“个性化广告推荐”关掉。接着,还在这设置里继续找找。
                    2,第二个:二号内鬼
                    回到设置页面,点击“应用设置”,选择“应用管理”。在这里面找到“权限管理”,进去后点击“自启动管理”。有些软件会在后台偷偷自启动,不仅耗电还占内存,把不需要自启动的软件都给禁止了。
                    3,第三个:三号内鬼
                    还是在“应用管理”里,找到“应用行为记录”。这里能看到各个软件的敏感行为,比如偷偷读取通讯录、定位等。对于那些有过分行为的软件,该卸载就卸载。
                    4,第四个:四号内鬼
                    打开“通知与控制中心”,点击“通知管理”。把那些没用又频繁推送的通知都给关闭,免得总是被打扰。
                    5,第五个:五号内鬼
                    进入“隐私保护”,找到“照明弹”功能。它能显示各个应用在前台和后台的使用情况,发现异常的应用及时处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54楼2025-01-21 13:31
                    回复
                      转摘自古诗词吧:
                      在《红楼梦》里香菱作的第一首诗这样,室钗黛玉还说不好,也太凡尔赛。
                      (红华曼理)
                      月掛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團團。
                      詩人助興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觀。
                      翡翠樓邊懸玉鏡,珍珠簾外掛冰盤。
                      良宵何用燒銀燭,晴彩輝煌映畫欄。
                      ~~~~~~~~~~~~~~~~~~~~~~
                      红华曼理:
                      不过确实没有她最后打磨出的这首好。
                      精華欲掩料應難,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裏白,半輪雞唱五更殘。
                      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
                      博得嫦蛾應借問,緣何不使永團圓!
                      ~~~~~~~~~~~~~~~~~~~~~~
                      曹氏把一般性小品负予了香菱,好的精典负予了宝黛,这是小说人物塑造的需要。
                      而对以上两首水平高低,可与吧里的多多作品相比较一下,观其水平并非在一些吧红大作之下,不知此看法会得住多少初入诗坛者与自感觉被影射的狂人?这可拿到评诗贴里比较一下便见分晓。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56楼2025-01-21 20:54
                      回复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吕感思)
                        当你有资本高调的时候,你选择了低调,这是谦卑。当你有条件奢侈的时候,你选择了节俭,这是节制。当你有力量反击的时候,你选择了退让,这是忍耐。当你面临诱惑的时候,你坚守了最初的选择,这是忠诚。人生最大的自由,不是你想干嘛,就干嘛,而是你不想干嘛,就可以不干嘛。内心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不要轻易介入他人因果,要懂得点到为止,点醒就是福报,点不醒就是命运,有的人天生会悟,有的人遇事才悟,有的人一生不悟,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57楼2025-01-22 19:00
                        回复
                          难见好诗,都是凑凑凑
                          (最厌/爱因斯塔)
                          未见桃色细雨斜,
                          浅青欲透天华。
                          一口泥香雪润冷,
                          高阳赏百花。
                          ~~~~~~~~~~~~~~~~~~~~~~
                          空中楼阁藏佳人:
                          想起来曾经写过的一首诗
                          无题:
                          莫笑新人胡乱凑,
                          问谁不在凑成诗?
