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吧 关注:124,120贴子:886,116
  • 13回复贴,共1

懒熊对老虎捕食的防御策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保持好奇心,探索大自然!


IP属地:黑龙江1楼2024-07-27 10:15回复
    懒熊对老虎捕食的防御策略(2024)
    懒熊是非肉食性的,但它们攻击的人的次数比其它任何种类的熊都多。如果一个人错误地靠得太近,它们经常站起来并猛烈攻击。在这里,我们认为它们对人类的侵略是它们对老虎行为的延伸,老虎是它们唯一的天敌。懒熊和老虎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前没有被研究过,因为科学家很少观察到这样的事件。我们收集并检查了2011年至2023年在互联网或社交媒体上发布的43个懒熊与老虎互动的视频或照片记录,主要是由参观印度老虎公园的游客发布的。我们观察到,如果懒熊第一次在近距离(<3米远)发现老虎,它们最有可能站起来冲锋。这种旨在劝阻老虎攻击的攻击性防御策略似乎是成功的,因为86%的互动以没有接触告终,而四次(9%)最终导致了熊的死亡。我们提出,蚁食性饮食导致了该物种的攻击行为:(1)它们的长而钝的前爪,非常适合挖掘白蚁和蚂蚁,阻碍了它们爬树逃跑的能力,(2)它们低头行走,专注于地下的气味,并在挖掘和吹土时发出相当大的噪音,使老虎能够非常接近而不被发现。在整个进化史上,懒熊与老虎或其他(现已灭绝的)大型猫科动物共存。数百万年来,它们的攻击性行为对它们很有帮助,但最近,人们对懒熊的恐惧和报复对它们的生存构成了重大威胁。了解懒熊对老虎的反应为减少对人类的攻击提供了指导,从而有助于保护懒熊。我们的调查是由非科学家(游客、摄影爱好者)被动完成的,他不知不觉中收集了宝贵的数据。


    IP属地:黑龙江2楼2024-07-27 10:18
    回复
      懒熊(Melursus ursinus)被认为是印度次大陆上最危险的野生动物之一(Pillarisett, 1993; Silwal et al., 2017; Sterndale, 1884)。它们以攻击人类的倾向而闻名,它们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迅速冲向人类,咬伤或抓伤受害者的脸,造成严重的、有时甚至是致命的伤害(Bargali et al., 2005; Debata et al., 2016; Dhamorikar et al., 2017; Garcia et al., 2016; Rajpurohit & Krausman, 2000; Ratnayeke et al., 2014; Sharp et al., 2020; Singh et al., 2018)。Baker(1887:222-223)声称,他在19世纪在印度狩猎了40年的大型野生动物,他认为懒熊是“最凶猛的”。他评论道:“如果一个手无寸铁的旅行者遇到正在查看他的果园或在它的领地漫步的懒熊,让他静静地走到一边,以免他的头皮被拉到脸上,或他的容貌发生巨大变化,以至于他最亲密的朋友都无法认出他。”
      Rajpurohit和Kraussman(2000)统计了印度中央邦在短短5年内735起懒熊袭击人类的事件(每年115-185起,平均每年近150起),其中48起(每年近10起)是致命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全球范围内,在三大洲和44个分布国家,棕熊(Ursus arctos)每年袭击约40人,其中每年约有6人死亡(Bombieri et al., 2019)。然而,棕熊在其分布范围的许多地方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攻击性和令人恐惧的熊种(Bombieri et al., 2018),而懒熊的攻击次数要高得多,除了印度次大陆外,没有获得类似的声誉。Bombieri et al(2023)统计了1950年至2019年间全球所有大型食肉动物对人类的攻击,报告称懒熊远远超过了所有其他物种,包括老虎(Panthera tigris)。
      懒熊对人类的攻击性是神秘的,因为该物种不是哺乳动物的捕食者[尽管饮食中偶尔会出现腐肉;见Rabari和Dharaiya的评论(2022)]。懒熊主要以昆虫为食,尤其是白蚁和蚂蚁,以及各种季节性水果(Baskaran et al., 2015; Joshi et al., 1997; Khanal & Thapa, 2014; Philip et al., 2021; Ramesh, Sankar, & Qureshi 2009; Rather et al., 2020; Seidensticker et al., 2011)。即使在农业区,它们也以农作物为食,它们也不会捕食牲畜(Palei et al., 2020)。在八种熊中,懒熊和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都处于食肉动物的低端;然而,大熊猫对人类没有攻击性,而懒熊则极具攻击性。Glasfurd(1906)的一本旧书捕捉到了这种讽刺意味,书中描述了作者在狩猎时遇到的几次具有攻击性的懒熊,以及一幅该物种的图画,上面恰如其分地标注了“素食主义者和伪君子”。


