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之死(全文)
一,元妃是谁的妃子,是当今圣上的妃子,还是太上皇的妃子。第十七十八回,元妃省亲,点四出戏,第二出《乞巧》。旁有脂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长生殿》讲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杨贵妃原来是唐明皇李隆基儿子李瑁之妃,李隆基强夺杨玉环为己妃。但这里脂批却说“伏元妃之死”,啥意思?杨玉环和元妃有啥关系,难道也是谁抢谁的妃子,不会是太上皇强夺当今的妃子吧。但《红楼梦》作者常用反笔,会不会是当今夺了太上皇的元妃。这里还是有迹可循的。
元春原是老皇帝身边的人,在皇帝身边做“女史”。这个女史是汉前名称,用在这里很含糊,有说是女官,有说是低级嫔妃。元春十几岁入宫,二十几岁晋升为贤德妃。元春判词“弓上挂着香橼”,香橼通香缘,香的缘分。橼——元,同音。弓,谐音宫,元春在深宫。弓,又是凶器。“弓上挂着香橼(缘)”,“弓上挂着香橼(元春)”,非常凶险。弓动,香橼(缘)掉下来,缘尽。弓动,元春掉脑袋。说明元妃在深宫处境非常危险,一入宫门深是海。“二十年来辨是非”,是说元春懂事的时候开始辨是非。元春进宫十几年,早期跟老皇帝比较接近,国公贾府跟老皇帝关系也比较好。
二,第十六回,元春“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这是指当今皇帝加封元春贤德妃,把元妃从太上皇身边夺过来,和李隆基夺儿子杨贵妃相似,只是儿子抢老子。“如今老爷又往东宫去了,速请老太太领众去谢恩”。以后,贾母带领众人去东宫谢恩。这个东宫指谁,是指太上皇还是太子,这里应指太上皇。从贾政和贾母带领众人到东宫谢恩来看,元春和太上皇有很深关系。以后太上皇又改当今圣旨,元妃可以省亲。这就怪了,当今的妃子,省不省亲当今说了算,还要太上皇下旨干什么。这说明太上皇对元妃还有管理权,双方有默契。
元妃省亲有几个疑点,如果说元妃夹在当今和太上皇之间,这几个疑点就可以解释。元妃是晚上至半夜到大观园省亲,暗喻元妃在深宫暗无天日。元妃说:“当日送既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是元妃说自己处境艰难,有难言之隐。元妃省亲哭了六七次,说明元妃在宫中隐忍想哭而不得哭,只好回家痛哭。作者还点了一下元妃贴身丫鬟抱琴,这个丫鬟抱琴只此一现,就是暗喻以后元春抱琴形象最终一现而消失。元春喜爱抱琴弹琴,这是淑女形象。“弓上挂着香橼(元春)”,琴弦和弓弦对应。元妃在这抱琴弹琴,那边强人拉弓绷弦,对着元春,凶险之极。以后弓动,香橼(元春)掉下。元妃有很不安全感,所以省亲后不久,元妃就要贾母带领众人去清虚观打了三天平安醮,祈福平安。元妃为了贾家利益,在当今和太上皇之间忍辱负重,周旋隐忍,很痛苦,很纠结。当今利用贾妃拉拢控制贾家对付太上皇,太上皇利用元妃拉拢控制贾家对付当今。“虎兕相逢大梦归”,说明有两股强大势力争斗,“双悬日月照乾坤”。元妃成了牺牲品,如杨贵妃,“荡悠悠把芳魂消耗”。这两股势力是谁?咋整。
三,第十六回,作者借贾琏说:“如今当今体贴万人之心,世上至大莫如‘孝’字……当今自为日夜侍奉太上皇、皇太后,尚不能略尽孝意。”这是说当今是个大孝子,日夜侍奉太上皇。这样的过头话必有反意。为什么书中设计一个太上皇,太上皇的标志就是七老八十了还抓着权不放。太上皇抓着权不放,当今心里就不爽,还“日夜侍奉尚不能略尽孝意”,这些都是骗人的鬼话。太上皇抓着权不放,等于削弱当今的权利。所以元妃省亲这样的小事太上皇要改当今圣旨,由太上皇下旨,这隐指太上皇还有相当大的权利。
曹雪芹写《红楼梦》时,是哪个朝代,什么时期,一般认为是康雍乾时期。这时期有两个太上皇。乾隆最后几年是太上皇,乾隆活了89岁,作者活不到此时。康熙活了69岁,当皇帝61年,到七十岁了还抓着权不放,也可以说是太上皇了。康熙死时民间有传说,说康熙之死有疑,康熙传位有疑。《红楼梦》作者肯定也听到这些传说。第三十三回,贾政(假政)打宝玉,嘴里还说:“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谁要“弑君杀父”,如果宝玉指“传国玉玺”,也就是掌握了“传国玉玺”的人,这就说的通了。当时雍正是掌握了“传国玉玺”的人,所以民间传说康熙之死和雍正有关。
四,康熙出外围猎,感到身体不适,太医诊断说是受了风寒,康熙本人并不太重视,躺床养病。雍正不去公干办事,在康熙房内“日夜侍奉太上皇,尚不能略尽孝意”。民间传说是康熙喝了雍正给的人参汤药一命呜呼了。康熙围猎生病到死,只用了七天时间。你说可疑不可疑。而以后传昭传位只有雍正和亲信隆科多张廷玉在场,而且是传康熙口谕,没有文字诏书。所以,一直有雍正得位不正之说。雍正心里有鬼,以后还作《大义觉迷录》,自我辩驳。贾政(假政)说“弑君杀父”就是隐指雍正(庸政)。假政对应庸(雍)政。顺便说一句,雍正以后也是暴死,从发病到暴毙只用了几十个小时。是不是报应。
康熙对曹家好,所以曹家先后任江宁织造等官六十余年,并接驾四次,荣华富贵到了天花板。后来雍正上台,抄了曹家,曹家败落一蹶不振,子孙流散,“单单剩了一个”曹雪芹,流落北京西山农村写书。曹家子孙写小说,肯定隐写此事,以泄心中之恨。书中设计当今和太上皇,明显就是暗喻当今圣上雍正和太上皇康熙。第六十五回,这日晚间,贾珍和贾琏不约而同去看望尤二姐尤三姐。屋外,“隆儿才坐下,端起杯来,忽听马棚内闹将起来。原来二马同槽,不能相容,互相蹶踢起来”。这屋外“二马同槽”是暗指屋内贾珍贾琏“二马同槽”。这本来没什么奇怪的,问题是《红楼梦》作者往往是“一笔做二笔用,间三带四”。雍正抄了曹家,曹家子孙写小说时时不忘讥刺雍正一下。雍正属马,雍正老爹康熙也属马,“二马同槽”,争夺权利,害死人命。二尤以后都死了。曹雪芹历史知识丰富,不会随便写“二马同槽”争斗之事。这是第一例,还有第二例。康雍属马,书里却写一个马道婆,是宝玉的寄名干娘。这马道婆却施“魇魔法”害干儿子宝玉,何其毒也。属马的康熙二立二废胤礽,最终害了这个儿子。属马的雍正,在雍正五年,对皇三子弘时消除宗籍,罪名是行事不谨慎,当年弘时卒,年24岁。实际上,这个皇三子弘时和皇四子弘历(乾隆)争皇位,雍正为保弘历,狠心致弘时于死地。以后,乾隆登基上位当皇帝,给这个三哥弘时平了反,追复弘时宗籍。乾隆知道三哥弘时是因自己而死。
五,书前段写了当今和太上皇抢夺元妃之事,书后段写了贾珍贾琏“二马同槽”抢夺尤二姐尤三姐之事,这有个对应关系,这是《红楼梦》作者惯用手法。还要说清楚元妃的事。元春又叫元妃,又叫贾妃,到底是叫元妃,还是叫贾妃。第十七十八回,“奉朱批准奏:次年正月十五日,恩准贾妃省亲”。当今圣上称元春为贾妃。以后贾妃省亲,有十几次叫贾妃,有十几次叫元妃,交错使用,令人莫名其妙,产生疑问。叫贾妃是正确的,贾元春,封了妃子,姓贾的妃子,简称贾妃。所以,当今圣上“恩准贾妃省亲”。元妃有原配之意。那是谁的原配?这里玄机很深。元春原是太上皇那边的嫔妃,和老皇帝关系很近,也就是元妃之意。但作者又不明说,借元春之元,混称元妃,瞒天过海。但名字是不能称呼官职和妃子的。举例一,比如张平、李明、陈胜,可以称呼张省长、李军长、陈妃,但不能叫平省长、明军长、胜妃。举例二,如果贾迎春、贾探春做了妃子,可以叫贾妃,但不能叫迎妃、探妃。所以贾元春可以叫贾妃,但不能叫元妃。但元春如是原配之妃,就可以叫元妃。按《红楼梦》书中的意思,元春叫元妃,是原配之意,不是元春之元。那么,元妃原配男方是谁,就是先头的皇帝,现在的太上皇。
