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人吧 关注:1,164贴子:37,226
  • 6回复贴,共1

袭人大概是《红楼梦之金玉良缘》里为数不多的正常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胡玫女士筹备数年,终于在她执导的电影《红楼梦》成为另一个“中美合拍”之前推出了这部《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且不管当年的规划多么宏伟、幕后的故事多么绚丽,单从成品效果来看,我个人认为这电影的质量可谓差得前无古人。
将《红楼梦》改编为容量较小艺术形式,以“宝、黛、钗”爱情为核心内容显然是常规选择,以二尤、晴雯、袭人、王熙凤等人为中心的改编尝试也都有成功先例。但《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的编剧独出心裁,发掘出“林黛玉的遗产”这一原著中不存在的线索,并为此创作了贾家“吃绝户”的一系列剧情:借陪黛玉奔丧的机会,贾琏把林如海的遗产带回了贾家。表面钟鸣鼎食的贾家实则拖欠了大量官银,甚至给下人放的月钱也不得不克扣。而今元春做了皇妃,贾家建造大观园省亲的银子,王熙凤、贾母等人于是挪用林如海的遗产建好大观园办了省亲……然后呢?然后线索就断了。贾家是借林如海的遗产恢复了元气还是因省亲耗资过大而一蹶不振完全没有交代,仿佛这只是一个“吃绝户”的故事,财产到手了、女儿害死了也就完了。
我必须反思是我自己对原著的熟悉程度影响了观看体验,在编剧(也可能是剪辑师)的手里,《红楼梦》原著的情节像积木一样被拆散,又被毫无起承转合地重新拼接起来:宝玉看到“金簮雪里埋”、黛玉说出关于“暖香”的话时宝钗还没来到贾府;“探宝钗黛玉半寒酸”、“林黛玉俏语谑娇音”和“赠帕题诗”被安排在同一个雨夜;“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史太君两宴大观园”和焦大关于“爬灰”的痛骂被安排在了同一天;宝玉误踢袭人后,贾元春终于被选为了皇妃;宝黛共读西厢、黛玉葬花之后,大观园终于落成;草草了结归省流程之后,元春当场赐下宝玉、宝钗相同的端午节礼,继而忽又放起了风筝,忽又丢失了通灵宝玉……整部电影的剧情串联在时间、空间、逻辑上都毫无关系,东拉西扯、牛鬼蛇神、疯疯癫癫、不知所云。
与炸裂的叙事手法相匹配的,电影对人物的塑造方式也同样拙劣和肤浅。在“吃绝户”的剧情框架下,王夫人、薛姨妈、王熙凤、贾琏甚至贾母都变成了纯粹的坏人。胡乱拼凑的剧情里,贾宝玉成了个蛮横无礼但被众人宠爱的傻子,林黛玉是个心胸狭窄且无人关爱的傻子,宝钗则是个随波逐流又毫无存在感的傻子。我看这电影也不必叫什么“金玉良缘”,就叫“三傻大闹大观园”好了。
尽管只有110分钟的时长,但湘云、迎春、探春、惜春、平儿、晴雯、贾环、贾瑞、贾蓉、薛蟠、香菱、冯渊、瑞珠、宝珠、柳嫂子、王子腾等一众人物在电影中你方唱罢我登场,着实解决了一大批演员的就业问题。然而,到厨房偷嘴吃的贾环、追骂贾环说他是“丫鬟养的”的柳嫂子、在王夫人面前疯狂表现的晴雯、雨夜来到宝钗处要吃酒掷骰子的湘云……原著里的秩序被搅了个七零八落,很难看出电影里的这些人物与《红楼梦》原著之间有除了名字以外的任何联系。
选甜妹形象的张淼怡演林黛玉、选武将形象的张光北演贾政、选强人形象的丁嘉丽演刘姥姥……电影在选角方面倒是颇有创意。可惜成片中看不到剧组为这些演员进行了什么修饰和引导,反倒热衷于往黛玉脸上推特写、安排贾政像土匪头子一样抖落披风、把刘姥姥化妆得像只有五十多岁……总的来说,这部电影一众人物的形象和气质与原著相去甚远,要负责任的不只是编剧、导演和演员,这草台班子似的选角、化妆、摄影和动作设计都脱不了干系。
在细节上,这部电影的不合理——或者说错误之处同样俯拾即是。贾宝玉称贾瑞为“瑞大爷”、黛玉称贾琏为“琏二爷”、薛姨妈把“美人灯”当贬义词用、林黛玉自譬“多愁多病身”(张生)、黛玉在林如海葬礼上抛头露面、贾政毫无礼数地跪在元春的屏风外喊“儿啊”、字幕把“带”当成“戴”字用、黛玉葬花的背景里漫山遍野都是桃树,远处甚至还有雪山……