      IP属地:黑龙江3楼2024-07-27 10:21
      回复
        棕熊的攻击性更容易理解,因为该物种经常捕食其分布范围内的大型哺乳动物(参见Bojarska & Selva, 2012; Niedziałkowska et al., 2019; Zager & Beecham, 2006)。棕熊偶尔也会试图捕食人类,也许正因为如此,棕熊对人类的攻击导致死亡的比例[14%(Bombieri et al., 2019);俄罗斯>40%(Kudrenko et al., 20202022)]高于懒熊[7-8%(Bargali et al., 2005; Rajpurohit & Krausman, 2000; Sharp et al., 2020)]。然而,懒熊攻击的绝对数量是惊人的,尤其是对于一种主要以白蚁、蚂蚁和水果为食的物种。
        人类和熊之间的相遇率也会影响熊袭击的风险。熊栖息地附近的大量人口或人类对熊栖息地的大量使用可能会导致更多的熊造成的人类死亡(Herrero et al., 2011)。考虑到大约90%的懒熊分布在印度(Dharaiya et al., 2020),那里人口稠密,居住在懒熊栖息地附近的村庄,因此可以合理地推断,懒熊与人类的接触率很高。然而,人类行为和熊的行为也会强烈影响相遇的结果,或者它们的接近是否会导致相遇(即熊是否在被注意到之前离开)。Smith和Herrero(2018)通过检查135年来人们有被熊伤害(或受伤或死亡)风险的记录,强调了美国阿拉斯加棕熊和美洲黑熊(U.americanus)之间的物种差异。他们发现,棕熊参与了88%的威胁人类的冲突,尽管黑熊的数量要多三倍,而且生活在人们更频繁的地区。这些数据表明,这两种熊在与人类的互动方面存在强烈的潜在行为差异。
        在这里,我们假设懒熊对人类的攻击性可能与它对老虎和其他(现已灭绝的)大型捕食者的进化防御行为有关。孟加拉虎(P.t.tigris)是印度次大陆的亚种,其体型和重量可能是懒熊的两倍,构成了相当大的威胁。在印度的一些老虎公园,多达2%的老虎粪便包括懒熊遗骸(Biswas & Sankar, 2002; Reddy et al., 2004)。虽然懒熊偶尔会被老虎捕食,但它们也以通过积极击退潜在的杀手而幸存下来而闻名,这在19世纪以来的各种描述中都有记载(Brander, 1982; Cambell, 1894; Clutterbuck, 1894; Fenton, 1909; Gopal, 1991; Joshi et al., 1999; Laurie & Seidensticker, 1977; Littledal, 1889)。
        直到最近,由于缺乏视觉观察和可以详细研究的摄影证据,很难获得关于懒熊与老虎相互作用的数据。尽管这些互动的视频仍然很少见,但具有视频功能的智能手机的激增,以及人们在网站和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的能力和倾向,使得更有效地研究这些互动并开始推断懒熊的攻击性成为可能。在这里,我们收集了懒熊与老虎互动的公开照片和视频文件,从中我们发现了行为模式,并将这些行为与懒熊生态和进化联系起来。懒熊和老虎之间的这些行为模式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了为什么懒熊会对人类做出这样的行为。此外,这项研究的见解有助于为在懒熊栖息地工作、娱乐或生活的人提供安全信息。