六,从作者称元春为元妃来看,应该是这么回事。第十六回,贾琏说太上皇“竟大开方便之恩”,恩准元妃可以省亲。也就是说太上皇(原皇帝)对元春开恩了,看上了元春,并私下叫元春为元妃。元妃是原配之意,也是占有之意,但还没正式封妃。皇帝跟嫔妃宫女可以随便发生关系,但不一定给名分封妃。第十六回,贾琏说:“因见宫里嫔妃才人等皆是入宫多年,抛离父母音容……”这里暗指元春也是她们“嫔妃才人”中的一员。元春被老皇帝看中了,成了皇帝身边的人。皇帝看中元春是元春后面的贾家。古时封建大家族,男当家的随便跟丫鬟发生关系,给不给丫鬟姨娘、妾室名分,不一定。如宝玉等人,遑论皇帝。这是老皇帝利用元妃拉拢控制贾家,皇帝为什么没给元春封妃,采用的是拖字诀,或是时机还没成熟,是内定的,如宝玉之于袭人。宝玉和袭人之关系就是皇帝对元春之关系。一个明写,一个暗写。后来拖到老皇帝当了太上皇,新皇帝成了当今,当今看准机会,封元春为贤德妃,把元春抢夺过来,借贾妃拉拢控制贾家。但太上皇对元妃还有管理权。太上皇改当今圣旨,“老圣人”“特降谕”元妃可以省亲,意味着太上皇对元妃对贾家还有管理权。
七,贾家给秦可卿办丧事,超标越制,四王六公前来凑热闹,北静王亲自来路祭,证明贾家势力还大,影响还不小。第六十八回,凤姐狂妄道:“便告我们家谋反也没事的”,这证明贾家势力强大,当今和太上皇都要采取手段拉拢贾家。当今利用贾妃拉拢控制贾家,所以给元春封妃,是儿子抢老子,跟唐明皇反着来。所以当今称元春为贾妃。但太上皇还保留了对元妃的管理权,称元春为元妃。作者设计当今和太上皇两个皇帝,又设置贾妃、元妃两个妃子,明显是配对成双,一人一个。实则贾妃元妃是一人,二人共享一妃,“二马同槽”。现在可以重新理解元春这句话:“不得见人的去处”,就是“人见不得的去处”。所以元春判词“弓上挂着香橼(元)”,元春是在拿命搏贾家的利益。以后,“虎兕相逢大梦归”,当今和太上皇相斗就是“虎兕相逢”。老的少的争权,就如康雍争权一样。当今胜了太上皇,或是太上皇没了,最后牺牲的是元春,元春“荡悠悠把芳魂消耗”。元春被利用完了只有被抛弃,追随杨贵妃而去。最终,贾家被抄,曹家也会被抄。曹雪芹必定会流落乡村,以后,反思写作,讥刺一番,发泄心中之恨。
当今封元春为贤德妃,“贤德”二字可思。当今用完了贾妃(假妃),就除掉,认得“贤德”二字。太上皇死不放手,是“老圣人”。书中还有焦大“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爬灰的爬灰”之骂,还有“贾珍贾蓉等素有‘聚麀’之诮”和“二马同槽”等语,这些都不是作者随意写的,应是书中书外都有真事隐。
八,“世上至大莫如‘孝’字……当今自为日夜侍奉太上皇、皇太后,尚不能略尽孝意。”这是说当今是个大孝子。事出反常必有妖,对皇家来说,世上至大莫如“权”字,为了皇权,可“弑父杀君”。当今和太上皇争夺元春,就是隐指争权。元春,元月一日出生,月份生日第一,意谓老大。元,元始之意,本原之意,元本之意,权之本。当今圣上封元春为贤德妃,把元春抢夺过来,意为抢权成功。但太上皇对元妃还有管理权,一老一少争权,“二马同槽”。书外,雍正向康熙争权,“日夜侍奉”,控制很严,阿哥、大臣、妃子不得靠近。康熙驾崩后,隆科多是传康熙口谕,没有文字诏书。所以,一直有雍正得位不正之说。雍正心里有鬼,在康熙死后第一时间,杀了最后伺候康熙的亲信赵昌、魏珠。以后还作《大义觉迷录》,自我辩驳。贾政(假政)说“弑君杀父”就是隐指雍正(庸政)。假政对应庸政(雍正)
元春和当今关系有名无实,是假妃(贾妃)。元春大观园省亲,说“此中‘潇湘馆’‘蘅芜苑’二处,我所极爱”。“有凤来仪”赐名曰“潇湘馆”,“蘅芷清芬”赐名曰“蘅芜苑”。“有凤来仪”是“凤来”之意,但作者要元春改为“潇湘馆”,元春香消玉殒之意。“蘅芜苑”初名“蘅芷清芬”,谐音“横直青坟”,暗示此处为元春青坟。后来,元春把“蘅芷清芬”改为“蘅芜苑”,谐音“恨无缘”。元春和宝钗一样,是有名无实的夫妻。元春大观园省亲表面喜庆欢乐,暗地就是流泪悲剧。元春点四出戏都是悲剧。所以元春《红楼梦》曲“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当今和元春为什么有名无实,就因为元妃是老皇帝身边的人,是老皇帝的元妃。这一点,新皇帝很清楚。新皇帝为什么要封元春贤德妃,是为了把贾妃抢过来,方便拉拢控制贾家。但贾家始终被太上皇控制不放,也是贾家和老皇帝有几十年交情关系,中间还有元妃紧密联系。是老皇帝把元春提拔上来的,又是老皇帝被迫把元春推荐给新皇帝。老皇帝借元妃影响刺探新皇帝。新皇帝顺势接招,借贾妃影响拉拢控制贾家。贾家腰杆子硬,所以凤姐狂言:“说我们谋反也不怕”。牛逼大了。后来,当今圣上“日夜侍奉”太上皇,一碗人参汤送走了老皇帝,接着也抄了贾家,顺便把元春也送走了。
九,第十三回,贾蓉履历:祖,乙卯科进士贾敬。查整个清朝没有乙卯科进士一说。曹雪芹为何设置一个假进士,假进士,贾敬也。书中写贾敬喜修道炼丹,而现实社会雍正也喜修道炼丹,这里有对应关系。这就是暗指雍正是假进士,假名分,不是继位,而是篡位。以后,贾敬长期服用丹药,突然宾天,也是影射雍正长期服用丹药,突然宾天。雍正十三年,雍正暴毙,这一年正是乙卯年(1735)。贾敬是乙卯科进士,但顺治殿试以来,也没有乙卯年进士产生。作者安排贾敬是乙卯年假进士,而这一年雍正暴毙,就是要把贾敬假进士和雍正扯上关系,雍正也是假的——假皇(贾璜)。《红楼梦》中,贾璜(假皇)的妻子璜大奶奶,娘家姓金,有一哥哥死了(多尔衮),嫂子胡氏,侄儿金荣。茗烟对金荣说:“姓金的,你是什么东西。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以后姓金的就动“明”大爷,把“明”大爷打的落花流水,尸横遍野。金哥哥(多尔衮)功劳最大,却骑马摔死了,报应。但以后金荣却“金荣”了,明大爷们却剃发易服,狼狈不堪。而在书中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这边,宝玉(作者)和众姑娘姐妹过生日欢欢乐乐,那边贾敬(敬……)死人丧气弥漫。同一回,形成鲜明对比。作者有意前后倒置,应是雍正先死曹家后乐。为避嫌疑,写成曹家先乐雍正后死。不管雍正得位正不正,《红楼梦》作者是听到民间关于雍正篡位的一些传说,并把这些传说隐写书中,也是出心中一口恶气。
在书中,谁要“弑君杀父”,是掌握“传国玉玺”之人,就是当今圣上。贾政打宝玉,说:“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这是太上皇打新皇,你要“弑君杀父”,我先打死你。但是,新皇出手更快更狠,以后太上皇就再没出现了,代之于“老太妃”薨了,就是暗指当今圣上先下手,把太上皇干掉了。作者只是没明写,暗笔就是当今圣上“弑君杀父”,夺权上位。所以前面才写当今如何“日夜侍奉尚不能略尽孝意”,这就是暗藏杀机。你日夜在侍奉太上皇身边,控制局面,窥探时机,见机下手。一碗人参汤药就可解决问题。“世上至大莫如‘孝’字”,世上至大莫如“权”字。当今对外是大孝子,认得“贤德”二字,实则夺权上位不择手段。“虎兕相逢大梦归”,太上皇做大梦归去吧。
