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吧 关注:411,936贴子:11,368,753

回复:千言大赋:《梅魂赋》鲁韵/近创/新体裁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养生诗《坐忘铭》等篇:
(明代养生家郑宣,写过一本很有名的《昨非庵日纂》,内中有一篇《坐忘铭》如下。)
《 坐 忘 铭 》
(明-郑宣)
常默元气不伤,
少思慧烛内光。
不怒百神和畅,
不恼心地清凉。
不求无谄无媚,
不执可圆可方。
不贪便是富贵,
不苟何惧君王。
味绝灵泉自降,
气定真息日长。
触则形毙神游,
想则梦离尸僵。
气漏形归垄上,
念漏神趋死乡。
心死方得神活,
魄灭然后魂强。
博物难穷妙理,
应化不离真常。
至精潜于恍惚,
大象混于渺茫。
道化有如物化,
鬼神莫测行藏。
不饮不食不寐,
是谓真人坐忘。
韩湘子诗:
青山云水窟,
此地是吾家。
后夜流琼液,
凌晨咀绛霞。
琴弹碧玉调,
炉炼白朱砂。
宝鼎存金虎,
玄田养白鸦。
一瓢藏世界,
三尺斩妖邪。
解造逡巡酒,
能开顷刻花。
有人能学我,
同共看仙葩。
~~~~~~~~~~~~~~~~~~~~~~
(发这篇帖子,并不是显摆,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正视风水环境学,看到一些无知的评论,不由让我心生感慨:
“我本将心向明月,
奈何明月照沟渠!”)
~~~~~~~~~~~~~~~~~~~~~~
鲁韵诗三首
(古风/原创)
其一:
《醉禅》
醉翁八仙酒,
醒人如意禅;
黄芽开心果,
诗灿烁华年;
静笃索意马,
虚极栓心猿;
慧定两坐忘,
白鸦卧玄田。
其二:
《故里》
杜康余香九千里,
刘伶一醉八百年;
谁将阳春白雪诗,
狂歌夫子故里前。
其三:
《自悦》
云游四海天无边,
逍遥自在家中仙。
平常心境修自悦,
静定一息复内观。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11楼2025-01-09 20:00
回复
    《鲁韵养生自修周天新解》
    (鲁韵/原创)
    佛教道教旗下不知开了多少个宗或教或派,各执其优攻略其它,从古至今证出个啥子和一些不可证伪的东东呢?
    佛主道奠理论在,精神存,尸骨千年并无极长寿者。传之又传的各祖亦然。现在人各执其理也争的头破血流,不如静思一下,能争出优劣头牌吗?我执不弃难达证道高端,座而论道亦不可取,佛道清净之地更不可秽语侮之也。
    争论也使人大开眼界,人人内心自有称砣,各修各的所学所趣所乐为上,禅意有玄机云:“自己吃饭自己饱”。
    是的,这里有一个傻子,老是这边找一段文字,那边抄一段经文,不知所云的一通瞎批判;功夫不到,就是个睁眼瞎,批判自已就行了。
    人生就像去西天取经,千难万险,是行脚僧的必要修行,要的是过程的经历与享受,结果辉煌而只闪烁一刹那,成正果即要寂灭成佛成仙,唯求享受精神上的归真永恒。万物生灭起于原点终于原点,质本洁来还洁去,是为流星划夜空。
    自修所悟心法:
    试试深呼吸到达最饱滿之时,即吸到顶点再也不可多吸了,这样间歇几次,感觉入静入定较快些。用呼吸带动意念进行大小周天循环,这里是潜意识刺激任督二脉经络上的要穴,实际是激发这条线上的内分泌系统的腺体,当达到一定水平自身苛尔朦即时分泌,快感产生,其身体抗体增加精力旺盛,身心各系统在小脑松果体关照下自行调整到最佳状态。道佛的守玄至山根和佛家的顶轮下的植物神经控制部分都发挥最大调节作用。
    道家有性命双修一说,谓之性功与命功同修一体。性功以静为主全靠意念静笃而冥想。动功以动为主,靠各种肢体活动配合意念与呼吸引导,达到暗示念力刺激潜能形成潜意识流周而复始,形成动静结合的性命双修。
    以性修命,以命炼精。
    以精化气,以气化神。
    以神还虚,还虚归道。
    唯恍唯惚,杳杳冥冥,
    以保其精,延寿长生。
    ~~~~~~~~~~~~~~~~~~~~~~
    题外另解语逗你乐———————
    别裁旁通的幽默玩笑话:
    长炼性功以静至动,内分泌自动调致最佳状态。
    食为精源被胃液及酶酸气化,其食转化为葡萄糖及胺基酸者被胃肠吸收致血液成能量循环。其气体二氧化碳及甲烷类气体则由上下消化道排出。其气多而充盈体强亦壮精神。其打咯气盛又多出虚恭实为常理。(引出类比一如此:奥大利亚牛羊多而有羊屁牛咯污染税制,既反绉动物消化液食化之气自动排出臭气熏天所导致加税。所以放屁打咯不纳税之说并不绝对。)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12楼2025-01-09 20:06
