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充国虽受到宣帝的指责,但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主张。他认为将军带兵在外,如果适宜固守,就应该以固守之策来安定国家。于是上书承认过错,趁便陈述战略部署的得失利害,他在奏疏中说:
臣听说兵法有“攻不足者守有余(进攻力量不足的但防守有余)”的说法,又说“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善于打仗的人让敌人送上门来消灭他,但不被人牵制送上门去)。”现在四千羌打算侵犯敦煌、酒泉,我军应当整顿兵马,训练战士,等待他们到来。采用“坐得致敌”的方法,以逸击劳,这是取得胜利的途径。现在担心两郡兵少不够防守,却调动他们去进攻,丢下招引敌人上门的策略,却走上被敌人牵引的道路,臣以为没有好处。先零羌虏打算反叛,所以与罕幵化解仇恨,缔结条约,但是内心不能不担心汉朝军队到来,罕幵背叛他们。我认为先零的计策是常希望先奔赴罕幵的急难,援救他们,使合约坚固,我们先攻打罕羌,先零一定援助他们。现在敌人马匹肥壮,粮食正充足,攻打他们恐怕不能损伤他们,恰恰让先零向罕羌施行恩德,使合约坚固,使他们团结。敌人的联盟坚固,内部团结,精兵二万多人,又胁迫各小部族,附合的人渐渐众多,像莫须之类的小部族不容易离间。这样,敌人的兵力渐渐强大,消灭他们要用几倍的力气,臣担心国家的忧患累计要用十年计算,不是二三年。臣能够蒙受天子厚恩,父子都在显贵之列,臣的职位已达到上卿,爵位为列侯,年纪已有七十六岁,即使为皇上的命令去死,也死而不朽,没有顾念。私下想,对羌用兵的利害得失只有我最熟悉,在臣的计策中,先诛杀了先零,那么罕幵之类不用劳烦大军出动便能归服。如果先零已消灭,罕幵还不愿臣服,过了正月就进攻他们,符合使用计策的规律,又正是时候。现在进兵,的确看不到好处,请陛下考察裁夺。
🌸 《汉书》卷69《赵充国传》:充国既得让,以为将任兵在外,便宜有守,以安国家。乃上书谢罪,因陈兵利害,曰:臣窃见骑都尉安国前幸赐书,择羌人可使使罕、谕告以大军当至,汉不诛罕,以解其谋。恩泽甚厚,非臣下所能及。臣独私美陛下盛德至计亡已,故遣开豪雕库宣天子至德,罕、开之属皆闻知明诏。今先零羌杨玉将骑四千及煎骑五千,阻石山木,候便为寇,罕羌未有所犯。今置先零,先击罕,释诛亡辜,起一难,就两害,诚非陛下本计也。臣闻兵法“攻不足者守有余”,又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今罕羌欲为敦煌、酒泉寇,宜饬兵马,练战士,以须其至,坐得致敌之术,以逸击劳,取胜之道也。今恐二郡兵少不足以守,而发之行攻,释致虏之术而从为虏所致之道,臣愚以为不便。先零羌虏欲为背畔,故与罕、开解仇结约,然其私心不能亡恐汉兵至而罕、开背之也。臣愚以为其计常欲先赴罕、开之急,以坚其先击罕羌、先零必助之。今虏马肥,粮食方饶,击之恐不能伤害,适使先零施德于罕羌,坚其约,合其党。虏交坚党合,精兵二万余人,迫胁诸小种,着者稍众,莫须之属不轻得离也。如是,虏兵寝多,诛之用力数倍,臣恐国家忧累繇十年数,不二三岁而已。臣得蒙天子厚恩,父子俱为显列。臣位至上卿,爵为列侯,犬马之齿七十六,为明诏填沟壑,死骨不朽,亡所顾念。独思惟兵利害至熟悉也,于臣之计,先诛先零已,则罕、开之属不烦兵而服矣。先零已诛而罕、开不服,涉正月击之得计之理,又其时也。以今进兵,诚不见其利,唯陛下裁察。六月戊申奏,七月甲寅玺书报从充国计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