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桂系吧 关注:1,885贴子:31,793
  • 2回复贴,共1

桂系装备(上)陆军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篇主要分析1937年全面抗战前新桂系的陆军装备。
抗战动员后快速扩编为10个师40个团,淞沪会战后组建10个补充团恢复损失较大的第七、四十八军战斗力,武汉会战前又组建三团制的188、189、新19师,这些均为库存装备,总共60个团的装备,这与桂系15个师的计划接近。实际上桂系15个师的整军计划要比蒋系60个师更早,蒋是在1934年底在德国顾问指导下提出,计划在1938年完成,而桂系在1930年从预备役/民团建设开始逐步实施,1935年15个师的通讯设备到货后基本完成,1936年“两广事变”时动员了21个师63个团(三团制)。

山(野)炮:抗战前5个师,师属一个山炮营,抗战后扩编到5个军后,改为军属山炮营(12门),加上原第四集团军直属炮兵,山(野)炮数量预计在70-80门,口径均为75毫米。桂系极为重视机动性和山地作战,加上缺少骡马,配置量不大,而且口径都是75毫米。在抗战后期美械之前没有查到购置更大口径的火炮记录,大口径火炮的作战任务落到重金打造的空军上。火炮主要来源法国,除了士乃德M1919外,还淘到一批M1897也就是75小姐或李云龙的意大利炮,还有部分沪造、汉阳造、辽造75毫米山(野)炮。徐州会战南线31军狙击从南京出发的华中派遣军、还有衡阳会战的46军,都有大量使用山(野)炮的记录。第一次蒋桂战争虽然桂系失败,但第七军主力的李明瑞、杨腾辉部中立未参战,乘坐大轮船完整的将山炮、重机枪等武器从武汉带回了广西,以强大的武力和平接收了广西军政大权。每门山炮价格按1.5万元,新购置量按60门,金额100万元。

平射炮(战防炮):师属一个6门的平射炮连,主要为士乃德37毫米平射炮和哈奇开斯25毫米机关炮,全部应有60-70门。这其中的一款俗称“卡隆炮”的M1916型37毫米狙击炮(辽十四/日大正十一年),全重只有80多公斤,射程1-2公里,专打对方的重机枪和碉堡。淞沪会战后,由于初速低、射程近,隐蔽性差,平原地区无法发挥作用,后逐渐由迫击炮替代。

迫击炮:布朗德或国造81、82、83毫米迫击炮,山地轻步兵重要的火力输出。七七事变动员前每个团迫击炮配置为6门,有的营还有一个炮排2门。桂系的操典要求新兵要经过6个月的迫击炮和机枪训练磨合,这说明军校、教导队、民团大区都普遍配置迫击炮。动员后扩编到四十个团,每团4-6门,以当时迫击炮价格500元来说,装备及储备3百-4百门迫击炮只需要15-20万元,而且重要的迫击炮弹桂系自己的兵工厂能生产,每年能生产3-4万颗,保障战场上迫击炮火力持续输出。

重机枪:每个营一个重机枪连(4-6挺),三十节或马克沁,总共900挺。按高射机枪1200元,普版900元,总投入100多万元。而且桂系的重机枪大多是高射机枪,射程较一般的重机枪更远,山区树林里作战时更配置特制的支架,还能承担防空任务。湘江战役、甘溪之战红军的回忆录普遍都说到桂军的机枪打得更远、射速更快。

高射机枪:主要装备法国M1930型13.2毫米哈奇开斯,少量丹麦的麦德森12.7毫米高射机枪(新四军有缴获记录),每个师一个高射机枪连(6挺),共90挺。按四十八军的记录,日本在中国战死的最高将领冢田攻的座机,就是被集中使用的8挺哈奇开斯高射机枪击落。

虽然桂系游离在中枢之外,但步枪、平射炮、山炮、迫击炮、高射机枪均是按照1929年国民中央政府的制式武器清单(内有很多法械)进行装备,反而中央军不爱参照。蒋政权喜欢跟德国混,与法国的军事合作极少。滇系则是除了步枪外清一色的法械,广西与越南交界,对法军购非常重视,级别也高,由李宗仁的亲信悍将,毕业于法国央里诺斯航空学校的覃连芳和桂系大将李品仙分别担任驻龙州的广西边防对汛督办,负责与法交涉,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合作,包括广西到安南的铁路都纳入了日程。而且民国时期广西有30多个县使用法钞和法光,除了用矿砂外,还能集中一批现金,在支付上较为便捷。

轻机枪:有两种编制,一种是每个班配置一挺,一种是1935年后受日军小队战术影响,一个排配置2挺轻机枪和1-2个掷弹筒。轻机枪的机动灵活在广西大受青睐,早期的捷克ZB-26原厂货价格卖到了1200元,甚至比900元的国产重机枪还贵,这时候桂系就已经批量装备。后期竞争激烈,国内多个地方都能生产后,轻机枪价格降到了600-700元。桂军一个四单位的师装备216挺轻机枪,三单位的师装备162挺。15个师装备量超过3000挺,采购金额300多万元。

