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枫暖血吧 关注:28贴子:23,095

读佛经才能调整整个机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就像定期保养一样
使身体和精神向阳,不散失
我感觉,阶段性无聊。想要再突破一些获得惊喜
这个傍晚生活时钟停摆几分钟


IP属地:辽宁1楼2024-08-14 17:57回复
    我得想一下,读哪个


    IP属地:辽宁2楼2024-08-14 18:04
    回复
      2025-05-21 11:18:46
      广告
      就解深密吧,解深密完了再楞伽


      IP属地:辽宁3楼2024-08-14 18:27
      回复
        薄伽梵
        梵语6bhagavat,巴利语 bhagava^ 或 bhagavant。为佛陀十号之一,诸佛通号之一。又作婆伽婆、婆伽梵、婆哦缚帝。意译有德、能破、世尊、尊贵。即有德而为世所尊重者之意。在印度用于有德之神或圣者之敬称,具有自在、正义、离欲、吉祥、名称、解脱等六义。在佛教中则为佛之尊称,又因佛陀具有德、能分别、受众人尊敬、能破除烦恼等众德,故薄伽梵亦具有有德、巧分别、有名声、能破等四种意义。另据佛地经论卷一载,薄伽梵具有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等六种意义。此外,亦有将佛与薄伽梵并称为‘佛薄伽梵’者。[大智度论卷二、清净道论卷七、大乘义章卷二十](参阅‘世尊’1522、‘婆伽婆’4453)
        ---------
        评:不应有文字见,这里把如来称为神是没有问题的。
        同理,中国的“道”作为根本的东西,也是可通用的。


        IP属地:辽宁4楼2024-08-14 19:18
        回复
          我说胜义,是诸圣者内自所证寻思所行,是诸异生展转所证。
          -----
          评,虽然此句后面都是说胜义无寻思和表示,但以此为开头。说明了寻思的重要性,和寻思的时长很长(展转)。
          寻思,也就是思考。更严格和目的性强的思考,可以叫做证。
          这里的异生,就是众生。
          词典:旧译为凡夫,新译为异生。


          IP属地:辽宁5楼2024-08-14 19:25
          回复
            世尊,我见彼已窃作是念:‘此诸善男子,愚痴顽钝,不明不善,不如理行,于胜义谛微细甚深超过诸行一异性相不能解了。’”
            ----
            评,明知道对方错了,也不去纠正。而是悄悄在那做评论。这说明无缘干涉则不干涉
            我们现在也有这种聚众
            但不是谁都有缘被指正。


            IP属地:辽宁9楼2024-08-14 20:03
            回复
              或于长夜由欲tān胜解,诸yu炽huo所烧然故,于内除miè一切sè声香味触相妙远离乐不能寻思,不能比度,不能信解。
              ------
              评,这里不是放弃攀比,相反仍在比较之中。认为“妙远离乐”更高级。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佛教是没有放弃乐的。该乐仍需乐呀。
              若有人疑妙远离乐是说离开乐,那肯定不是。因为后句还有很多乐,如【或于长夜由言说胜解,乐著世间绮言说故,于内寂静圣默然乐不能寻思,不能比度,不能信解。】
              另外,胜解,是指“觉得这个特别棒”值得拥有。
              瑜伽三卷七页云:胜解云何?谓于决定事,随彼彼行,印可随顺性。又云:胜解作何业?谓于所缘,任持功德过失为业。
              九解 入阿毗达磨论上六页云:胜解、谓能于境印可。卽是令心于所缘境无怯弱义。
              十解 俱舍论四卷三页云:胜解、谓能于境印可。


              IP属地:辽宁10楼2024-08-14 22:37
              回复
                  “善清净慧,若‘胜义谛相与诸行相都无异’者,应于今时一切异生皆已见谛,又诸异生皆应已得无上方便安隐涅槃,或应已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胜义谛相与诸行相一向异’者,已见谛者于诸行相应不除遣;若不除遣诸行相者,应于相缚不得解脱;此见谛者于诸相缚不解脱故,于粗重缚亦应不脱;由于二缚不解脱故,已见谛者应不能得无上方便安隐涅槃,或不应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不证即涅,显然不可以。这是烦恼菩提相等的见解者的错误。不修者的错误。
                证到的菩提区别于烦恼,则菩提烦恼两个区域,居于菩提中是快乐,居于烦恼中不快乐。这是二者相异时的错误。
                胜义谛就是根本本源、法身、最高本体。诸行就是一切的演变、存在、万法、五光十色的宇宙、生命、自然界的日常、包括林林总总每一个事物。


                IP属地:辽宁11楼2024-08-15 08:21
                回复
                  2025-05-21 11:12:46
                  广告
                   “善清净慧,由于今时非诸异生皆已见谛,非诸异生已能获得无上方便安隐涅P,亦非已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胜义谛相与诸行相都无异相’不应道理。若于此中作如是言‘胜义谛相与诸行相都无异’者,由此道理当知一切非如理行,不如正理。善清净慧,由于今时非见谛者于诸行相不能除遣,然能除遣;非见谛者于诸相缚不能解拖,然能解拖;非见谛者于cū重缚不能解拖,然能解拖;以于二障能解拖故,亦能获得无上方便安隐涅P,或有能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胜义谛相与诸行相一向异相’不应道理。若于此中作如是言‘胜义谛相与诸行相一向异’者,由此道理当知一切非如理行,不如正理。
                  ----------
                  即,菩提可以覆盖烦恼,可以破卝解烦恼之烦。这是个多么好的消息。心经‘能除一切苦真卝实不虚’ 在没有理解时是比较难相信的。
                  类似于隐卝形衣 正常看不见 某些时候能看见。类似肥皂泡衣,松动了相缚。