        IP属地:黑龙江4楼2024-07-27 10:22
        回复
          研究区域
          懒熊和老虎曾经在印度次大陆的大部分地区重叠。目前,它们在印度和尼泊尔南部的老虎保护区或保护单位中有很大程度的重叠。本研究中使用的懒熊与老虎互动的视频和照片记录是在印度八个不同的老虎保护区收集的,这些保护区的纬度在29.55°N至12.07°N之间,包括伦滕波尔国家公园、塔多巴安达里老虎保护区、纳加尔霍雷国家公园、坎哈老虎保护区、彭奇老虎保护区、班达迦国家公园、萨里斯卡老虎保护区和吉姆科比特国家公园(图 1)。这些公园的摄影之旅通常以老虎为中心。
          我们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网站上搜索了发布的视频或展示懒熊和老虎互动的静止照片序列。我们在2020年至2023年期间定期进行这些搜索,以查找新帖子。我们使用了流行的搜索引擎和这些引擎中的视频搜索功能。所有搜索都包括懒熊+老虎,然后用互动和战斗等其他术语缩小搜索范围。我们还使用相同的术语搜索了博客。我们发现的视频和照片是由游客、博物学家和专业摄影师拍摄的,他们通常偶然看到附近有一只懒熊和老虎,或者在拍摄一个物种时,另一个物种出现了。这些视频是从车辆或观看平台的安全角度制作的,发布的视频可能代表摄影师认为最有趣的选择(即,会被观看最多或获得最多的参与度)。
          我们将“懒熊-老虎互动”定义为老虎观察到懒熊或懒熊观察到老虎,或者两个物种相互观察的情况,而不管它们的反应如何。在某些情况下,懒熊不知道附近有老虎,但老虎知道熊。我们记录了互动的日期和时间、地点、熊和老虎的数量、熊或老虎幼崽的存在、哪种物种首先意识到另一种物种、每种动物的反应、是否接触以及是否有任何一种物种受伤或死亡。
          我们收集了2011年至2023年间发布的40个懒熊和老虎互动的视频和三张照片序列。在总共43次互动中,37次涉及一只熊,6次涉及一位雌懒熊和一两只幼崽;37只涉及一只老虎,6只涉及两三只老虎(其中两只是带幼崽的雌虎,四只是多只成年或亚成年老虎)。在32个案例中,从相遇开始就记录了相互作用,我们分别在三个距离类别中进行了分析:14次近距离相遇、15次中距离相遇和3次远距离相遇。在25次可以合理确定的互动中,有19次(76%)老虎在熊发现老虎的存在之前就意识到了熊的存在。在两种情况下,熊首先清楚地意识到老虎的存在,在四次互动中,它们似乎同时注意到了对方。


          IP属地:黑龙江5楼2024-07-27 10:23
          回复
            懒熊对老虎的反应模式
            除了人类,老虎是亚洲唯一对熊有重要捕食作用的动物。豹(Panthera pardus)以及狼(Canis lupus)和豺(Cuon alpinus)等群居猎手可能能够杀死熊幼崽,甚至是幼年熊,但它们对成年熊几乎没有威胁。在东南亚,马来熊(Helarctos malayanus)和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经常出现在老虎的粪便中(Kawanishi & Sunquist, 2004; Naing et al., 2020; Vongkhamheng, 2011)。在老挝的一片丘陵常绿森林中,就摄入的生物量而言,亚洲黑熊占老虎饮食的10%(Rasphone et al., 2022)。在俄罗斯远东地区,亚洲黑熊或棕熊占东北虎粪便的8.4%,占老虎捕食猎物的2.2%(非冬眠季节为4.5%);捕食主要发生在成年熊身上(Seryodkin et al., 2018)。Kerley(2015)指出,尽管熊在东北虎的饮食中远不如有蹄类动物重要,但它们仍然是重要的饮食成分,占摄入生物量的4-13%。在印度和尼泊尔,懒熊可以占老虎饮食的2%左右(Andheria et al., 2007; Biswas & Sankar, 2002; Kapfer et al., 2011; Ramesh, Snehalatha et al., 2009; Reddy et al., 2004; Sankar & Johnsingh, 2002)。然而,在许多地方,懒熊和老虎的数量也有很大的重叠,但在老虎的饮食中没有发现懒熊(例如,Bhandari et al., 2017; Biswas et al., 2023; Hayward et al., 2012; Pun et al., 2022)。
            在我们观察到的43次遭遇中,有2次懒熊受伤,4次死亡。然而,绝大多数的遭遇都没有接触,也没有对任何一个物种造成伤害。同样,Joshi(1999)在尼泊尔目睹了懒熊和老虎之间的四次遭遇,每一次都涉及熊的攻击性,并且都没有对任何一个物种造成伤害。因此,懒熊用来保护自己免受老虎攻击的恐吓,包括站立、冲锋、发声,偶尔拍打有威胁的老虎,似乎是一种成功的威慑。懒熊采用强有力的进攻来防御高级捕食者。这种策略有时会在对付大型雄性老虎或老虎群时失败,但仍然比跑步更有效。Joshi(1999)描述的一个案例涉及一只雌性懒熊和幼崽成功击退了三只老虎。