掷弹筒:还是受日军小队战术影响,用于充实连排的投掷火力。桂系军队战术风格上喜欢主动攻击,经常以连排班为单位,携带迫击炮、机枪、掷弹筒、手雷进行分散式突击、渗透甚至迂回到对方战线上,一旦发现薄弱环节,立即投入兵力扩大突破口。这玩意桂系自有的军工厂能年产600个,掷榴弹产能20多万枚。按掷弹筒装备2000个计算,单个价格60元,总投入12万元。跟迫击炮类似,炮不贵弹药贵。每个掷弹筒备弹100枚,总备弹20万枚,按2.5元单价,掷榴弹备弹要50万元,刚好也是桂系自有兵工厂掷榴弹的一年产量。

步枪:北伐时桂系的步枪来源广,有汉阳造的79圆头弹、苏联援助的76口径、英77口径、日意的65口径、法国8毫米和元年式68口径。广西制弹厂北伐期间要生产36种子弹,生产和后勤都快颠掉。

1930年李白重新统一广西后,进行后勤整理,军队统一为7.92毫米,其他口径枪支转给了民团。目前有资料是用钨、锡、锰等矿从德国交易了5万支98K,受协约和产量影响,最终交货并不全是毛瑟1924,很大部分是授权生产的比利时FN1924/1930和捷克VZ.24,但其质量还是比中正式要强。加上从日本淘了一批三八式和村田,广东石井兵工厂,以及北伐留下的,各种途径汇总的马步枪以及从抗战时各地民团作战的数量分析,桂系能控制的步马枪超过25万支。新增步枪的投入1000万元(中正式和汉阳造单价为40多元);备弹1亿发,按0.09元计算,金额900万元。
柳州制弹厂在1933年又从德国禅臣洋行进口一条全套自动化的子弹生产线和一条81/82/83毫米迫击炮生产线,是当时国内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实际年产子弹1900万发和迫击炮弹3.6万颗。此外还大量从国外购买子弹,桂系的财神陈雄参与军购时提到,进口子弹比国产子弹便宜,自产子弹只是为了在被封锁的时候不至于被卡脖子。

钢盔:首批向捷克购买5万顶MK1托尼盔。当时梅花是国花,桂系的太太团提出要定制梅花头盔,于是专门定制了顶部透气孔是梅花形状的钢盔5-6万顶。由于制作出来梅花盔看起来更像山竹,于是在广西实现水果自由的太太团又昵称之为“山竹头”或“山竹盔”,该款头盔实际有2种,一种是与托尼盔接近,较为扁平;一种是借鉴日本的01式铁帽,较圆,据说是按东亚人的头型设计的。有资料说其中有几个批次的梅花盔在日本、天津生产。

(这款梅花盔比MK更圆,适合东亚人的头型)
军服和军帽:受西南政务委员会统一要求,粤军和桂军均换装一批“煎蛋帽”,服装颜色采用英日军装的卡其色,与中央军的黄绿,其他军系的蓝、灰很容易区分。派发了短裤和长裤夏秋两款,反正岭南地区也只有夏季和秋季两个季节。子弹大多为帆布带,少部分是皮制弹药盒,步枪兵正常携弹50发,手榴弹2颗。(作战要求每人配弹200发,手榴弹4颗)。部分军队还配发了手电筒、防毒面具、水壶餐盒、雨衣等个人用品。湘江战役时红军回忆桂军夜袭时几乎人手一个手电筒;抗战时期安徽的日军记录桂系军队经常进行夜袭,这在当时国军多为夜盲症的情况下是很少见的。

(忠诚教育是各支军队必须的)
其他:从日本购买15个师的通讯器材价格不菲,还有一些设备比如测远仪、炮队镜、测绘仪器、空军马鹿的气象气球等投入也很大。90公分的测远仪竟然高达2500元,一台测远仪的价格可以装备一个连的中正式步枪。

(当时昂贵的光学仪器)
按照“寓将于学”的方针,桂系军中大量充实军校毕业生担任参谋、基层军官、专业军士。此外,每年有300多万的民团经费,普及学生、农民、市民的军训和民团组织建设,强化思想教育、建立民团干部学校、扫盲和军事教育。民团制度不仅仅是保证了“良家子”参军,还对兵源素质、组织纪律也有很大提升、士兵的识字率也很高。

(战场上的军校毕业生)
但民团制度也有弊端,新编制需要磨合。1937年常备军3万多人,里面已包含了2届征兵;在抗战动员退伍老兵重新入伍后,编制是重新设立的。从7月、8月动员后就紧急调往徐州和连云港,再从徐州又仓促调往淞沪参战,一参战就是地狱模式,直面日军的立体火力,基本上没有磨合和整编时间,蕰藻浜一战中就出现了新兵溃散。而新兵为主的31军,11月到徐州后,1938年1月参战,多了1-2个月整训,在悍将覃连芳、苏祖馨、莫德宏德指挥下,与南京北上的日军打得有来有往,进退有据,战斗纪律强,没有出现溃散现象。