    回复
      尼采的经典语录:
      1、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一点,因为我们始终要失去它。
      这句话提醒我们:每个人都生命都是一场倒计时,一定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千万不要留有遗憾,与其死其辉煌,不如生时灿烂。
      2、永远没有人做任何事情是完全为了他人。所有的行动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有的服务都是利己的,所有的爱都是自私的。
      这句话提醒我们,不要太过埋怨别人对我们过少的关心和爱,因为我们也是如此对别人的。
      3、世上有一条唯一的路,除你之外无人能走。
      这句话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地,都不要自卑,更不要放弃自己。只要我们用心尝试,总能找到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道路。
      4、不能听命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一定要努力掌握自己的人生,不然我们很可能沦为他人的奴隶。
      5、纵欲并非来源于快乐,而是来源于苦闷。
      这句话提醒我们:我们在苦闷时,心理上已经够受力了,就不要再让自己的肉体遭受折磨了。
      6、不要成为他人的附庸,即便是你最心爱的人,每个人都是监狱,也是庇护所。
      这句话告诉我们:能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往往也会让我们暗无天日。任何关系都是一把双刃剑。
      7、我们连自己都不爱,又怎会去爱别人。哪怕只爱自己一点点也比没有好,所以要坚定地自爱。
      这句话提醒我们:不爱自己的人,往往是最缺爱的人,如果不能用爱填满自己,又怎么会有多余的爱分给他人。
      8、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过失是最大的病痛。
      这句话告诉我们:欲望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旦放开缰绳,就会不受控制,自己的行为就会被欲望带到沟里。谈论他人的隐私就是等同于为自己偷偷埋下隐患。大多数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很难认识自己。
      9、人生没有目的,只有过程,所谓的终极目的是虚无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生命本身就是一场体验,要学会享受过程。
      10、你飞得越高,在不能飞的人眼中你越小。
      这句话额度意思是:无论我们是什么样的,在有些人眼中依然会很渺小,我们要学会适时的塞住耳朵,多关注自己。
      11、凡是不能杀死我们的,终使我们更加强大。
      这句话启示我们:每一次痛彻心扉的经历,都会使我们逐渐变的强大。
      12、许多人浪费了整整一生去等待符合他们心愿的机会。
      这句话提醒我们:机会很多时候是可以去创造的,而非只是等待,如果只靠等待也许我们一生都没有机会。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13楼2025-01-09 20:12
      回复
        《自行修为“自悦”境界》
        (鲁韵/原创)
        自我修行的最高境界应进入———“自悦”之境
        (鲁韵/原创)
        (一)
        从古至今人们传统的养生方式,皆以注重自我精神修为为主。所谓修身养性理论是以传统文化儒道佛为代表,始终追求修心证道,逐步形成天人合一的养生观点和顺其自然的行为修行方式。
        养心保健首先保持心灵纯洁,才能修心证道。确保心性的境界提升这里先引用“自悦”一说,并以此为始为终,论证其养生修为观点如下:
        自悦: 自的意思,是指的自己。悦的含义,则是开心快乐愉快或者幸福。那么自悦的意思就是要让自己开心快乐。那你在生活当中,在任何事情都要多多的考虑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需求,重视自己内心的想法,不要使自己处于委屈的状态,要以自我的意识,自我的选择为首要修为养生条件。
        在人生自我修为中,我们的自我选择目标何在?这目标即是主观上使身心进入一种理想状态,而这状态即是愉悦心态。这是一种心理素质修炼,无论做任何事追求的目标实现了,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幸福感,这自悦就会产生。另一个情况是想达的目标未实现,即追求的理想结果未达标,你还能愉悦高兴之吗?这就要建立一种反向思维,在不理想的结果中寻求获得收获的一面。就是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因祸得福的福这一面。从未收获中获得收获,舍去不好的只留下好的,这便是喜悦感的实现与精神享受。从唯物中取得唯心效应,自悦即生,这样面对人生即是上上修为。科学的最终追求即是哲学,哲学的追求终点即是宗教,宗教的最终追求即得到身心安慰,受到身心安慰的结果便是愉悦,而取得愉悦的人生修为法门便是自悦。
        天道无情,正确来说是天对待万物都会有一灭一散,所以不在乎目前亲情的生命消失,这就是无情的体现。反过来确切的说不是无情,是明自然而顺其自然。
        庄子在妻子葬礼上能唱能笑也并非无情,再伟大的再亲近的都会走向自然之道的终极归宿,看透而大度的放开一时的悲哀和想不开,这才是真正的道法自然之理。以上所谓无情概念其中真意即:顺其自然求生存得天道。
        这里所谈的修行最高境界是一个“道可道,非常道”的命题,老庄讲不清,未达修行最高境界的人更说不明,“名可名,非常名”就是这样。你不是鱼怎会知鱼此时不乐?你不是我怎知我不知呢?最高修行境界既是结果也是一种修行方法,我说人能达到在任何事物中获取自悦的感受,这才是精神修为的至高点,人总是要升极乐的,乐着去与哭着去效果一样,但精神状态天壤地别,含笑而去就是修到最高境了,这就是自悦之境也。
        “天人合一”思想是道的高度概括,顺其自然是道法,大道至简,由主观符合客观是道法自然的普遍规律。但人总是人,是有情之灵长,由人道向天道是有情之渡,把自我的小天地溶入无情的大世界里,这里的捷径是寻求人人可以接受的自悦。
        从唯心的精神世界向更符合自然现象的唯物客观过渡到“天人合一”之境。这便是修行知乐好乐而以乐为之实现道法自然。
        (一、未完待续)
        附:本楼主即上文作者,笔名鲁韵,并配几幅自画罗汉图附后。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14楼2025-01-10 21:12
        回复
          (本文接上贴一):
          《自行修为“自悦”境界》
          (二)
          修行方法因人而异殊途同归,选出以美好为导向的艺术方式是人道修为的黄金定律。天道与人道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天人合一之境。用自悦这种人道高端修行方式连接天道的自然规律,以发自内心的愉悦心态接受和面对社会的自然现实,按适者生存,逆者汰之的优胜劣汰自然规律至天人合一之大道。这种天然存在合理合法,是经得起检验的人文法则和大智慧理念,也是万法归一道法自然的正确诠释和知行合一的充分验证。
          “你存在的意义就是对你的存在履行最大修行保护,获得这种方法的最好捷径就是精神上的“自悦”。
          道的意义是当下不迷!天道人道本不同,人喜怒哀乐。天一往无常。白天黑夜,一年四季,花开花落。人,即是主观,乐悲,由己。天,即是客观,生与死,不由己。人只能顺应天,天不会顺应人。天道无我,亦不会生出怜悯之心和生出喜悦之心。只有智商情商具足之人才存悲悯和自悦之心,而行自己所爱之事享已所乐之趣。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能把人生哲理推至逻辑终点的大智慧,才是人类生存最高追求的目的所在。人生存的身心“自悦”是人道与天道的天人合一理想化结合,这一精神至上的修身捷径,-旦被知足常乐者所勤而行之,便可直达人生修为的光辉顶点之最高圣境。
          “三十年来寻剑客,