            IP属地:黑龙江6楼2024-07-27 10:25
            回复
              懒熊和老虎之间的亲密接触通常遵循一系列可预测的行为(图6)。当熊第一次注意到3米范围内的老虎时,它几乎总是会做出强烈性的反应,站着然后冲锋。根据老虎的反应,熊可能会重复几次;因此,我们称之为“冲突互动圈”。然而,大多数互动都是在熊一次冲锋后结束的,这表明这一策略总体上取得了成功。
              当懒熊第一次注意到3-10米外的老虎时,它们的初始反应更加多样化(图7)。一些熊冲锋并跟随“冲突互动圈”,而另一些熊要么逃跑,要么一动不动,以进一步评估局势。我们无法说出是什么促使了这些不同的反应,但我们怀疑这些决定受到了熊和老虎的相对大小(以及老虎的数量)、老虎的行为、熊和老虎之间的障碍、逃生路线的可用性,以及熊过去使用不同策略的经验的影响。
              注意到10米以外老虎的熊不一定需要做出战斗或逃跑的决定,但有时间观察老虎的行为。一次远距离遭遇引发了一次冲锋,可能是因为熊想利用水坑,而老虎向熊发起了攻击。
              这些模式表明,懒熊并非天生就喜欢冲锋,而是在威胁水平较高时采用这种策略。冲锋使熊更靠近老虎,在那里接触和受伤的风险更大。但这种策略似乎在恐吓老虎方面奏效,主要是避免身体接触。当面对附近的威胁时,熊通常会站起来,但当老虎离熊超过3米时,熊一般不会立即站起来,这表明双足姿势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观察老虎。站起来可能会让熊看起来更大,释放它的前爪作为武器,并在它前脚落地和弓步时提供初始的前进动力。
              一些熊甚至在老虎逃跑后仍继续追逐,这有助于确保老虎不会回来。在解释这种行为时,重要的是要记住,懒熊不会捕食大型脊椎动物作为食物,因此它们的目的不是杀死老虎,而是保护自己,防止被捕食。如果熊能显著增加老虎对风险的感知,这可能会阻止老虎攻击。老虎和熊可能对战斗的风险有不同的看法:在与熊的战斗中受到身体伤害的老虎可能会抑制其捕食大型哺乳动物的能力,而非危及生命的伤害不太可能影响懒熊的进食。尽管我们的研究没有关注老虎的行为,但我们发现值得注意的是,老虎最终从42%(n=18)的遭遇中撤退,而懒熊被杀死或撤退的比例为37%(n=16)。
              熊杀死老虎的风险可能很小,但不是零。2019年,在印度特莱的杜德瓦国家公园的一个水坑旁发现了一只老虎的尸体。尸检表明,老虎的伤势是由一只懒熊造成的。相机捕捉到的图像显示,一只大型懒熊在老虎死亡时离开了水坑附近的地区。这只熊显然受伤了,脸上有抓痕(Singh,2019)
              懒熊杀死的雄孟虎尸体



              IP属地:黑龙江7楼2024-07-27 10:28
              回复
                蚁食性的作用
                在懒熊地理范围内的所有地区,白蚁或蚂蚁是一年中某些时候的主食(Baskaran et al., 2015; Garshelis et al., 1999; Joshi et al., 1997; Khanal & Thapa, 2014; Laurie & Seidensticker, 1977; Philip et al., 2021; Ramesh, Sankar, & Qureshi 2009; Rather et al., 2020)。虽然懒熊是一种专性的蚁食性动物,但它们也会食用各种水果。它们在印度次大陆的地理范围通常水果丰度低,但白蚁密度高,不适合其他种类的熊(Steinmetz et al., 2021)。
                其他种类的熊也吃昆虫,尤其是马来熊,它的舌头很长,适合以蚁蜂为食(FFredriksson et al., 2006)。然而,在所有八种熊中,懒熊对昆虫取食的适应最为明显。它们缺少两个前上门牙,有大而突出的嘴唇和一个延伸的宽腭(都是为了吮吸),可以自行闭合的鼻孔(以防止吸入昆虫),长而蓬松的皮毛(被认为是防止蚂蚁叮咬的防御措施),以及长而略微弯曲的前爪,前爪有向内弯曲的脚(适合挖掘)。
                一些身体特征在与老虎的互动中也具有适应性。它们长长的前爪是强大的武器,它们的大犬齿也是如此,它们的大小和力量与食肉北极熊(U.maritimus)、棕熊(Christiansen,2008)相似。它们毛茸茸的长毛不仅能保护它们免受昆虫的叮咬,还能保护它们免受老虎的撕咬。脖子上的长发似乎可以保护脖子被老虎咬住(视频2)。突出的白色胸部标记可能有助于熊看起来更大、更吓人:当懒熊站立时,它们会张开前肢,引起人们对这个标记的注意(图3)。
                虽然懒熊的爪子非常适合挖掘白蚁群落,但它们很钝,不适合攀爬。这一限制使它们与亚洲黑熊和马来熊不同,后者在历史上也与老虎共存;亚洲黑熊和马来熊经常在树上觅食,并将树作为避难所,而懒熊则很少使用树。即使是懒熊幼崽也不把树当作避难所,而是被放在母亲的背上6-9个月。在熊科动物中,这种行为是懒熊所特有的,但在其他食蚁哺乳动物中很常见。Joshi(1999)认为,懒熊携带幼崽本身并不是对蚁食性的适应,而是一种(由于蚁食性)不能依靠爬树逃跑的物种对老虎的防御。
                懒熊母亲的长而蓬松的皮毛不仅可以抵御昆虫和老虎,还可以为幼崽提供一个可以依附的表面。懒熊在旅行、挖掘白蚁丘时携带幼崽(Joshi et al., 1999),甚至在与老虎发生攻击性冲突时(Singh,2011;这项研究,图8)。在雌熊的背上,幼崽更安全,对带崽雌熊的好处是在疯狂的老虎遭遇中,帮助雌熊了解幼崽的位置。Seryodkin(2018)提出,东北虎可能会利用棕熊或亚洲黑熊母亲在地面上保护幼崽时的脆弱性。
                懒熊在缓慢行走时将头抬得很低,并专注于地下气味(Laurie和Seidensticker,1977),使它们能够探测到地下50-80厘米(高达1.5米)的白蚁群落(D.Garshelis,未发表的观察,1990-1993),但它们对地面的关注会削弱它们对老虎的察觉。此外,并专注于地下气味们的觅食行为包括挖掘土壤和吮吸白蚁、蚂蚁(Joshi et al., 1997),产生巨大的噪音,从而引起老虎的注意,并使它们难以听到接近的老虎。这些觅食行为干扰了熊的警惕能力,因此,即使在开阔的栖息地,老虎也能在被发现之前非常接近。一段视频记录了一只老虎触摸熊的后腿,这时熊转过身来,站起来,冲了上去(视频1)。


