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吧 关注:1,416贴子:10,681
  • 5回复贴,共1

王、杨骈文风格及人物性格比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以下从辞句和文风上,结合史书纪实、人物评语综合分析王、杨二人文章风格及人物性格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8-03 23:07回复
    一、辞句上:
    王勃序文基本上都是标准的四六,偶尔使用七字长句,大体上较少出离四六范围,碑颂体则基本都是标准的四七句式,大体上较少出离四七的范围,所有文体均无长联句式。杨炯序文非常喜欢用长句,如《晦日药园诗序》“天下皆知礼之为贵,用周旋揖让之仪;天下皆知乐之为盛,节金石丝簧之变。”、“殊不知达人君子,遗形骸于得丧之机;心照神交,混荣辱于是非之境。”、“左太冲所云当衢向术,潘安仁以为面郊后市。”、“岂直帝神农旋赤鞭而驱毒,崔文子拥朱幡以救人”、“若使适情知足,则玉帛子女为伐性之源;达变通机,则尊官厚禄非保全之地。”,仅仅是这一篇序文就用了五处长句。同时非常也喜欢用长联句式,如《群官寻杨隐居诗序》“若夫太华千仞,长河万里,则吾土之山泽,壮于域中;西汉十轮,东京四代,则吾宗之人物,盛于天下。”直接影响到后面要谈的风格,相对来说,王勃的辞句对仗更为严谨精细,若前句用到了“烟”,那后句一定就是“雨、霞、风、月、云”之属,用到了“龙”,那后面一定是“鸾、凰、麟、龟、蛇、鹤”之属,用到了“桂”,那后面一定是“松、竹、芝、兰”之属,用到了“琴”,那后面一定是“酒、书”,不仅仅是词性对仗,更是属类对仗,极少出现例外。
    比较之下,杨炯的文章对仗就显得略为宽松了,如“金城裂地之灾,玉弩惊天之祸。”、“三微历数,尽薰歇以声沉;万国衣裳,咸土崩而瓦散。”,“天悬两日,询去就于河宗;地震三川,考兴亡于柱史。”若是王勃则很少会以“弩”对“城”,也不会出现以“瓦”应“声”以及以“柱史”对“河宗”的情况,当然,倒不是批评杨炯,杨炯文章另有所侧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8-03 23:08
    回复
      二、文风上:
      综合上面辞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王勃更注重辞句声韵上的严谨,杨炯更侧重於气势,如上面提到的《群官寻杨隐居诗序》“若夫太华千仞,长河万里,则吾土之山泽,壮于域中;西汉十轮,东京四代,则吾宗之人物,盛于天下。”以及《登秘书省阁诗序》“假使神仙可得,自蔑松乔;富贵在天,终轻许史。”一“盛”、一“蔑”、一“轻”,杨炯文章通过长句和长联的使用,以及句意上的表达,透露出一种狂傲的气势,这和《旧唐书》对杨炯的纪实“炯至官,为政残酷,人吏动不如意,辄搒杀之。”以及杨炯对於四杰排名的言论“愧在卢前,耻居王后”是极为相符的。
      另外,先引一段《旧唐书》崔融对王勃的评语,“其后崔融、李峤、张说俱重四杰之文。崔融曰:“王勃文章宏逸,有绝尘之迹,固非常流所及。炯与照邻可以企之,盈川之言信矣!”说曰:“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耻居王后’,信然;‘愧在卢前’,谦也。””
      较之于杨炯,王勃的序文风格则偏向于“清丽俊逸”,粗略地简称为“清俊”,“清丽”之处如“王孙芳草,处处争鲜;仲统园林,家家并翠。”、“傍临苍野,霜风橘柚之园;斜枕碧潭,夜月芙蓉之水。”,俊则如“阳侯息浪,长鲸卧横海之鳞;风伯停机,大鹏铩垂天之翼。”、“羽翼未备,独居草泽之间;翅翮若齐,即在云霄之上。”、“思假俊翮而游五都,愿乘长风而眺万里”,王勃文章相比杨炯出色在哪里呢?
      关键就在于崔融所提到的“逸”上,这也是王勃的绝尘之迹的原因所在,在夸人方面,杨炯更偏向于“君像什么”,而王勃则更偏向于说“君是什么”,如《秋日饯别序》“接光仪于促席,直睹明月升天; 响词辩于中筵,但觉清风满室。 ”,换作杨炯,大概率会说“犹明月之升天,若清风之满室。”,当然只是举个例子,肯定不会这么俗。这一点在其他方面也有体现,如“思驻日於鲁阳之庭,愿回波於屈平之浦”,“回波”二字亦有异曲同工之妙。泛览同朝代的其他文人,很少有像王勃这样叙述的,往往都会比较直。在碑体上,王勃的文章使用四七比较平稳,七字以上长句虽有,但基本以四七为主流,因此气势恢宏且均衡,而杨炯长句和四七接近五五开,因此气势雄厚且盛壮。倘若用朗读王勃文章的语气来朗读杨炯的文章,就会有强烈的违和感。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8-03 23:12
      收起回复
        另外,我个人也的确觉得王杨卢骆的排名非常准确,除去王勃之外,四杰之中最让我叹服和钦佩的莫过于杨炯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8-04 00: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