          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
          直至如今更不疑。”
          吾得心花常开夫复何求?儒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圣人乐乎天命。佛家禅祖即心即佛心花微笑。道家性命双修身心合和。儒道佛之为长青之树,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又大道至简。其创始人以亲身体验而总结出空前绝后的理论体系,极具很强的实用性。他们以朴素的唯物观总结人类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并结合自然的唯心观对待社会应用于人类。如论语,道德经,禅经等法经论播放与世,给人以修养启迪,这些简朴的理论法于自然而结合东方文化之伦理。这些原始哲论如果不被后人篡改和教门利用便是千古绝唱。现只可抽其精髓用于人性养怡了。
          性由心边生,修心就是修性,也就是修思想境界,当自行修理的身心达到道的标准了,内心常存自然而然的愉快,即以自悦感修到最后还有一颗平常心,那就是大道至简,道不远人的道法自然体现,也即生“自悦”之心,即是自然修成得道了:
          “心花拈开佛即来,
          真善美乐平常心,
          我心知足“自悦”境,
          精神得道归真魂。”
          注:
          本贴楼主笔名鲁韵近期原创“自悦养怡观”一文。本篇系鲁韵长期自行感受一点养怡经验。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不同观点自行保留,亦可另发贴论证。吾贴且暂不予置评,免于争议为盼。)
          注:本贴楼主笔名:
          鲁韵(原创近期修改)
          (二、未完待续,下文续篇结语。)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15楼2025-01-10 21:18
          回复
            (本文接上页二)
            (三)
            《自行修为“自悦”境界》续论结语:
            (三)
            高士常修乐 ,自余一味香
            儒释道”最高境界的修为分别是“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就这“三句话、九个字”。
            按照传统又结合现实的自行处士修为,居家修行论道的哲学思想,从其核心理论推论到逻辑终点,即是进入全过程的“自悦”修为境界。赋闲修为诸君如能耐心通篇细读此文,便没必要再从故纸堆里寻找什么“道”的踪迹。否则便是骑骡找骡,始终不得修道要领了。道法自然,大道至简:“最简单的也是最深刻的,最复杂的亦是最简单的”。修行看起来是从原点起步又循环回到原点的位置,但从身心质量提升角度发现,亲历者本人的体魄,确实产生了根本性的“精气神”气质性变化:“还是原来行履处,不是原来行履人”了。
            经过长期的“自悦”修炼,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在个人情绪上,有所向良性方面思维的反应,出现一种发自内心的平常心的愉悦感,这便是进入修为“脱离苦海”的高端境界。一个人精神状态出现内在的“沾沾自喜,自得其乐,怡悦微笑”。这是由渐悟而转入顿悟的飞跃,到达人心豁然开朗之既便是彻悟而终身“自悦”。一个天天都快乐的人修为到了这个境地就成了“天人合一”的自然人。
            处于环境与情志负面影响状况的自修人士,逐步形成了“长期忧郁,心病缠身,忧思寡欢,情愁失意”之状,如勤修“自悦”之术达化境时,将修得百病远离,精神旺盛,已病根除,未病不生而防患未然。此“养生乐人”之道虽于现代的“精神胜利法”同功异曲似曾相识,但前者是“心修根本”,后者是“治表自欺”,这是两法的根本区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厚载精气神德配道全。手常拈花心有余香,人修至“自悦”之境,心花怒放春常在。人生寻得通幽处,若邻幽香兰花居。身心陶醉精神桃源夫复何求?仙境入梦心安自得,心境高远善莫大焉。自行修为乐乎快哉!至人无异趣,安然得长生,与有荣焉,幸甚至哉!
