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校长和他的微笑
首发2024-08-06 00:55·王子抒情
冷雨
那个如父如兄、亦师亦友的张校长与我离别了六年。
他到我梦里来过。素衣,黑发,博学,中庸,一如从前。我与他依依惜别时,带走了他真诚的微笑。
教诲在耳,从此露世上珍。
是七年前的那个夏天,在南充安汉中学,我如商鞅初见秦孝公一样惆怅。阳光一如既往地凶猛,摄氏三十八度的高温,烘烤着校园的石头砖房、硌脚的青石板路和年轻女性双颊上的高原红,整个校园、整座城市都像脱尽水分的秦孝公的《求贤令》,干燥而硬朗。
这所正处于发展转型中的学校,传承着热情真诚的南充风情,与我理想中的繁华学府梦大相径庭。
庆幸,与张校长和他的养生绿茶在异乡不期而遇,仿佛那翠绿的茶叶在水中散发出清新的香气弥漫了整个空间,让我深深地吸一口气,仿佛在享受这个世界的美好。他让我往后常常不经意想起,那悠长悠长的回忆,温馨,生动,有滋有味,有情有义。
开学之初,事务繁杂,疲于应付,担任教科室主任后,我自然一心扎进“新课改”的前沿阵地,旨在干出一番成绩。窃以为安中尚处于发展转型中的学校,虽然某些方面不够厚实,但比一些唯利是图的三流学校终究要强些,在进步中求创新或发展,对我压力不大。
班级规模较小,四十名学生,除去少数几张外省面孔外,尽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本地儿郎。以后我才知道,座中大多是成绩一般的学子,虽然他们在学习上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暴露了一些让人深思的问题。我之前抱着“将差生教成优秀学生的老师是好老师”的心态,却投机不成,误判敌情。
戴着眼镜的张校长是一位有学者风度的长者。浓密的黑发,朴素整洁的穿着,略带拘谨而自信的微笑,透着世事洞明的智慧和清冽馨香的书卷气。
他开门见山:“学校正处于发展阶段,我需要有担当能干事的人帮我。希望你大显身手,不负平生所学。你的优点与缺点十分明显:热衷于教育肯钻研学问,是你的长处;愤世疾俗,眼里容不下沙子,是你的短板。水至清则无鱼,人与人相处,沟通是很重要的。”
我面对他的真诚目光与暖人的微笑,心有戚戚焉:到底是资深教育者,一席话就说到我心里去。
“你要学会溶入新的环境,懂得变通兼与时俱进。如果将自己孤立于所有人面前,即使我有心帮你解困,也会爱莫能助。”
这简单的开场白,直到今天,仍弦犹在耳。一个真诚而坦率的长者形象,活泼泼地印在心头。
张校长曾经在教师小宴上用调皮的微笑打趣我,方式幽默,比如“蔡老师修练易筋经,已打通任督二脉,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在场的老师听得似懂非懂而开怀大笑,他又顺势抛来话题:“蔡老师研究鬼谷子学问已有大成,他写的《王子兵法》与《孙子兵法》遥相呼应。”我发现与他相处常如春风抚面,克己敬业,不敢稍有松懈。
张校长原是南充诗礼传家的公子,他的人生仿佛是一部古典的诗篇,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他有年逾八十的慈父,有贤惠的老妻,有留学国外的儿子。他拥有幸福的家庭与丰富的人生经历。
老师们私下议论张校长,都说他身上有三大亮点:首先,张校长的性情温和如水,他的微笑如同春风拂面,让人感到温暖而舒适。他从不轻易发脾气,对待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充满耐心和理解,他总是以平和的心态用智慧和经验去化解矛盾;其次,张校长为人厚道。他总是关心他人,乐于助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都会给予他们无私的帮助和支持。他的善良和真诚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信任;最后,张校长在教育上颇有建树。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教育者,更是一位有远见的教育家。他编写过教育专著,常在《南充晚报》上发表文章,堪称德艺双馨的教育家。
可是在我心目中,张校长还有第四大亮点——他的微笑,它仿佛是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明媚。那令我一见亲切、再见倾心的微笑,温馨,慈爱,亲善,怡人,他的微笑仿佛有一种磁力,让我如商鞅效忠秦孝公一样无法抗拒。他的微笑是人格魅力的体现,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他人的关怀的体现。他的微笑就像一道光,照亮了周围的一切,也照亮了我心中的世界。
首次感受他的微笑,缘于校长办公室。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走进了张校长的办公室。他的微笑如同春天的阳光,洒落在他的脸上,那种温馨与舒适瞬间笼罩了我。他的微笑是一种表情,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对生活的尊重和热爱。他的微笑让我明白,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我们要微笑着面对每一个日出日落,因为每一个微笑都可能成为我们人生中最美丽的风景。
“能把差学生调教成好学生的老师,是他的成功之处。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循序渐进。”率先被张校长问到教育的体会,我如实回答:“教育不是万能的。孔子的弟子有三千,只有七十二人成才。夫子遇到阳货时,居然有理说不清!当今的教育现状,同理可证。”
有感而发的回答却引来张校长的反诘:“
