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5月12日漏签0天
居巢吧 关注:29,124贴子:86,979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游戏

  • 4回复贴,共1页
<<返回居巢吧
>0< 加载中...

找准主攻方向 明确着力支点——试析巢湖承接产业转移影响因素

  • 收藏

  • 回复
  • 沾着口水数票子
  • 核心吧友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没有方向就没有起点。干事情,要起好步,开好局,首要的工作是冷静、客观、理性地分析所面临的形势,科学准确地把握形势,顺势合理地明确方向,不能盲人摸象,糊涂前行,产生瞎子点灯白费蜡的悲剧。从区域经济发展的态势、行政体制的价值取向、地理空间距离的远近、要素发育程度的高低、投资政策环境的优劣、人文地缘关系的亲疏等六个方面来考察,巢湖在推进皖江示范区建设、争取产业迅速转入上,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艰辛的。因此,切实找准主攻方向,切实明确着力支点,至关重要。
1、从区域经济的发展态势看。任何一个区域经济体,都拥有自己的核心区、腹地带。当核心区集聚生产要素达到饱和状态时,产生一种回波现象,产业外溢,向腹地带扩散,对腹地带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但更多时候,核心区集聚生产要素达不到饱和状态,产生一种极化现象,长时期磁吸腹地带生产要素向心流入,对腹地带经济社会发展起着抑制作用。
从现实状况来看,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以深圳为龙头的珠三角,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生产要素集聚已达到饱和状态,面临着资源瓶颈、土地瓶颈、产业能级瓶颈的严重约束,要素成本急剧增加,入世后就着手产业重构和区域调整,开始外移传统产业。如上海市外移传统纺织业,在江苏盐城市建成一个年产值达400多亿元的纺织业基地,崇明岛2008年拒绝岛外低端产业投资100多亿元。
但是,以合肥、芜湖为核心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南京都市圈,正处在极化过程中,吸纳着腹地带的人才、资金和优质的劳动力资源、优质的消费购买力,带高了腹地带产业发展成本,让腹地带经济社会发展处在十分不利地位。
巢湖是长三角经济区的外延地带,有承接其外溢产业的一定便利,但又是南京都市圈、合肥经济圈和马芜铜城市带的重叠地带,就地理空间而言,有利于人才、资金向周边城市集聚,有利于矿产品、农产品拓展市场,有利于剩余劳动力寻找就业空间,并带来一些技术指导的便利,带来一些配套产业进入的便利,带来一些群众的置业购物的便利,是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就经济空间而言,产业要素易于流出,不利于巢湖二、三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如人才、高素质的劳动力外流,会恶化巢湖人力资源结构,留下的“老弱病残”,削弱本地产业推动结构升级的能力。依据区域经济发展极化理论来审视,在巢湖形成了一个经济社会发展“黑障区”,区位优势不容乐观。
2、从行政体制的价值取向看。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以分税制为主体的公共财政分配格局、以行政关系为单元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促使各级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中有着强势参与的冲动,对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产业跨区域转移影响十分巨大。就连上海市都不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打造现代金融业、现代服务业两大中心时,也不放手钢铁、造船、化工、汽车等重工业,试图建设一个集金融业、服务业、制造业为一体的万能的产业中心。据一项调查显示,在苏浙沪经济圈的15座城市中,有11座城市选择汽车零配件制造,有8座城市选择石化,12座城市选择通信产业。苏南地区(南京、无锡、镇江、常州、苏州)、苏中地区(扬州、泰州、南通)、浙北地区(杭州、嘉兴、湖州)、浙东地区(绍兴、宁波、舟山)内部各城市产业结构的相似系数都在0.95以上,无锡和镇江的相似系数竟达0.998,生产布局重复,产业结构同化、特点同化、职能同化现象十分突出。这表明一些地方为了GDP、税收、政绩,宁可重复竞争也不放弃,也意味着如巢湖一样的欠发达地区争取产业转入、参与区域经济分工与协作并非易事。
一些地方成为产业要素流动的操盘手,千方百计阻止产业要素流出行政区域外,妨碍正常的区域经济联系、产业移动。如江苏省以行政手段推动苏南苏北对接,主导苏南外溢产业定向移入苏北,有时苏南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完成目标任务,应付省里的政绩考核,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形式,逼迫有的企业向苏北搬迁。合肥、南京也不例外,更何况合肥经济圈、南京都市圈与巢湖之间,存在着一个中间地带。合肥市有长丰、肥东、肥西,南京市有溧阳、溧水、句容等核外圈内行政区域,产业结构、发展水平与巢湖一样,具有同质性、同层性,在承接核心区产业要素扩散、争取产业转入上,不仅形成了互相竞争的态势,更有可能获得当地党委、政府的强有力支持。合肥、南京主动向庐江、和县伸出协作的橄榄枝,没有逃出传统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窠臼。它们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需要的是源源不断的农产品供应、购买力支撑。



  • 梦境巢湖
  • 知名人士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巢湖的发展方向 只能死守沿江,迎头东向!找长三角要企业去!


2025-05-12 11:38:12
广告
  • 路过巢湖
  • 铁杆吧友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比较客户!巢湖受合肥芜湖打压严重……大的项目都给他们抢去了!


  • 望城小鲜肉
  • 人气楷模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文章写的倒是好,不过实施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啊!


  • 沾着口水数票子
  • 核心吧友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建议市行政中心南迁到沈巷,合肥离巢湖太近,政治吸附力有时候会左右经济发展,但巢湖的出路在于开发沿江地带,而不是和合肥搞什么经济圈,这样只能合肥越做越大,而巢湖是越来越难立足。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4回复贴,共1页
<<返回居巢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