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背壁青灯劝读书”,周汝昌《杨万里诗选》注:【背”义有二:为物(如幔帐)所隔;靠倚而立。此为后一义。将灯拟人,不以灯为照读,而觉其为劝人读书。】按,为安全和美观计,灯常常不会靠倚墙壁放置,此“背”当指“背向”义。灯原无分正向反向,只因作者将灯拟人,表面称其背向墙壁,实际是在说灯为了劝作者读书而面向作者。
关于“向来诸老端何似”,薛瑞生《诚斋诗集笺证》注:【向来句,为“向来老端何似诸”之倒,意谓向来老人都思睡如此。代词“之”与疑问语气词“乎”的合音。】此说有两误:其一,“何似”表示反问,即“不似”义,若表“都思睡如此”,当用“均似”或“皆似”之类;其二,文中并无思睡意,且后文有“只愁夜饮无供给”一句,“渴酒”之欲与“思睡”之欲矛盾。
关于“未必千年便不如”,薛瑞生《诚斋诗集笺证》注:【未必句,承上句,意谓千年后的老人就不如此。按,此首为解嘲诗,写老人无心看书而嗜睡,青灯劝读,明月嘲笑。但又自我解嘲云:人老均如此,未必千年后的老人就强到那儿去。】按,1174年正月,杨万里除知漳州,后因病未赴任,家居三年,直到1177年四月,出知常州。此《夜坐》诗作于1178年春,此时作者到常州任上尚不满一年。《诚斋集·卷七》写于作者染病家居期间,因此多愁叹之作,而《诚斋集·卷八》是记录作者到常州之后的诗,在《夜坐》之前已有极多赏花的绝句,可见此时作者心境和前几年大不相同,明显更加轻松惬意和充满希望,因此有“小雨新肥半圃蔬”之句。故而“背壁青灯劝读书,窥窗素月唤看渠。”非是作者自嘲人老,而是显其无事闲读之惬意。诗人独自读书非是青灯劝之,抬头见月亦非素月唤之,此二句用拟人,是作者内心愉悦的写照。
“向来诸老端何似,未必千年便不如”当参见周汝昌《杨万里诗选》的注释:【向来诸老,指所读书记叙的古人或书之著者。千年,指时至读书者已在千年之后。两句意谓古人毕竟到何境界,自己岂便真赶不上他们吗?】然笔者认为,《夜坐》诗之前不久作者另有《读严子陵传》诗,据此可推测作者当时在读《后汉书》。则“向来”两句未必是在谈文学,“未必千年便不如”也不是说作者自己未必不如前人,而是指千年后的宋朝未必就没有像汉代先贤一样的人才,此解当合作者一贯自谦的文风。
另,周汝昌称这首诗是作者以极婉蓄的语式感怀国事、自抚抱负的作品。此为不当之解。考《诚斋集·卷八》整卷绝大多数为吟风弄月,赏花弄香之作,卷首作者《自序》已言明:“自此,每过午,吏散庭空,即携一便面,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予诗材,盖麾之不去,前者未讎,而后者已迫,涣然未觉作诗之难也。”则何谈“感怀国事、自抚抱负”?要知此时距离杨万里“感怀国事”的绍兴和议时期已隔十余年矣。诗人固有激昂之时,却不会终日如此,纵使愤慨如辛陆,亦多有怡情之作,况乎诚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