假如孔子的学生人人超凡入圣,孔子就是玉皇大帝,是西方的救世主耶酥。教育是启发人的思想或影响人的行为习惯,它不是一个万能模具。“张校长脸上的微笑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话题敏感而疼痛。教育是一个巨大的熔炉,它汇集了各种肤色、语言、文化背景和政治立场的人们。每个人在这个熔炉中,小心翼翼地收敛自己的锋芒,尽力避免刺伤别人,寻求在尖锐对抗中寻找到和谐。教育之痛在于:老师会面临误解和排斥,会经历失落和挫折。聪明如张校长者用理解代替指责,用沟通代替冲突。让自己在这个痛苦而美丽的旅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成为更好的自己。老师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熔炉中的一部分,彼此相连,彼此影响。
“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培养人的灵魂和人格的过程。”张校长微笑道。
“您认为在当今社会,教育应该如何应对科技发展的挑战?”我追问他。
“科技的发展为教育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性,但也带来了许多挑战。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将科技与教育相结合,以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如今的学生沉迷网络成瘾,玩物丧志,颓废与庸懒已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唯有改革教育机制,才能疗治痼疾!”我的话貌似挑衅却咄咄逼人,狭小办公室里的空气立刻紧张起来。
“老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张校长满怀信心地说:“未来的教育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教育者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中国的新课改推行了十多年,可在南充,老师与学生的课间与课后的交流还是清一色的四川话!四川人爱讲本地话的习惯如同英国人出门带雨伞!比如,您就常常信口来一句四川话,让我尴尬!”我的眼睛在张校长的脸上逡巡,暗暗猜测这涡流涌动的辩论将怎样收场。我听见自己心脏剧烈跳动的声音。
“南充不是旅游城市,在某些方面比不上发达的大城市……”张校长红了脸,他微笑着解释。
在这次交流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张校长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教育者,更是一位充满智慧和情感的人。
下午放学后,张校长叫住我,他脸上笑容可鞠。“我和李局长请你和三名主任吃晚饭!”
他用友善的微笑着打量我,悠悠地说。
傍晚时分,张校长邀请我和老师们共进晚餐,品味他亲自挑选的椰汁。那一刻,所有的忧虑都随着晚风飘散。我们走进了椰汁的世界,那个独特的,甜蜜的世界。
那是一个温馨的夜晚。灯光下的张校长面带微笑,眼中透露着智慧的光芒,他的脸上洋溢着热情和关爱。餐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菜肴,红烧肉、清蒸鱼、麻辣豆腐……每一道菜都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令人垂涎欲滴。我们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交谈。
“蔡老师,听说你对教育改革有一些新的想法?”张校长微笑着问我。他是一位儒雅而亲和的长者,他的言谈举止间流露出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
我点点头,谈起自己对素质教育的一些看法,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全面发展。张校长露出自信的微笑,他频频点头,表示赞同我的观点。
“是啊,教育改革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另一位老师插话道。
我们继续谈论着教育问题,分享各自的经验和见解。一位老师谈起自己对学生心理辅导的重视,另一位老师则分享了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张校长不时地为我们添上椰汁,他的热情和关爱如同一股暖流,流淌在我们的心间。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我们的关心和尊重,他的微笑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们的世界。他的话语如诗如画,充满智慧和力量,让我们感到被尊重、被理解。
张校长的微笑从此深深印在我的味蕾中,唇齿间,回忆里,心坎上。情真意切的微笑,每一丝每一缕,都是挚友情谊和异乡的慰藉;清澈真诚的眼神与暖人的微笑,每一次对视,都是具象的乡愁,值得一品二嚼三饕餮,留待以后的如寄浮生里慢慢回味。
夏天的太阳对南充格外慷慨。在酷热的南方生活久了,慢慢觉得日子并不难熬,反而每一天都生出些欢喜来。异乡亲切的面孔少,偶然在校园里遇见,倍感亲切,渐渐以张校长为圆心,形成一个松散却热络的朋友圈子。
可恨相聚的日子总是仓促。时值深秋,我为了“逼迫”学校革除弊端,决定辞职离校。我为了安中的发展苦心孤诣奋斗了三个月,已为学校打下了深厚广泛的群众基础。我去的离去,会促使学校改革,也会激发大部分家长的求真向善之心,让他们尊重学校与老师的辛苦付出。
“你留校工作,我们高兴;你执意要走,我们欢送……”张校长的微信留言很感伤。
“您一定要在学校推广普通话,切勿用绥靖政策来团结老师。”我倒像是做错事一样,嗫嚅说:“还有,学校一定要出台有效的管理制度约束老师的行为表现,实施法治!”