第五十五回,老太妃身体欠安;第五十八回,“老太妃已薨,凡诰命等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敕谕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嫁。”这不是老太妃的规格,而是太上皇的规格待遇,这里是老太妃指代太上皇。太上皇被当今“日夜侍奉”喝人参汤药送走了。当然,当今顺便也把贾妃送走了,本来你就是个假妃。
现在回想起来,正是怡红院有人告密或进言,才导致王夫人撵晴雯等人,以至晴雯冤死在外。以后,也因小人(贾雨村)告密谗言,导致贾家被抄败落。康雍时期,由于雍正向康熙告密胤礽太子党之事,才导致胤礽下,雍正上。这些在《红楼梦》中都是一线相连的,一拉线头,都能扯动。
贾雨村:“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前面一句是窥探等待时机,后一句有帝王野心。所以贾雨村旁有脂批:是莽操遗容。这里贾雨村隐指雍正。甄士隐先住葫芦庙旁,贾雨村后借住葫芦庙。贾雨村靠近甄士隐(假靠近真),以假象蒙蔽甄士隐,获取甄士隐投资五十两白银等。贾雨村“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贾雨村又娶了娇杏(侥幸)。所谓“便为人上人”,就是当了皇上。这些都是隐写雍正,雍正日夜在侍奉在太上皇康熙身边,借机做了“一件错事”,就侥幸当上了皇上。雍正是一定要做这件错事,才能侥幸“便为人上人”。
十,第六十八回,凤姐狂言:“便告我们家谋反也没事的”,这句话最终是要算账的,要买单的。说没事就有事,“红楼”法则。第七十二回,凤姐做梦和一宫里娘娘“夺锦”,也就是争权夺利。这说明宫里争夺很厉害,都争夺到外面来了,危险气息正在靠近贾家。凤姐的梦很灵验,上次,可卿托梦凤姐,说是有一件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后来就有元春封妃省亲盛事。这次凤姐的梦是不祥之兆,恶运来袭。
读者还记得那串手串吗?手串,就是串联之意。当今圣上赠北静王鹡苓香串,就是和北静王搞串联。北静王现身可卿葬礼,亲自路祭,并接见宝玉,赠香串,就是串联贾家等。宝玉赠黛玉,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东西”(隔墙有耳),这是对圣上不恭。元春说:“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元春出言不慎易惹祸。元春凤姐黛玉的话曲折表现贾家的态度,会有小人传出去,小人坏大事。当今圣上最终以串联谋反为罪名,收拾了贾家北静王一伙,元春是陪葬。那串鹡苓香串转了一圈,完成了使命,还是回到圣上手里。雍正玩手串玩得最好,三部曲。1,胤禛向康熙反映情况,致使胤礽倒霉。书中,贾环向贾政告密宝玉“淫辱母婢”,害宝玉遭毒打。2,康熙病危时,胤禛串联隆科多等人,控制了局面,侥幸矫诏(口谕)篡位。书中,贾雨村“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侥幸上位,“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3,雍正上台后,就收拾了一些鹡苓兄弟,还反手把知情人舅舅隆科多和功臣年羹尧清除了。政治斗争权利争夺是“见不得人的去处”,是“臭男人”做的事,酿到“弑君杀父”。
第三十八回,“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史湘云(历史)办螃蟹宴,宝钗出银子。大家作诗,讽刺螃蟹横行霸道,隐喻雍正,因为螃蟹成了死螃蟹。这一日是八月二十三日,是雍正暴毙之日。这日期作者不可能明写,但却在后面第四十二回补写。凤姐说:昨儿大姐着凉发烧。刘姥姥说:瞧瞧祟书本子。平儿拿出《玉匣记》,彩明念道:“八月二十五日病者,在东南方得遇花神”。从昨儿往前推两日,四十一回,四十回,三十九回,三十八回正是八月二十三日,史湘云薛宝钗办螃蟹宴,贾母王夫人宝玉等众姑娘丫鬟大嚼螃蟹喝酒欢乐,这是作者特笔。
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这年,贾政又点了学差,择于八月二十日起身。是日,拜过宗祠及贾母起身,宝玉诸子弟等送至洒泪亭”。以后,贾政走后,宝玉和众姐妹纵情玩了几天,还结海棠诗社。第三天,也就是八月二十三日,是第三十八回,“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作者前后夹击,锁定吃螃蟹这日为八月二十三日。只要作者明文写的日期日子就有深意,作者死死记住这一日,说明作者对雍正有刻骨仇恨。作者应是雍正受害人。
有资料显示,康熙晚年曾对和他一起南巡的胤禛说,不要伤害曹頫。胤禛表面答应,但雍正上台后第六年,还是抄了曹家,对曹頫枷号。曹頫是康熙什么人,为什么康熙要点名保护此人。偏偏曹家子孙写书反映此事——抄贾家抄曹家。
贾家真的没有谋反之心吗?这里有几个疑点。1,那为什么北静王(北京王、京营节度使)转赠宝玉圣上鹡苓香串。鹡苓,兄弟之意。圣上把你当兄弟,你转赠别人,就是背叛兄弟。香串,就是串联之意,圣上要串联北静王,北静王却和贾家搞串联。北静王现身贾家给可卿办丧礼现场,参与路祭。此时,四王八公参与丧礼,串联在一起。第六十三回,贾敬宾天,天子下旨:“朝中自王公以下,准其祭吊。钦此”。就是说,一些王公大臣参加聚会,要经天子下旨批准。可卿葬礼上,没见天子下旨,四王八公聚会,就有串联结党之嫌。气死当今。2,以后,贾家借元妃省亲,大操大办,极尽奢华,炫富炫耀,权势熏天,气病当今。贾家这也是作死路上奔的快。3,第三十三回,忠顺王派长史官前来找贾家宝玉麻烦,反过来理解,人家是“忠顺”,你贾家就是不忠顺。当今对不忠顺的人都要清除。4,贾家管家王熙凤狂言:“便告我们家谋反也没事。”“拼的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贾府院里怎么会出现这种话,这就是谋反的前兆。王熙凤说贾琏偷娶尤二姐四层罪,也就是说雍正窃权四层罪。四者,四爷也。5,贾政说什么“弑君杀父”,这是指谁。书中当今听到这个话就会动杀气,因为正是当今圣上“弑君杀父”,当今就会抄不忠顺的贾家。书外雍正“弑君杀父”,就会抄康熙的贪官逆贼曹家,曹家没站队雍正。
十一,北静王等实力派和前朝勋贵老臣串联结党,想乘新皇帝立足未稳,换掉当今。书外,雍正“日夜侍奉”康熙,做“错”了一件事,一碗人参汤送走了康熙,“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雍正侥幸(娇杏)当上了皇帝。雍正为巩固政权,狠毒清除了多数阿哥和一些前朝勋贵老臣,还铲除了知情权臣等。书内,当今圣上“日夜侍奉”太上皇,一碗人参汤送走了太上皇。接着清除了北静王(王子腾)等实力派人物,又抄了贾家等勋贵老臣,稳固了政权。顺便把元春也送走了。新皇肯定怀疑元春是太上皇安排自己身边一颗棋子,新皇帝历来疑心很重,不可能相信在太上皇身边呆了十几年的元春,所以除掉是必然的。书外,曹家和胤礽太子党比较近,押错了宝。曹家跟胤祥也比较好,就是跟胤禛一般。政治敏感性不强。