                IP属地:黑龙江8楼2024-07-27 10:29
                回复
                  与大型捕食者进化
                  懒熊是在印度次大陆进化而来的,化石证据虽然普遍较差(Advait Jukar,耶鲁大学生物圈研究所,个人通讯,2021),但表明它们自更新世早期(180万至60万年前;Lydekker,1886)以来就以目前的形式存在。遗传研究表明,懒熊的年龄要大得多(400万至600万年;Kumar et al., 2017; Nyakatura & Bininda-Emonds, 2012; Yu et al., 2007; Zou et al., 2022)。Erdbrink(1953)提供了很好的证据,表明该物种从未超出今天的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和孟加拉国的狭窄地区(它们现在在那里灭绝:Islam et al., 2013)。
                  老虎谱系可能起源于中国中北部(Lou et al., 2019; Mazak et al., 2011),化石可追溯到约200万年前的上新世末期(Lou et al., 2019)。然而,直到更新世晚期(20000-52000年前),老虎才穿过喜马拉雅山脉进入懒熊的范围,然后在12000-16000年前传播到印度各地(Cooper et al., 2016; Kitchener & Dugmore, 2000; Luo et al., 2019)。因此,至少2万年来,老虎的存在塑造了懒熊的行为。
                  其他大型捕食者早在老虎到达印度次大陆之前就存在了,这也可能影响了懒熊行为的进化。物种具有与早已灭绝的捕食者(过去捕食者的幽灵)相关的特征的概念并不新鲜。叉角羚(Antilocapra americana)是北美速度最快的陆地哺乳动物,显然是在对早已灭绝的捕食者如北美猎豹(惊豹Miracinonyx incectus和M.trumani)和豹鬣狗(Chasmaportetes sp.;Byers,1997)的反应中发展起来的。懒熊与许多大型猫科动物重叠,包括恐猫、巨颏虎和豹属猫科动物(图9)。恐猫是一种生活在500万至120万年前的剑齿猫科动物(Jiangzuo&Liu,2020;Werdelin&Lewis,2001)。人们认为,懒熊可能遇到的冠恐猫,其行为和狩猎方式像狮子或老虎(Anton,2013)。巨颏虎是另一种剑齿猫科(Palmqvist et al., 2007),大约在250万至50万年前与懒熊重叠(图10)。化石记录表明,在印度次大陆发现的巨颏虎(M.whitei或M.falconeri)是该属中最大的,大致达到老虎大小,尽管其体型更像美洲虎(Panthera onca, Matthew, 1929; Navarro & Palmqvist, 1995; Palmqvist et al., 2007; Pilgrim, 1932)。欧美洲虎(Panthera gombaszoegensis)可能在200万年前到大约35000年前与懒熊重叠(Jiangzuo&Liu,2020)。最后,亚洲狮(Panthera leo persica)在更新世晚期与印度西部的懒熊重叠(Barnett et al., 2014; Divyabhanusinh, 2014; Pocock, 1930; Schnitzler & Hermann, 2019)。这些大型猫科动物无疑对懒熊构成了重大威胁,这有助于它们在开始与老虎互动之前很久就发展出防御性攻击行为。