临行前,张校长让平老师送我离校。自然,君子坦荡荡。我与家长的微信交流,我逐一截屏发给张校长,让我知晓我的表现;同时,我也与部分深明事理的家长深入交流达成共识,以免滋生风波。我为了张校长,不远千里来南充;同样为了张校长,我忍痛离校促改革!
我到达南充动车站后,平老师打电话问我:“蔡老师,你的身份证随身携带了吗?”
我知道浮躁的平老师没有这样细腻的心思,一定是张校长交待平老师殷切地叮嘱。张校长曾经亲自开车来动车站为我送身份证的感人情景仍历历在目,让我终身难忘!人在他乡,真诚的微笑与善意的言语如同我的脐带,和故乡声气相求、血脉相连。
回福建后,看书、写作、上班、知心朋友去世,许多事情接踵而至,力不从心时,恨不能分身有术,再凭空变出一个三头六臂的自己来帮忙。一直,只和张校长在微信上进行文字互动,却再没电话交流。
直到三年前的秋天,我应平老师之邀去广元的黄冈学校教高中语文,张校长得知后在微信上发来文字:蔡老师到了广元,欢迎你与平有空来南充玩!十月的广元北风呼啸,冷空气袭人,但张校长的善举让我感觉温暖如春。
听人说起张校长的形象:他乌发柔顺,天庭饱满,眼神澄澈,有点像大力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我向朋友问起他的健康状况,朋友说:“张校长每天按时喝养生绿茶,打篮球。生活朴素为人低调的他快乐康健如昔。”
张校长得知我遭遇挫折陷入困境后,他苦心劝慰我:不要灰心,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有迈不过去的门坎!他慷慨的在微信上给了转了1000元生活费。后来,他又借了1000元生活费给我度难关。此后,我疯狂的看书、写作,旨在让自己成为可以青史留名的知名作家。张校长成了我奋斗的动力!
我经常想起在安中时,张校长悄悄对我说:“我想为你介绍个对象。领导关心员工的私生活是应该的。我想确定一下:你是未婚,还是离婚?”他那至诚至真的言语让我感动,令我铭记。只是,我既无马云的财富,亦无潘安的容貌,即使心仪某位女性,也只是徒生幻想而已!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读书越多,经历越多,越琢磨出这句平平无奇的佛教术语里,竟包含着无上真义,无穷思辨。张校长是一个充满热情的人,为我介绍对象如是,对学问如是,对学生家长如是,对念兹在兹的南充故里亦如是。无论妙手著华章,无论铁肩担道义,无论在安中校园治学,或在外进修取经,赤子之心不改,对生命的热情不会成灰。念及此,我的眼睛就有些潮湿。
有一次,我对平说:“张校长是个可信的好人。”又说:“我与他结缘,是幸运的。”平深以为然。现在,平如久别母亲的孩子回到了母亲的怀抱,并担任副总校长主管德育。我为张校长高兴!老马识途是治本,倦鸟知返是治标。
来年春天,某个周日中午,我午睡入梦,梦中与张校长散步笑谈。忽然,狂风裹挟着冷冷的雨珠子,劈劈啪啪地敲打窗棂,乱人心魄的嘈杂声将我惊醒。翻身起床,呆坐半晌,悲从中来,泪湿衣襟。
往事如商鞅初见秦孝公乃至变法大成后自请车裂的电影镜头般,舒缓而沉重地从心底摇上来。那个博学长者,从唐诗里的江南走来,走进锦瑟青春,走过嘉陵江畔,走进安中校园,走进教育与教学的仙人掌丛林,走进经史子集,走进马克思的宇宙。素衣朴面大半生,饮一口绿茶,耳畔是云淡风轻。
美好回忆,清晰如昨,令我怀念。
我真的好想他。
首发2024-08-06 00:55·王子抒情
冷雨
那个如父如兄、亦师亦友的张校长与我离别了六年。
他到我梦里来过。素衣,黑发,博学,中庸,一如从前。我与他依依惜别时,带走了他真诚的微笑。
教诲在耳,从此露世上珍。
是七年前的那个夏天,在南充安汉中学,我如商鞅初见秦孝公一样惆怅。阳光一如既往地凶猛,摄氏三十八度的高温,烘烤着校园的石头砖房、硌脚的青石板路和年轻女性双颊上的高原红,整个校园、整座城市都像脱尽水分的秦孝公的《求贤令》,干燥而硬朗。
这所正处于发展转型中的学校,传承着热情真诚的南充风情,与我理想中的繁华学府梦大相径庭。
庆幸,与张校长和他的养生绿茶在异乡不期而遇,仿佛那翠绿的茶叶在水中散发出清新的香气弥漫了整个空间,让我深深地吸一口气,仿佛在享受这个世界的美好。他让我往后常常不经意想起,那悠长悠长的回忆,温馨,生动,有滋有味,有情有义。
开学之初,事务繁杂,疲于应付,担任教科室主任后,我自然一心扎进“新课改”的前沿阵地,旨在干出一番成绩。窃以为安中尚处于发展转型中的学校,虽然某些方面不够厚实,但比一些唯利是图的三流学校终究要强些,在进步中求创新或发展,对我压力不大。
班级规模较小,四十名学生,除去少数几张外省面孔外,尽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本地儿郎。以后我才知道,座中大多是成绩一般的学子,虽然他们在学习上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暴露了一些让人深思的问题。我之前抱着“将差生教成优秀学生的老师是好老师”的心态,却投机不成,误判敌情。
戴着眼镜的张校长是一位有学者风度的长者。浓密的黑发,朴素整洁的穿着,略带拘谨而自信的微笑,透着世事洞明的智慧和清冽馨香的书卷气。