                          缺鼻徒落冲锋早,
                          地甲无妨起步迟。
                          间鼓牛皮羞李杜,
                          由来浅句见参差。
                          恶闻己过多愚者,
                          善议他非少自知。
                          ~~~~~~~~~~~
                          本楼主回复:
                          👌吧主这说诗说的真是大实话。
                          天然佳句一两句,
                          多者一时难凑齐。
                          四句八句尚流利,
                          十句以上则不易。
                          七凑八凑凑百句,
                          全篇美词能累死。
                          妙品不怕凑千日,
                          晏殊三年难破壁。
                          无可奈何花落去,
                          终须晏殊对王琪。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灵犀一点八斗才,
                          谁将古诗置我怀。
                          ~~~~~~~~~~~~~~~~~~~~~~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泽文: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新”“旧”对比,表达了美景依旧而光阴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惆怅。“几时回”三字折射出一种企盼其返而又知其难返的心态。“夕阳西下几时回”借景抒情,生动形象地倾诉了词人满腔的沉郁,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以及对年华将逝的伤感,暗含了但愿美好事物重现的情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落花”写出了暮春之景,表达了惜春之意;“归燕”表现出旧燕归来,时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独”字更道出了词人孤寂之深,伤感之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通过“花落去”与 “燕归来”的对比,以及对词人“独徘徊”形影相吊的刻画,表达了词人对年华易逝的感伤之情。 诗歌整体写作特色: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历来为人称道。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60楼2025-01-23 21:49
                          回复
                            这位鲁奖诗人的作品,写得入木三分。评荣荣诗歌《爱情》(摘转自/现代诗吧“格命草”)
                            ~~~~~~~~~~~~~~~~~~~~~~
                            《爱情》
                            文/荣荣
                            已有些年了
                            我在诗中回避这个词
                            或由此引起的暗示和暖色
                            她是脆弱的 抵不住
                            一根现实的草茎
                            又像没有准星的秤
                            当我揉亮眼睛
                            她的直露让我羞郝
                            她的无畏让我胆怯
                            我曾因她的耀眼而盲目
                            如今又因清醒而痛楚
                            这个词 依然神圣
                            但对着你 我总是嘲笑
                            我一再地说 瞧
                            那些迷信爱情的家伙
                            等着哭吧 有她受的!
                            可是 我知道
                            我其实多么想是她
                            就像从前的那个女孩
                            飞蛾般地奔赴召唤
                            …………………………………………………………
                            赏析:
                            今天分享的这首《爱情》是鲁迅文学奖获奖诗人荣荣的诗。从诗的内容来看,诗歌的层次较复杂,而且诗人在此诗中第一二三人称全使用上了,更加重了诗歌理解的难度。所以,要准确理解诗中所说,就必须理清你、我、她之间的关系和逻辑。把这弄清楚了,诗人对爱情的探讨也就明晰了。以爱情才题材的诗,早都被无数诗人写过,而且还会一直写下去,但是,这类大众化的题材要写出新意,并非手拿把攥的事,如果内容不经过特殊处理和构思,就容易流俗,引不起人们阅读的兴趣。她的这首《爱情》构思及立意很奇怪,有别于许多爱情题材的诗歌,下面,进入诗歌正文,一起读读看。