书中,作者安排一个新皇,一个太上皇,这就是一个政治死结,矛盾源,就会出事。作者为什么这么安排,就是根据康雍交替历史状况写的。康熙当了61年皇帝,最后几年就是太上皇。年纪老了,到死不放权就是太上皇,别人背后就会叫你老皇帝,太上皇。康熙至死不放权,又没选定接班人,导致九子夺嫡争皇位。胤禛“日夜侍奉”太上皇康熙,最后几天就是以一个新皇帝面目出现控制场面。后面那几十个小时内幕就隐写在《红楼梦》书中。
书中,有个问题有一点奇怪,太上皇为什么要改当今圣旨。在第十六回,贾琏说,大意是准妃子亲属可以入宫探亲,太上皇却改为妃子可以出宫省亲。这表现了太上皇的权威。作者是要表现太上皇的权威吗?还是另有深意。以此书作者惯用反笔来看,书中是老皇帝改新皇帝圣旨,那书外就是新皇帝改老皇帝圣旨。
康熙死时有几个基本事实:1,胤禛和舅舅隆科多控制了局面,不准阿哥、大臣、妃子和康熙见面。2,康熙死前喝了一碗胤禛送的人参汤,不久就死了。这一点大家都知道,外国意大利传教士也有记录。雍正《大义觉迷录》有记载。3,康熙死后,由隆科多宣读康熙口谕传位皇四子胤禛。没有文字诏书,文字诏书是以后整出来的。所以后来研究康熙文字诏书真假毫无意义,不是康熙亲笔。如果当时康熙留有文字诏书,那为什么是隆科多传达康熙口谕。4,康熙死后第一时间几个小时,胤禛就把在康熙身边最后侍奉的赵昌、魏珠等人杀了。这说明雍正心里有鬼,属于杀人灭口。5,后来,雍正收拾了多数阿哥和一些前朝老臣。6,雍正又弄死了知情人隆科多、实力派年羹尧。7,雍正以后再也不去康熙死地畅春园和康熙办公的地方,死后也不跟老爹康熙葬一起。雍正心里有结,至死淤积不散。以后,雍正修心吃丹,修复心结,延年益寿,反而死的更快。
这里传位关键是两点,一,不是康熙当大家面亲口说传位于四子胤禛。二,隆科多不是宣旨康熙亲笔文字诏书,而是宣读康熙口谕。文字诏书是以后才拿出来的。
十二,元春是怎么死的,第五回元春谶画已有暗示:“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元)”。按世界大戏剧家莎士比亚论戏剧:第一场墙壁上挂着一把剑,后面这把剑就要剑出鞘,见血(大意)。前面第五回元春判词判画出现一张弓,这把弓到后面就要搭弓射箭,射出去。射谁,射此画主人元春。射杀是马上民族匈奴特长。第六十三回,宝玉道:“既这等,再起个番名,叫作‘耶律雄奴’。雄奴二音,又与匈奴相通,都是犬戎名姓。况且这两种人,自尧舜时便为中华之患”。
元迎探惜四春,琴棋书画四艺。书中有迎春下棋,有探春书法,有惜春绘画,应该还有元春抱琴弹琴的形象。元春丫鬟抱琴,元春省亲时一现,隐喻将来元春抱琴一现。
这日,春尽,风和日丽,宫中园林 ,牡丹亭,元春端坐,抱琴,弹琴,“犹抱琵琶半遮面”,轻唱:“流年似水,转眼桂子香飘。乞巧节,双星渡鹊桥……”。元春这边琴声悠扬,唱腔婉转;那边绿丛中一把弓扬起,弯弓,拉弦。琴弦弓弦相对。放箭,“嗖”的一声,飞箭而来——;这边琴弦“叭”的一声,断弦。弓弦响,琴弦断,血贱琴身《桃花扇》,香魂飘离《牡丹亭》,“荡悠悠把芳魂消耗”。弓动,香橼(元)掉下,元春命尽。第十七十八回,元妃大观园省亲,点第四出戏《离魂》。《离魂》是《牡丹亭》的一出。元春点“离魂”,以后自己在牡丹亭弹琴,点戏成谶,香魂就“荡悠悠”离了。这边,元春血溅琵琶;那边,圣上摘下一朵石榴花,看一看,闻一闻,然后扔在地上。“榴花开处照宫闱”,宫廷旁边,那一大片红石榴花盛开正红,映照宫闱。
元春判词写到石榴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上提到石榴花、石榴,就是多子多福的意思。有些红学家认为元春死时有身孕。第三十一回,在大观园里,湘云和丫头翠缕边走边聊,翠缕道:“那边有棵石榴,接连四五枝,真是楼子上起楼子”。大观园是为元妃省亲而建,作者有意点大观园这棵石榴长得这么好,比喻元春封妃。“楼子上起楼子”,暗示元春肚子里有孩子了。这就问题严重了。元妃肚里有孩子,当今圣上还要弄死她,只有一个理由,当今认为这孩子不是自己的。如果当今确认这孩子是自己的,那是不会伤害孩子的。如果当今确认孩子不是自己的,那么只有一种可能,这孩子是太上皇的,只有这父子两人的。所以书中就有“爬灰的爬灰”“聚麀之诮”“二马同槽”等语。还一个残忍的问题。愚根据文本分析,元春最后是被射杀的,这符合某些人喜欢围猎射杀的特点。第二十六回,冯紫英道:“是前日打围,在铁网山教兔鸪捎了一翅膀”。如果元春肚里有孩子,那这杆箭会穿透母子俩。太残忍了,不敢想……。
以后,贾家被抄,“忽喇喇如大厦倾,昏惨惨是似灯将尽”。大厦倾,油灯尽,贾家走向末路。
民间传康熙病躺时,胤禛进献一碗人参汤,康熙喝了,不久一命呜呼。这件事雍正作《大义觉迷录》也说了此事。这么个大事,《红楼梦》中有没有隐写此事。愚一查,果然查到此事。第二十八回,宝玉说了一个奇怪的药方,就是“头胎紫河车……”等等,后面还有一句重点:“只在群药里算那为君的药,说起来吓人一跳。薛大哥哥求了我一二年,我才给他”。为君的药就是君药,中药有君药臣药之分。君药在中医中药里就是治主病的药。在这里君药隐指是给谁吃的,是给“弑君杀父”的君吃的。宝玉说的君药成分是什么,宝玉又道:“正经按那方子,这珍珠宝石定要在古坟里的,有那古时富贵人家妆裹的头面拿了来才好”。文下有释义:妆裹的头面是指“死者佩戴的珠宝首饰”。就是说,薛蟠配药的君药是“死者佩戴的珠宝首饰”。这个君药和死人联系在一起,君主吃了这个君药就是要死人的。
为什么要薛蟠来配这个君药,因为薛蟠是雍正的化身。薛蟠,蟠龙;字文龙。龙的意象就是皇帝。第四回,“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旁有小字:“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库帑银行商,共八房”。皇商,皇上。住紫禁城的皇上,统领八旗。第四回,薛蟠纵奴打死冯渊(逢冤),“他(薛蟠)便没事人一般”。薛蟠打死人不偿命。谁可以打死人不偿命,皇上,皇上可以打死人不偿命。“令他们报个‘暴病身亡’”。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雍正令他们报个“暴病身亡”,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康熙就“暴病身亡”走了。
第二十六回,薛蟠道:“昨儿我看人家一张春宫,画的着实好。上面还有许多字,我也没细看,只看的落款,原来是‘庚黄’画的”。这里作者用了谐音法,意象法。春宫就是皇宫,庚黄就是更皇,更换皇帝。薛蟠这个新皇要在皇宫更换老皇帝,也就是雍正要更替康熙。薛蟠把唐寅看成为庚黄,也就是雍正把“唐寅”看成“庚黄”,也就是矫诏篡位。注意,雍正是“矫诏”康熙“口谕”,不是改文字诏书,当时,并没有康熙亲笔文字诏书,康熙文字诏书是以后弄出来的。薛蟠道:“谁知道他糖银果银的”。这就是改“口谕”,雍正授意,隆科多宣读。薛蟠用君药(坟墓里死人佩戴的珠宝)给君主吃,君主吃了就到坟墓里头去。胤禛给康熙吃人参汤(君药),康熙吃了就到坟墓里去了。这些都是草蛇灰线,暗线相连。君可明察。(待续)