他开门见山:“学校正处于发展阶段,我需要有担当能干事的人帮我。希望你大显身手,不负平生所学。你的优点与缺点十分明显:热衷于教育肯钻研学问,是你的长处;愤世疾俗,眼里容不下沙子,是你的短板。水至清则无鱼,人与人相处,沟通是很重要的。”
我面对他的真诚目光与暖人的微笑,心有戚戚焉:到底是资深教育者,一席话就说到我心里去。
“你要学会溶入新的环境,懂得变通兼与时俱进。如果将自己孤立于所有人面前,即使我有心帮你解困,也会爱莫能助。”
这简单的开场白,直到今天,仍弦犹在耳。一个真诚而坦率的长者形象,活泼泼地印在心头。
张校长曾经在教师小宴上用调皮的微笑打趣我,方式幽默,比如“蔡老师修练易筋经,已打通任督二脉,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在场的老师听得似懂非懂而开怀大笑,他又顺势抛来话题:“蔡老师研究鬼谷子学问已有大成,他写的《王子兵法》与《孙子兵法》遥相呼应。”我发现与他相处常如春风抚面,克己敬业,不敢稍有松懈。
张校长原是南充诗礼传家的公子,他的人生仿佛是一部古典的诗篇,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他有年逾八十的慈父,有贤惠的老妻,有留学国外的儿子。他拥有幸福的家庭与丰富的人生经历。
老师们私下议论张校长,都说他身上有三大亮点:首先,张校长的性情温和如水,他的微笑如同春风拂面,让人感到温暖而舒适。他从不轻易发脾气,对待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充满耐心和理解,他总是以平和的心态用智慧和经验去化解矛盾;其次,张校长为人厚道。他总是关心他人,乐于助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都会给予他们无私的帮助和支持。他的善良和真诚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信任;最后,张校长在教育上颇有建树。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教育者,更是一位有远见的教育家。他编写过教育专著,常在《南充晚报》上发表文章,堪称德艺双馨的教育家。
可是在我心目中,张校长还有第四大亮点——他的微笑,它仿佛是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明媚。那令我一见亲切、再见倾心的微笑,温馨,慈爱,亲善,怡人,他的微笑仿佛有一种磁力,让我如商鞅效忠秦孝公一样无法抗拒。他的微笑是人格魅力的体现,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他人的关怀的体现。他的微笑就像一道光,照亮了周围的一切,也照亮了我心中的世界。
首次感受他的微笑,缘于校长办公室。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走进了张校长的办公室。他的微笑如同春天的阳光,洒落在他的脸上,那种温馨与舒适瞬间笼罩了我。他的微笑是一种表情,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对生活的尊重和热爱。他的微笑让我明白,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我们要微笑着面对每一个日出日落,因为每一个微笑都可能成为我们人生中最美丽的风景。
“能把差学生调教成好学生的老师,是他的成功之处。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循序渐进。”率先被张校长问到教育的体会,我如实回答:“教育不是万能的。孔子的弟子有三千,只有七十二人成才。夫子遇到阳货时,居然有理说不清!当今的教育现状,同理可证。”
有感而发的回答却引来张校长的反诘:“
假如孔子的学生人人超凡入圣,孔子就是玉皇大帝,是西方的救世主耶酥。教育是启发人的思想或影响人的行为习惯,它不是一个万能模具。“张校长脸上的微笑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话题敏感而疼痛。教育是一个巨大的熔炉,它汇集了各种肤色、语言、文化背景和政治立场的人们。每个人在这个熔炉中,小心翼翼地收敛自己的锋芒,尽力避免刺伤别人,寻求在尖锐对抗中寻找到和谐。教育之痛在于:老师会面临误解和排斥,会经历失落和挫折。聪明如张校长者用理解代替指责,用沟通代替冲突。让自己在这个痛苦而美丽的旅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成为更好的自己。老师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熔炉中的一部分,彼此相连,彼此影响。
“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培养人的灵魂和人格的过程。”张校长微笑道。