            (鲁韵:“原创”迈期修改审定稿,首发诗吧。)
            附:
            如想进一步了解与以上“自行修为”文章相关联的功法,请参考临近贴:
            “《鲁韵养生自修周天新解》(鲁韵/原创)”
            此贴为本楼楼主主贴的312楼已全文贴出。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16楼2025-01-10 21:23
            回复
              灵性高的人 享受着最高级的自由。
              (若尘蝉枫)
              灵性高的人,朋友都很少,因为你总能够敏锐的觉察到周围人心里的任何小心思、坏心眼。面对这个世俗的世界,你是得格格不入,有一半理解,一半厌恶。
              你看透了这个世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利益的地方就有套路。所以灵性高的人选择了独处,因为你不想扰乱自己的清静。
              你喜欢书法、音乐、哲学,你喜欢在书里与文字进行交流,你沉浸在自己创造的内心世界里,享受着最高级的自由。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17楼2025-01-11 18:14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18楼2025-01-11 19:30
                回复
                  痛苦的两大根源:物质匮乏与精神空虚。
                  ——叔本华
                  高级的空虚和低级的平庸都不好相处,我们没资格瞧不起谁。
                  只求灵魂相似的人在一起,说话不累,相处轻松,身心愉悦。
                  思想不同频,在一起又苦又累,有钱也不会开心。
                  智力越低下,精神越空虚,越喜欢扯皮拉筋,不安宁。
                  质优的人多喜乐,长安宁!
                  质优的商品好,质优的人也一样。
                  我们不要高,也不要低,
                  我们家喜欢质优的女孩!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19楼2025-01-12 10:35
                  回复
                    尼采警示:灾难的来源
                    (乐享孤独安度余生)
                    尼采说:“生活中的灾难,源自于你接触了错的人,到了错的环境。”不要主动去接触和帮助那些能量比你低且愚蠢又自以为是的人,这些人浅薄又轻浮,表面强大实则虚荣,他们会自以为聪明通过欺骗你、背叛你、妒忌你,拿走本该属于你的能量,一定要远离这种人!
                    饭里有虫子,并不恶心,恶心的是我看见了。如果没有看见,我可能会吃的一样香。永远不要去相信一个故意伤害你的人,你可以大度的原谅别人,但切勿愚蠢的再去相信,你可以不记仇,但是不能不长记性。如果你心软什么都轻易相信,那么你经历的一切伤害都是活该。我并不害怕你骗我,我只怕你骗不了我。
                    无论你曾对一个女人痴迷到何种程度,只要彼此不再相见,也断绝通话往来,过上那么几个月的时间,心里头对她的那份念想便会渐渐淡去。哪怕哪天机缘巧合之下又碰面了,她也没办法再次敲开你的心门,曾经初见时那种意乱情迷的感觉,是再也不会出现了。岁月着实有着神奇的力量,它真的可以抚平一切情思,这可绝非是随口说说的假话。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20楼2025-01-12 11:55
                    回复
                      最自在的活法:孤独到老,娱乐至死
                      (心灵书舫)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人生短短几十年,忽聚忽散,忽生忽死,就如蝼蚁一般。不必为某一种目的而全力以赴,只用全心全意享受活着的这个过程。
                      最自在、最惬意、最幸福的活,莫过于孤独到老,娱乐至死,但求精彩体验,不问今夕何夕。
                      孤独到老
                      弘一法师说:“如果你熬到一个人喝茶,一个人散步,一个人旅行,一个人看书,没有电话,没有邀约,没有聚会,没有一些所谓的社交。
                      早睡早起,善待自己,无欲无求,云淡风轻。不在乎别人评价,只要随心而活,知足常乐,顺其自然。那么恭喜你,你己达到人生最高境界。”
                      人群聚集的地方,无非在做三件事,添油加醋地炫耀自己,拐弯抹角地贬低别人,互相窥视的搬弄是非。真正通透的人,不会在人群的喧嚣之中迷失,也不会为了凑热闹而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而是远离人群,销声匿迹,离群索居,在一个人的世界里,自娱自乐,独善其身,自我成全。