一,元妃是谁的妃子,是当今圣上的妃子,还是太上皇的妃子。第十七十八回,元妃省亲,点四出戏,第二出《乞巧》。旁有脂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长生殿》讲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杨贵妃原来是唐明皇李隆基儿子李瑁之妃,李隆基强夺杨玉环为己妃。但这里脂批却说“伏元妃之死”,啥意思?杨玉环和元妃有啥关系,难道也是谁抢谁的妃子,不会是太上皇强夺当今的妃子吧。但《红楼梦》作者常用反笔,会不会是当今夺了太上皇的元妃。这里还是有迹可循的。
元春原是老皇帝身边的人,在皇帝身边做“女史”。这个女史是汉前名称,用在这里很含糊,有说是女官,有说是低级嫔妃。元春十几岁入宫,二十几岁晋升为贤德妃。元春判词“弓上挂着香橼”,香橼通香缘,香的缘分。橼——元,同音。弓,谐音宫,元春在深宫。弓,又是凶器。“弓上挂着香橼(缘)”,“弓上挂着香橼(元春)”,非常凶险。弓动,香橼(缘)掉下来,缘尽。弓动,元春掉脑袋。说明元妃在深宫处境非常危险,一入宫门深是海。“二十年来辨是非”,是说元春懂事的时候开始辨是非。元春进宫十几年,早期跟老皇帝比较接近,国公贾府跟老皇帝关系也比较好。
二,第十六回,元春“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这是指当今皇帝加封元春贤德妃,把元妃从太上皇身边夺过来,和李隆基夺儿子杨贵妃相似,只是儿子抢老子。“如今老爷又往东宫去了,速请老太太领众去谢恩”。以后,贾母带领众人去东宫谢恩。这个东宫指谁,是指太上皇还是太子,这里应指太上皇。从贾政和贾母带领众人到东宫谢恩来看,元春和太上皇有很深关系。以后太上皇又改当今圣旨,元妃可以省亲。这就怪了,当今的妃子,省不省亲当今说了算,还要太上皇下旨干什么。这说明太上皇对元妃还有管理权,双方有默契。
元妃省亲有几个疑点,如果说元妃夹在当今和太上皇之间,这几个疑点就可以解释。元妃是晚上至半夜到大观园省亲,暗喻元妃在深宫暗无天日。元妃说:“当日送既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是元妃说自己处境艰难,有难言之隐。元妃省亲哭了六七次,说明元妃在宫中隐忍想哭而不得哭,只好回家痛哭。作者还点了一下元妃贴身丫鬟抱琴,这个丫鬟抱琴只此一现,就是暗喻以后元春抱琴形象最终一现而消失。元春喜爱抱琴弹琴,这是淑女形象。“弓上挂着香橼(元春)”,琴弦和弓弦对应。元妃在这抱琴弹琴,那边强人拉弓绷弦,对着元春,凶险之极。以后弓动,香橼(元春)掉下。元妃有很不安全感,所以省亲后不久,元妃就要贾母带领众人去清虚观打了三天平安醮,祈福平安。元妃为了贾家利益,在当今和太上皇之间忍辱负重,周旋隐忍,很痛苦,很纠结。当今利用贾妃拉拢控制贾家对付太上皇,太上皇利用元妃拉拢控制贾家对付当今。“虎兕相逢大梦归”,说明有两股强大势力争斗,“双悬日月照乾坤”。元妃成了牺牲品,如杨贵妃,“荡悠悠把芳魂消耗”。这两股势力是谁?咋整。
三,第十六回,作者借贾琏说:“如今当今体贴万人之心,世上至大莫如‘孝’字……当今自为日夜侍奉太上皇、皇太后,尚不能略尽孝意。”这是说当今是个大孝子,日夜侍奉太上皇。这样的过头话必有反意。为什么书中设计一个太上皇,太上皇的标志就是七老八十了还抓着权不放。太上皇抓着权不放,当今心里就不爽,还“日夜侍奉尚不能略尽孝意”,这些都是骗人的鬼话。太上皇抓着权不放,等于削弱当今的权利。所以元妃省亲这样的小事太上皇要改当今圣旨,由太上皇下旨,这隐指太上皇还有相当大的权利。
曹雪芹写《红楼梦》时,是哪个朝代,什么时期,一般认为是康雍乾时期。这时期有两个太上皇。乾隆最后几年是太上皇,乾隆活了89岁,作者活不到此时。康熙活了69岁,当皇帝61年,到七十岁了还抓着权不放,也可以说是太上皇了。康熙死时民间有传说,说康熙之死有疑,康熙传位有疑。《红楼梦》作者肯定也听到这些传说。第三十三回,贾政(假政)打宝玉,嘴里还说:“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谁要“弑君杀父”,如果宝玉指“传国玉玺”,也就是掌握了“传国玉玺”的人,这就说的通了。当时雍正是掌握了“传国玉玺”的人,所以民间传说康熙之死和雍正有关。
四,康熙出外围猎,感到身体不适,太医诊断说是受了风寒,康熙本人并不太重视,躺床养病。雍正不去公干办事,在康熙房内“日夜侍奉太上皇,尚不能略尽孝意”。民间传说是康熙喝了雍正给的人参汤药一命呜呼了。康熙围猎生病到死,只用了七天时间。你说可疑不可疑。而以后传昭传位只有雍正和亲信隆科多张廷玉在场,而且是传康熙口谕,没有文字诏书。所以,一直有雍正得位不正之说。雍正心里有鬼,以后还作《大义觉迷录》,自我辩驳。贾政(假政)说“弑君杀父”就是隐指雍正(庸政)。假政对应庸(雍)政。顺便说一句,雍正以后也是暴死,从发病到暴毙只用了几十个小时。是不是报应。
康熙对曹家好,所以曹家先后任江宁织造等官六十余年,并接驾四次,荣华富贵到了天花板。后来雍正上台,抄了曹家,曹家败落一蹶不振,子孙流散,“单单剩了一个”曹雪芹,流落北京西山农村写书。曹家子孙写小说,肯定隐写此事,以泄心中之恨。书中设计当今和太上皇,明显就是暗喻当今圣上雍正和太上皇康熙。第六十五回,这日晚间,贾珍和贾琏不约而同去看望尤二姐尤三姐。屋外,“隆儿才坐下,端起杯来,忽听马棚内闹将起来。原来二马同槽,不能相容,互相蹶踢起来”。这屋外“二马同槽”是暗指屋内贾珍贾琏“二马同槽”。这本来没什么奇怪的,问题是《红楼梦》作者往往是“一笔做二笔用,间三带四”。雍正抄了曹家,曹家子孙写小说时时不忘讥刺雍正一下。雍正属马,雍正老爹康熙也属马,“二马同槽”,争夺权利,害死人命。二尤以后都死了。曹雪芹历史知识丰富,不会随便写“二马同槽”争斗之事。这是第一例,还有第二例。康雍属马,书里却写一个马道婆,是宝玉的寄名干娘。这马道婆却施“魇魔法”害干儿子宝玉,何其毒也。属马的康熙二立二废胤礽,最终害了这个儿子。属马的雍正,在雍正五年,对皇三子弘时消除宗籍,罪名是行事不谨慎,当年弘时卒,年24岁。实际上,这个皇三子弘时和皇四子弘历(乾隆)争皇位,雍正为保弘历,狠心致弘时于死地。以后,乾隆登基上位当皇帝,给这个三哥弘时平了反,追复弘时宗籍。乾隆知道三哥弘时是因自己而死。
五,书前段写了当今和太上皇抢夺元妃之事,书后段写了贾珍贾琏“二马同槽”抢夺尤二姐尤三姐之事,这有个对应关系,这是《红楼梦》作者惯用手法。还要说清楚元妃的事。元春又叫元妃,又叫贾妃,到底是叫元妃,还是叫贾妃。第十七十八回,“奉朱批准奏:次年正月十五日,恩准贾妃省亲”。当今圣上称元春为贾妃。以后贾妃省亲,有十几次叫贾妃,有十几次叫元妃,交错使用,令人莫名其妙,产生疑问。叫贾妃是正确的,贾元春,封了妃子,姓贾的妃子,简称贾妃。所以,当今圣上“恩准贾妃省亲”。元妃有原配之意。那是谁的原配?这里玄机很深。元春原是太上皇那边的嫔妃,和老皇帝关系很近,也就是元妃之意。但作者又不明说,借元春之元,混称元妃,瞒天过海。但名字是不能称呼官职和妃子的。举例一,比如张平、李明、陈胜,可以称呼张省长、李军长、陈妃,但不能叫平省长、明军长、胜妃。举例二,如果贾迎春、贾探春做了妃子,可以叫贾妃,但不能叫迎妃、探妃。所以贾元春可以叫贾妃,但不能叫元妃。但元春如是原配之妃,就可以叫元妃。按《红楼梦》书中的意思,元春叫元妃,是原配之意,不是元春之元。那么,元妃原配男方是谁,就是先头的皇帝,现在的太上皇。