                  IP属地:黑龙江9楼2024-07-27 10:31
                  回复
                    懒熊袭击人类的影响
                    懒熊攻击人类是该物种的一个主要保护问题(Dharaiya et al., 2020)。这项研究的结果使我们相信,懒熊对老虎的攻击是一种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延伸到与人类的接触。因此,我们对是什么引发了它们对老虎的猛烈性攻击有了更好的了解,这可能有助于减少对人类的攻击。值得注意的是,被懒熊攻击的人也经常报告懒熊近距离对老虎的初始行为(站立、咆哮和冲锋)(Bargali et al., 2005; Ratnayeke et al., 2014)。全球各地的熊物种大多将人类视为潜在威胁,但大多数熊会尽早逃跑,或者可能虚张声势(不接触),而懒熊则倾向于冲锋并拍打人的脸。这种行为是当地人所熟知的,这证明了他们对这个物种的共同恐惧。
                    因为懒熊往往不警惕,一只接近的老虎或人经常会在不被注意到的情况下靠得很近。这将有利于老虎试图捕食熊,但如果一个人无意中接近一只粗心的熊,就会造成危险的情况。毫不奇怪,大多数懒熊的攻击都是由于近距离的突袭造成的(Ratnayeke et al., 2014; Sharp et al., 2020; Singh et al., 2018)。因此,对于在懒熊栖息地生活或工作的人来说,第一个明显的建议是尽量通过制造噪音来避免近距离接触(Bargali et al., 2005; Debata et al., 2016; Dhamorikar et al., 2017; Garcia et al., 2016; Ratnayeke et al., 2014; Sharp et al., 2020; Singh et al., 2018)。但是,如果一个人在近距离确实遇到了熊,而熊还没有注意到,那么最好安静地退后,以免引起熊的注意。理想的结果是熊继续做它正在做的事情,永远不会意识到这个人。
                    如果懒熊确实在近距离注意到一个人,如果他们像对待老虎一样对人类的威胁做出反应,那么熊很可能会冲锋。与攻击的熊作战可能会导致熊更努力地反击,就像对待老虎一样。正如几位作者所建议的那样(Ratnayeke et al., 2014; Sharp et al., 2020),摔倒在地、遮护和装死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来缓解这种情况,使熊感到不那么受到威胁并离开,同时将人置于保护位置。这一建议同样适用于棕熊(grizzly)和亚洲黑熊的防御性攻击(Herrero, 2002; Mir et al., 2023);然而,与这些其他熊物种不同,它们可能会有意吃掉一个人——在这种情况下装死是无效的——懒熊的攻击只是为了阻止入侵者的攻击。
                    当然,老虎从不装死,而是逃跑。在这里,老虎的反应和对人类的建议有所不同,原因有几个。在我们的研究中,在18例老虎逃跑的案例中,熊至少在短距离内追捕它们的比例为61%(n=11)。熊的意图不是抓住老虎,而是确保它远离该地区,不再构成威胁。老虎跑得比熊快,所以熊不太可能抓到逃跑的老虎,除非老虎决定停下来和熊打架。如果懒熊对奔跑的人反应相似,它们很可能会抓住那个人;这可能反映了老虎改变主意并决定打架的情况。熊不太可能察觉到这个人不是一个持续的威胁。因此,在近距离遇到懒熊时逃跑是不明智的:许多人在试图逃跑时受伤或死亡(Sharp et al., 2020)。
                    懒熊可能会根据对风险的感知改变其反应策略。对多只老虎进行攻击更容易产生不良结果,因此在我们观察到的少数此类情况下,懒熊选择逃跑或后退而不是冲锋。同样,虽然懒熊可能对攻击一个人充满信心,但一群人可能会更具威慑力,并减少熊攻击的机会。
                    在当今时代,大多数人都没有积极猎杀懒熊,也没有像老虎那样构成威胁,但熊不知道这一点。Bouskila和Blumstein(1992)写道,动物很少有获取完整信息的能力,通常通过高估而不是低估风险来最大限度地提高适应性。高估成本,如消耗的能量,比低估可能导致立即死亡的危险对健康的影响要轻。懒熊对路过的人的极端反应可能是高估了风险。
                    在数十万年甚至数百万年的时间里,对潜在威胁进行爆发性冲锋和攻击对懒熊来说都是有益的。直到最近,这种防御性攻击行为才成为该物种保护的一个问题:攻击人类的懒熊经常被杀死,而害怕这些熊的当地人往往不愿意支持附近的懒熊种群存在。事实上,人们对该物种的不良反应是保护该物种的最大障碍之一,也是它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上仍然易受攻击的最重要原因之一(Dharaiya et al., 2020)。