(1936年军训阅兵——有一种军训叫广西军训)
桂系的火炮、冲锋枪相对较少,但整体装备还是比较均衡的,因为当时中国整体的战术补给能力太差,交通也差,装备重武器和自动武器越多,火力持续就越不足。往往在战争打起来的时候,辎重部队和人力输送不到位,前线的弹药根本不够,火炮几分钟、机枪几十分钟就没弹药了,只能灰溜溜的撤退。桂系所谓的山地河网机动性强,其实就是主要靠人力,挑着担子行军,一边是枪一边是头盔弹药被子雨具,这才是真实形象。

为改善南方缺马的现状,专门投资建立军用马场,购入阿拉伯马、欧洲马、日本马研究,到1936年底全省马匹养殖量已达9.6万匹,远超广东2万多匹的养殖量,与陕西、山西、甘肃等北方省的数量相当(但骡、驴数量远远不如北方)。实际使用上,马匹比军官还珍贵,骡马的伤亡数都要在军报上记录。

军费方面:1931-1937年,桂系通过整顿吏治、巩固经济、发展交通文教卫生,统一管控县乡基层组织后,能控制的财源较广,1931年到1937年平均省地方岁入超过2200万元,经济虽然不强,但财政收入在全国排名较高。
军费来源第一靠鸦片过境和禁烟费,生产鸦片的滇黔每担抽税100多元,而中下游的的广西每担抽税600多元,平均年收入达1500多万元。按照国地税的分税制,鸦片收入设定为国税2/3、省税1/3,单单鸦片就能提供国防费1000多万元;第二是饷捐、防务捐、花捐,随着经济发展治安平和,逐年增加,到1937年将近500万(平均每年400万元);第三是借款,两广事变借款2000万元补充军费;第四有盐税、海关等国税用于军事支出(国税支出主要用于国防费用和外交费用,省税支出只有用在民团上的保安费与军事建设相关)。按照总支出40%以上用于军事,军费每年1500万元,有的年份超过2000万元。

(广西自行铸造的银元贰角小洋)
为了应对蒋系的巨大军事压力,广西实际上多项政策军事化色彩浓厚,比如成立贸易处统销矿产、桐油等产品,1937年单单矿产出口货值900多万元,贸易处就获利478万,获利部分用于公有产业投资和补贴军事支出。
相对于田赋每年只收200多万元,军费并没有对普通农民造成太大影响,在矿业出口较好的1935-1937年,财政收入的公有企业盈利项接近200万元,甚至超过了田赋。而同期的四川,连年混战,防区割据,田赋大大增加,遍设关卡、重征苛敛,治安和经济都受到很大影响,军火来源紧张且价格贵,养兵也多,最高时四川有340个团。

(不要被老年的李宗仁慈眉善目影响,这可是仁30多岁就以武力统一广西的“老虎仔”)
在支出上李宗仁厉行节约,仅仅是嫌空军的英籍教官生活奢侈不够“精神”,就换成了昭和男儿,连带飞机都由英式换成了日式;同时还拼命挤压军购中的回扣,造成一片怨言;对于3-4万元一架的飞机觉得贵,将五菱的前身“柳州机械厂”改为组装生产飞机,组装十多架“爱芙罗”616和631,单机价格降到了2-3万元,甚至以归国华侨朱荣章为主的团队还研发制造出“广西3号”单座驱逐机,进入到世界飞机档案馆中。

桂系的常备军3-4万人,每年军务费500万元,空军每年400-500万元,陆军在7年可用于军购约4000万元。
附编制:1937年桂系各师按二旅四团编成,师辖通讯、输送、工兵各一营,特务、搜索、防空、平射炮各一连,还有兵站、野战医院等。旅部为50人,为派出指挥机构。团辖三个营和一个迫击炮连、特务排等,营部20人:3个步兵连每连140人,1个机枪连136人,步炮排50人,含军官25人,士兵及勤杂等总共626人。师装备步马枪4075支,驳壳枪923支,轻机枪216挺,掷弹筒108个,重机枪48-72挺,迫击炮16-24门,平射炮6门,高射机枪6挺。7军和48军特种兵和输送兵较多,每师满编13500人;31军每师满编9900人,而84军和46军每师只有5000-7000人。各师编制较为完整,兵不为将有,缺编时五路军兵站会予以补齐,各部队间还经常调整,比如淞沪会战前期作战的48军6个旅中,有3个旅是原第7军, 3个旅是原48军的;后期吴兴狙击战中,作战的是名义上是第7军,实际上只有1个旅是原第7军,3个旅是原48军的。


IP属地:浙江1楼2024-08-25 23:28回复
    好文章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9-03 02:24
    回复
      不错


      IP属地:广西3楼2024-09-08 18: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