六,从作者称元春为元妃来看,应该是这么回事。第十六回,贾琏说太上皇“竟大开方便之恩”,恩准元妃可以省亲。也就是说太上皇(原皇帝)对元春开恩了,看上了元春,并私下叫元春为元妃。元妃是原配之意,也是占有之意,但还没正式封妃。皇帝跟嫔妃宫女可以随便发生关系,但不一定给名分封妃。第十六回,贾琏说:“因见宫里嫔妃才人等皆是入宫多年,抛离父母音容……”这里暗指元春也是她们“嫔妃才人”中的一员。元春被老皇帝看中了,成了皇帝身边的人。皇帝看中元春是元春后面的贾家。古时封建大家族,男当家的随便跟丫鬟发生关系,给不给丫鬟姨娘、妾室名分,不一定。如宝玉等人,遑论皇帝。这是老皇帝利用元妃拉拢控制贾家,皇帝为什么没给元春封妃,采用的是拖字诀,或是时机还没成熟,是内定的,如宝玉之于袭人。宝玉和袭人之关系就是皇帝对元春之关系。一个明写,一个暗写。后来拖到老皇帝当了太上皇,新皇帝成了当今,当今看准机会,封元春为贤德妃,把元春抢夺过来,借贾妃拉拢控制贾家。但太上皇对元妃还有管理权。太上皇改当今圣旨,“老圣人”“特降谕”元妃可以省亲,意味着太上皇对元妃对贾家还有管理权。
七,贾家给秦可卿办丧事,超标越制,四王六公前来凑热闹,北静王亲自来路祭,证明贾家势力还大,影响还不小。第六十八回,凤姐狂妄道:“便告我们家谋反也没事的”,这证明贾家势力强大,当今和太上皇都要采取手段拉拢贾家。当今利用贾妃拉拢控制贾家,所以给元春封妃,是儿子抢老子,跟唐明皇反着来。所以当今称元春为贾妃。但太上皇还保留了对元妃的管理权,称元春为元妃。作者设计当今和太上皇两个皇帝,又设置贾妃、元妃两个妃子,明显是配对成双,一人一个。实则贾妃元妃是一人,二人共享一妃,“二马同槽”。现在可以重新理解元春这句话:“不得见人的去处”,就是“人见不得的去处”。所以元春判词“弓上挂着香橼(元)”,元春是在拿命搏贾家的利益。以后,“虎兕相逢大梦归”,当今和太上皇相斗就是“虎兕相逢”。老的少的争权,就如康雍争权一样。当今胜了太上皇,或是太上皇没了,最后牺牲的是元春,元春“荡悠悠把芳魂消耗”。元春被利用完了只有被抛弃,追随杨贵妃而去。最终,贾家被抄,曹家也会被抄。曹雪芹必定会流落乡村,以后,反思写作,讥刺一番,发泄心中之恨。
当今封元春为贤德妃,“贤德”二字可思。当今用完了贾妃(假妃),就除掉,认得“贤德”二字。太上皇死不放手,是“老圣人”。书中还有焦大“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爬灰的爬灰”之骂,还有“贾珍贾蓉等素有‘聚麀’之诮”和“二马同槽”等语,这些都不是作者随意写的,应是书中书外都有真事隐。
八,“世上至大莫如‘孝’字……当今自为日夜侍奉太上皇、皇太后,尚不能略尽孝意。”这是说当今是个大孝子。事出反常必有妖,对皇家来说,世上至大莫如“权”字,为了皇权,可“弑父杀君”。当今和太上皇争夺元春,就是隐指争权。元春,元月一日出生,月份生日第一,意谓老大。元,元始之意,本原之意,元本之意,权之本。当今圣上封元春为贤德妃,把元春抢夺过来,意为抢权成功。但太上皇对元妃还有管理权,一老一少争权,“二马同槽”。书外,雍正向康熙争权,“日夜侍奉”,控制很严,阿哥、大臣、妃子不得靠近。康熙驾崩后,隆科多是传康熙口谕,没有文字诏书。所以,一直有雍正得位不正之说。雍正心里有鬼,在康熙死后第一时间,杀了最后伺候康熙的亲信赵昌、魏珠。以后还作《大义觉迷录》,自我辩驳。贾政(假政)说“弑君杀父”就是隐指雍正(庸政)。假政对应庸政(雍正)
元春和当今关系有名无实,是假妃(贾妃)。元春大观园省亲,说“此中‘潇湘馆’‘蘅芜苑’二处,我所极爱”。“有凤来仪”赐名曰“潇湘馆”,“蘅芷清芬”赐名曰“蘅芜苑”。“有凤来仪”是“凤来”之意,但作者要元春改为“潇湘馆”,元春香消玉殒之意。“蘅芜苑”初名“蘅芷清芬”,谐音“横直青坟”,暗示此处为元春青坟。后来,元春把“蘅芷清芬”改为“蘅芜苑”,谐音“恨无缘”。元春和宝钗一样,是有名无实的夫妻。元春大观园省亲表面喜庆欢乐,暗地就是流泪悲剧。元春点四出戏都是悲剧。所以元春《红楼梦》曲“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当今和元春为什么有名无实,就因为元妃是老皇帝身边的人,是老皇帝的元妃。这一点,新皇帝很清楚。新皇帝为什么要封元春贤德妃,是为了把贾妃抢过来,方便拉拢控制贾家。但贾家始终被太上皇控制不放,也是贾家和老皇帝有几十年交情关系,中间还有元妃紧密联系。是老皇帝把元春提拔上来的,又是老皇帝被迫把元春推荐给新皇帝。老皇帝借元妃影响刺探新皇帝。新皇帝顺势接招,借贾妃影响拉拢控制贾家。贾家腰杆子硬,所以凤姐狂言:“说我们谋反也不怕”。牛逼大了。后来,当今圣上“日夜侍奉”太上皇,一碗人参汤送走了老皇帝,接着也抄了贾家,顺便把元春也送走了。
九,第十三回,贾蓉履历:祖,乙卯科进士贾敬。查整个清朝没有乙卯科进士一说。曹雪芹为何设置一个假进士,假进士,贾敬也。书中写贾敬喜修道炼丹,而现实社会雍正也喜修道炼丹,这里有对应关系。这就是暗指雍正是假进士,假名分,不是继位,而是篡位。以后,贾敬长期服用丹药,突然宾天,也是影射雍正长期服用丹药,突然宾天。雍正十三年,雍正暴毙,这一年正是乙卯年(1735)。贾敬是乙卯科进士,但顺治殿试以来,也没有乙卯年进士产生。作者安排贾敬是乙卯年假进士,而这一年雍正暴毙,就是要把贾敬假进士和雍正扯上关系,雍正也是假的——假皇(贾璜)。《红楼梦》中,贾璜(假皇)的妻子璜大奶奶,娘家姓金,有一哥哥死了(多尔衮),嫂子胡氏,侄儿金荣。茗烟对金荣说:“姓金的,你是什么东西。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以后姓金的就动“明”大爷,把“明”大爷打的落花流水,尸横遍野。金哥哥(多尔衮)功劳最大,却骑马摔死了,报应。但以后金荣却“金荣”了,明大爷们却剃发易服,狼狈不堪。而在书中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这边,宝玉(作者)和众姑娘姐妹过生日欢欢乐乐,那边贾敬(敬……)死人丧气弥漫。同一回,形成鲜明对比。作者有意前后倒置,应是雍正先死曹家后乐。为避嫌疑,写成曹家先乐雍正后死。不管雍正得位正不正,《红楼梦》作者是听到民间关于雍正篡位的一些传说,并把这些传说隐写书中,也是出心中一口恶气。
在书中,谁要“弑君杀父”,是掌握“传国玉玺”之人,就是当今圣上。贾政打宝玉,说:“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这是太上皇打新皇,你要“弑君杀父”,我先打死你。但是,新皇出手更快更狠,以后太上皇就再没出现了,代之于“老太妃”薨了,就是暗指当今圣上先下手,把太上皇干掉了。作者只是没明写,暗笔就是当今圣上“弑君杀父”,夺权上位。所以前面才写当今如何“日夜侍奉尚不能略尽孝意”,这就是暗藏杀机。你日夜在侍奉太上皇身边,控制局面,窥探时机,见机下手。一碗人参汤药就可解决问题。“世上至大莫如‘孝’字”,世上至大莫如“权”字。当今对外是大孝子,认得“贤德”二字,实则夺权上位不择手段。“虎兕相逢大梦归”,太上皇做大梦归去吧。