                            为了更好的理解诗歌,根据内容关联性,我将诗分成了四个部分,首先来看第一部分,也就是前6行。诗人特意强调回避“爱情”这个词,让人的第一反应是不是因此受过伤,而且这几乎成了惯常现象,现实中还没见过没受情伤的人。也许诗人伤得深,所以回避,觉得爱情就是虚幻,就是无知,这点在下文有提及,呆会儿再看。接着又说“或由此引起的暗示和暖色”,这一句写得像带有暗语似的,然后诗人就解释了,在现实面前,爱情是多么的脆弱和经不起考验,这也难怪,大家仿佛都不相信爱情了,也找不到爱情了,大多数人也就凑合着过了。
                            就像我说过多次的一句话,只有相爱的人,相信爱情。其实大家原本是相信爱情的,也在爱情中体验过爱情,只是后来,由于某些误会或原因,对爱情失去了信心,加上外部环境的影响,就彻底告别了爱情。这部分最后说“像没有准星的秤”,这就意味着,你无法把握爱情,找不准她的脉,这一句写得很具象,且有深意。
                            再看第二部分,即接下来的5行。这几分对爱情的诠释是简洁而深刻的,这就是一个过来人的至理名言。现在,诗人擦亮了双眼看爱情,还是会因为她的直接而略带羞涩,依然存有少女心,据说,有些女人只会因为爱情才结婚,这话我是信的。接着,双说“她的无畏让我胆怯”,因为无知,所以无畏,这对初涉爱情的人来说是常见的,越是不了解,越是有了解的欲望,而在诗人的眼中,却变成了胆怯,这或许就是爱情的创作所至吧,不是每个人都越挫越勇的,面对爱情,很多人会退缩,所以,真爱来了,再也抓不住了。
                            这部分的这两行“我曾因她的耀眼而盲目/如今又因清醒而痛楚”,个人感觉写得特别的妙,简直就是经典名句。曾被爱情的光鲜蒙蔽过双眼,现在终于能清醒地认识爱情时,又感到痛楚,写得非常具有思辨性,恐怕能引起绝大多数人的共鸣。
                            接着是第三部分,就是再下来的5行。诗人说,爱情这个词依然是神圣的,但是对着爱情,却是嘲笑的。这个心理只能说跟个人经历有关。也许,在诗人看来,爱情的神圣只存在字面上,而非真正的情感上。诗人的嘲笑,或是因为看穿了爱情的真实面相,因为吃过苦头,流过眼泪,现在看爱情,就像看爱情里的小丑 m似的。诗人在此,就像在揭穿爱情的谎言,像不断地在告诫那些迷信爱情的人,不要轻易上当受骗,不然有得哭,有得苦受的。可见,诗人对爱情是多么的悲观失望。从令一角度来看,这样偏激的言语,或许只是为了引起那些家伙的重视,因为那些家伙不是响鼓,所以诗人得用重锤,也是用心良苦了。所以,迷失于爱情的人,必会受爱情之苦。
                            再来看最后一部分,这里诗人出现了大的转折,心中仍然存着爱情的幻想,或许,这就是女人的宿命。诗人这里所说的那个女孩,很可能就是曾经的自己,也曾飞蛾般地奔赴爱情的召唤,女人一旦爱上一个人,往往是无所畏惧,勇气和胆量将是前所未有的大,这个,女孩应该会有所体会,事实也是如此。为了爱情,赴汤蹈火,在所不惜。这就是女人为了爱情,本能的奉献精神。往往,爱得最深的,伤得也是最深的那个。
                            诗人作为女性,不仅擦亮了自己的双眼,也在为更多的女性同胞擦亮双眼。诗歌多层次的探讨了爱情,从现实的角度,从个人的角度,从第三者的角度,深刻地分析了爱情的本相,叫人不要被爱情的外表迷惑了双眼。可是,不走进爱情,又怎能体验爱情呢?诗人的提醒或许是多余的,此处不受伤,他处也会受伤,只有伤过了,才能深刻地体会爱情,就像诗人一样。这就是爱情的悖论。这首诗,从语言、修辞、构思上下足了功夫,个人认为是一首不错的小诗,您觉得呢?
                            抛砖引玉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61楼2025-01-23 22:11
                            回复
                              《情网赋》
                              (宝城来客)
                              滥觞识于网络兮,夸海誓与山盟。
                              得尔木桃之馈兮,似食琼浆糖罂
                              一朝初相欢悦兮,鸳衾赞余颀影。
                              愿为比翼双鸟兮,岂料春梦易惊。
                              别后经年情燃兮,常作思赋与卿。
                              寥寥语谓情淡兮,雁信充耳不听。
                              君竟若氓之弃兮,对冷语自嗟轻。
                              谁怜此心悬旌兮,雪凝霜泪满盈。
                              长相思空余恨兮,孤灯难慰魂灵。
                              对江水之长逝兮,着流月葬旧情。
                              断弦缺镜深锁兮,忘羡执手子衿。
                              愿来世无此痛兮,碧落不见郎名。
                              ~~~~~~~~~~~~~~~~~~~~~~
                              欣赏以上佳作点赞👍
                              本楼主即兴和句助贴:👌
                              上乘之功巧兮妙品抒于情,
                              惺惺相惜远兮卿卿亦浓浓。
                              长思意未了兮流水何以停,
                              赋之情网乱兮且作新歌行。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62楼2025-01-24 14: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