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吧 关注:236,073贴子:1,351,874
  • 14回复贴,共1

闲谈经济学——个人向笔记(6)——效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贴开始谈一些经济学中的具体概念,本贴谈一下效用,结合之前机会成本的题目,再深入谈一下机会成本。
效用是消费行为的收益,最开始经济学采用的是基数效用论,也就是认为效用和长度、重量、体积这些指标一样可以度量,且可以找到一个客观的测量方法。但是基数效用论现在已经被摒弃了,因为效用作为一种心理感受,具有主观性更符合现实。说效用是主观的,一来,每个人的偏好不同,同一种消费给每个人带来的心理满足度必然是不同的,所谓“吾之蜜糖,汝之砒霜”;二来,即便同一个人的两种消费,我们无法准确说出带来的满足度差别究竟有多大,比如我喝一瓶可乐我说带给我1个单位的效用,喝一瓶果汁带给我2个单位效用,果汁带给我的满足度是可乐的两倍,这种表述听起来就不靠谱。所以今天主流采用的是序数效用论,就是我可以评价可乐和果汁,哪一个带给我的效用大,我可以按照效用高低对不同的消费进行排序,但是我无法准确说出一个消费比另一个消费好多少。同时,这种排序是个性化的,不同的消费者的排序是不能横向对比。因此,效用也没有单位。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稀缺性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问题,简单的说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所以配置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产出最大?不,是为了效用最大(“为谁生产”)。既然在序数效用论下效用评价是主观的,那么计划经济能安排好生产计划以实现全社会效用最大吗?很难,计划者很难了解每一个个体的偏好和效用函数,即便是AI和大数据下也很难(因为偏好是易变的,也因为生产和消费往往是脱节的)。市场理论上可以,因为价格是所有消费者根据自身效用函数互动形成的,一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低于某人的效用评价时,他会购买,增加市场需求,一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低于某人的效用评价时,他会退出购买,减少市场需求,在供给曲线固定的情况下,最终市场均衡价格形成。
“一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低于某人的效用评价时”,这句话貌似是说效用可以用货币度量,其实这样表述是为了便于理解,有更为严谨的表述,我们结合之前演唱会机会成本的那道题目来说明。回忆一下,机会成本是你做出一个选择所放弃的选项,是选择的代价,是另一种选择带给你的收益(在这题里面是效用)。选A放弃的是B带给你的收益,B的效用是50元(严格讲是50元用于其他消费能得到的最大效用),但是需要用40元来换(严格讲是40元用于其他消费能得到的最大效用来换),所以B给你的收益是,“50元用于其他消费能得到的最大效用扣除40元用于其他消费能得到的最大效用”,题目为了简化直接用了10元作为答案,同样为了简化,为了能加总整个市场的消费者剩余,也采用了货币为单位的客观测度(在严格的代数假设前提下,也可以用价格变化来度量效用的变化)。
叶风尘用增加一个免费的王菲演唱会来说明这题机会成本的错误,各选项收益之间自然有相互影响,不过在理性人假设下,可以认为题中B选项的收益就是在知晓其他所有选项下的结果。或者换一种解释,认为题目就是限定两个选项,你之后再加入一个选项,那题干是需要修改的,加入新条件后B选项的收益要修改的,用加入新条件后的可能结果,对比没加入条件的题干,不合适吧。


IP属地:江苏1楼2024-09-02 01:04回复
    这就可以看出来所谓的“效用货币度量”这几句话十分臃肿。
    效用本身是观念中的概念,是人们观念中的概念,不以具象的实体存在。
    50元的效用,这是实体+观念的形式,已经足够表达这个思想了。效用曲线只在观念中存在,在实体上没有这个东西。所以一个实体+一个观念,这个表达正合适。
    而“收益是50元用于其他消费能得到的最大效用”,这是个观念+观念,这句话把实体给丢了。B的50元是实体存在的,这个50元又变成了“用于其他消费的50元”,这成了一个设想的概念了。可以说这几句话走偏了。


    IP属地:山东2楼2024-09-02 11:54
    收起回复
      简化自然理解起来容易,但不够深刻。张三心目中的50元和李四的50元一样吗?若论货币量自然一样,但若论背后的效用并不一致。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9-02 12:05
      回复
        他人效用不可知,因为这是主观的心理感受,这涉及哲学上一个终极问题,我眼中的世界和你眼中的世界是一样的吗?感同身受只是一个基于人类具有相同生理功能的推测而已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9-02 12:18
        回复
          我个人理解,效益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其实就是经济学里面众多方法之一,效益的定义和概念就是这样设定的,当然你可以不适用或者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但目前而言,效用,确实是给经济学研究分析提供了一套方法,逻辑上也是可以自洽的。当然了,用或者不用是个人研究时的选择,但是质疑它的一些前提假设或者适用的范围,真的没有啥必要和意义。


          IP属地:广东5楼2024-09-02 13:01
          收起回复
            这就好比蛙泳,人家的技术规范在那里了,也是众多游泳比赛项目之一,如果质疑蛙泳的技术规范,比如为啥要这样哇水和蹬脚,为什么要划一下、蹬一下,不可以划两下才蹬一下么?这些质疑可以说毫无意义,你可以按照你的方式去游,啥姿势都可以,不沉,能游到目的地就行了


            IP属地:广东6楼2024-09-02 13:03
            回复
              而在实际应用当中,很多时候不需要求或者具体效用是多少,效用函数更多的就是一个抽象函数,比如U(X),大当然还会有一些设定,比如连续单调递增凸性等等,然后通过结合一些约束条件,比如生产函数、预算约束等等,推导出均衡状态下的一些关系。当然,要推导这些关系,不一定要通过引入效用函数,但是引入效用这个概念,是推导出这些关系和进行分析的一种常见、惯用和比较有效的方法,但也只是方法之一。纠结效用的定义概念,效用函数的一些设定,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实质性意义的,这就好比去纠结为什么蛙泳要这样游,为什么是抬头换气,不是左右摇头换气一样


              IP属地:广东7楼2024-09-02 13:13
              回复
                对于初学者来说,就好比学游泳,蛙泳就是这样游的,你想学就按照动作规范来,你可以不学不游,甚至自创一种泳姿,但总不能站在岸上指点着,不是这样游泳的,蛙泳这样游不合理,但下水之后,又游不动了


                IP属地:广东8楼2024-09-02 13:16
                回复
                  感觉应该就是传统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的区别,前者以绝对理性为假设条件,所以决策一致性,而后者将效用作为一种心理账户,所以出现决策分歧。


                  IP属地:河南9楼2024-09-02 16: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