第五十五回,老太妃身体欠安;第五十八回,“老太妃已薨,凡诰命等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敕谕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嫁。”这不是老太妃的规格,而是太上皇的规格待遇,这里是老太妃指代太上皇。太上皇被当今“日夜侍奉”喝人参汤药送走了。当然,当今顺便也把贾妃送走了,本来你就是个假妃。
现在回想起来,正是怡红院有人告密或进言,才导致王夫人撵晴雯等人,以至晴雯冤死在外。以后,也因小人(贾雨村)告密谗言,导致贾家被抄败落。康雍时期,由于雍正向康熙告密胤礽太子党之事,才导致胤礽下,雍正上。这些在《红楼梦》中都是一线相连的,一拉线头,都能扯动。
贾雨村:“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前面一句是窥探等待时机,后一句有帝王野心。所以贾雨村旁有脂批:是莽操遗容。这里贾雨村隐指雍正。甄士隐先住葫芦庙旁,贾雨村后借住葫芦庙。贾雨村靠近甄士隐(假靠近真),以假象蒙蔽甄士隐,获取甄士隐投资五十两白银等。贾雨村“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贾雨村又娶了娇杏(侥幸)。所谓“便为人上人”,就是当了皇上。这些都是隐写雍正,雍正日夜在侍奉在太上皇康熙身边,借机做了“一件错事”,就侥幸当上了皇上。雍正是一定要做这件错事,才能侥幸“便为人上人”。
十,第六十八回,凤姐狂言:“便告我们家谋反也没事的”,这句话最终是要算账的,要买单的。说没事就有事,“红楼”法则。第七十二回,凤姐做梦和一宫里娘娘“夺锦”,也就是争权夺利。这说明宫里争夺很厉害,都争夺到外面来了,危险气息正在靠近贾家。凤姐的梦很灵验,上次,可卿托梦凤姐,说是有一件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后来就有元春封妃省亲盛事。这次凤姐的梦是不祥之兆,恶运来袭。
读者还记得那串手串吗?手串,就是串联之意。当今圣上赠北静王鹡苓香串,就是和北静王搞串联。北静王现身可卿葬礼,亲自路祭,并接见宝玉,赠香串,就是串联贾家等。宝玉赠黛玉,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东西”(隔墙有耳),这是对圣上不恭。元春说:“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元春出言不慎易惹祸。元春凤姐黛玉的话曲折表现贾家的态度,会有小人传出去,小人坏大事。当今圣上最终以串联谋反为罪名,收拾了贾家北静王一伙,元春是陪葬。那串鹡苓香串转了一圈,完成了使命,还是回到圣上手里。雍正玩手串玩得最好,三部曲。1,胤禛向康熙反映情况,致使胤礽倒霉。书中,贾环向贾政告密宝玉“淫辱母婢”,害宝玉遭毒打。2,康熙病危时,胤禛串联隆科多等人,控制了局面,侥幸矫诏(口谕)篡位。书中,贾雨村“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侥幸上位,“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3,雍正上台后,就收拾了一些鹡苓兄弟,还反手把知情人舅舅隆科多和功臣年羹尧清除了。政治斗争权利争夺是“见不得人的去处”,是“臭男人”做的事,酿到“弑君杀父”。
第三十八回,“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史湘云(历史)办螃蟹宴,宝钗出银子。大家作诗,讽刺螃蟹横行霸道,隐喻雍正,因为螃蟹成了死螃蟹。这一日是八月二十三日,是雍正暴毙之日。这日期作者不可能明写,但却在后面第四十二回补写。凤姐说:昨儿大姐着凉发烧。刘姥姥说:瞧瞧祟书本子。平儿拿出《玉匣记》,彩明念道:“八月二十五日病者,在东南方得遇花神”。从昨儿往前推两日,四十一回,四十回,三十九回,三十八回正是八月二十三日,史湘云薛宝钗办螃蟹宴,贾母王夫人宝玉等众姑娘丫鬟大嚼螃蟹喝酒欢乐,这是作者特笔。
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这年,贾政又点了学差,择于八月二十日起身。是日,拜过宗祠及贾母起身,宝玉诸子弟等送至洒泪亭”。以后,贾政走后,宝玉和众姐妹纵情玩了几天,还结海棠诗社。第三天,也就是八月二十三日,是第三十八回,“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作者前后夹击,锁定吃螃蟹这日为八月二十三日。只要作者明文写的日期日子就有深意,作者死死记住这一日,说明作者对雍正有刻骨仇恨。作者应是雍正受害人。
有资料显示,康熙晚年曾对和他一起南巡的胤禛说,不要伤害曹頫。胤禛表面答应,但雍正上台后第六年,还是抄了曹家,对曹頫枷号。曹頫是康熙什么人,为什么康熙要点名保护此人。偏偏曹家子孙写书反映此事——抄贾家抄曹家。
贾家真的没有谋反之心吗?这里有几个疑点。1,那为什么北静王(北京王、京营节度使)转赠宝玉圣上鹡苓香串。鹡苓,兄弟之意。圣上把你当兄弟,你转赠别人,就是背叛兄弟。香串,就是串联之意,圣上要串联北静王,北静王却和贾家搞串联。北静王现身贾家给可卿办丧礼现场,参与路祭。此时,四王八公参与丧礼,串联在一起。第六十三回,贾敬宾天,天子下旨:“朝中自王公以下,准其祭吊。钦此”。就是说,一些王公大臣参加聚会,要经天子下旨批准。可卿葬礼上,没见天子下旨,四王八公聚会,就有串联结党之嫌。气死当今。2,以后,贾家借元妃省亲,大操大办,极尽奢华,炫富炫耀,权势熏天,气病当今。贾家这也是作死路上奔的快。3,第三十三回,忠顺王派长史官前来找贾家宝玉麻烦,反过来理解,人家是“忠顺”,你贾家就是不忠顺。当今对不忠顺的人都要清除。4,贾家管家王熙凤狂言:“便告我们家谋反也没事。”“拼的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贾府院里怎么会出现这种话,这就是谋反的前兆。王熙凤说贾琏偷娶尤二姐四层罪,也就是说雍正窃权四层罪。四者,四爷也。5,贾政说什么“弑君杀父”,这是指谁。书中当今听到这个话就会动杀气,因为正是当今圣上“弑君杀父”,当今就会抄不忠顺的贾家。书外雍正“弑君杀父”,就会抄康熙的贪官逆贼曹家,曹家没站队雍正。
十一,北静王等实力派和前朝勋贵老臣串联结党,想乘新皇帝立足未稳,换掉当今。书外,雍正“日夜侍奉”康熙,做“错”了一件事,一碗人参汤送走了康熙,“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雍正侥幸(娇杏)当上了皇帝。雍正为巩固政权,狠毒清除了多数阿哥和一些前朝勋贵老臣,还铲除了知情权臣等。书内,当今圣上“日夜侍奉”太上皇,一碗人参汤送走了太上皇。接着清除了北静王(王子腾)等实力派人物,又抄了贾家等勋贵老臣,稳固了政权。顺便把元春也送走了。新皇肯定怀疑元春是太上皇安排自己身边一颗棋子,新皇帝历来疑心很重,不可能相信在太上皇身边呆了十几年的元春,所以除掉是必然的。书外,曹家和胤礽太子党比较近,押错了宝。曹家跟胤祥也比较好,就是跟胤禛一般。政治敏感性不强。
