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吧 关注:62,520贴子:1,405,290
  • 4回复贴,共1

欢度七夕,拥抱幸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到了,各位8u们有什么安排呢?
七夕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叫法繁多。七夕节是农历的七月初七。现存古书中第一次出现“七月七日”,是东汉学者崔寔所撰的《四民月令》。
七夕最初源于古代的星纪崇拜,后又衍生出牛郎织女相会的爱情故事,是少女祭祀星神、祈求心灵手巧的浪漫之夜。七夕节俗的丰富和圆满在六朝时期,汉魏以后主要成为表达女性愿望、比试与展示女性巧艺的节日。人们在七夕节吃巧果、巧芽面等食品,并进行穿针乞巧、喜蛛应巧、守夜许愿、曝书、晒衣等一系列乞巧活动。七夕节在早期是庭院式乞巧节日,唐宋时期,演变为社会节日,明清时期七夕节回归庭院。到了当代,七夕节由家庭节日重新扩张为社会节日,人们可以在七夕节的仪式展演,加强地方社会的联系,活跃与丰富地方民众生活。#七夕怎么过#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8-10 10:05回复
    七夕节的物质外壳与精神内核由民俗文化、爱情追求、创新热情与民族自豪共同构成。为我们提供了厚重的文化遗存,包括爱情观、劳动观、进取精神、道德观、责任感等,是全球化过程中中国节日重振的典型之一。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甘肃西和乞巧节习俗被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广东天河、浙江温岭两地的七夕习俗被列入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湖北郧西七夕习俗被列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夕对亚洲邻国也有影响,日本、越南和朝鲜半岛都有七夕节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8-10 10:07
    回复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和时间的崇拜。早在《诗经》时代,人们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在东汉时就出现了人格化的描写:“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七”又与“吉”谐音,“七七”有双吉之意。中国人讲究吉祥如意,视“七”为圆满。“七”还与“妻”谐音,因此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相应的民俗活动富含女性气质。
      先秦时期民间便流传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因为两人故事带有的悲剧色彩这一时期七夕节被视为凶时恶日。关于七夕节的具体起源,不同学者各执己见。部分学者认为汉代以前七夕就已经出现,只是不一定在七月七日,可能在七月朔日。但七夕节大致在汉代才完全成型并正式成为一个节日是学者间的一个基本共识。相传七夕节最初是为了纪念民间一个被称为“七姐”的织女,织女被民众视为纺织女神,是女孩儿们崇拜的对象,所以凡间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技艺。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是古代文献中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8-10 10:12
      回复
        请将上述文字用英语转述。(10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8-10 10:3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