                      不对任何人抱有心存幻想的期待和不切实际的妄想,不在乎任何人对自己的任何态度,在似水流年的日子里,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不必在人际关系之中纠缠,也不用去迎合任何人,不必遭受人情世故的打扰,也不想去处理任何事,不喜欢的人就及时远离,不喜欢的事就坚决拒绝,与孤独和解,在一个人的生活里,活出一种难得的自由与惬意。
                      娱乐至死
                      人生就图一个高兴。
                      如果每天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即便拥有世界上最顶级的权利和富贵,这辈子都不值得。如果每天都快快乐乐的,自由自在的,无忧无虑的,潇潇洒洒的,活活泼泼的,哪怕手头紧一点,挣钱少一点,日子难一点,生活苦一点,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孔子感叹他的弟子颜回:每天吃竹篮里的饭菜,喝简单的豆汤,住在狭窄的巷子里,弯着手肘子当自己的枕头,日子太辛苦了,别人忍受不了这样的生活,颜回却总是乐呵呵的。
                      或许我们无法支配自己的生活,但是可以支配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不管经历多么大的风雨,都有让自己随时快乐的能力,不管遭遇什么样的处境,都能够给平淡的生活加点糖,给困顿的日子注射一些活力,让自己尽可能的振奋起来。
                      唐伯虎写过一首诗: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说自己想做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见自己喜欢的人,不必在乎别人的感受和看法,只用在乎自己的心情。怎么开心怎么来,怎么潇洒怎么过,怎么快乐怎么活。
                      别人说我疯疯癫癫的,无所谓,自己的生活不必得到别人的理解,自己的人生不用由别人来裁定。
                      孤独到老,娱乐至死,不接受别人的打扰和束缚,不在乎世间的风雨和炎凉,救赎自己,取悦自己,成全自己。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23楼2025-01-12 17:56
                      回复
                        浅谈逻辑学:
                        “任持自性,轨生物解”
                        ~~~~~~~~~~~
                        尼采摧毁了上帝,而维特根斯坦摧毁了数理逻辑与哲学。
                        首先,谨记事物是它们之所是;其次,寻找启发性的对比,从而理解它们如何是其所是。
                        正如宗教是愚蠢者的温床,概念和逻辑则是阻止理解事物是其所是的墙壁
                        语言和符号的价值,仅仅是表达,而事物本身就在那里显示着
                        故事物之所是,有些可以说清楚,更多的是说不清楚,硬说只会引发错误或偏见
                        寻找启发性的对比,或者说比喻,其价值就在于承认表达的局限性和界限性,从而使比喻可以勉强充当着最接近事物是其所是的路径。
                        上帝是偶像,数理逻辑和哲学的概念同样是偶像。
                        丢掉偶像的拐杖,人才可以站起来,观察事物是其所是的样子。
                        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佛陀的这八个字,懂他的也许只有同为圣者的人吧。
                        ~~~~~~~~~~~~~~~~~~~~~~
                        附注:
                        任持自性,轨生物解的意思是指,保持自己的本性,遵循自然的规律和法则,从而获得生命的真谛和了解。
                        “任持自性”意味着保持自己的本性和特点,不随波逐流,不失去自我。这包括个人的信念、价值观、人格特质等内在的特质。
                        “轨生物解”则是指遵循自然规律和法则,了解生命的本质和意义。这包括自然界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规律,以及人类社会中的道德、伦理、文化等价值观念。
                        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保持自己的本性和特点,遵循自然规律和法则,从而获得生命的真谛和了解。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24楼2025-01-13 08:25
                        回复
                          《一半清醒做自己,一半心宽容别人!》
                          (三木目)
                          告诉你,一半清醒做自己,一半心宽容别人!