如果说这部电影还能找出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的话,电影里的袭人是个正常人应该能算作一例。影片选择的演员杨祺如相貌温和可亲,还算符合袭人的气质。同时应该庆幸这部让贾琏展示了两次胸肌、拍出宝钗脱衣入浴的镜头、把贾琏和王熙凤拍出贾琏和多姑娘的感觉、把作者删掉的“爬灰”剧情又加回来的作品放弃了“初试”一节,没有展示一个比程乙本成人版更可怕的“初试”。也应该庆幸电影中其它与袭人有关的情节只剩了莫名其妙的被踢了一脚和程本续书里不那么莫名其妙的“调包计”小过场,不然剧组能在其它稍复杂些的情节中整出什么让人血压飙升的活儿来我都不觉得奇怪。
最后,我必须承认的是,这部电影如此惨烈的效果怪不得导演,怪不得编剧,怪不得演员,也怪不得剧组的所有人,要怪也只怪我们这些人真的看过原著。
(图片来源:微博“奶思玩家”)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8-22 08:38回复
    江宁织造府创造的的经济价值占全国48——49%,曹即被抄家,被用作消费的花园子、坐吃山空,不是原来的钱生钱,兴办工厂,发展贸易,及保护钱财的海陆军现代化建制。这就是明朝与清朝的区别,前者有资本主义萌芽,后者还大有奴隶制色彩。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8-23 09:10
    回复
      袭人不但正常,而且成了善良的人,其他都是坏人。袭人反过来劝王夫人,宝黛的感情深,二宝结婚会害了他们。唉 难得的袭人。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8-24 18:59
      收起回复
        哎,看了楼主这篇文章,原本想去电影院看一下的,都不会去了。
        现在的自媒体,把对红楼梦的评价流于截取一张黛玉最丑的照片,然后大肆评价这个女演员丑来评价一部电影,我觉得是不公平的。
        可是,如果电影真的拍成这样,这就真的是侮辱先人了。
        很想问下这个导演,她到底是怎么理解红楼梦的故事的?她到底是怎么评价红楼梦原本的主要人物的?
        怎么拍的出来?不觉得丢脸吗?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8-26 19:24
        收起回复
          顺便记录一下饰演袭人的演员杨祺如在苏州路演时的谈的心得:“……袭人有评价,说她服侍贾母的时候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服侍宝玉的时候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是说在贾母眼里她是非常合格的一个丫鬟,贾母是很喜欢她的,贾母觉得说她是一个‘痴人’。然后在王夫人眼里——就是贾宝玉的妈妈——王夫人眼里她也是一个备受钦睐的——说白了她其实有点像准儿媳的这种感觉。就是王夫人会从她的月份钱里抽出二两钱给到袭人,就是认准了觉得袭人以后可能会成为宝玉的‘二房’,觉得以后贾宝玉身边以后能有袭人这样一个贤惠、贤良的人呢就是很放心的。所以王夫人对她的评价也说至善之人——就是至贤之人。所以就是她在这些主子们眼里、这些众小姐们的眼里她都是一个非常温柔和顺、似桂如兰的形象。可是曹雪芹在她的判词里又说她是‘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一个‘枉自’和一个‘空云’这两个字就是带有一些曹雪芹对她的一个否定色彩。但是其实我十九岁的时候接到这个人物,我其实对她理解没有到这种位置,就是当时我对她的理解也是有负面色彩的。我觉得她可能是有自己的人生规划的,就是她想要为了达到,为了成为贾宝玉的二房,她塑造,把自己营造成这样一个完美的人设。可是我现在过了六年之后,我也成熟了一些,我会更理解袭人这个人物。我觉得就是曹雪芹的这个否定色彩可能不是说他否定袭人这个似桂如兰的品格,温柔和顺的这个形象标准,他不是否定这些。他可能在忙否定当时这个封建制度下女子的道德枷锁,就是说可惜了你那么的顺从、那么的听话、那么的稳妥的这样一个人最终还是没有能达到你自己期许的那样,想要嫁给贾宝玉。所以说这个人物可能也是《红楼梦》的一个主旨吧,《红楼梦》里每个人物单拎出来她都是有非常多的——有多面性和复杂性,所以说我也是通过创作者的内心也是希望通过我们的电影激发观众再次去翻看《红楼梦》,去品读这个文学瑰宝。”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8-28 00: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