                  IP属地:辽宁14楼2024-08-15 08:50
                  回复
                    由于今时胜义谛相非堕杂染相,诸行共相名胜义谛相。是故,‘胜义谛相与诸行相都无异相’不应道理,‘胜义谛相与诸行相一向异相’不应道理。
                    ---------
                    不堕杂染,又是共相,厉害呢


                    IP属地:辽宁15楼2024-08-15 08:57
                    回复
                       “复次,善清净慧,若‘胜义谛相与诸行相都无异’者,如胜义谛相于诸行相无有差别,一切行相亦应如是无有差别;修观行者于诸行中如其所见,如其所闻,如其所觉,如其所知,不应后时更求胜义。
                      -----
                      评 ,更求胜义是正常的。现今许多佛本天然无须所求之辈的禅宗人,已经是邪魔外道了。
                      处处是佛,然而佛与佛之间为何有差异呢?花叶都是菩提花叶为何不同?


                      IP属地:辽宁16楼2024-08-15 09:09
                      回复
                        若‘胜义谛相与诸行相一向异’者,应非‘诸行唯无我性、唯无自性之所显现是胜义相’;又应俱时别相成立,谓杂染相及清净相。
                        -----
                        评,诸法都无我,作为胜义。和共相。
                        杂染清净并列,那么相当于快乐烦恼并存,则烦恼永不可脱。佛也不敢进入此雷池一步。


                        IP属地:辽宁17楼2024-08-15 09:14
                        回复
                          如胡椒上辛猛利性,不易施设与彼胡椒一相异相。
                          ------
                          评,诸法上的无我性,相当于胡椒本身散发出或尝过后的辛辣之味
                          我们应该有种直观上的领纳,诸法有无我味 你尝过后,现在不还没尝嘛
                          ---
                          如是,善清净慧,胜义谛相,不可施设与诸行相一相异相。善清净慧,我于如是微细极微细、甚深极甚深、难通达极难通达,超过诸法一异性相胜义谛相现正等觉,现等觉已为他宣说,显示开解,施设照了。”
                          --
                          感谢
                          上面说不易,下面说不可。就是超过了或一或异,而要用不伦不类来理解。比如看着一颗红绿镶嵌的李子,问这是红色还是绿色?都有嘛,为何强要归成一色。


                          IP属地:辽宁18楼2024-08-15 09:25
                          回复
                            善现,譬如种种非一品类异相色中,虚空无相、无分别、无变异,遍一切一味相;如是异性异相一切法中,胜义谛遍一切一味相,当知亦然。”
                            -------
                            评,亦是直观领解。除了一味,还遍一切处,充满的状态
                            ---
                            若一切法真如、胜义、法无我性亦异相者,是则真如、胜义、法无我性亦应有因,从因所生;若从因生,应是有为;若是有为,应非胜义;若非胜义,应更寻求余胜义谛。善现,由此真如、胜义、法无我性不名有因,非因所生,亦非有为,是胜义谛,得此胜义更不寻求余胜义谛;唯有常常时、恒恒时,如来出世、若不出世,诸法法性安立,法界安住。是故,善现,由此道理,当知胜义谛是遍一切一味相。
                            ---
                            评,无因无起,恒在不灭。


                            IP属地:辽宁19楼2024-08-15 09:50
                            回复
                              2025-05-21 11:06:46
                              广告
                               “复次,德本,相名相应以为缘故,遍计所执相而可了知;依他起相上遍计所执相执以为缘故,依他起相而可了知;依他起相上遍计所执相无执以为缘故,圆成实相而可了知。
                                “善男子,若诸菩萨能于诸法依他起相上,如实了知遍计所执相,即能如实了知一切无相之法。若诸菩萨如实了知依他起相,即能如实了知一切杂染相法。若诸菩萨如实了知圆成实相,即能如实了知一切清净相法。
                                “善男子,若诸菩萨能于依他起相上,如实了知无相之法,即能断灭杂染相法;若能断灭杂染相法,即能证得清净相法。如是,德本,由诸菩萨如实了知遍计所执相、依他起相、圆成实相故,如实了知诸无相法、杂染相法、清净相法:如实了知无相法故,断灭一切杂染相法;断灭一切染相法故,证得一切清净相法,齐此名为于诸法相善巧菩萨。如来齐此施设彼为于诸法相善巧菩萨。”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若不了知无相法, 杂染相法不能断;
                                 不能杂染相法故, 坏证微妙净相法。
                                 不观诸行众过失, 放逸过失害众生,
                                 懈怠住法动法中, 无有失坏可怜愍。”
                              -------------------
                              评,无相法我已常给人说。但是遍计所执相所依执的其他遍计所执相仍存在,由于各种相互相涉入形成了遍计所执相,这便是杂染的过程。因此消除各个遍计所执相,才会灭掉依他。也就灭掉了杂染的可能。尔时一切清净圆成。


                              IP属地:辽宁20楼2024-08-15 11: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