                    IP属地:黑龙江10楼2024-07-27 10:32
                    回复
                      关于数据的评论
                      本研究中使用的数据来自人们拍摄视频或照片并将其发布到互联网或社交媒体上。这种众包形式的数据收集不是由任何科学家组织、指导、监督甚至征求的,被称为“被动公民科学”(Edwards et al., 2021; Ghermandi & Sinclair, 2019)。那些提供这些照片的人并不打算将它们用于任何科学目的,而且可能永远不知道它们是用于科学目的的。值得注意的是,公民科学已经受到质量控制问题的影响,这种无指导和意外的数据收集对数据可靠性的保证更少;尽管如此,它还是某些难以获得的信息的宝贵来源。
                      Jarić(2020)回顾了在线照片和其他数据在生态研究中的迅速使用,他们称之为“iEcology”。在正式研究特别困难的情况下,发布的视频和照片被用作数据(Coram et al., 2021; Morais et al., 2021; Węgrzyn et al., 2023),并可用于研究行为(Hernandez et al., 2019; Jagiello et al., 2019),正如我们所做的那样。作者评论说,由于发布的数据的偶然性和人为过滤性质,研究人员需要警惕潜在的偏见。相反,被动公民科学的一个主要优势是,由于它采用了机会主义拍摄的照片,它可以捕捉到在更结构化的数据收集工作中可能会错过的罕见事件。发布我们使用的视频的人通常是游客、博物学家或狩猎专业摄影师,他们希望看到和拍摄野生动物,但碰巧看到了一只懒熊与老虎的互动。很可能许多摄影师将他们的观察集中在水源上,在那里这些动物更容易被看到,也更有可能相互作用(我们19%的案例发生在水源上)。
                      尽管人们倾向于记录什么以及他们选择发布什么都可能引入偏见,但这种偏见实际上促进了对异常观察事件的记录,例如懒熊和老虎之间的互动。捕捉懒熊与老虎互动的人最有可能记录和发布最激动人心的事件,比如熊冲锋或熊与老虎之间的打斗。然而,仅仅看到附近的熊和老虎是相当罕见的,而且事先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因此可以合理地假设大多数人会试图拍摄随后发生的事件。茂密的植被会使记录变得更加困难(并产生不太容易发布的照片),但这是否会对熊和老虎的反应产生偏见并不明显。熊可能感觉不到太大的威胁,更能在茂密的掩护下偷偷溜走,但也有可能茂密的掩护有利于老虎试图捕食熊。



                      IP属地:黑龙江11楼2024-07-27 10:32
                      回复
                        老虎和熊之间的遭遇在夜晚中可能会有所不同,在夜晚中,老虎经常狩猎(Karanth et al., 2017),熊可能更容易受到伏击。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其他熊物种往往是日间和黄昏的(除非靠近人类;见Paisley&Garshelis的综述,2006),但懒熊通常在夜间更活跃,可能是为了避免白天的高温(Bargali et al., 2012; Joshi et al., 1999; Ramesh et al., 2013; Yoganand et al., 2013)。夜间活动可能会提高它们对老虎的快速反应能力,或者反过来可能会增加吸引夜间狩猎老虎注意的可能性。在尼泊尔,Joshi(1999)发现,幼年懒熊和带幼崽的雌性懒熊是最不能够抵御老虎的动物,它们与其他熊的不同之处在于白天活动。尽管我们只检查了一个夜间视频(附带的注释表明熊被杀死了),但我们的视频样本是在从早到晚的不同时间录制的,涉及的熊在性别、年龄和家庭群体方面似乎很平衡。
                        我们认为,我们数据中最大的潜在偏见是,人们更有可能发布吸引观众的事件,尤其是有很多动作的事件,而不是熊和老虎看到对方就闲逛了。因此,数据集可能过度代表了促使熊冲向老虎的遭遇比例。尽管在这种性质的数据集中需要注意这一点,但我们认为这并没有改变懒熊经常对老虎做出强烈防御攻击反应的一般结论。此外,正如我们所表明的那样,从它们的进化和自然历史来看,这是有道理的,符合它们通常对人类的反应,并且似乎对老虎非常有效。
                        我们在从这些视频中提取数据时遇到的最大限制是,它们通常只代表事件的一部分,要么是因为该人没有见证互动事件的开始,要么是由于只发布了视频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并不总是能分辨出熊是什么时候第一次发现老虎的。在一个案例中,视频开始时,一只熊似乎受伤了,但我们不知道受伤是在那次遭遇中还是之前的某个时候发生的。
                        我们研究的视频的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熊和老虎忽略了人类观察者,显然已经习惯了经常乘坐车辆的游客。通常启动发动机来移动车辆,以提供更好的视野。当人们对事件做出反应时,人们的声音很常见。熊或老虎会定期观察人类观察者,但只有在少数情况下,人类的干扰似乎会影响结果(例如,一只动物离开现场)。
                        像这样的数据集,来自非科学家拍摄照片并将其发布在社交媒体或网站上,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普遍,并可能成为探索动物行为的新途径。就在5年前,这项研究是不可能的,事实上,从我们构思这项研究并收集第一批可用视频的时候起,我们的样本量急剧增加,这表明在未来十年,将有更多有趣的信息和新的见解可用。