                          人这辈子,最好的日子不是惊艳,不是繁华,而是远离喧嚣,静下心来,安静且从容,一半清醒做好自己,一半心宽包容别人。健康活着,开心笑着,比啥都强。
                          你就是你,不一样的人间烟火。不攀附,不将就,不迎合,不强求,就算一地鸡毛,满地成殇,也无需人知,允许一切发生,容许一切顺其自然,待岁月静好,且于自己共从容。
                          走过岁月,世事洞明,不慢待自己,不惊不喜,岁月馈赠的每一次相遇和分离都坦然接受。人总要咽下一些委屈,然后一字不提的,擦干眼泪继续往前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去强人所能,不指望人雪中送炭,清醒自求,寂静欢喜,在自己的喜欢里好好活着,平安顺遂,身体康健就是最大的幸运。
                          世间的纷扰,如过眼云烟,人生苦短,世事无常,得学会凡事先讨好自己,至于别人,看心情,分交情。愿我们都有能力爱自己,有余力爱别人。
                          真正活得清醒的人,从来不说难听的话,因为人性不需要听真话,只需要听好听的话。只要不损人利己,违背良心,就要讨自己开心,讨自己欢喜。
                          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放生,就是放过自己。懂得放过自己,勇敢的进行“断舍离”,再大的坎儿也会化为虚有。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年过半百终于活明白,让自己高兴才是真格的,其他全是瞎掰。成年人最大的清醒,便是做好自己。余生很贵,学会取悦自己。
                          接纳自己,没有很好也没关系。坦然面对,找到真实的自己。不求事事完美,但求超越自己,有正视不足的底气,才有一往无前的勇气。
                          不让皱纹长在心里,不让烂人烂事消耗自己。与自己和解,尽力而为,随遇而安的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独善其身,在别人的世界里顺其自然。
                          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你以为刻骨铭心的记忆,可能只是岁月的匆匆一瞥;你认为无法释怀的伤痛,在时光中终将化作云烟。清醒做自己 ,淡然看人间,取舍有度,心安知足。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25楼2025-01-13 12:17
                          回复
                            道家的《冰心诀》:
                            当你胡思乱想心烦意乱时,请静下心来诵读几遍道家的《冰心诀》!
                            (乐享孤独安度余生)
                            《冰心诀》
                            心若冰清,天塌不惊;
                            万变犹定,神怡气静;
                            尘垢不沾,俗相不染;
                            虚空甯宓,浑然无物;
                            无有相生,难易相成;
                            份与物忘,同乎浑涅;
                            天地无涯,万物齐一;
                            飞花落叶,虚怀若谷;
                            千般烦忧,才下心头;
                            即展眉头,灵台清幽;
                            心无罣碍,意无所执;
                            解心释神,莫然无魂;
                            水流心不惊,云在意俱迟;
                            一心不赘物,古今自逍遥。
                            ~~~~~~~~~~~~~~~~~~~~~~
                            字词附注:
                            1、
                            甯宓 :
                            拼音
                            níng mì
                            释义
                            静止、静默
                            2、
                            罣碍:
                            1.名词心中有所牵挂。
                            2.名词阻碍不通。
                            拼音
                            guà ài
                            例句
                            游子多年未归家,母亲心中罣碍不已。
                            3、
                            浑涅:
                            即浑沌未分、纯净无染的状态,这源自道家对于宇宙原始混沌的深刻理解。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26楼2025-01-13 17:03
                            回复
                              《静心赋》三首
                              (摘自/笑红尘)
                              《静心赋》一、
                              天欲雨而气凝,月未缺而迎阴。
                              花草不相间,日月不相亲。
                              水湍湍而不止,云疾疾而不伸。
                              居得低谷,可卧高山;
                              越过苍浪,不闻风雨。
                              身之畏死,在有所惧;
                              魂之归来,在有所图。
                              魂归来兮身已去!