“您认为在当今社会,教育应该如何应对科技发展的挑战?”我追问他。
“科技的发展为教育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性,但也带来了许多挑战。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将科技与教育相结合,以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如今的学生沉迷网络成瘾,玩物丧志,颓废与庸懒已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唯有改革教育机制,才能疗治痼疾!”我的话貌似挑衅却咄咄逼人,狭小办公室里的空气立刻紧张起来。
“老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张校长满怀信心地说:“未来的教育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教育者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中国的新课改推行了十多年,可在南充,老师与学生的课间与课后的交流还是清一色的四川话!四川人爱讲本地话的习惯如同英国人出门带雨伞!比如,您就常常信口来一句四川话,让我尴尬!”我的眼睛在张校长的脸上逡巡,暗暗猜测这涡流涌动的辩论将怎样收场。我听见自己心脏剧烈跳动的声音。
“南充不是旅游城市,在某些方面比不上发达的大城市……”张校长红了脸,他微笑着解释。
在这次交流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张校长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教育者,更是一位充满智慧和情感的人。
下午放学后,张校长叫住我,他脸上笑容可鞠。“我和李局长请你和三名主任吃晚饭!”
他用友善的微笑着打量我,悠悠地说。
傍晚时分,张校长邀请我和老师们共进晚餐,品味他亲自挑选的椰汁。那一刻,所有的忧虑都随着晚风飘散。我们走进了椰汁的世界,那个独特的,甜蜜的世界。
那是一个温馨的夜晚。灯光下的张校长面带微笑,眼中透露着智慧的光芒,他的脸上洋溢着热情和关爱。餐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菜肴,红烧肉、清蒸鱼、麻辣豆腐……每一道菜都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令人垂涎欲滴。我们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交谈。
“蔡老师,听说你对教育改革有一些新的想法?”张校长微笑着问我。他是一位儒雅而亲和的长者,他的言谈举止间流露出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
我点点头,谈起自己对素质教育的一些看法,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全面发展。张校长露出自信的微笑,他频频点头,表示赞同我的观点。
“是啊,教育改革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另一位老师插话道。
我们继续谈论着教育问题,分享各自的经验和见解。一位老师谈起自己对学生心理辅导的重视,另一位老师则分享了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张校长不时地为我们添上椰汁,他的热情和关爱如同一股暖流,流淌在我们的心间。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我们的关心和尊重,他的微笑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们的世界。他的话语如诗如画,充满智慧和力量,让我们感到被尊重、被理解。
张校长的微笑从此深深印在我的味蕾中,唇齿间,回忆里,心坎上。情真意切的微笑,每一丝每一缕,都是挚友情谊和异乡的慰藉;清澈真诚的眼神与暖人的微笑,每一次对视,都是具象的乡愁,值得一品二嚼三饕餮,留待以后的如寄浮生里慢慢回味。
夏天的太阳对南充格外慷慨。在酷热的南方生活久了,慢慢觉得日子并不难熬,反而每一天都生出些欢喜来。异乡亲切的面孔少,偶然在校园里遇见,倍感亲切,渐渐以张校长为圆心,形成一个松散却热络的朋友圈子。
可恨相聚的日子总是仓促。时值深秋,我为了“逼迫”学校革除弊端,决定辞职离校。我为了安中的发展苦心孤诣奋斗了三个月,已为学校打下了深厚广泛的群众基础。我去的离去,会促使学校改革,也会激发大部分家长的求真向善之心,让他们尊重学校与老师的辛苦付出。
“你留校工作,我们高兴;你执意要走,我们欢送……”张校长的微信留言很感伤。
“您一定要在学校推广普通话,切勿用绥靖政策来团结老师。”我倒像是做错事一样,嗫嚅说:“还有,学校一定要出台有效的管理制度约束老师的行为表现,实施法治!”