                        IP属地:黑龙江12楼2024-07-27 10:33
                        回复
                          个人分析和总结:
                          1.统计了印度中央邦在短短5年内735起懒熊袭击人类的事件(每年115-185起,平均每年近150起),其中48起(每年近10起)是致命的。懒熊攻击的绝对数量是惊人的,尤其是对于一种主要以白蚁、蚂蚁和水果为食的物种;
                          2.懒熊对人类的攻击性可能与它对老虎和其他(现已灭绝的)大型捕食者的进化防御行为有关;
                          3.懒熊可以占老虎饮食的2%左右。然而,在许多地方,懒熊和老虎的数量也有很大的重叠,但在老虎的饮食中没有发现懒熊,鉴于懒熊在高密度虎活动和遭遇的概率,反而懒熊死于虎口的几率于其他熊种类;
                          4.懒熊一些身体特征在与老虎的互动中也具有适应性。它们长长的前爪是强大的武器,它们的大犬齿也是如此,它们毛茸茸的长毛不仅能保护它们免受昆虫的叮咬,还能保护它们免受老虎的撕咬;
                          5.懒熊携带幼崽本身并不是对蚁食性的适应,而是一种(由于蚁食性)不能依靠爬树逃跑的物种对老虎的防御;
                          6.懒熊是在印度次大陆进化而来的,该物种从未超出今天的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和孟加拉国的狭窄地区;
                          6.至少2万年来,老虎的存在塑造了懒熊的行为,其他大型捕食者早在老虎到达印度次大陆之前就存在了,这也可能影响了懒熊行为的进化;
                          7.印度次大陆的地理范围通常水果丰度低,但白蚁密度高,不适合其他种类的熊生存;
                          8.老虎的反应和对人类的建议有所不同,熊不太可能抓到逃跑的老虎,如果懒熊对奔跑的人反应相似,它们很可能会抓住那个人,所以摔倒在地、遮护和装死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来缓解这种情况,这也基于懒熊的食性;
                          9.懒熊可能会根据对风险的感知改变其反应策略。对多只老虎进行攻击更容易产生不良结果,因此懒熊选择逃跑或后退而不是冲锋(PS,懒熊并非无脑攻击,也会评估风险)。懒熊可能对攻击一个人充满信心,但一群人可能会更具威慑力,并减少熊攻击的机会;
                          10.熊杀死老虎的风险可能很小,但不是零。2019年,在印度特莱的杜德瓦国家公园被证实懒熊杀死了雄性孟虎;
                          11.懒熊在缓慢行走时将头抬得很低,并专注于地下气味们的觅食行为包括挖掘土壤和吮吸白蚁、蚂蚁,产生巨大的噪音,从而引起老虎的注意,并使它们难以听到接近的老虎。这些觅食行为干扰了熊的警惕能力;
                          12.老虎和熊之间的遭遇在夜晚中可能会有所不同,虽然其他熊物种往往是日间和黄昏的,但懒熊通常在夜间更活跃,可能是为了避免白天的高温。幼年懒熊和带幼崽的雌性懒熊是最不能够抵御老虎,它们与其他熊的不同之处在于白天活动。





                          IP属地:黑龙江13楼2024-07-27 10:34
                          回复
                            看到一段话不错,与君共勉:人们只是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无论有多荒谬,都会找到“说服自己的理由”


                            IP属地:黑龙江15楼2024-08-24 14:21
                            回复