                              魄离身兮思未续。
                              忧思绵绵兮烟尘,
                              哀怨漓漓兮雾聚。
                              俏守东方兮渐白,
                              沐雨西山兮不归。
                              望幽篁而居塞北,
                              举丝竹而向南依。
                              有近而不可见,
                              有远而尽可知。
                              是进亦忧,是退亦忧。
                              有生而不往,有死而不求。
                              心之所旅,道在千秋;
                              足之所下,浪可载舟。
                              惶惶而不得,济济而有终。
                              问飞鸟以知远,听梢木以扶风。
                              处陋室以隐匿,穿简衣以醒钟。
                              人之所贵,不在华服;
                              谋之所远,不在其中。
                              圣人有道而不争,
                              小人有谋而简择。
                              位卑而不易,位高而求责。
                              不议不争,在明名德。
                              .
                              《静心赋》二、
                              悠悠天地,攘攘尘世,
                              心躁者比比,
                              而静心者稀稀。
                              夫静心者,
                              能安于内而不为外扰。
                              处喧嚣而守其宁静,
                              临纷扰而持其淡泊。
                              视名利如浮云,
                              蔑荣辱若清风。
                              于繁华中独辟宁静之隅,思无邪,念无杂,
                              心归澄澈之境。
                              可听风之细语,
                              可观云之舒卷,
                              可悟天地之妙理。
                              在困境时亦能平心静气,不焦不躁,
                              以沉稳之态应对艰难。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
                              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静心以养德,德厚而性纯;
                              静心以明智,智达而思敏。
                              能敛浮华之态,
                              去骄奢之气,
                              得平和之韵。
                              观古今之贤达,
                              皆以静心为基,
                              修己达人。
                              以静制动,以柔克刚,
                              从容于世间,行止有度,取舍有则。
                              愿世人皆能悟静心之要,觅心灵之宁静,
                              享人生之安然,
                              得灵魂之升华。
                              如此,
                              则心宁而世和,
                              意悠而情悦,
                              实乃人生之大幸也。
                              .
                              《靜心賦》三、
                              靜心何益。落定思定。
                              心有旁鶩。心不歸中。
                              心中中正。可塑忠氣。
                              忠成修真。乃可忠貞。
                              貞節立志。忠誠可見。
                              居誠立身。可有立地。
                              心誠一念。萬念靈通。
                              心意所求。無所不遂。
                              心再有恕。如意立旁。
                              心存恕念。無冤無仇。
                              心平氣和。可成恕氣。
                              恕怒之間。相差千里。
                              怒使心奴。役己心神。
                              家犬不寧。心無所居。
                              則有惶心。人心思皇。
                              不配尊天。可起惶意。
                              自然惶愴。心有秋意。
                              乃有愁腸。心結愁思。
                              萬念秋景。形容憔悴。
                              證實吾心。求悟一字。
                              悟字無心。空有吾體。
                              慚愧之心。修靜應為。
                              斬除心鬼。自能慚愧。
                              可得二心。忠恕可全。
                              忿恨不消。定分心神。
                              靜字一求。不加心意。
                              心照青空。與世無爭。
                              道心難求。靜心道生。
                              道之一貫。可悟真心。
                              存有真心。慎言道修。
                              自然成德。德心在心。
                              可明明性。洞察人生。
                              人生有心。性居中和。
                              得有所感。乃以全心。
                              咸有所得。自無遺憾。
                              仰天立地。靜觀自在。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27楼2025-01-13 17: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