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国正不正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我大概介绍一下清国认为自己得国最正的原因。
“故以开剏论之,实不如有元之与我大清也。”
今天我们这篇文章围绕这句话展开。这句话出自《钦定四库全书》史部 《皇清开国方略》卷首·御制开国方略序,现在跟上我的思路,我们通过乾隆这篇御制序文来理解清国君主乾隆解释自己得国正的观点及原因。
第一,阐述自己的道德标准清国君主认为一个政权建立绝不可以是前朝臣子以下犯上,这属于大逆不道。为此乾隆以秦朝为分界点总结出先秦时期嬗代的方式跟秦之后的嬗代。
第二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选一个道德高尚的开国君主作为衡量其他开国君主的道德标杆先秦时期主要为夏商周三个朝代,三个朝代更替不会对前朝王室赶尽杀绝。
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斯诚大圣人昭徳垂裕万世之训,而非漫为谦辞也。葢世之治乱,犹日月之盈晦,四时之周序。治极必乱,乱极亦必返治,此守器者所宜保泰,而嬗代循环所由有开剏也。
以商朝开国君主汤对于夏朝末代君主桀的安置为标准。乾隆认为“汤之后为武王,其于处桀纣则武已不如汤矣。”这里我没记错应该指的是武王伐纣最后逼得纣王不得不自焚。但商朝后人一部分后来被周天子分封为宋国,另一部分在今天辽宁地区的“箕子朝鲜”,并没有做的太过。
第三,大元跟大清为啥得国最正?
接下来乾隆解释为什么故以开剏论之,(历朝历代建国的方式)都不如有元之与我大清。因为纵观中国历史,哪个朝代的不是前朝旧臣以下犯上叛变得来的?吃着前朝的饭砸着前朝的锅,你们是人吗?“夫中国之嬗代,莫非其祖宗本其君之臣子也”
但大元跟我大清可就不一样了。我们原本是跟中国没有关系的外国,以我大清为例,我大清在前明时是大明在女真故地的羁縻官,这种官说穿了就是一个虚名,跟(泗水)亭长(刘邦)、寺僧(朱元璋)这种臣子有着本质区别,而且明朝时期中国对我们不好,我们大清跟中国有着不共戴天之仇,我们是趁着中国病要他命,我们可是跟中国过去那种以下犯上改朝换代有着本质的区别。(形象瞬间高大起来了哈)
乾隆的父亲雍正在大义觉迷录中也是这样的观点。况明继元而有天下,明太祖即元之子民也。以纲常伦纪言之,岂能逃篡窃之罪?


可能有人要问了,中国那么多朝代,为啥偏偏对比刘邦跟朱元璋呢?乾隆认为中国的改朝换代虽然说都是以下犯上的造反篡位完成的,但我们可以从矮子里面拔矬子,论前朝臣子造反这块,唐宋两朝得国最不正(其实漏了司马家的晋)但建立的汉朝的亭长跟建立明朝的朱元璋相对于唐宋来说,在前朝地位极低的,也没吃皇帝几碗饭。所以以夏商周更迭那个标准为参照物,汉明两朝要比唐宋高光不少,至少没有唐宋(晋)那么恶劣。而且我大清跟中国也不是一个国家,我祖先也不食明禄,我大清的建立也是从“赫图阿拉因十三甲筚路蓝缕得盛京而定王业。以武王于汤有光拟之,则实于汉明有光而唐宋在所弗论矣。“我大清(还有大元)之所以得国最正恰恰是因为我们原本是跟中国没有关系的外国,那些在网上认为我们是中国是想说我们元清跟中国的开国君主那样是造反得来的天下吗?有种来清东陵在朕跟前BB,看寡人收不收你就完事了。”以下是乾隆的写的那篇序文的完整版,别说我给大清国君主乾隆断章取义。


“故以开剏论之,实不如有元之与我大清也。”
今天我们这篇文章围绕这句话展开。这句话出自《钦定四库全书》史部 《皇清开国方略》卷首·御制开国方略序,现在跟上我的思路,我们通过乾隆这篇御制序文来理解清国君主乾隆解释自己得国正的观点及原因。
第一,阐述自己的道德标准清国君主认为一个政权建立绝不可以是前朝臣子以下犯上,这属于大逆不道。为此乾隆以秦朝为分界点总结出先秦时期嬗代的方式跟秦之后的嬗代。
第二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选一个道德高尚的开国君主作为衡量其他开国君主的道德标杆先秦时期主要为夏商周三个朝代,三个朝代更替不会对前朝王室赶尽杀绝。
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斯诚大圣人昭徳垂裕万世之训,而非漫为谦辞也。葢世之治乱,犹日月之盈晦,四时之周序。治极必乱,乱极亦必返治,此守器者所宜保泰,而嬗代循环所由有开剏也。
以商朝开国君主汤对于夏朝末代君主桀的安置为标准。乾隆认为“汤之后为武王,其于处桀纣则武已不如汤矣。”这里我没记错应该指的是武王伐纣最后逼得纣王不得不自焚。但商朝后人一部分后来被周天子分封为宋国,另一部分在今天辽宁地区的“箕子朝鲜”,并没有做的太过。
第三,大元跟大清为啥得国最正?
接下来乾隆解释为什么故以开剏论之,(历朝历代建国的方式)都不如有元之与我大清。因为纵观中国历史,哪个朝代的不是前朝旧臣以下犯上叛变得来的?吃着前朝的饭砸着前朝的锅,你们是人吗?“夫中国之嬗代,莫非其祖宗本其君之臣子也”
但大元跟我大清可就不一样了。我们原本是跟中国没有关系的外国,以我大清为例,我大清在前明时是大明在女真故地的羁縻官,这种官说穿了就是一个虚名,跟(泗水)亭长(刘邦)、寺僧(朱元璋)这种臣子有着本质区别,而且明朝时期中国对我们不好,我们大清跟中国有着不共戴天之仇,我们是趁着中国病要他命,我们可是跟中国过去那种以下犯上改朝换代有着本质的区别。(形象瞬间高大起来了哈)
乾隆的父亲雍正在大义觉迷录中也是这样的观点。况明继元而有天下,明太祖即元之子民也。以纲常伦纪言之,岂能逃篡窃之罪?


可能有人要问了,中国那么多朝代,为啥偏偏对比刘邦跟朱元璋呢?乾隆认为中国的改朝换代虽然说都是以下犯上的造反篡位完成的,但我们可以从矮子里面拔矬子,论前朝臣子造反这块,唐宋两朝得国最不正(其实漏了司马家的晋)但建立的汉朝的亭长跟建立明朝的朱元璋相对于唐宋来说,在前朝地位极低的,也没吃皇帝几碗饭。所以以夏商周更迭那个标准为参照物,汉明两朝要比唐宋高光不少,至少没有唐宋(晋)那么恶劣。而且我大清跟中国也不是一个国家,我祖先也不食明禄,我大清的建立也是从“赫图阿拉因十三甲筚路蓝缕得盛京而定王业。以武王于汤有光拟之,则实于汉明有光而唐宋在所弗论矣。“我大清(还有大元)之所以得国最正恰恰是因为我们原本是跟中国没有关系的外国,那些在网上认为我们是中国是想说我们元清跟中国的开国君主那样是造反得来的天下吗?有种来清东陵在朕跟前BB,看寡人收不收你就完事了。”以下是乾隆的写的那篇序文的完整版,别说我给大清国君主乾隆断章取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