书中,作者安排一个新皇,一个太上皇,这就是一个政治死结,矛盾源,就会出事。作者为什么这么安排,就是根据康雍交替历史状况写的。康熙当了61年皇帝,最后几年就是太上皇。年纪老了,到死不放权就是太上皇,别人背后就会叫你老皇帝,太上皇。康熙至死不放权,又没选定接班人,导致九子夺嫡争皇位。胤禛“日夜侍奉”太上皇康熙,最后几天就是以一个新皇帝面目出现控制场面。后面那几十个小时内幕就隐写在《红楼梦》书中。
书中,有个问题有一点奇怪,太上皇为什么要改当今圣旨。在第十六回,贾琏说,大意是准妃子亲属可以入宫探亲,太上皇却改为妃子可以出宫省亲。这表现了太上皇的权威。作者是要表现太上皇的权威吗?还是另有深意。以此书作者惯用反笔来看,书中是老皇帝改新皇帝圣旨,那书外就是新皇帝改老皇帝圣旨。
康熙死时有几个基本事实:1,胤禛和舅舅隆科多控制了局面,不准阿哥、大臣、妃子和康熙见面。2,康熙死前喝了一碗胤禛送的人参汤,不久就死了。这一点大家都知道,外国意大利传教士也有记录。雍正《大义觉迷录》有记载。3,康熙死后,由隆科多宣读康熙口谕传位皇四子胤禛。没有文字诏书,文字诏书是以后整出来的。所以后来研究康熙文字诏书真假毫无意义,不是康熙亲笔。如果当时康熙留有文字诏书,那为什么是隆科多传达康熙口谕。4,康熙死后第一时间几个小时,胤禛就把在康熙身边最后侍奉的赵昌、魏珠等人杀了。这说明雍正心里有鬼,属于杀人灭口。5,后来,雍正收拾了多数阿哥和一些前朝老臣。6,雍正又弄死了知情人隆科多、实力派年羹尧。7,雍正以后再也不去康熙死地畅春园和康熙办公的地方,死后也不跟老爹康熙葬一起。雍正心里有结,至死淤积不散。以后,雍正修心吃丹,修复心结,延年益寿,反而死的更快。
这里传位关键是两点,一,不是康熙当大家面亲口说传位于四子胤禛。二,隆科多不是宣旨康熙亲笔文字诏书,而是宣读康熙口谕。文字诏书是以后才拿出来的。
十二,元春是怎么死的,第五回元春谶画已有暗示:“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元)”。按世界大戏剧家莎士比亚论戏剧:第一场墙壁上挂着一把剑,后面这把剑就要剑出鞘,见血(大意)。前面第五回元春判词判画出现一张弓,这把弓到后面就要搭弓射箭,射出去。射谁,射此画主人元春。射杀是马上民族匈奴特长。第六十三回,宝玉道:“既这等,再起个番名,叫作‘耶律雄奴’。雄奴二音,又与匈奴相通,都是犬戎名姓。况且这两种人,自尧舜时便为中华之患”。
元迎探惜四春,琴棋书画四艺。书中有迎春下棋,有探春书法,有惜春绘画,应该还有元春抱琴弹琴的形象。元春丫鬟抱琴,元春省亲时一现,隐喻将来元春抱琴一现。
这日,春尽,风和日丽,宫中园林 ,牡丹亭,元春端坐,抱琴,弹琴,“犹抱琵琶半遮面”,轻唱:“流年似水,转眼桂子香飘。乞巧节,双星渡鹊桥……”。元春这边琴声悠扬,唱腔婉转;那边绿丛中一把弓扬起,弯弓,拉弦。琴弦弓弦相对。放箭,“嗖”的一声,飞箭而来——;这边琴弦“叭”的一声,断弦。弓弦响,琴弦断,血贱琴身《桃花扇》,香魂飘离《牡丹亭》,“荡悠悠把芳魂消耗”。弓动,香橼(元)掉下,元春命尽。第十七十八回,元妃大观园省亲,点第四出戏《离魂》。《离魂》是《牡丹亭》的一出。元春点“离魂”,以后自己在牡丹亭弹琴,点戏成谶,香魂就“荡悠悠”离了。这边,元春血溅琵琶;那边,圣上摘下一朵石榴花,看一看,闻一闻,然后扔在地上。“榴花开处照宫闱”,宫廷旁边,那一大片红石榴花盛开正红,映照宫闱。
元春判词写到石榴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上提到石榴花、石榴,就是多子多福的意思。有些红学家认为元春死时有身孕。第三十一回,在大观园里,湘云和丫头翠缕边走边聊,翠缕道:“那边有棵石榴,接连四五枝,真是楼子上起楼子”。大观园是为元妃省亲而建,作者有意点大观园这棵石榴长得这么好,比喻元春封妃。“楼子上起楼子”,暗示元春肚子里有孩子了。这就问题严重了。元妃肚里有孩子,当今圣上还要弄死她,只有一个理由,当今认为这孩子不是自己的。如果当今确认这孩子是自己的,那是不会伤害孩子的。如果当今确认孩子不是自己的,那么只有一种可能,这孩子是太上皇的,只有这父子两人的。所以书中就有“爬灰的爬灰”“聚麀之诮”“二马同槽”等语。还一个残忍的问题。愚根据文本分析,元春最后是被射杀的,这符合某些人喜欢围猎射杀的特点。第二十六回,冯紫英道:“是前日打围,在铁网山教兔鸪捎了一翅膀”。如果元春肚里有孩子,那这杆箭会穿透母子俩。太残忍了,不敢想……。
以后,贾家被抄,“忽喇喇如大厦倾,昏惨惨是似灯将尽”。大厦倾,油灯尽,贾家走向末路。
民间传康熙病躺时,胤禛进献一碗人参汤,康熙喝了,不久一命呜呼。这件事雍正作《大义觉迷录》也说了此事。这么个大事,《红楼梦》中有没有隐写此事。愚一查,果然查到此事。第二十八回,宝玉说了一个奇怪的药方,就是“头胎紫河车……”等等,后面还有一句重点:“只在群药里算那为君的药,说起来吓人一跳。薛大哥哥求了我一二年,我才给他”。为君的药就是君药,中药有君药臣药之分。君药在中医中药里就是治主病的药。在这里君药隐指是给谁吃的,是给“弑君杀父”的君吃的。宝玉说的君药成分是什么,宝玉又道:“正经按那方子,这珍珠宝石定要在古坟里的,有那古时富贵人家妆裹的头面拿了来才好”。文下有释义:妆裹的头面是指“死者佩戴的珠宝首饰”。就是说,薛蟠配药的君药是“死者佩戴的珠宝首饰”。这个君药和死人联系在一起,君主吃了这个君药就是要死人的。
为什么要薛蟠来配这个君药,因为薛蟠是雍正的化身。薛蟠,蟠龙;字文龙。龙的意象就是皇帝。第四回,“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旁有小字:“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库帑银行商,共八房”。皇商,皇上。住紫禁城的皇上,统领八旗。第四回,薛蟠纵奴打死冯渊(逢冤),“他(薛蟠)便没事人一般”。薛蟠打死人不偿命。谁可以打死人不偿命,皇上,皇上可以打死人不偿命。“令他们报个‘暴病身亡’”。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雍正令他们报个“暴病身亡”,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康熙就“暴病身亡”走了。
第二十六回,薛蟠道:“昨儿我看人家一张春宫,画的着实好。上面还有许多字,我也没细看,只看的落款,原来是‘庚黄’画的”。这里作者用了谐音法,意象法。春宫就是皇宫,庚黄就是更皇,更换皇帝。薛蟠这个新皇要在皇宫更换老皇帝,也就是雍正要更替康熙。薛蟠把唐寅看成为庚黄,也就是雍正把“唐寅”看成“庚黄”,也就是矫诏篡位。注意,雍正是“矫诏”康熙“口谕”,不是改文字诏书,当时,并没有康熙亲笔文字诏书,康熙文字诏书是以后弄出来的。薛蟠道:“谁知道他糖银果银的”。这就是改“口谕”,雍正授意,隆科多宣读。薛蟠用君药(坟墓里死人佩戴的珠宝)给君主吃,君主吃了就到坟墓里头去。胤禛给康熙吃人参汤(君药),康熙吃了就到坟墓里去了。这些都是草蛇灰线,暗线相连。君可明察。(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