临行前,张校长让平老师送我离校。自然,君子坦荡荡。我与家长的微信交流,我逐一截屏发给张校长,让我知晓我的表现;同时,我也与部分深明事理的家长深入交流达成共识,以免滋生风波。我为了张校长,不远千里来南充;同样为了张校长,我忍痛离校促改革!
我到达南充动车站后,平老师打电话问我:“蔡老师,你的身份证随身携带了吗?”
我知道浮躁的平老师没有这样细腻的心思,一定是张校长交待平老师殷切地叮嘱。张校长曾经亲自开车来动车站为我送身份证的感人情景仍历历在目,让我终身难忘!人在他乡,真诚的微笑与善意的言语如同我的脐带,和故乡声气相求、血脉相连。
回福建后,看书、写作、上班、知心朋友去世,许多事情接踵而至,力不从心时,恨不能分身有术,再凭空变出一个三头六臂的自己来帮忙。一直,只和张校长在微信上进行文字互动,却再没电话交流。
直到三年前的秋天,我应平老师之邀去广元的黄冈学校教高中语文,张校长得知后在微信上发来文字:蔡老师到了广元,欢迎你与平有空来南充玩!十月的广元北风呼啸,冷空气袭人,但张校长的善举让我感觉温暖如春。
听人说起张校长的形象:他乌发柔顺,天庭饱满,眼神澄澈,有点像大力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我向朋友问起他的健康状况,朋友说:“张校长每天按时喝养生绿茶,打篮球。生活朴素为人低调的他快乐康健如昔。”
张校长得知我遭遇挫折陷入困境后,他苦心劝慰我:不要灰心,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有迈不过去的门坎!他慷慨的在微信上给了转了1000元生活费。后来,他又借了1000元生活费给我度难关。此后,我疯狂的看书、写作,旨在让自己成为可以青史留名的知名作家。张校长成了我奋斗的动力!
我经常想起在安中时,张校长悄悄对我说:“我想为你介绍个对象。领导关心员工的私生活是应该的。我想确定一下:你是未婚,还是离婚?”他那至诚至真的言语让我感动,令我铭记。只是,我既无马云的财富,亦无潘安的容貌,即使心仪某位女性,也只是徒生幻想而已!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读书越多,经历越多,越琢磨出这句平平无奇的佛教术语里,竟包含着无上真义,无穷思辨。张校长是一个充满热情的人,为我介绍对象如是,对学问如是,对学生家长如是,对念兹在兹的南充故里亦如是。无论妙手著华章,无论铁肩担道义,无论在安中校园治学,或在外进修取经,赤子之心不改,对生命的热情不会成灰。念及此,我的眼睛就有些潮湿。
有一次,我对平说:“张校长是个可信的好人。”又说:“我与他结缘,是幸运的。”平深以为然。现在,平如久别母亲的孩子回到了母亲的怀抱,并担任副总校长主管德育。我为张校长高兴!老马识途是治本,倦鸟知返是治标。
来年春天,某个周日中午,我午睡入梦,梦中与张校长散步笑谈。忽然,狂风裹挟着冷冷的雨珠子,劈劈啪啪地敲打窗棂,乱人心魄的嘈杂声将我惊醒。翻身起床,呆坐半晌,悲从中来,泪湿衣襟。
往事如商鞅初见秦孝公乃至变法大成后自请车裂的电影镜头般,舒缓而沉重地从心底摇上来。那个博学长者,从唐诗里的江南走来,走进锦瑟青春,走过嘉陵江畔,走进安中校园,走进教育与教学的仙人掌丛林,走进经史子集,走进马克思的宇宙。素衣朴面大半生,饮一口绿茶,耳畔是云淡风轻。
美好回忆,清晰如昨,令我怀念。
我真的好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